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鲁作品系列(共5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徐鲁作品系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徐鲁从自己创作的大量作品中精选的五本代表作,并对每本做了增补,创作了新序言,包含小说、童诗、散文集、传记故事等题材各异的作品。该套系构架整齐全面,既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水准,又反映了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五本不同题材的作品正好代表了徐老师自1982年开启创作生涯以来走过的文学路。

内容推荐

徐鲁的这套《徐鲁作品系列》共5册。其中,《世界很小又很大》是他的第一部儿童诗集,《为了天长地久》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青梅竹马时节》是他书写自己童年纪实散文集,《钢琴上的玫瑰》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名人传记,《芦花的飞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后新近编就的。他的作品里透露着诗人的情怀,透露着时代的变迁,透露着一代人的命运的无奈与欣喜,透露着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少年郎的幸福与烦恼。徐老师的作品单纯、明净、柔和,飘着淡淡的诗意,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息,带来了阳光、希望和真、善、美的启示,就如他本人一样,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知道我的心是被一种神秘的温情驱使着”。

目录

《钢琴上的玫瑰》

《世界很小又很大》

《青梅竹马时节》

《芦花的飞絮》

《为了天长地久》

试读章节

入队的时候

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地走过来,是一条多么漫长的旅程。1971年,我在我们村小学念二年级。看着高年级同学脖子上系着红红的领巾,我是多么眼馋啊!我三伯家的一位堂姐,每天都戴着红领巾很神气地到我家来。每次来,我的母亲总是夸个不停。有次我忍不住手痒,趁堂姐在我家洗头的时候,悄悄地把她放在书包里的红领巾拿出来,对着镜子系在我自己光溜溜的脖子上,堂姐看见了,小嘴儿噘得老高,说道:“干什么呀?看你那双小手,黑乎乎的,把人家的红领巾弄脏了怎么办?”我赶紧把红领巾摘下,放回她的书包里,嘴里还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怎么办?用蒜拌(办)呗!”母亲在一旁看在眼里,说道:“别眼馋人家的,用功念书,你也能戴上的!”堂姐说:“光用功念书还不行,还得经受考验!”

我问:“什么是考验呢?”

堂姐忽闪着大眼睛,支支吾吾地说:“考验嘛……就是考验呗!跟你说你也不懂!”

那时候,戴上了红领巾的孩子,上学的路上碰到了老师或长辈,都要行举手礼,没有佩戴红领巾的孩子,见到了老师或长辈,则没有行举手礼的资格。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师迎面走来,我堂姐和她的同学规规矩矩地向老师行了举手礼。我跟在后头也不由自主地把右手五指并紧举到了头上。老师默默地向我点了点头。不想这个动作被堂姐她们看到了。几个女孩子见老师走远了,便笑着问我:“呀,小弟,你什么时候加入组织了?怎么不佩戴红领巾呀?”

我顿时满脸羞红,不知怎么回答才好。看着堂姐那神气活现的、取笑我的样子,我气恼地说:“我愿意这样,你们管不着!”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想,什么时候,要是我也能戴上红领巾,那该多威风啊!

只过了一年吧,我念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在村小学里表现特别出众,所以村小学的少先队组织便向我敞开了热情的怀抱。这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成了我们那一年级第一个戴上了红领巾的人。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因为人队仪式要到我们学区即社生联中校园里举行,所以这一天便显得更加隆重。老师还告诉我,到时一定要穿有翻领子的白衬衫,而不可以穿圆领衫或光着脖子去。这可难坏了我的母亲。我还从来没穿过有翻领的白衬衫呢!现做是来不及了,只好借。母亲先后向邻居家借了好几件白衬衫,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最后终于借到了一件合身的,但却是女式的,翻领儿带着浅浅的花边。带花边就带花边吧,毕竟还是一件白衬衫,穿在我身上,当然还是够气派的。

