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场决胜者(1特辑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炜晨著的《战场决胜者(1特辑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是世界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的中篇故事集。作品以商人兼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的眼光,去历经英西战争中无敌舰队的覆灭……以拿破仑·波拿巴的角度,去看看滑铁卢战役的始末——传奇人物拿破仑算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集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于一身的国家统帅之一,但他亲率50万大军进攻俄国,最终大败而回……

内容推荐

超好看!张炜晨著的《战场决胜者(1特辑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是一本献给所有历史探索者的传奇札记。一位思维跳跃的作者,在纷扰的时空和形色的人物中穿梭,为我们呈现一系列战场大戏:出人意料的逆转、造化布置下的巧合、大快人心的瞬间、极尽对比的双方、顷忽即灭的虚荣、冥冥之中的崛起……

欲罢不能!机智滑头的德雷克、沉稳果断的东乡平八郎、自负莫测的拿破仑——三则故事,三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背后,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回旋厮杀、鏖战不休的画面固然令人热血,但胜败必然、人心所向的力量更值得深思。

目录

无敌舰队的覆灭@弗朗西斯·德雷克

 女士们、先生们,我叫德雷克——弗朗西斯·德雷克。我是一名商人,往来于英格兰、非洲和新大陆之间。我还是下议会的议员,是普利茅斯的市长,另外还拥有爵士爵位……唉,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海盗。

对马海战@东乡平八郎

 本世纪,不,可能是从19世纪初特拉法加大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舰队决战一触即发……此时此刻,只有一个人能够也必须稳定军心,那就是联合舰队司令官,也就是我——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

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波拿巴

 他们要保卫大革命的果实,他们要重振法兰西的辉煌,他们需要在我——法兰西帝国皇帝——波拿巴·拿破仑的带领下,彻底毁灭那个腐朽的波旁王朝,粉碎没完没了、死而又生的反法同盟,使法国再次主宰欧洲的土地并成为世界的霸主。

试读章节

◎一点自我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我叫德雷克——弗朗西斯·德雷克。我是一名商人,往来于英格兰、非洲和新大陆之间。

您问我具体做什么生意?其实也就是交换手工品啊、烟草蔗糖啊、黑奴啊什么的,都是些童叟无欺的正经买卖。虽然利润不错,但风险也很大,沉船死人是家常便饭;而且货物也很有风险,尤其是黑奴,运到西印度群岛后要死掉一大半,还要防备他们暴动,我挣点辛苦钱容易吗我!

更糟糕的是,这生意没做几年就不好做了。西班牙人垄断了航海贸易,驱赶我的商船,还差点要了我的命。大西洋这么宽阔,凭什么只有西班牙人发横财?于是我决定要报复他们。每当我看到西班牙商船,我的船就会凑上前去,用大炮、火枪和短刀同他们“友好协商”。只要他们同意投降,我就放了他们,但是要把西班牙人的货物转移到我的船上,由我代为保管。如果他们不识抬举,哼哼,休怪我手下无情。

海盗?谁说我是海盗?我是“私掠船主”懂吗,我有官方的许可证。你看看,这上面还有女王的亲笔签名呢!

我还是下议会的议员,是普利茅斯的市长,另外还拥有爵士爵位。

唉,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海盗。但这可不是我的错,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写我的传记时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囫囵归属到海盗一类。人们对海盗有偏见啊,总以为海盗都是套着眼罩的“独眼龙”,穿着臭气熏天的破烂衬衫,戴着油腻腻的三角帽,一副落魄模样。不要被廉价的冒险小说洗脑了,这是我的后辈们——加勒比海盗的装束。呸,一群土包子!其实我是如假包换的英格兰绅士。

各位读者,实话告诉你们,我不是一般的海盗,我是一个爱国的海盗,我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写着“英格兰”三个字。如果连巴比伦的妓女也爱国,那么海盗为什么不能爱国?不客气地说,我为英格兰贡献的财富和军功,比在座的都要多得多,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指点点?

