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醒梦骈言珍珠舶(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和推动下,拟话本小说繁盛发展。后来,随着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逐步加强,同时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尽管在此期间的拟话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但是却已无法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渐显颓势。到清中叶,当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时,拟话本就已经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走向衰亡。菊畦子、鸳湖烟水散人编著的《醒梦骈言珍珠舶》是拟话本小说代表作。

内容推荐

菊畦子、鸳湖烟水散人编著的《醒梦骈言珍珠舶》分为:《醒梦骈言》和《珍珠舶》。

《醒梦骈言》是一部约成书于清乾隆间的拟话本集。全书十二回,写了十二个故事。本书奇特之处在于每个故事都可以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找到出处,换言之,描写的故事都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而成。可以看出,改编者对从《聊斋志异》中选取篇目时刻意回避了那些敏感主题,把笔触集中在婚姻爱情、伦理关系和处世哲学等方面。在遵循原作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改编者对原作的故事也有所取舍,有的地方还加了一些出自个人胸臆的情节,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当然也忘不了感化、说教。原书的作者署“菊畦子”,从序和题署看,他还有另一名号“菊畦主人”。

此次和《醒梦骈言》同帙推出的《珍珠舶》是一部在清代较为著名的拟话本集。全书分六卷,每卷三回演绎一个故事。六篇作品大都取材于明末清初江苏、浙江一带民间传说,内容多是叙述市井社会的故事,如卷一写华亭县商人赵相与蒋云是一对好友,蒋云居心不良,奸占赵母与赵妻冯氏;赵知晓后,又遭蒋云设计,蒙冤下狱;后赵妻出首,蒋云被杖死,赵相与妻重圆;继而赵相在苏州遇一妓女,纳为妾,后来知道原是蒋妻巧姑。几个故事构思精巧,叙述也较平实,风格近于话本,内容着重针砭世风、宣扬果报。原书题“鸳湖烟水散人著,东里幻庵居士批”。“烟水散人”或谓即清代小说家徐震别号。

目录

醒梦骈言

珍珠舶

试读章节

醒梦骈言

曾学深向众尼一一问他姓名,那三十左右的答道:“贫尼叫白翠松。”指着二十四五的道:“这位梁翠柏。”又指二十岁光景的道:“这位盛翠岩。”便问:“相公高姓?”曾学深不好说与他真名姓,便顶着上文来道:“小生姓潘。”白翠松道:“听相公口音,不像是这里人氏。”曾学深道:“小生家里原在武昌,因慕黄州景致,特地来游。”众人言来语去,却再不见翠云出来。曾学深忍不住问白翠松道:“还有一位小姑姑,缘何不见出来?”白翠松笑道:“这丫头是怕生人的,因此避过了。”曾学深又闲话了几句,便起身作别。白翠松和梁翠柏两个留道:“请在小庵奉了斋去。”曾学深推辞道:“有朋友在寓中等候,不好耽搁。”白梁两尼又苦苦相留,曾学深只是要去。两尼送他到门外,白翠松嘱道:“相公倘要见翠云这丫头,可于明日傍晚到来。”

曾学深回到外婆处,于氏老夫人问道:“外孙,你半日在那里?却令人寻你不见。”曾学深扯个谎道:“今日偶然出去左近闲步,遇着个同学朋友在这里课徒,扯去闲话,因此违了慈颜。他还约明日下午到他馆中,代他做个寿启,却又是没推托的。”于氏老夫人道:“难得你这等青年,便人人慕你才学,我听了也快活不过。”次日中膳后,曾学深去见外婆,只说是到那朋友馆中去,今夜不及回来,家里不必等候。说罢,便又出门望观音庵来。

