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军、姜乃振、张海森主编的《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1)/凤凰教育书系》一书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作为学生的课外读本,能够对中学生起到启蒙作用,于此同时,也能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图书 | 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1)/凤凰教育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士军、姜乃振、张海森主编的《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1)/凤凰教育书系》一书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作为学生的课外读本,能够对中学生起到启蒙作用,于此同时,也能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杨士军、姜乃振、张海森主编的《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1)/凤凰教育书系》精选出16讲;在文字、体例上做进一步斟酌改进,避免口语化,增添小标题,使条理更清晰、结构更严谨;增添讲座时的图片、相关知识讲解时配套的图表等,使讲座内容图文并茂,更直观、形象、活泼;每一讲均在“拓展延伸”板块对讲座时所提及的一些相关知识、概念等做进一步解读、诠释,使知识容量更丰富、更有深度,可读性更强,易于引导读者对相关问题做较全面的了解,感兴趣的读者,甚至会萌发进一步探究之意。 目录 第一讲 喜欢物理的九个理由 第二讲 科技改变世界 第三讲 治学与人生 第四讲 催化与我们的生活 第五讲 历法及其科学注释 第六讲 心理学与少年成长之道 第七讲 学问与人生 第八讲 探索脑的奥秘 第九讲 漫谈人类学 第十讲 智能生活心“芯”相印 第十一讲 关注全球环境变化 第十二讲 数学中的怀疑和证明 第十三讲 在地中海的阳光下——古希腊神话与美术 第十四讲 工程技术与美学 第十五讲 什么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的你 第十六讲 大气PM2.5的研究前沿与机遇 试读章节 喜欢物理的九个理由 在人们的脑海中,科学家往往给人这样的印象:科学家就是一群书呆子,傻傻的,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整天穿着实验服。而另一种印象则是:某个有着疯狂想法的科学家发明了某种可怕的会毁灭世界的东西。比如我看过一幅漫画,一位科学家制造了一个小型黑洞,却把自己给吸进去了,旁边的人正在往外拽他。前几年,美国长岛一家研究所要进行强子对撞实验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很多富人纷纷抗议,因为他们认为,科学家研究的这种对撞实验可能会产生一个黑洞。人们对科学家的第三种印象是如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人物,他是如何研究出那些成果的,至今人们仍然不太清楚。大多数人认为科学家就是书虫、疯子或者天才。很多同学会想:我可不要做这样的人,科学研究与我无关,让那些书虫、疯子或者天才去做吧。 事实上并非如此。 比如理查德·费曼,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物理学家,但还是个业余画家、一位优秀的鼓手;再如物理学家马克·凯瑟维奇(我在斯坦福大学与其相识),他是一位非常强壮的橄榄球运动员,身高接近2米,在他面前,我感到自己很“渺小”;我的同学彼得·阿姆蒂兹,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自行车队的一位成员,曾经休学一年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菲利普·斯坦普是一位优秀的小号手,年轻时曾犹豫过到底选择物理还是音乐作为自己的职业,而他现在教授一门叫做音乐物理的课程,经常带着吉他去上课。我虽然并非多才多艺,但也喜欢玩,非常喜欢自驾游。 谈这些,我希望改变大家对物理学家的刻板印象。科学家、物理学家并不都是书呆子、疯子,也并非都是天才,而是和大家一样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今天,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物理学家的主要工作,这也就是我要说的我爱物理的九个理由。 一、物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大家可能都看过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其中有一些剧情表达了人类对高温超导体的渴望。电影里有一种矿石,译成中文叫“不可能”,这种矿石有一种优越性能,即高温超导。 什么是超导?形象地说,如果运用超导材料,那么一台笔记本电脑只装一节电池就可以几十年不需要充电。它的另一种性质就是可以排斥所有的磁场,从而形成压力,所以电影里那座哈里路亚山会悬浮在空中。 目前最好的超导材料,只要将其降到零下140度时,就会产生超导现象。超导作为电子系统中一种普遍的凝聚现象,在数百种材料中被发现,它是量子力学在凝聚态物质中的一种完美表现,同时又有着许多潜在应用。目前,已经有十人五次在超导研究领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工作的。另外,由于超导可以产生大电流,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仪器也是运用了这种技术。 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事物都伴随着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而出现。 二、物理能实现我们的英雄梦想 物理在改变这个世界。 大家都知道,在几百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电了,一开始只是玻璃棒摩擦毛皮一类的简单实验。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人问法拉第这样的科学家电有什么用,恐怕他们也说不清楚。但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再如互联网技术,最早是欧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为共享数据而发明的,现在已经普及了。现在还在研究的量子加密通信技术可以保护两人之间的通讯不被第三方窃听。