我从来都不打劫英格兰商船。当然,看到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上来来往往的商船不能打劫,就好比老猫闻到鱼腥而不能偷吃,让我实在很痛苦啊。可我是有原则的,我只重点抢劫狗娘养的西班牙人的船。哦,对不起,女王陛下嘱咐我不要说脏话,否则有悖绅士风度。我只“奉旨”抢劫西班牙船。

女王,真是奶奶的好女王啊!诸位,你们知道我最大的股东是谁么?间谍头子弗朗西斯·沃尔辛格爵士?海军大臣林肯?女王的相好莱斯特伯爵?你们太不识时务了,其实就是女王啊,我的伊丽莎白女王啊!美丽高贵的女王啊,我愿变成最驯服的羊羔,亲吻您的裙褶;我愿将自己最好的披风铺在泥地上给您垫脚;我愿意化为最尖锐的匕首为您刺穿西班牙人的胸膛。

当然我绝不会辜负女王的托付和信任。上一次女王将“伊丽莎白”号借给我的“商船”队去冒险,我给陛下带回了20万英镑的回报,相当于王室一年的财政收入。这都来自于“慷慨”的西班牙船队。看着女王冷艳的脸庞笑逐颜开,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然回到家中手捧着成千上万枚金币,听着它们叮叮当当从手掌中滑落到宝箱中的天籁之音,这是比最大的幸福还要幸福的事情。

西班牙?你是问为什么要打劫西班牙人?当然是为了钱呀!我们在美洲,就是要吃定西班牙这个大户。西班牙人正源源不断地将他们从美洲搜刮到的黄金和白银运到马德里。金山银海的财富啊,难道你不眼红?女王投资,我来出力,大家发财,国家强盛,顺便还打击宿敌,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很成功。

诸位听我唠叨了半天,恐怕已经饿了。我给大家准备了新大陆的神奇食品:土豆。看,洗洗干净,剥了皮,咬一口,怎么样,很特别吧?别急,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颗珍贵的土豆,再来点朗姆酒,为女王的健康干杯,坐下来听我讲无敌舰队覆灭的传奇故事。

◎不会玩滚木球的海盗不是好海军司令

作为一个合格的海盗,我最大的爱好是喝酒、杀人、抢劫;作为一个优雅的绅士,我也喜欢舞会、骏马和滚木球。

1588年7月19日,英格兰的夏季一扫秋冬的阴霾,碰巧也没有风暴大雨,趁着西班牙舰队还没进攻的前夕,作为副司令的我向舰队司令霍华德请了假,召集舰队的各级指挥官们到普利茅斯港外的一座小山丘上玩滚木球。

南风习习,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滚球场上。大伙儿也暂时将决战前的紧张扔进了太平洋。对于我们这些在刀口上舔血的“海狗”而言,及时行乐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我拿起一颗滚球,眯着一只眼睛,瞄准远处的目标球“Jack”,将手臂扬起来,正蹲下身子准备扔出的时候,一个大嗓门的家伙骑着马冲进草坪:“西班牙人来了!”

我的手一抖,见鬼,球偏了。

来报信的是“金鹿”号舰长托马斯·弗莱明。“金鹿”号负责英吉利海峡西面入口处的巡逻警戒任务。弗莱明的汇报简明扼要:“金鹿”号今早巡逻到不列颠岛西南端的锡利群岛海面上时,发现大批西班牙舰船正落帆停泊,似乎等待着后续船只。弗莱明一刻也没有耽误,立即扬帆转头驶回50海里外的普利茅斯。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了。

众人纷纷扔下木球,急匆匆地准备返回舰船,立即出港迎战。我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挑了一颗顺手的滚球,淡淡地说:“先生们,时间还多着呢,玩完这一局再消灭他们吧。”说着,我的球顺势滚了出去,正好贴着目标停下来。真是漂亮的一个回合。

不知道是迫于领导的威严还是畏惧海盗的威胁,也许兼而有之吧,船长们嘟嘟囔囔着,勉强继续着滚木球的游戏。可是一颗颗木球不是扔出界外就是离目标偏得老远。如果放炮也是这种准头,那咱们就完了。

我指指飘向北面的旗帜说:“大家看,现在是南风。舰队逆风出港很困难;而且现在正好是涨潮时间,更不利于行动。我看啊,各位不仅可以玩球,还有时间在岸上享用晚餐呢。”

大家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理,也就不嚷嚷了。可他们嘴里不说,心里肯定还是七上八下的。我抓住机会,赢了十来英镑后,才满意地放这些下属们回去。

夜晚10点,随着退潮的海浪,女王直属的34艘战舰在长桨拖船的牵引下首先出港。我率领“德雷克支队”——人们私下里都称之为“海盗支队”的34艘武装商船紧跟其后,缓缓驶入大海。

P5-9

序言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关战争的文章和书籍,相信大家一定读过不少。这些书读多了,连笔者有时也会产生一种错觉:指挥战争也没那么高深嘛。您看,只要准备好武器粮草,准时到达战略要地,士兵们按照计划前进后退,保准将敌人全数歼灭。如果笔者是德雷克,是东乡平八郎,是拿破仑,是纳尔逊,是老毛奇,是朱可夫……没准笔者比他们做得更好。读完这些书后,往往感觉非常良好,自己简直就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啊!