只见庵门虚掩,便推将进去。走到大殿上,白翠松和梁盛两尼陆续都见过了,却只不见翠云。曾学深心头惶惑,好像不见了什么珍宝一般,却又不好就问。众尼当下整备蔬菜款待他,曾学深道:“千万不要费心,若是这般,小生就去了。”众人不听,却也不见曾学深肯去。白翠松邀他到自己房里用斋,曾学深欲待推辞,却被他和梁翠柏两人拥了进去。让他朝南坐了,白梁两人坐在横头。盛翠岩却早走了开去,再不见来。白翠松斟酒来劝曾学深,曾学深也回敬了他两个。曾学深忍不住问道:“陈姑今日缘何不见?”白翠松道:“他还怕羞,少不得要来的。”饮了几杯,天色渐昏,却只不见陈翠云到来。曾学深只得立起身道:“天已晚了,小生且暂别,明日再来。”白翠松一把拖住道:“且再坐坐,我去捉这丫头来见面便了。”曾学深便又坐下。白翠松道:“相公要见翠云,却要依我一件事。”便把酒来斟下三大杯,道:“相公饮这三杯,尽了贫尼相敬意思。”曾学深酒量本来不高,又已吃过些,有些来不得,却因要见心上人,不敢推辞,把那三大杯饮干,已有些醉了。只见梁翠柏也斟上三大杯道:“相公也收了我这点敬意。”曾学深告道:“承粱姑美情,小生焉敢不领?但来不得那急酒,不如等见了陈姑吃罢。”梁翠柏笑道:“相公见过了这丫头,那里还有工夫吃我的酒。这却定要先奉敬的。”曾学深没奈何,只得接来勉强吃下,不觉大醉,两只眼睛合下来,身子都坐不定了。白梁两人便去闩了门,扶他到床上,替他除去衣服,把他暂做了一夜《孟子》上有一妻一妾的“齐人”。

次日天明,都走起来,曾学深晓得他两个的作为,是再不肯把翠云与他见的了,便告别了要回。白梁两人留道:“住在这里,今日包你见翠云便了。”曾学深知是哄他,便托词道:“我日里在此不便,不如去了,仍旧傍晚来罢。但是今晚却要把翠云我见的。”便出了庵门,望外婆家里来。

他一个瘦弱书生,被两个壮年尼姑缠那一夜,觉得十分疲乏,不敢再去。却又不能忘怀那翠云,便只说自己喜欢独自一个闲玩,日日别了外婆和母舅出门,却便到观音庵左近去探望,要等白梁两人出去了才进去。一日傍晚,看见白翠松和个少年出庵,一路说说笑笑去了,心下想道:“他去了就好了,只梁翠柏一个,我也不怕。”即便走进庵去,把门叩了两下。却是盛翠岩出来开门。曾学深假意问道:“众位姑姑都在么?”盛尼答道:“白师兄方才出门,想要明日回来。梁师兄这两日也不在庵。”曾学深见说,心中大喜,便道:“烦姑姑领小生见陈姑一面。”翠岩便引导他去,却另是一所院宇。来到那房前,翠岩叫道:“翠云,客人到了。”只听见呼的一响,翠岩微笑道:“闭了门了。”曾学深立在窗外,意欲说话,却碍着盛翠岩在旁,不好说得。翠岩见他这光景,便走了开去。

原来翠云虽在这个庵里,却和盛翠岩都是“女慕贞洁”的,因此两人最说得来。翠云常想,自己这般美貌,在空门中怕有人欺侮,终非了局,思量择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嫁他。前日在殿上见了曾学深那表人材,也颇动心。闻得翠岩说他为了自己,明日又来,却被白梁两人灌醉了,两个对付他一个,心中好生不忍。这番听得他来,虽是把门关了,也想和他说几句话。却早听见曾学深在窗外说道:“小生有句话儿要对小姑姑讲,望把门来开了。”翠云在窗格内张见翠岩不在,便隔窗回言道:“这里不是郎君游玩地方。翠松、翠柏都只借我来勾引郎君,若然再来,性命不保了。小尼在这里也非了局,原要抛去空门,做那女子从人的事,但是像白梁两人这般行为,宁死不学他的。郎君快请回罢!”曾学深听了这几句贞烈的话,越发爱慕,便又道:“小姑姑这般贞烈,难道小生敢来败坏你名节?但小生自见了尊容,不胜企慕,既小姑姑有从人之意,小生也并未联姻,不知可肯俯订终身么?”翠云想道:“前日只见得他的相貌,今日又听他谈吐,看来不像个薄幸的。错过了他,再要择人却也难了。”便接应道:“既蒙郎君垂爱,小尼情愿相从。但我师父从幼抚养,甚非容易,须将五十金与他为老病之费。小尼当在此守着郎君,望郎君勿负约也。”P10-11