这天清晨,鸡叫头遍我就醒了。爬起来看看纸窗,还黑黢黢的呢,躺下再睡,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老祖母疼爱地对母亲说道:“看把孩子折腾的!”母亲说:“由他去吧,孩子可为咱家争了气啦!”终于等到吃过早饭,我的班主任巧玲老师带着一队高年级的少先队员,敲锣打鼓把我送到学区。

到那里一看,好热闹的场面啊!红旗飘飘,鼓声咚咚,一支支红缨枪都系着鲜艳的缨子。一队穿着白衬衫的小号手个个左手叉腰,右手执号,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着铜号,嘴里活像含着俩鸡蛋。后来才知道,这一天是当时社生学区最大的、也最隆重的一次人队会。

我站在那些陌生的同学中间,心里怦怦直跳,不一会儿便满脸汗水了。但我又不敢去擦,怕把白衬衫弄脏了。会场中央悬挂着毛主席像,四周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红旗,还有一张写着即将宣誓的同学名字的大红榜,我一眼就从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在一阵整齐而嘹亮的鼓号声里,一位高年级的女同学(她叫乔小娟,东崖村小学的)为我系上了一条崭新的红领巾。系完,她退后一步看了看,又上前整理了一次,然后再退后一步,严肃地向我行了一个举手礼,我也忙不迭地向她行了举手礼。不用说,因为激动和紧张,我的举手礼肯定非常不标准。接着是在学区里一位戴着红领巾的老师的带领下宣誓。她说一句,我们也跟着齐声说一句。誓词挺长,我已经记不完全了。但有两句是我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啊,“时刻准备着……”这响亮的口号,这坚定的信念,从那时候起便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了。

P12-14

序言

旷野上的星星

我不能确切地说出,我是在什么地方,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心观察到这颗星星的。这颗巨大的星星,像一朵静默的蓝色的雏菊,若隐若现,开放在我神秘邈远的生命的苍穹。

是不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的呢?当夕阳落山了,小鸟们都从遥远的天边和旷野飞回了村边的槐树林,我也沿着旷野上的小路悄悄地走回了村庄。我偶一抬头,便看见一颗巨大而苍白的星星静静地闪烁在黑黢黢的峰顶上,仿佛是夜的眼睛,在深情地注视着我和我们的旷野与村庄。

这正是晚秋时节,收获之后的田野一片宁静,冷冷的雾气在村路边的草垛上浮动。偶尔一阵风掠过稀疏的树梢,有警醒的夜鸟哇的一声飞走了。村路边的即将干枯的草叶上结满了白霜,淡淡的月辉把村边两棵无叶老槐树的黑色枝影画在矮矮的土墙上……

而当胡同的深处传来妈妈唤我的小名儿的声音时,我一抬头,突然看见,那颗星星也跟随我一起,从旷野走进了村子。

后来,我独自离开亲人和故乡,去遥远、陌生的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前程。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的早晨,当我回过头,最后望一眼我的沉睡的村庄,我看见,那颗星星也在村庄的上空闪耀着,仿佛在为我送行。

我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它,好像是在向它默念我心中想到的一切。这一瞬间,我又真切地感到一种决心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力量,也感到一种慈母般的温情。

许多年后,当我仍然背着那小小的生命的行囊在广阔的人世间漫游,当我一个人走在异乡空寂的夜路上,或者疲惫地倚在那些陌生的村子外的麦垛边,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分辨着我的故乡的方向……这时候,我又发现了,那颗星星原来一直在和我同行,并且一直在用兄弟般的情谊伴随着我,用妈妈一样温柔的满含祝福的目光安慰着我、鼓励着我……

我的心战栗着。我的眼里无声地噙满了感激和惭愧的泪水。

我想到:不会错的,这就是它了!我那最初和最终的,一颗照耀着我全部的命运和幸福的星星——一颗时刻召唤着我,勇敢无畏地向着明天坚定走去的星星!

