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
南国的山峦啊,虽在朝霞般的年光,
命运就从你们身旁夺走了我,
但到此一游把你们永远地刻心头:
像爱一曲醉人的祖国的赞歌,
我爱高加索。
在童年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母亲,
但我恍惚听得,当艳艳夕阳西落,
那草原,总向我把铭心的声音①传播。
就为这,我爱那峭壁险峰,
我爱高加索。
山谷啊,跟你们一起时我真幸福,
五年逝去了,你们总在我心窝,
在你们身边我见过美妙的秋波②;
想起那顾盼,心儿便喃喃地说:
我爱高加索!……
我爱凝望我的姑娘,
当她羞得涨红了脸,
犹如那绯红的晚霞
在狂风和暴雨之前。
我爱谛听月夜林中
她发出的一声长叹,
好像金弦琴的幽音
正在和那冷风絮谈。
然而更使我心醉的,
是她祷告时的泪珠,
宛似纯朴的海鲁文①
正仰望着上帝痛哭。
孤独
孤独中拖着今生的锁链,
这多么使我们感到心寒。
共享欢乐,人人都乐意,
可谁也不愿将忧愁分担。
我像个空中王孑然一身,
万般的痛苦紧压我心田,
我望见,岁月顺从着命运
匆匆流逝,如春梦一般;
年光去而复来,它带来
依然如故的金黄色的幻梦,
我望见一座待人归的孤墓,
我为何迟迟不告别人生?
没有谁会为此感到伤心,
有一点我却全然相信:
人们将兴高采烈地看我死,
甚于当年喜看我的出生……
晨曦初露。夜雾像古怪的幕,
把那林海茫茫的群山裹住;
高加索山麓仍然一片寂静,
马群无声,只闻河水淙淙。
初生的曙光出现在峭壁顶端, 射穿了乌云,顿时鲜红耀眼,
流光四溢,洒遍小溪和帐篷,
处处闪亮夺目,一派嫣红:
有如一群姑娘在树荫下沐浴,
望见一个小伙子朝她们走去,
个个涨红了小脸,垂下双眼:
往哪儿躲?可爱的贼已不远!……
切莫以为我已经够可怜,
尽管如今我的话语凄然;
不!我的种种剧烈的痛楚,
只是许多更大不幸的预感。
我年轻;但心中激扬着呼声,
我是多么想要赶上拜伦:
我们有同样的心灵和苦痛,
啊,但愿也会有相同的命运!……
如像他,我寻求忘怀和自由,
如像他,从小我的心便燃烧,
我爱那山间夕照和风卷飞涛,
爱那人间与天国呼号的风暴。
如像他,我枉然在寻找安宁;
共同的思绪苦苦追逐着我们。
反顾过去——往事不堪回首;
遥望来日——没有一个知音!
俄国的不祥之年必将到来,
那时沙皇的王冠定会落地;
百姓将忘掉先前对他的爱戴,
许多人将用死亡和鲜血充饥;
那时被人推倒废弃的法律,
无法保护无辜的儿童和妇女;
那时腐臭的尸体引来的瘟神,
将在凄凉的荒村间游来荡去,
像晃着手帕把人们唤出茅屋,
饥荒将在这可怜的国土上逞狂;
烈火的光焰将映红江河的波浪:
这时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将临降,
你将把他认出,你一定会明白,
为什么他手中握着一柄钢刀;
你就要倒霉了!你的啼哭和哀叫,
那时定会使他感到滑稽可笑;
他心里隐藏的一切都阴沉可怕,
像他的斗篷和额骨隆起的仪表。P6-11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陛、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Jkt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与此同时,上海三联书店得悉“文库”出版计划,则主动提出由其承担“文库”的出版任务,以期为优质文化的积累贡献一份力量。眼见又有这样一家有理想追求的知名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库”的建设,颇呈现“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之势,我倍感欣喜。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俄罗斯“民族诗人”天才作家莱蒙托夫,虽然仅在世上生活了二十七个年头,但他以四百四十九首抒情诗和二十七篇长诗攀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
《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莱蒙托夫集)(精)》收录了莱蒙托夫最为著名的抒情诗六十五首、叙事诗两首。
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的继承人!
被别林斯基誉为俄罗斯的“民族诗人”!
以诗歌攀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
《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莱蒙托夫集)(精)》收录了莱蒙托夫最为著名的抒情诗六十五首、叙事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