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堂鸟与奶瓶刷
内容
编辑推荐

《天堂鸟与奶瓶刷》为夏祖丽女士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23篇。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其温柔笔触描摹人世间的种种般般,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有厚得举不动的爱,有远得看不尽的生,也有近得摸不着的死,有欢喜也有忧烦,有豁达也有焦灼,有开阔也有琐屑。有人世间的冷暖起伏,有生命所应有的刚刚好的温度,更有人生所能遇见的,最美好的相逢。

内容推荐

《天堂鸟与奶瓶刷》是一本描写作者夏祖丽女士在澳洲生活感受的散文集。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眼光为出发点,将自己在澳洲所经历的几十件值得回味的小事情清晰地叙述出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故事涉及了作者在澳洲生活所经历的方方面面,从侧面反映了澳洲独有的宗教文化、社会秩序、饮食习惯、风土人情。

目录

总序 英子不老

序 我的东书房与两书房

熊大爷爱喝下午茶

沙家的老哈利

黄昏怪容

大晰蜴和小野兔

姬儿妈妈的万用袋

艾丝特奶奶的疗伤花圃

我家的锯树奇观

圣诞老人大缺货

轮椅舞人生

屋角掉下来了

布洛瓦大道的圣诞传奇

乔宏物也要够资格

欢乐树上的悲情卡片

疯狂飞车,铁汉柔情

凯利大盗

爱的奇景——墨尔本忠烈祠

魏若比公园

黑钱木偶剧团

比利茶和干面团

袋鼠瓜和奶瓶刷

女学生悬若山失踪谜团

小胖壶和小面饼

小学老师的童话梦

试读章节

午饭后,湿冷了好几天的天气突然放晴,温暖的阳光和清净的碧空,引诱我走出屋外。对!上山喝下午茶去!开着我的金色车子,直往南郊驶去。

山不高,路不远,蜿蜒起伏的丘陵上铺满了冬绿,山坡上一幢幢别具特色的房子。6月,在墨尔本已是秋末冬初,家家户户升起了火炉,缕缕轻烟点缀在已近尾的金黄秋色里,分外迷人。从车里望出去,缓缓上升的寂寂山路上,只有流动的轻烟一路紧跟着。

我摇下车窗,把山林的青葱和轻烟都收进车里,贪心地吸上几大口。

这座山以喝英国下午茶出名,那些小巧可爱的房子都是一间间茶屋。“亨利八世”“马普尔小姐”“醉鸭子”“巴黎和谈”……这些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像在“亨利八世”里,前后屋廊挂着十六世纪英国的君王亨利八世的画像和事迹:继兄为王,娶嫂为妻,后来又娶多任妻子;弑妻、处死教皇、废止天主教等。不过老板表示,他倒不是为了宣传亨利八世惊世骇俗的行径,而是为了制造气氛,吸引顾客上门。

至于“醉鸭子”,也有个有趣的典故。当年在英国乡下,村民发现池塘里的鸭子个个举止怪异,东倒西歪,胡言乱叫。后来才知道,原来附近一家啤酒厂的酒流到池塘里,让鸭子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成了名副其实的“醉鸭子”。

“醉鸭子”茶屋不但茶泡得好,烧的醉鸭子更是远近驰名。

而我最常去的“马普尔小姐”也有来头,她是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笔下最受欢迎的人物。马普尔小姐(其实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小姐)虽不如克里斯蒂的另一部著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那位侦探那样博学多才,既有权威又具说服力,但她“勤能补拙”,是村子里有名的包打听,村子里发生的鸡毛蒜皮,蛛丝马迹都逃不过这位老太太的法眼。她凭着过人的敏感,旺盛的斗志,协助警方侦破许多棘手的案子。

克里斯蒂在第一次大战期间,曾在医院药房工作过,因此对毒药有些认识,后来她写侦探小说,正好用上了这方面的知识。她曾随身为考古学家的丈夫旅居叙利亚和伊拉克,她的著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1934年)及《尼罗河上的惨案》(1937年),充满了非洲的异国风情,与她那四年的生活经验很有关联。

克里斯蒂能在国际上获得极大声誉,似乎应归功于她在小说中善于布局,制造悬疑,迷惑读者,却又不失活泼,不情绪化,还很幽默。这种机智型的写作,很少人能达到。

“马普尔小姐”是幢哥特式的建筑,屋内家具装饰都是依照二十世纪初英国式样定制的。墙上挂满了英国电视剧《马普尔小姐》的剧照。

有趣的是,平常(不是周末)“马普尔小姐”的顾客,以中老年妇女为多,个个看起来眉慈目善,这些人想必也是克里斯蒂的忠实读者吧!

每次我去“马普尔小姐”茶屋,都会挑个靠窗的桌子,点一客他们拿手的火腿乳酪脆饼,就像宣传上说的:“吃了我们的脆饼,您比马普尔小姐还聪明灵光。”

我一边吧唧吧唧嚼着脆饼,一边竖起耳朵接收前后左右婆婆妈妈们传来的东家长、西家短。眼珠子还学马普尔小姐一样骨碌碌地转,幻想着说不定下午荼喝完,可以搜集到什么破案线索呢!

不过,今天我决定选一家没去过的茶屋经历一下。车子转过一个小山坡,一间乡村式的小木屋展现在眼前,长廊上挂的风铃清脆地响着。对!就选这家吧!

我把车停在屋后的树林里,踏着碎石子和落叶上了小屋的长廊楼阶。一推开门,噢!几乎全坐满了。一身原野奇侠打扮的大胡子老板,笑眯眯地把我引到角落唯一空着的桌子说:“您想点些什么?”

“来客奶油松饼,配上一壶伯爵茶吧!”我说。

“点得好!我们的奶油松饼是山上最棒的,那桌的几位大爷每次都点这道点心!”