徐鲁

后记

追忆逝水年华

一向以为,童年的生活,无论经过多少岁月,也不管去不去想它,它都会一一地存留在自己的记忆里,绝不会离弃自己。而童年时代的“那个孩子”——那个尝过了寂寞和贫穷的滋味,善良无助而又心比天高的孩子,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也不管我变得多么苍老,他都会永远地活在我的心灵里,让我随时都可以与他对话。可是,一旦我拿起笔来,面对那些流逝的岁月,追忆起那些曾经何其熟悉的亲人、长辈和青梅竹马的伙伴们时,我却不能不感到无限的伤感。童年与我之间,原来已经有了这么遥远而不堪回首的距离!当我转过身来,远远地望着我的童年,我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模糊不清的自己的影像。我的心,也品尝到了我所景仰的一位前辈诗人曾经写到过的那种人生况味: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曾卓《我遥望》

追忆我童年在故乡的生活经历,是我早就想做的一件事。不仅仅是为我自己,也不仅仅是为了卸除长期以来压在自己心灵上的一种对于故乡、故人的感恩的重负。不,所有这一切,我知道我今生今世将是无法回报的。我的一切:七尺的躯体,一生的力气,还有我的这颗心,原来就是属于那个并不富有的故乡的,属于教我养我的故乡的亲人、长辈和伙伴们的。我的一点隐秘的心愿是,我想告诉今天的少年们,我们这一拨人,曾经是怎样生活过的,曾经怎样在艰辛而贫穷的生活底层苦苦地挣扎和奋斗过,然后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当然是决不应该让今天的少年们也去经历的,但让他们知道一点,却是必要的。

我把这本书的每篇文字都当成童年的自传来写。因此,这些故事、经历和人物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构。生活原本的面目是这样,当初我就无法改变它,现在我更不敢,也不愿去粉饰它,去使它理想化。而且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把这本书当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代乡村少年的奋斗历程和成长的痕迹来看。

我写着我的生活经历的时候,所有的人物都不断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当我裹着那件旧大衣,坐在江南最寒冷的冬夜里,一一回想着那些辛酸的往事时,我从眼前的郁闷的烟雾中,看到了他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听到了他们一声声朴素的乡音……

当夜深人静时,我会觉得,他们都默默地站在我的背后,无限疼爱而又有所期待地注视着我,使我既感到温暖,又感到严峻,从而令我透出对于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全部激情和信念:为了他们,即使仅仅为了他们,我也应该好好地活着!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将与我同在。我在自己朦胧的泪光里,看到了我为了勉励自己而写在面前的几行文字:

我坚信,我如此热爱的一切,

绝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贫瘠生活的全部颤音,

这不可思议的一腔热情。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我所写的每一段故事里,其中的人物大都离我而去了。有的仅仅是地域意义上的别离,而更多的却是天上人间的生死永诀。这也是生活本身的安排,对此,我无法祈求更好的结局。直到那一篇《告别故乡》,乖戾的命运把过去的岁月留给我的个人生活的最后的退路——和生我养我的故土的血肉联系,也彻底地切断了!故乡从我的视线里消失的时候,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此也就永远地结束了。一条大江横在我的面前,我的青梅竹马时光将永远地被抛弃在北方,在胶东的那片土地上了!

我的这本小书,就写到这里为止。

此刻,当我写着这篇“后记”的时候,我想到了托马斯·曼说过的那几句话:“哦,终于写完了!它可能不那么好,但它总算写完了。只要写完了,它也就是好的。”最后,我要感谢一直在关注我的写作和生活的老师们、朋友们,当然,还有我的故乡的亲人们。如果没有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给我默默的鼓励和期待,我想这本小书是不会这么快地完成的。“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我总觉得,这是两句忧郁的怀乡诗,也是最温暖的感恩的诗句。

是为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鲁作品系列(共5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81129
开本 16开
页数 1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9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77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0
7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