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新著的《红豆杉旁的泥屋》是讲述杭州老知青黄梦怡下乡创业的故事。主人公发现35年后的红岭村和以前没有变化。为了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她不顾别人的误解和风言风语把全部资产都投入到了红岭村,把当地出产的绿色农产品输往城市,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图书 | 红豆杉旁的泥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建新著的《红豆杉旁的泥屋》是讲述杭州老知青黄梦怡下乡创业的故事。主人公发现35年后的红岭村和以前没有变化。为了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她不顾别人的误解和风言风语把全部资产都投入到了红岭村,把当地出产的绿色农产品输往城市,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内容推荐 杭州老知青黄梦怡时隔35年后回到了从前插队的红岭村,发现那些善良淳朴的乡亲们还过着比较贫穷的生活。为了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她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和老公一起,把全部资产都投入到了红岭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黄梦怡不顾别人的误解和风言风语,历尽千辛万苦,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把当地出产的绿色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往城市,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红豆杉旁的泥屋》作者周建新文笔流畅,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展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时隔三十五年,杭州老知青黄梦怡突然回红岭村了! 三十五年前,在红岭村插队落户的黄梦怡返城回了杭州。 三十五年后的这天,她是一个人来的。先坐火车到江山城里,再乘公交车到枫溪镇,然后步行十公里机耕路才到红岭村。 红岭村己今非昔比了,当年好多泥墙瓦房或茅草屋都变成两层或三层的楼房了。但楼房挺难看的,想必建楼房的村民没等房子完全建好,老底便掏空了,连粉刷外墙的钱也拿不出,所以满眼都是像剥了皮的怪兽——一幢幢的楼房都是赤膊墙。还好青山依旧,小溪依旧,村后的那棵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活了五百年的红豆杉依然耸立,尤其令她欣慰的是,红豆杉旁的那栋泥墙瓦房还在……当她拎着旅行袋站在村后红豆杉旁的泥墙屋门前的时候,不禁感慨万端,眼睛一下子被泪水模糊了。 老一辈村民的记忆里,只有三十五年前那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孩,那个能歌善舞爱说爱笑的杭州姑娘,那个同时让三个小伙子争风吃醋的美人儿;而如今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十五岁的陌生女人,一个像迷了路误入小村的黄脸婆,一个莫名和蔼可亲的小老太。她也和这个村子一样今非昔比了。当拎着旅行袋,满身疲惫满心苦涩却满面笑容的黄梦怡从村外走进来的时候,已经没人能认出她就是当年下放插队到他们村子里的那个杭州女知青黄梦怡了。可让村民都觉得奇怪的是,这位尚存风韵的陌生小老太,仿佛全村男女老少都是她的亲戚,尽管那时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她一路走来见人都客气地用半生不熟的江山话问“吃了没有”,或说“身子骨可好”啥的;更令人诧异的是,每见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她都知道老人姓啥名谁,如“陆家大娘”“德顺大叔”“桂花婶”等等,一个个被她喊得张着嘴巴傻瞪着眼,心里盘着一个大问号:这个能掐会算的半老女人是何方神圣? 大问号很快就被扳直了。“不记得了?我就是当年那个杭州小姑娘黄梦怡呀……哦,三十五年了,老了,当然不记得了。” 的确,三十五年时间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风霜,能让鲜活艳丽的花草树木凋零枯萎,同样,也能让如花似玉的年轻人变老变丑。那时,他们一个个都是水灵姣美的姑娘、生龙活虎的小伙啊,可如今,却一个个都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茄子老丝瓜了,皱巴巴蔫塌塌。不过,城里女人与山里女人有些不同,城里女人似乎老得慢一些,在黄梦怡的身上还可看到一些风韵,而跟黄梦怡差不多年纪的山里女人,风韵却荡然无存了。怪不得年轻的山里女人都想做城里女人,一个个都不顾一切地跑到城里去打工了,她们在拥挤的城里打拼,构想着有朝一日在城里买套房,然后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孩子都被送到镇上念书了,村里只剩留守家园的老茄子老丝瓜了。此时,这些老茄子老丝瓜们都睁大双眼,像辨别真假钞票似的盯着自称为黄梦怡的女人看,还上下地打量。许久,一位不仅眼神特好,记忆力也特好的老太太终于像发现真钞票似的惊叫起来: “没错儿,你是梦怡姑娘!瞧瞧,她眉头上的那颗美人痣,俺记得!” 最先认出黄梦怡的老太太叫桂花婶。老茄子老丝瓜们经桂花婶一提醒,很快一呼百应,都恍然大悟地拍着手拍着脑袋拍着大腿地说出同一句话:“真的是梦怡姑娘!”尽管黄梦怡已五十五岁是个有外孙女的外婆了,但红岭村人的记忆仍停留在十七八岁时的黄梦怡身上。纯朴热情的桂花婶忙不迭地拉起黄梦怡的手,仿佛拉着离家几十年才回娘家的女儿,热泪盈眶,唠个没完。黄梦怡也激动得一把抱住身子萎缩得像捆柴但精神矍铄的桂花婶,连连说: “桂花婶,我对不住您。三十五年了,一次都没来看您。您还好吗?” 桂花婶是黄梦怡的东家,黄梦怡插队落户红岭村三年,一直住桂花婶家里。她和桂花婶一家相处得像一家人,桂花婶把她当女儿,黄梦怡把她当亲婶子,一个叫“梦怡姑娘”,一个喊“桂花婶”,都叫得很亲热。桂花婶有一儿两女,黄梦怡返城时,她的两个女儿春芬、春梅都己出嫁,可老大春喜都二十五六了还不知丈母娘在哪。那时才四十五的桂花婶已为娶儿媳的事愁白了头,她天天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使劲想,在她家搭伙吃饭的这个杭州美人有朝一日能成为她的媳妇。她的心思黄梦怡早已读懂,可那时黄梦怡的心里已装下了另一个村的杭州男知青,这个男知青就是她第一任丈夫、后来又当了陈世美的冯兴泽……这是旧话了,现在不提。热泪盈眶的桂花婶像怕被人抢走似的,赶紧一手拎起旅行袋一手拉着黄梦怡直往自家方向走去,嘴里不住地唠叨: “婶子好想你哩,原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走走走,还跟你当年一样,和婶子住一起。” 有个老太不服气地冲着桂花婶叫嚷:“桂花,这回人家梦怡姑娘可不是来插队的,凭啥一定要落户你家?” ……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豆杉旁的泥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建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2169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7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首版时间 | 2017-06-01 |
印刷时间 | 201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2017105780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09 |
宽 | 14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