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端木蕻良传
内容
编辑推荐

端木蕻良因和萧红有一段姻缘,引起了文学史上的长久争论,对此,孙一寒著的《端木蕻良传》客观地历史地把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并列地写出来,并引用当事人或主人公的妻子钟耀群的陈述,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不做霸王式的定论。客观展示历史。突破历史上那中描述文坛旧事,或贬此褒彼,或褒此贬彼的局限性。

内容推荐

端木蕻良一生分二个大阶段,一是认识萧红之前,二是萧红病故香港之后,孙一寒著的《端木蕻良传》分十四章,从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祖居地的往事,二是出生后至走出故乡的童少年时代,三是离开故乡到认识萧红之前的人生故事,四是认识萧红(大陆阶段)五是与萧红在香港,六是萧红病故后回到大陆的文革前阶段,七是与钟耀群相识结婚直至最后逝世。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辽北草原,回眸闯关东的曹氏家族

 开荒斩草的第一代人

 扩地放荒的第二代人

 敢打皇亲的第三代人——曾祖父

 踢县大人供桌的第四代人——祖父

 想当“年轻太爷”的第五代人——父亲

 编造灵异故事保家护身

 设防务妄求安居乐业

 家运伴随国运败落

第二章 父亲家族和外祖父家族的恩怨情仇

 清纯的少女黄遁玉

 抢亲

 幽怨重重

 叮咛

 人穷志短的黄氏兄弟

 黄家为曹家效力的三代人

第三章 昌图:■鹭湖湖畔的忧郁

 母亲寄以希望的娇子

 红十字架下

 父亲耳边响起的第一声警钟

 心中升起一颗星

 上马石案带来的机缘,

 汇文中学,扩大视野的平台

 辍学走进家乡的“社会大学”

 学习打匪防匪本领

 举人李载阳佩服的孩子

第四章 赴天津:走出科尔沁旗草原

“佩六国相印”的学生领袖

 赶走恐吓学运的官员

 学运“兵形似水”

 被秘密开除学籍,

第五章 进北京:寻求救国途径

 在孙殿英身边当兵

 哥哥的激将法

 迎着八支枪口郊祭李大钊同志

第六章 赴上海:寻找鲁迅

 鲁迅催生了《科尔沁旗草原》

“12·9”学运的第二队队长

“作家,记下今天悲壮而胜利的日子吧!”

 逃奔上海寻找鲁迅

 拒见《作家》编辑孟十还

 珍藏鲁迅拖鞋

 结识茅盾

 经过闸北大火的《科尔沁旗草原》手稿

 上海初识“二萧”

第七章 驻武汉:走进文学圈子

 茅盾来信促成武汉之行

 一张床上三颗天真无瑕的心

 胡风的救护

 秋波

 萧红拉开婚姻的新序幕

第八章 在西安:卷入“二萧”的感情纠缠

 萧红作出反常的决定

 一根小竹棍的传说

 “萧红你和端木结婚吧!”

 决斗

 初吻

第九章 返武汉:和萧红结婚

 返回武汉

 向母亲隐瞒婚姻

 “无性生活”的新婚之夜

第十章 困重庆,孤岛之忧

 兵临城下“抛妻逃命”

 “中国不会亡的!”

 靳以看到的不愉快的一幕

 一张照片搅乱了平静的生活

第十一章 抵香港:文化沙漠之旅

 “香港安下了香窝”

 文化沙漠营造绿茵

 “香窝”流出《呼兰河》

 香港再现“民族魂”

 躲过了新疆之劫

 手滴血墨敬绘鲁迅悲悯的神态

 萧红病了

 十二级台风之夜

 文化人在战火中纷纷离港

 躲炮弹逃入火线网

 帮手

 拒签生死状

 听遗嘱担当使命

 香港彦火先生询问婚姻的内幕

第十二章 回大陆:反思逝去的岁月

 骆宾基把版税误为版权

 回味婚姻创作《初吻》

 走不出思念中的悲伤,

 创作寓言小说隐曲表达个人情感

 悲痛加悲痛的日子

第十三章 新中国:学习做新人

 “我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挺高兴!”