但如果笔者真有这样的天赋,现在恐怕早就坐在联合作战司令部了,而不会还在“啪嗒啪嗒”地敲键盘。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们总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以上帝的高度来回看历史。当年的战场亲历者不可能掌握我们所知道的全面情报,也不可能剥丝抽茧理出所有关键信息。所谓正确与错误、聪明与愚蠢、勇敢与冒进、谨慎与怯懦,都是在知晓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定义的。在那历史关头,在那决定历史的瞬间,能够做出恰当的决策,能够克服自身的恐惧和迷茫,能够举重若轻,视千万人性命如鸿毛,这样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笔者可没有。正在看书的您——估计也没有。

想通这一层后,历史爱好者也许就会主动从“上帝视角”降格到“第一人称”来重新推演这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假设读者是主帅,或是中层指战员,或者基层小卒,您会怎样思考,怎样行动?在战争迷局和重重困境中,您所扮演的历史人物将如何绝地反击,在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呢?

在这系列《战场决胜者: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中,我们将化身为历史人物,来亲历一系列史上重要战争的全局。以他们的经历来经历战争,以他们的感受来感受战争,以他们的思索来思索战争。笔者相信,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故事”,而非“过程”;在于“人性”,而非“数据”。“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流水记录,“故事”是有血有肉的跌宕起伏;“数据”是冷冰冰的纯粹理性,“人性”是患得患失、纠结无奈和放手一搏。希望这系列作品能重现一个个基于史实的鲜活故事,还原一个个有真性情的大凡之人。

我要感谢妻子和父母在我进行这系列有关战争历史书籍的创作过程中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希望家人永远远离战争。同时,一旦祖国召唤,笔者也会同热血的读者一样,毅然拿起武器,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关于《无敌舰队的覆灭》

丘吉尔曾说:大英帝国的历史自恺撒登陆不列颠起始。

好吧,政治人物的话向来是七分如蜜甜,两分吓唬人,一分是实情。丘吉尔的意思是,自从恺撒之后,英国开始罗马化,也就是从野蛮人转变为文明人。但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大英帝国其实和罗马帝国的不列颠行省八竿子打不着。在正文中,笔者严格使用了“英格兰”这个词,因为那个时候还没“英国”这个政治概念呢!

翻开历史地图看看,英格兰(英国)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它与大陆被一道不宽不窄的海峡所分开。这导致了两个后果:

第一,英格兰(英国)是个倒霉的国家。它远离欧亚大陆的文明中心,历来被大陆上的强盛国家看作僻远蛮荒之地。小小的不列颠群岛上面,民族成分复杂,民风还特别彪悍,就连恺撒这样的一代雄主也只能勉强征服靠近海峡一面的土地。因此英格兰(英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宗教文化,都同欧洲大陆主流不太搭调。海峡的宽度足以割裂英格兰(英国)同大陆的紧密联系,但是海峡的宽度又不足以阻止各种各样的外族(蛮族)入侵,北欧海盗、诺曼底人便先后而至。

第二,英格兰(英国)是个幸运的国家。当历史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英格兰(英国)的地理位置成了一张进可攻、退可守的超级王牌。只要英格兰(英国)拥有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任何人都无法入侵。因为无论对手的陆军多么强大(16世纪的西班牙陆军、18世纪的法国陆军、20世纪的德国陆军),也总得想法子把军队送到对岸上去。在登陆之前,窝在船舱里的陆军就跟耗子一样,战斗力为零。因此在没有制海权的前提下,陆军贸然渡海往往只能在英格兰(英国)的舰炮下灰飞烟灭。因此,英格兰得以仅保留最低限度的常备陆军,而将大量资源投资到海军建设中去,这进一步确立了其海权优势,形成良性循环。反观英格兰(英国)在不同时期的死敌,还愣是拿这道海峡没辙。后来希特勒看海军打不过,就另辟蹊径用空军来征服。想法固然很好,但限于当年的技术,还是搞不定。不战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岂非好运?

