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熊记/自然物语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猎熊记》是西奥多·罗斯福记述野外生活和狩猎的代表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描述野外环境的纵横捭阖的文字本领,而且他像博物学家一样,对各种动物的分布和习性做了详尽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到当年美国西部荒野的雄奇风景,既有野牛成群,如云一般飘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的宏大场面,也有猎人徒手与猛兽搏斗的惊心动魄的细节描写,还有对平原、山林、湖泊等地貌的抒情性叙述。整本书语言生动有趣,个性分明,展现了一个野外随笔大家的风范!

内容推荐

《猎熊记》是西奥多·罗斯福记述野外生活和狩猎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9章,多以不同的动物为题,其中叙述了罗斯福本人在野外生活及狩猎过程中的经历。罗斯福早年当过牧场主,野外经验十分丰富,因此,读者可以看出他对野外环境叙述的纵横捭阖的文字本领。其中,他不仅描述了狩猎美洲野牛、黑熊、大灰熊、美洲狮、野猪、狼等动物的经历,而且还像博物学家一样,对各种动物的分布和习性作了娓娓叙述。

本书不仅对美国西部风景有着动人的书写,对当年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猎人和牛仔等众多人物也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并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文字具体而翔实,因此本书现在仍然不失为研究当年美国西部风物的一种原始资料。

目录

第1章 美洲野牛的故事

第2章 黑熊的故事

第3章 大灰熊的故事

第4章 追猎大灰熊

第5章 追猎美洲狮

第6章 纽埃西斯河畔猎野猪

第7章 携带猎犬狩猎风格

第8章 狼与猎狼犬

第9章 在牛仔之乡

试读章节

他们的营地驻扎在一个深潭或水坑附近。两边的绝壁像墙壁一样高高升起,在绝壁坍塌、不再陡峭之处,时常有巨大的野牛群出没,一代又一代野牛从那里经过,在小道上留下深深的垄沟,一眼看上去,经过那里的野牛露出的背部,仅比周围的泥土高一点儿。在底部,在镶嵌在这峡谷般的山谷边沿的悬崖顶上的某些地方,生长着一丛丛纠缠的树木,大群大群的野火鸡(turkey)居住在那里。我的弟弟曾经朝着一对巨大的野火鸡开了两枪,结果令人非常满意。那是黄昏时分,那两只野火鸡掠过他的头顶,从一道悬崖飞到另一道悬崖,他手持一支口径为9.65毫米的巴拉德步枪,就在那两只野火鸡沉重地展翅飞掠之际,他连续开了两枪,一举把它们击落。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但也表明了他的射击技术精湛。那支巴拉德步枪是一种非常精确、携带方便的小型武器,最初属于我,是我拥有和使用过的第一支步枪,我曾经用它射杀过一只鹿——那是我射杀的唯一大型猎物种类;后来当我的弟弟去得克萨斯狩猎时,我便把那支枪送给了他。当时我们认为,那支枪性能良好,足以射杀野牛或别的猎物,但不知道它还有更多的好处,当我的弟弟来到大平原上,他便发现自己必须配备一种更重和更致命的武器,而那支巴拉德步枪便有了用武之地。扎营之后,狩猎队便松开马匹,它们在艰难的长途跋涉中不幸掉了不少肉,此时它们可以静静地吃草,恢复体力。始终留在营地的那两个人看守和照料它们,除了很少几次,狩猎队只用它们来驮运野牛皮。营地看守者还临时担当起厨师的职责,尽管咖啡和面粉最后都用完了,但各种野兽的鲜肉却是异常丰富。营地从来就不乏野牛肉、鹿肉、羚羊肉、火鸡肉、草原松鸡肉、鹌鹑肉、野鸭肉和野兔肉。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些鸟肉被煮成一锅;当捕猎鹿或羚羊时,猎人们便驱赶着狗穷追不舍,把那受伤的动物撵得精疲力竭。但猎人们全部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野牛身上,在营火四周闲荡一晚上,裹着长袍和毯子酣睡一夜之后,他们在破晓之前就起床,匆匆吃一点儿早餐,便两个人一组穿过寒冷的黎明出发去狩猎了。那里的野牛十分丰富,第一天他们便猎杀了20头,可是野牛群并不安定,始终在移动,有时在营地边儿就能看见漫游的野牛,但有时得走上一整天才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用眼睛侦察野牛并不困难——而这正是追踪生活在森林中的猎物的主要麻烦。在大草原上,一头野牛并不努力地隐藏自己,猎人极目眺望之处,就能看见它那黑黝黝的庞大躯体若隐若现。有时,它们三四头形成一小群,有时其群体又多达两百来头,偶尔还可发现数千头的庞大群体。一些孤零零的老公牛被驱逐出群体,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是在崎岖的地面上,在山丘与沟壑之间,从背风方向接近它们并不困难,因为野牛对气味十分灵敏,只有从背风方向悄悄靠近它们,才不会被发现。但野牛的视觉则不那么好,在一段距离开外,它们的目光很不容易进行观察——它们的头部长满了那些悬垂的粗糙毛发,遮挡了视线。