 挽留三哥竟留下终生的愧疚

 玩物丧志,

 赞武训竟撞“枪口”上,

 险些当上胡风的“陪绑人”

第十四章 和钟耀群结婚

 结束苦守寒窑的日子

 喜得千金

 采访中病危在边疆

 夫妻因祸得福

 地震棚中创作《续(红楼梦)》

 手指弹玻璃和弹琴键的回声是不同的

 墨牡丹隐藏的辛酸

 新中国大陆上第一个在台湾发表作品的人

 经济拮据却不爱钱财

 晚年成为聪明而健忘的人

 思念故乡无暇探访

 最后的日子

后记

附录一 我和端木夫妇交往及考证其家世和访谈的回忆

附录二 端木蕻良诞生前昌图县大事记及其少年时代年谱

附录三 端木蕻良主要著译书目(1937—2011)

试读章节

楔子

长白山脉从吉林省四平东部梨树县进入辽宁省昌图县东北部下二台乡,穿越数乡镇,崎岖漫延约百华里,插向南部开原县。一座座巍峨起伏的山峰,挽手相连,像凝固的摩天大浪,看不见源头,望不见终点。辽北的名山天桥山,是那凝固的大浪中鹤立鸡群的浪峰。

站在天桥山,向山下西北方向十华里之处观看,那是端木蕻良早在三十年代就写入了《科尔沁旗草原》《科尔沁前史》等传记作品的昌图地域。

昌图的县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把县城的形象雕刻得像在草原上由东向西奔驰的一匹银白色的骏马。银白色骏马的东北约六十华里处,有一处隐在丘陵地势中的小小村屯,名子叫东头道沟。东头道沟是端木先人闯关东落脚在科尔沁旗草原最初的地方,即端木家族的祖居地。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的最北部,松辽平原的南端,北与吉林的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县接壤,南与开原、法库两县为邻,西隔辽河与康平、科左后旗相望。

据昌图县志,这里早在虞、夏、商就有了人烟,历史久远。这里有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代的文化符号,十四座古城的遗址、一百余华里的明代边墙、几十处戎边的烽火台,见证着昌图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的历史。

昌图历史曾一度出现过国中之国,即渤海国和科尔沁王国,后因战乱和天灾熄灭了炊烟,元代沦为蒙古的牧场。清代,这里未设立政府机构之前,昌图地域的大部分属于蒙古科尔沁旗草原。科尔沁地域分左右两翼,下设六旗。昌图县域属科尔沁旗左翼后旗,蒙古把昌图县境内称为“常突额尔克”,作为蒙古族游牧区域。“常突额尔克”意为“绿色草原”或“水草丰美的地方”。

清王朝初建立之时,皇亲国戚在南方跑马圈地,迫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汉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清王朝和科尔王达成共识,嘉庆七年解禁,允许汉民等其他少数民族进入科尔沁草原开荒斩草,垦田耕种,落户生存。

清朝嘉庆十一年设昌图府。“昌图”系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两个音节的转音,至此,这片牧场有了“昌图”的行政区域名称。

逃荒的汉民,为了生存,怀着对王公贵族的不满,步行千里,挑着担子,推着小车,或背着包袱,拖儿带女,历尽坎坷,一路与野兽战斗,与土匪血浴,与内部火拼,经历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一步一步地用脚量着脚下的路,奔向这片寄以生存希望的草原,有如当年以色列入出埃及,经历旷野奔向迦南美地般的阵容,但是远没有以色列人民那样的祝福。他们没有摩西式的领袖,没有吗哪从天而降,自发地、冒险地、甚至盲目地流动着、前行着。优剩劣汰,活着进入草原的人都是身强力壮者,磨难造就了他们刚毅豪放的性格。基因致使他们的后代长得身高马大,性格粗犷仗义。科尔沁旗草原乃至关东大地上的子民大都喜酒好客,坦荡真诚,看淡钱财,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渺视权贵,甚至骨子里流淌着“犯上做乱”的血。