天生丽质不能保证成功,后天努力才是关键。英国能够走上“日不落帝国”的康庄大道,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历史突变论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以为历史进程取决于某个关键点。任何历史事件都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继承发展,起承转合。所谓“决定性的瞬间”(借用了一句摄影术语)不能说不存在,但一定是凤毛麟角。

这篇《无敌舰队的覆灭》讲述了英西战争中英格兰所取得的一场关键性胜利,颇有些“历史转折瞬间”的传奇意味,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格兰也不是在1588年战胜了无敌舰队就突然变成了“日不落帝国”。她又经历了200多年的考验,才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成为“超级大国”。这期间任何一个战略错误,任何一次大战失败都可能葬送英国的“远大前程”。可见,大国崛起是多么困难、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关于《对马海战》

貔貅海上军容壮, 冒雪凌霜如挟纩。

一炬横飞敌舰摧, 精魂都向波中丧。  ——节选自《服部夫人嘱作日本海军凯歌》

这是革命先烈秋瑾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为胜利方日本所作的一首贺诗。秋瑾的爱国情操当然不容置疑,她何缘对中国日后最凶残的敌人赞赏有加?事实上,当时中国反封建反帝制的革命志士们基本上都同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按照现在的愤青标准,孙中山无疑是个大汉奸,黄兴是卖国贼,就连鲁迅也很可疑。这样的历史态度当然是非常危险和可笑的。上述事例再次证明历史是多么复杂微妙的东西。所谓好与坏、对与错都必须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分析,并要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考察其后果,检验其影响。

当年中国,乃至很多殖民地国家均支持日本。其原因有二:第一,这是有色人种第一次在大规模战争中全面战胜白色人种,给这些被美英法德俄等强国欺凌的弱小国家以反抗的信心;第二,这场战争似乎证明了宪政国家的政治制度优于君主专制国家的,这对誓言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党而言,是很好的正面例子。当然我们所有身处历史之中的人都无法避免历史局限性。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最终还是会彻底暴露,但日本胜利的时代意义仍然值得重视。

回到现在来总结,日俄战争的本质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一个是老牌欧洲强国,一个是新兴亚洲国家。两个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得尸横遍野,世界各国看得不亦乐乎,只有无辜的中国平民在战火中哀号,无人问津。就连清政府也宣布中立,任由子民遭受双方屠戮。

这段如此悲惨、屈辱的历史只是中国近代史中普通的一页,除了教科书略有提及外,一般人对此的了解也十分有限,还仅限于批判帝国主义。

读者们也要抛开愤怒和仇恨,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为什么它能够后来居上,为什么它能够跻身世界列强,为什么它能够实现工业化……太多的为什么需要回答,中国太需要这些答案来启示自己。

我国的文艺作品在描绘敌人时,似乎已经习惯于将敌人刻画成小丑,除了残暴就是愚蠢。君不见现在的很多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一个人可以单挑十几个鬼子,大刀比机关枪的战斗力更强,手榴弹可以炸伤天上的飞机。热闹是热闹,可是真正打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敌人们其实即聪明又能干。这种所谓的“抗战剧”看多了难免伤身败脑。历史一再警告:藐视对手的成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挖坑。当然笔者也知道这些电视剧是披着抗日的画皮,犯不着太较真,只是忍不住揶揄两句而已。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同时也是可敬可怕的对手。从1868年开始到1905年日俄战争获胜,一个弹丸小国经过不到50年的时间就从落后的封建幕府时代跨越进近代化(对于1905年说,就是“现代化”)强国,不可不称之为奇迹。笔者在这里不想过多去批判这个过程,因为很多著作已经批判过了;恰恰相反,笔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从正面的视角来审视这个过程。明治时代的日本人以无比的热情、进取和牺牲精神塑造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榜样。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应该仔细研究学习的地方么?当然,日本的“大国崛起”模式最后证明还是失败的。同德国的崛起模式类似(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国),日本以穷兵黩武为特点的大国之路是走不通的。所以我国提出的“和平崛起”战略是经过深刻研究历史而得来的慎重决策。

1300多年前,日本以中国为老师,开始了“大化改新”。现在,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经验的日本则是正走在崛起道路上中国的最好老师。学习对手不丢人,敬佩对手才有胸襟。这才是泱泱大国应有的风度吧!