序言

在我国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说话”艺术。“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已有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亦称“话”,“话”即“故事”,“说话”即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话”的艺人叫“说话人”。“说话人”有“专家”,即根据其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分科,南宋时就有“说话四家”之分。“专家”之一是“讲史”,专门讲述长篇历史故事,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说完;另一家“小说”,则是专门讲述基本上能够一次讲完的短篇故事。“说话”中的这两“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说话人”敷演故事时所凭依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最初并不是书面的著述,它只是“说话人”所说的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随着“说话”的发展,“话本”因被整理、刊印而逐渐成为读物,进而又出现了“拟作”,即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使“话本终蜕为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

“说话”艺术中最具长篇规模的“讲史”类话本最终发展成为章回小说即历史演义;而“小说”类话本则演变成为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

“拟话本”一词最初由鲁迅提出。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先是把宋、元问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称为“宋元之拟话本”;后来又把《三言》《二拍》等作品称为“拟宋市人小说”;今天,我们则一般把明、清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统称为“拟话本”。

拟话本的发展进程,比起宋、元之际就蔚成大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来说要滞后许多。真正引领和推动拟话本创作高潮到来的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凌濛初。在明天启初,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相继刊行。《三言》中有些篇章是由宋、元、明话本辑录、改编而成,许多则是蒐集资料、素材,模仿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由此开始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拟话本的整理和创作,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较《三言》稍晚出现的凌漾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则完全是由作家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和推动下,拟话本小说繁盛发展。后来,随着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逐步加强,同时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尽管在此期间的拟话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但是却已无法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渐显颓势。到清中叶,当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时,拟话本就已经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走向衰亡。

《醒梦骈言》是一部约成书于清乾隆间的拟话本集。全书十二回,写了十二个故事。本书奇特之处在于每个故事都可以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找到出处,换言之,描写的故事都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而成。可以看出,改编者对从《聊斋志异》中选取篇目时刻意回避了那些敏感主题,把笔触集中在婚姻爱情、伦理关系和处世哲学等方面。在遵循原作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改编者对原作的故事也有所取舍,有的地方还加了一些出自个人胸臆的情节,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当然也忘不了感化、说教。原书的作者署“菊畦子”,从序和题署看,他还有另一名号“菊畦主人”。

此次和《醒梦骈言》同帙推出的《珍珠舶》是一部在清代较为著名的拟话本集。全书分六卷,每卷三回演绎一个故事。六篇作品大都取材于明末清初江苏、浙江一带民间传说,内容多是叙述市井社会的故事,如卷一写华亭县商人赵相与蒋云是一对好友,蒋云居心不良,奸占赵母与赵妻冯氏;赵知晓后,又遭蒋云设计,蒙冤下狱;后赵妻出首,蒋云被杖死,赵相与妻重圆;继而赵相在苏州遇一妓女,纳为妾,后来知道原是蒋妻巧姑。几个故事构思精巧,叙述也较平实,风格近于话本,内容着重针砭世风、宣扬果报。原书题“鸳湖烟水散人著,东里幻庵居士批”。“烟水散人”或谓即清代小说家徐震别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醒梦骈言珍珠舶(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菊畦子//鸳湖烟水散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870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5217506
中图分类号 I242.3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