人如同一颗文化的种子,足迹踏向哪里,那里地土上就结出文明的果实,仅仅在近代升起炊烟百余年的昌图大地,到处都有着令人感动的故事。仅有限的《奉天昌图县志》就载录了前贤、忠孝、节烈、英灵、逸才多达百余人,古迹胜景20多处。名扬四方的昌图八景:青云石佛、通江晚渡、金山晴雪、王寺归鸦、三井蜃楼、关山落雁、榆岭莺声、南桥烟雨等如天女散花般地存在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追溯解禁前,北宋年间,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金国掳往五国城,途经这里留下了“两宗桥”的传说;秦桧也曾羁押在境内的八面城。

大清帝国的忠臣良将僧格林沁少年时代曾在昌图府城,即今天的昌图县老城镇的文昌庙读书三年,抗日军阀吴俊升也出生在镇郊靠山屯。

《奉天府昌图县志》记载的昌图境内大四家子的三眼井的蜃楼,景观格外的神奇:三眼井中有三个泉眼,井水,旱时不枯,雨季不溢,每当日出之前,井口就会有大团的白雾蒸腾,雾气中有琼楼玉宇呈现。传说当年辽河中有一条小白龙,不守本分,年年发大水,两岸民不聊生。于是,按高人指点,人们在辽河东岸上建了一座宝塔,锁住了闹事的小白龙。辽河平静了,小白龙顺服了,它要想出入,只好从这三眼井的蜃楼通行了。

美丽飘渺的景观,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明天充满了幻想,人能战胜小白龙的传说,更坚定了他们生存的信心。闯关东的山东、河j匕、河南、山西等地的各族人民在科尔沁旗草原安家,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繁衍生息。昌图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四十多个乡镇,约万个村屯,炊烟升腾,演绎着人间的生存故事,书写着东北近代开发史。

科尔沁草原,天苍苍,心茫茫;秦砖汉瓦仍稀见;古道不闻车铃响,驿站遗留残断墙;牧鞭如同爆竹鸣,遥唤流民写沧桑……

鸟瞰天桥山下西方的大辽河,你虽然看不见它奔腾的浪花,却会想象到那百里之长的天地相连的云雾,一路直指西南的大海。

辽河,奔向西南,流入渤海。虽然没有与萧红家乡的呼兰河相汇,但它和经由黑龙江、流人鄂霍次克海的呼兰河共同向往的都是大海潮流。P2-3

序言

在端木蕻良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的致辞(代序)

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参加端木蕻良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不仅因为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不仅是因为他以《曹雪芹》为代表的多部红学著述,还有一层原因,我今天要在此说明。

30多年前,端木先生为了写作长篇小说《曹雪芹》,对曹雪芹和历史文物资料的发现及讨论非常关注,端木先生当年曾经对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曹雪芹故居的建设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支持,在建曹雪芹纪念馆之前,他曾到那里参观,并提出建议。另外,端木先生对《废艺斋集稿》的态度也很明确,《废艺斋集稿》就是讲风筝、篆刻、编织、园艺、烹饪、泥塑、扇骨等工艺的书,而且这么多工艺手法用诗歌形式写出来,他认为伪造的这么生动、具体是很难的,谎言可以伪造,但科学技术是不能伪造的。此外,对曹雪芹书箱子的发现,端木先生也采取了保护争论,不急于否定的态度。他还给香山地区一位老人张永海的儿子张家鼎的书作序,他对民间传说、民间艺人的态度非常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端木先生在引导曹雪芹研究的问题上,起了很好的作用,营造了一个讨论的、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端木先生保护争论的态度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我们党、我们国家一直都说要发展文艺、百花齐放,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前文化老发展不起来呢?我认为是文化生态的问题,社会要发展,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发展,都有生态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轻易肯定,应该允许争论。现在国外对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看得很严重,他们认为这不是商品的问题,这是信用和品德的问题,他们会怀疑,你们的政策会不会是假的?所以应该营造一个科学的、百家争鸣的生态环境,包容、开放、允许各种流派出现,有了这种生态,文艺发展、文艺复兴才有可能,没有这种文化生态环境,高雅的出不来,乡土的也出不来。