◎关于《滑铁卢战役》

即使是对军事最没有兴趣的人,也一定知晓“滑铁卢”这三个字。如今这个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22公里的不起眼的乡村小镇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著名战役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典故之一,就连中国人也往往用“滑铁卢”来替代传统的“走麦城”,表达相同的意思。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学家只为胜利的将军作传,这种“势利”的研究方法固然有学术的必要,同时也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有谁会对一个失败者产生兴趣呢?古往今来,有无数具备“光辉”潜质的人物就这样被遗忘在历史的阴暗角落,偶尔被拿出来谈论,也是为了衬托胜利者的“伟光正”。

然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是不乏例外发生。“滑铁卢战役”——这个奠定欧洲19世纪几乎100年的政治格局、确立大英帝国“不列颠霸政”(Pax Britannica)的重要会战,其名副其实的胜利者——英国威灵顿公爵和普鲁士布吕歇尔元帅的名气反而远远不如小个子的败军之将——拿破仑一世。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影视编剧导演们甚至不予余力地为拿破仑的失败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证明滑铁卢之败是因为:天气、糟糕的部下、叛徒、蹩脚的向导、地形、疾病(感冒、痔疮、胃病、皮肤病、膀胱病导致的闭尿症、精神不济等花样百出的病症),当然还有能够解释一切失败缘由的“坏运气”;或者干脆赤裸裸地说:“滑铁卢战役中二流的将军击败了一流的统帅。”从司汤达到雨果,再到茨威格,这些文学大家给予了拿破仑最大的同情、最高的赞扬和最深切的惋惜。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拿破仑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他本身也充满了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不仅征服了当年的法国人,甚至还一直影响后世至今,司汤达甚至把他撰写的拿破仑传记直接命名为《男人中的男人》。好吧,只要是个男人,怎能不被这个史诗般的男神的传奇人生所征服呢!相比之下,威灵顿公爵江湖号称“铁公爵”,除了说明其坚定的意志外,也说明其乏味的性格;而老帅布吕歇尔行将就木、功绩寥寥,哪里比得上拿破仑的一生多姿多彩呢!因此我们常常发现,图书馆里有关拿破仑的传记摆满了整整两栏书架,有关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的独立传记却相当少。要想了解这两个将军的事迹,最好在拿破仑的传记中去翻阅。我想他们一定会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失败者比胜利者还荣耀?”我想,这大概只能怨他们偏偏同伟大的拿破仑生活在同一时代吧。

不过抛开个人魅力不谈,单从军事角度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其实也不冤枉。英普联军排兵布阵固然没有亮点,但法军作战时毕竟犯了很多错误。战争同下棋一样,往往最后比的不是谁的妙招更多,而是谁的臭棋更少。拿破仑盲目自信、用人不当,在好几个能够决定胜负的关键处没能把握住机会。

正是这许多或主动或被动的失误,遭致法军惨败。如果时间倒退到1810年,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顶峰时期,拿破仑要对付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定是小菜一碟。可惜在1815年复辟后,拿破仑已经无法完全控制他的帝国、人民、军队和将领了。这种英雄迟暮的悲凉从这次战役伊始就始终伴随着他,直到他第二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终老一生,最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再往更高层次分析,此时法国在战略上已经处于败局,就算拿破仑取得了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就算他能够在击败威灵顿和布吕歇尔之后,再接连战胜俄国和奥地利联军,就算他成功地粉碎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法国被其他国家战略围攻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迟早还是一个输。除非拿破仑改弦更张,放弃他的政治理念和大欧洲一统理想,还有和谈的可能。只是英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这些大国都曾在拿破仑手下吃过大亏,现在一门心思要将其彻底拿下,不会再给他留下任何机会了。

尽管拿破仑在滑铁卢陨落了,但他创立的功业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他曾对其老对手——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说过:“也许我将毁灭,但当我倒下时,我将把所有的王位和整个社会都拉下来。”

毫无疑问,他做到了,甚至更猛烈、更彻底。

张炜晨

201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场决胜者(1特辑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炜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10545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6121446
中图分类号 E19-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