通常情况下,如果它们处于开阔、起伏的大草原上,那么要悄悄靠近它们就困难得多。每个洼地、每个土丘和每丛鼠尾草都用来作为掩护,猎人趴在地面上,穿过草丛蜿蜒着匍匐前进,也许还不得不手脚并用,爬行上四五百米,全然不顾四周多刺的仙人掌。一旦足以靠近毫无察觉的硕大猎物时,他便开枪射击,但依然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如果硝烟被风吹散,野牛没有看见攻击者,它们通常还会傻乎乎地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直到猎人射杀许多头野牛。猎人射击时得小心,射击得不要太高,仅仅瞄准野牛肩头后面的部位,即野牛身体上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可以了,那样子弹才可能射穿野牛的肺部,一击即中。有时,即使野牛看见了猎人,它们也可能仿佛是糊涂和惊慌了一般,乱挤成一团,盯着一阵阵硝烟;可是一旦它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危险,通常会撒蹄便跑,笨拙地奔驰。一旦奔跑起来,它们就会一口气跑出很多公里才停下来,因此徒步追逐它们,会让人劳累不堪。

P12-14

序言

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出现过多位杰出的总统,他们在执政时期,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均有过重大建树,因此被世人铭记。除了华盛顿、林肯那样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之外,第26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他不仅是—位英勇善战的战士,还是—位出色的学者,在某些方面鲜有人能与之比肩。在美国人民的心中,罗斯福的功绩可谓彪炳千古。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富有家庭,其父亲是银行家。在兄妹四人中,他排行第二。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是二战期间的美国掌舵人、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又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的伯父,所以现在人们通常把他称为老罗斯福总统,以区别于后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少年有为,23岁即进入纽约州议会,并成为共和党领袖之一。

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后,时任海军部要职的罗斯福不满足于在后方作壁上观,于是组建了一个兵团,成员由他当年的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的常青藤老校友组成,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旅”,赶赴古巴作战。在古巴的两场战斗中,该旅英勇杀敌,战绩显赫。从古巴凯旋归来后,罗斯福再度进入纽约政界。189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00年大选,共和党推举他做麦金莱的副总统候选人。麦金莱赢得大选后,罗斯福也随之担任了副总统。1901年9月,麦金莱总统不幸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罗斯福随即补位登上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1904年的总统大选中,罗斯福一举成功,赢得了大选。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罗斯福从中斡旋,成功调停,从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人。第二任总统期满后,罗斯福没有再谋求连任。卸任后,他到非洲和南美洲进行探险,到欧洲旅行。晚年时,尽管罗斯福疾病缠身,但仍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去世,享年60岁。

罗斯福在总统任内,制定了许多造福于美国人民的政策,政绩显著,有口皆碑。可以说,罗斯福是第一位对环境保护有着长远考量的总统,他执政七年,采取一些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的措施。比如将7800公顷土地转化为国有,从而为后代保存了大量的国家森林、公园、矿藏、石油、煤田和水力资源。1904年3月14日,他在佛罗里达州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鸟类保护区,是为野生动物保护系统的雏形;1905年,他又敦促美国国会成立美国林业服务局,管理国有森林和土地。罗斯福当政时期,美国设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共1.94亿英亩(约78.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所有前任总统所设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总和,其中著名的有大峡谷国家公园。他还常给《户外生活》(Outdoor Life)杂志撰稿,昭示自己的自然保护理念。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发展与永久性财富的资源保护息息相关。”他当政时期努力制定的若干保护法令,对后来的美国自然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美国的自然资源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罗斯福总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20世纪初以前,美国盛行狩猎之风。当时参加狩猎的人主要出于两种目的:一是专业猎人,他们多半为生活所迫,以狩猎动物、贩卖野兽皮毛为生:二是一部分有钱人,他们将狩猎作为户外体育运动,通过野外追逐、长途跋涉来锻炼身体,有些地区还专门成立了狩猎俱乐部。大名鼎鼎的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总统即属于后者。罗斯福当年可以说是个狩猎狂,扛着猎枪四处漫游,其足迹不仅踏遍美国,还远至非洲大草原和南美亚马孙丛林。