来铁岭之前,我就听昌图的同志介绍,铁岭出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当地政府又很重视这种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这真是非常英明的举措,铁岭的地方领导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北京曹雪芹学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与各地曹学、红学研究机构的联系,并分别在江西进贤、江西庐山、江苏镇江等地举办过学术研讨会,希望能联合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发掘当地曹雪芹研究的材料。

铁岭成立红学研究会也多年了,欢迎铁岭的研究者和对曹雪芹有兴趣的朋友,能与北京曹雪芹学会经常沟通信息,互通有无,把曹学、红学研究能够推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同时也以此活动纪念端木先生。谢谢大家!  (注:胡德平,1942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原籍湖南浏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史专业],曾任国家文物局党委委员、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等职务,后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本文系胡德平老师于2012年9月27日上午九时许在昌图县人民政府礼堂举行的“端木蕻良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作者征求胡德平老师意见,得到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位灵芝老师回复,同意将“致辞”作为《端木蕻良传》前言发表。在此向胡德平老师致谢!)

后记

站在昌图县海拔最高的天桥山上,遥望端木在县城西北部山区的祖居地,浮想诸多。

1.天桥山,这个名字透露了人们幻想通天的幼稚。人手所造的桥永远不能通向天庭;端木的笔,建造了一座通向真善美的桥,但有人却认为他是在造一座与入试比高的巴别塔,欲将之拆毁。

《圣经》中人造的欲与上帝欲比高的巴别塔,遭到上帝的拆除。拆毁端木“巴别塔”的人,是想造自己“巴别塔”,但他们拆除端木的巴别塔,却不是从拆毁塔开始,而是贬抑端木其人。

英国格言说:“医生们意见分歧时,病人就不得不离开。”在诽谤和贬抑中,端木却一天勤过一天地创作,离那些嫉妒他的人越来越远。他把还击对手的精力,化作了超越的动力,成为对手无能力攀比的人。

2.从《萧红小传》看到骆宾基和萧红达到了倾心交谈的地步。但这正恰恰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地互相了解,还仅仅停留在“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刚刚相识的时候是美好的,使人怀念而沉醉,慢慢的就会变得不如当初那样美好。”

萧红与萧军和端木相识相爱到结婚,身心之间缩短了距离,各自的不完善也就充分暴露给对方了。萧红以后来的感觉来比较初见时的感觉,产生了惆怅,这是女性,特别是萧红这样多愁善感、自爱自怜的才女必然的心理结局。人若都如初见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谁能做得到呢?

初见时,总是努力展示最美好的,控制自己个性,骆宾基也不例外。他在和萧红单独接触时,表现出入最美最单纯的可爱,可是萧红却把与骆宾基这种初见时的感觉当成了一贯性,她向他倾述心里话,以为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她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二人的互相了解只是停在“人在初识”的阶段。

骆宾基是一个流浪到香港的文学青年,他见到才女萧红,又受端木之托照顾萧红,受宠若惊,萧红错把他的暂时表现当成了永恒友谊。

萧红和萧军相识时,肯定是“恨未相逢未嫁时”,和端木相识,也肯定是有着“恨未相逢未嫁时”,她和骆宾基相识,仍然会产生这种“相见恨晚的心情”。

3.端木的母亲黄遁玉与萧红有着相似之处。端木因母亲在自己童年时代的表现,使他明白了女人的两面性。黄遁玉对自己的丈夫“口是心非”。黄遁玉和曹大凯是一对冤家,当曹大凯和袁乡长打起来,她用热水浇在袁乡长头上。她私自对儿子陈述曹家给她带来的不幸,但是又当面关心曹大凯的身体健康,盼望他长寿,如,曹大凯对于吃肉成瘾,黄遁玉平时吃素,她多次劝他说吃肉并非养生之道,曹大凯仍然我行我素,照吃不误,吃海参时和肉烧在一起吃。曹大凯盼望儿子们能当作家,黄遁玉也叮咛端木长大写书,但是不是写曹大凯所盼望写的书,而是揭露打击老曹家的书,为自己报仇。