我顺着他的手势望过去,果然,六位相貌不凡的客人大模大样地坐在那儿呢!三位穿咖啡色外套,另三位穿奶白色外套,头上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双手摊在桌上,一副就等着点心上桌大嚼一顿的样子。P1-5

序言

母亲的童年回忆在北京城南游艺园里的那些说书、京韵大鼓、杂耍、变戏法、地方戏里;我们的童年回忆在台北城南川端桥畔夏夜的凉座里,那里也有说书、相声,还有唱歌和蒙古烤肉。

念小学时,每到周末晚上,父母亲就带我们上厦门街那家四川馆吃饭。四个孩子的六口之家,靠两支勤奋的笔,负担不轻,母亲常常说我们是“苦中作乐”。低低矮矮木板搭的四川馆紧靠在铁道边上,每次隆隆的火车一过,木屋就惊天动地摇起来。那一番天摇地动,就像四川馆入门柜台上的那一罐颜色漂亮又好吃的泡菜,也像那跑堂拖得长长的一声地道四川风味的“一碗担——担——面——”一样,让我们觉得新鲜有趣。

吃完晚饭,我们照例到附近的一家“大”文具店逛逛。母亲说:“每个孩子进了文具店,眼睛就会发亮。”我在店里东看看,西摸摸,什么都好。母亲最能看穿孩子的心,她慧黠地笑着说:“好像看看都过瘾似的!”

班上有一半同学的铅笔盒和那里头的文具都比我们的好,但我们不觉得自己非要也有同样的才快乐,父母亲给了我们自由和爱,使我们不觉得匮乏。

不过,每回逛文具店,倒也没空手而回过,小手里总会捏拿着一两支香水铅笔或是一块小橡皮擦什么的。迎着晚风,闻着那俗丽的香水铅笔味儿,我们慢慢地散步回家。

什么叫幸福?现在回想,那种感觉就是幸福吧。幸福,在艰苦的岁月中特别动人!

多年前,有一次和母亲聊天,我提起小时候最羡慕会弹琴的人,常常把床尾高起来的横杠当琴键,自我陶醉地弹上半天。母亲说:“我也做过这种事儿,我有一个老九霞的鞋盒子,盒子里住着我用火柴棒做的小脚儿娘,我常常跟同伴捏着自己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到对方的鞋盒里,展开两‘家’的来往。敲门、开门、让座、倒茶、吃东西、聊天,我们假装成大人,假装成家庭主妇,说的都是大人话,爱说什么说什么,不受限于大人,有意思得很。那时,我常在我们北屋套间里玩小脚儿娘。”

后来她写了一篇《我的童玩》,就写到她的小脚儿娘。那个时代,女孩子自己做的玩具和玩的游戏,常常和学女红或做家事有关,那时的教育多半是在旧式的家庭里自然形成的。母亲写道:“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母亲晚年用心为孩子写了许多有趣可读的东西。

母亲不但喜欢为孩子们写故事,也给孩子们翻译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她主持的纯文学出版社出版高水平的文学作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开始开辟儿童书的路径。

20世纪70年代末,母亲接近六十岁了,父亲希望我能够多帮帮母亲,于是我辞去原来的工作,到母亲主持的出版社协助编务。我和母亲在台北城南那间小办公室里,面对面工作了十年。那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更没有电子书,印刷出版品很蓬勃,尤其是文学和儿童书籍,书市兴旺,只要是好书不怕没人买。母亲编辑点子多,眼光准,又能创新,我们联手编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书,其中有好几本得到文学奖。她总是乐在工作,有时一大早兴致勃勃地进办公室说:“来,咱们好好把这批书做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先生的工作,我们带着两个孩子,迁居澳大利亚墨尔本。母亲顿失助手,但是她很看得开,不忘叮嘱我出去后多注意介绍国外的儿童读物给国内的小朋友。

当时台湾《民生报》儿童版主编桂文亚,鼓励我多写些文章……一盆水的时候,忽然想到我小时候在雨地光了脚蹚水的快乐,那么孩子只要求一盆水,实在算不得淘气。”

与母亲接触过的人往往会发觉她是个很有童心的人。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说的一段话最传神:“林海音先生无论在讨论事情还是谈天时,都常会不自觉流露出天真,这个天真不是造作,是很自然地把她看见的事情描述出来。由于她从小在北京成长,词汇丰富,再加上感觉敏锐,又是一个小说家,所以叙述的过程很活泼,常把生活中平淡的事说得有趣、写得生动,这样的作品也就很接近儿童心灵及趣味。”

北方人常说“自来喜”,我觉得母亲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一种“自来喜”的味道。

七十六岁那年,母亲写下:“英子的心还是七十六年前的那颗心,把家人和朋友紧紧搂在心上,到老不变。”

七十七岁那年,母亲聆听钢琴家、与她的名字只差二个字的林海为《城南旧事》谱写的一组乐曲,写下了一首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脸上,鼻孔里刺痒。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了我七岁的小手。……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静静地听,静静地听……听到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七十八岁那年,她许下未来要专注于儿童文学写作的心愿,她说:“我要写我的童玩、我的游伴、我说的话、我读的书、我的小油鸡、我的小疯狗、土地庙的小吃摊、破洋车上老头子塞在我脚下的破棉袄……”可惜这个心愿终因健康因素,半途而废。

2001年12月1日,母亲病逝于台北,享年八十三岁。我在重新阅读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喜欢她的文章。因为,她一直是站在孩子这一边的。十三岁失去父亲,仓促结束童年,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母亲,就像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里的英子,那个好奇天真的英子,一直在她的心里,从来没离开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堂鸟与奶瓶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祖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556574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16080092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9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