1909年3月,罗斯福卸任后不久,在安德鲁·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率领一队人马离开纽约,浩浩荡荡前往非洲探险,此行的目的是为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动物标本。随行团队中不乏史密森尼学会的科学家,由当时美国的著名猎人、探险家弗里德里克·塞鲁斯担任领队。在非洲,他们一共捕获了11397只大大小小的动物,小到昆虫,大到河马和大象,其中512只动物为大型动物,包括6只珍稀的白犀牛。大量动物及动物皮经过处理后被运往华盛顿,由于其数量之巨,将这些标本全部安装完毕耗费了数年时间。尽管此次探险活动是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的,但实际上是一次狩猎活动。对这次非洲之行,罗斯福还专门写下了《非洲猎物小径》一书,详细地描述了当时追逐猎物时令人激动的场面等。

1913年,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资助下,罗斯福又深入南美巴西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探险,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新发现动物的标本。抵达南美后,探险队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收集动植物标本,进而探索困惑河(Rioda Duvida)的源头。罗斯福率领的探险队由十六位成员组成,包括罗斯福的一个儿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巴西军队的一个中尉和医生等人。在探险途中,罗斯福不幸染上了疟疾,并持续发烧。在配给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他担心自己会拖延整个探险的日程,要求独自留下。但是他的儿子坚持带他前行,队医也对他悉心照料,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后来,他将此次探险的经历写成了《穿越巴西荒野》一书,结果十分畅销。

罗斯福博览群书,博学多才,除了在历史等方面的建树外,他还是一位博物学家、狩猎探险家。他把自己早年在野外长途跋涉、追踪猎物的经历都写成文字,留下了若干卷狩猎记,其中以冷抒情的笔调来描写他的狩猎过程,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某些场面近乎残忍,但那毕竟是历史。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总统任期内颁布了种种法令来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其中就包括那些曾经倒在他的猎枪下的野生动物。罗斯福的野外狩猎著述颇为丰富,大部分收入了《罗斯福文集》。除了上面提到的《非洲猎物小径》和《穿越巴西荒野》,尚有他在美国各地的野外生活及狩猎记多卷,包括《猎熊记》《一个牧场主的狩猎旅程》《牧场生活与追猎》《荒野猎手》《一个美国猎人的户外娱乐》等,其中记录了他在野外生活与狩猎过程的细节。他还与人合作编著过—部关于美国鹿类家族的博物类科普书籍。《猎熊记》是罗斯福记述野外生活和狩猎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共九章,多以不同的动物为题,叙述了罗斯福本人在野外生活及狩猎过程中的经历。罗斯福早年当过牧场主,野外经验十分丰富,因此,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他描述野外环境的纵横捭阖的文字本领。其中,他不仅描述了狩猎美洲野牛、黑熊、大灰熊、美洲狮、野猪、狼等动物的经历,而且还像博物学家一样,对各种动物的分布和习性做了详尽的介绍。在他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到当年美国西部荒野的雄奇风景,既有野牛成群,如云飘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的宏大场面,也有猎人徒手与猛兽搏斗的惊心动魄的细节描写,还有对平原、山林、湖泊等地貌的抒情性叙述。同时,他对当年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猎人和牛仔等也颇为了解,并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文字具体而翔实。因此,本书现在仍然不失为研究当年美国西部风物的一份原始资料。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还是罗斯福的文笔。作为一个政治家,他能竟敢劫夺过路的猎人背上的猎物;得克萨斯的野猪成群结队,无端对农夫群起而攻之;狩猎中,猎人对各种猎犬正确配搭使用,对大型猎在书中叙述得如此清晰、流畅,的确难能可贵。其语言生动有趣,个性分明,展现了一个野外随笔大家的风范。若不是罗斯福本人对野外环境及野生动物有十分透彻的了解,是很难做到出神入化的。在他的笔下,我们不难看到成千上万头受惊而奔跑的野牛越过辽阔的大平原,一路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山林中走投无路的大灰熊背水一战,发起勇敢的冲击;饥肠辘辘的美洲狮胆大妄为,竟敢劫掠过路的猎人背上的猎物;得克萨斯的野猪成群结队,无端对农夫群起而攻之;狩猎中,猎人对各种猎犬正确搭配使用,对大型猎物进行围捕;以及西部牛仔精湛的骑术和牧牛术。

尽管罗斯福的野外生活与狩猎都已成为历史,但他当年制定的自然保护政策却惠及千秋万代的美国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熊记/自然物语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西奥多·罗斯福
译者 董继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5050140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5203171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青海
204
14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