萧红的身上有曹母的影子,所不同的是:曹大凯背叛黄遁玉,端木深爱萧红。

人难免自爱自怜,但是过于自爱自怜就会导致孤零。萧红就是一个过于自爱自怜的人。人都是自私的,以己意为行事的标准,想使周边的人都能符合己意是不可能的。萧红所遇到的、所爱的异性,每一个都使他失望,总是对后遇到的这位倾述心中的苦楚,控诉先前的那位。骆宾基还有没时间暴露自己的缺欠,她便逝世了。萧红这样的性格,是经历促成的,从第一位恋人开始,她就开始特别地警惕所嫁的男人,在感情一有风吹草动,便怀疑是分手或背判她的开始。她持才自重,不甘心委身于任何一个异性,如果像萧军的母亲,或祖母,或像端木的母亲那样,贫困的出身,没有文化的人,她就会从一而终了。难怪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4.端木一生在文学、红学、美学上有自己的独到建树,留下近千万字的作品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端木蕻良”这四个字,现在不仅仅是主人公的笔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老师在端木百年诞辰上讲话,充分肯定了端木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北京曹雪研学会会长胡德平老师在“端木蕻良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的致辞”,对端木的红学研究给以很高的评价。铁岭市政协在《永远的怀念——美国王德威教授“评语”》中写道:“端木的影响从台湾的司中原到大陆的莫言,皆有迹可循。”

端木追求文学之梦,有如莎士比亚追求戏剧的成功之梦一样:负重,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承诺母亲的叮咛:长大要为母亲写一部书;他不辜负萧红的盼望,和她生死相恋,共度文学人生;他与钟耀群携手并肩,穿过夕阳下文学时光。他的文学之路是奉献之路,是忍辱负重之路,是净化灵魂之路,是把爱憎与祖国和人民的历史需要和谐一致之路,是立志作新人的奋斗之路,虽然一路苦履,但是结出真善美的果实累累。忍辱使他人生脱离卑微,创作使他生命成为尊贵。

5.我于1993年10月认识了端木蕻良、钟耀群夫妇,于1993年夏接受了端木蕻良先生的侄子曹革成让我寻找曹氏家族在昌图的祖居地和祖坟地的托付。经过几年的考证,完成了革成所托之事,还考证出端木蕻良传记小说中的人、景、物等原型。1998年7月年我应邀带着《(科尔沁旗草原)情节的虚构和历史的真实》一文参加在京举办的“端木蕻良文学生涯七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后又撰写出版了《我走向神秘的科尔沁旗草原》一书,还携《端木蕻良和萧红在香港的文化贡献》一文参加了呼兰县萧红作品国际研讨会,探访了萧红的生活踪迹,协助曹革成编著出版了《端木蕻良和萧红在香港》一书。1995年曹革成先生来信指出,“迄今还没有人写端木蕻良传”,鼓励我写《端木蕻良传》,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我自感能力不足,一直没有动笔。

由于深入端木蕻良父亲家族和外祖父家族的居住地,又查找到端木蕻良的亲属,对端木蕻良的家世有了一些了解,好奇心和求知心驱使我对端木蕻良的作品和和他的人生经历产生兴趣,经过几年的思考,累计了近百个疑问,在征得钟耀群前辈的支持后,于2002年10月2日进京住进钟耀群前辈家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谈。钟耀群前辈当时正在整理端木蕻良的遗稿,编辑《端木蕻良文集》,在百忙中接待了我,耐心地回答了我的一系列问题。录下了十余盒录音带,根据访谈,我整理出版了10余万字的《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

从认识端木蕻良夫妇并接触到关于端木蕻良的人生资料至今,已二十三年之久,我感到写《端木蕻良传》不单单是个人的事,也是文学史所需。近年来我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录音、查阅相关的地方史料和有关文学评论后,终于下决心撰写《端木蕻良传》。

我真诚地感谢华龄出版社的领导,以及责任编辑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语法、逻辑、修辞及字句进行了认真修改,实在是难得。没有社领导的支持和责任编辑的努力,《端木蕻良传》是无法问世的。

至此再一次向胡德平老师和位灵芝老师致谢!

孙一寒

2015.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端木蕻良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一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906576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6315204
中图分类号 K825.6=7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