另外,还有对“瞬间移动”技术的研究,这可能离我们还很遥远。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是能源危机,物理学家目前将注意力聚焦在核聚变上,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控制巨大的能量,现在已提出了一些解决模型。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可以说,在千百年内人类就可以不必担心能源枯竭了。 物理学家在做拯救地球的事情。 三、科学研究是一件浪漫的事 有个名词叫做“宗教情感”,指人的一种信仰,是一种真实的情感。 大家可能非常熟悉物理学家牛顿,他中年以后便转而研究神学了。这是因为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无法解释和解决,便求助于上帝。其实,作为一名大物理学家,他的这种信仰并不是盲从,而是包含了一种对真理探知的信仰。 又比如爱因斯坦,他就常用上帝打比方:“人格化的上帝不过是人类弱点的表达和产物。科学只能是由那些全身心被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激情所渗透的人们产生的。这种情感的源泉萌发于宗教的范畴。用理性理解世界是可能的。”(P3-5) 序言 2005年,我校推出了“名师讲坛”这一课程,当时以“宽口径、活思想”为特征的通识教育劲风正由哈佛、耶鲁吹到国内,吹到复旦,《复旦大学学报》曾连篇累牍地讨论过通识教育问题。我们想,学习的规律应该是由博返约,现在连大学本科都在强调“博”,而把“约”推至硕士、博士阶段,更何况初中呢?但当时的初中,甚至直至今日,都是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学生只读与应试相关的书,只做与升学相关的事,几成痼疾。初中的学习往往狭窄而无趣。基础教育知识结构狭窄,而大学本科却又因通识教育而拓宽,这必形成畸形的倒金字塔型。我校的初衷就是想用课外阅读指导、名师讲坛、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举措来冲击一下应试教育的顽固阵营。但当时这只是一种自发的、无约束的行为,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006年,杨浦区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院看中了这块资源,于是“收编”,投入资金、技术力量,并改名为“漫游星空”,成了全区初中生共享的课程。这在“漫游星空”成长史上是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好事。2006年10月以来,每月一次学者-讲座,雷打不动,至今6年有余,已60余讲。同行们说起这个话题,经常说:“不容易啊,能坚持这么多年。”我说:“不难,因为支持我校的力量很强大。” 首先是学者、科学家、作家的支持。我们先后请过杨福家、王迅、杨雄里、安芷生、君浩、汤钊猷、郑时龄、葛剑雄、王安忆等人上讲坛,开讲座,他们都是有贡献、有声望的学者、科学家、作家,其中院士有十几位。阵容如此强大,可我们发出的邀请几乎没有被拒绝过,学者们关心下一代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他们在讲座中的风采更令人难忘:睿智、严谨、平易、幽默……他们的学问和品格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我们的学生。 说到这里,我又很自然地想到编辑这本《听大师讲课——中学通识教育名师讲坛》(原名)时发生在四位院士身上的事:我们把他们的讲座先整理成文字稿,杨福家院士和他的助手先后各修改了一遍,才慎重地交给我们;而杨雄里、安芷生、汤钊猷院士交给我们的文字稿上满是修改的红字。大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感人至深。复旦二附中处于高校、科研机构的怀抱之中,学者资源可谓源源不绝。有学者们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绝无后顾之忧地前行。 其次是杨浦区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院的支持。他们把“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并且让全杨浦区的初中生都能受益。如没有他们的介入,这一课程是很难坚持这么久的。 “漫游星空”课程问世6年多了,学生在这一课程中获得成长。复旦二附中的学生以知识多、兴趣广、善思维、敢质疑而广受高中学校的欢迎。这一课程同时催生了我们的探究性课程,推动了我校的创新教育,从第24届上海市创新大赛以来,我校的获奖数一直在全市的初中类学校中位列前茅。 回想“漫游星空”的几个快速成长阶段,2012年也算得上是重要年份。2012年9月,我校又与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办起了“漫游星空”的教师培训,而教师培训中特别注重对学者讲座的二度开发,希望受训教师回到学校后在学者讲座的基础上开展再拓展、再探究的教学活动,让“漫游星空”课程在杨浦区遍地开花。 今天,由我作序的这本《听大师讲课——中学通识教育名师讲坛》(原名)应该说就是“漫游星空”教师培训工作的副产品。我们从60多个讲座中选择了20个(后精简至16个),配上“导读”与“拓展延伸”部分,以利于各所中学的使用。感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几位研究生,完成了将讲座录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字稿的艰辛工作。 有幸身处复旦大学的怀抱,有幸身处知识杨浦的怀抱,让我们有条件从事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姜乃振 2013年1月30日 (序作者为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校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1)/凤凰教育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士军,姜乃振,张海森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杨士军//姜乃振//张海森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7600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6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2016004387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