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莲编著的《学校为一大事而建(我与七外这十年)》介绍自己创办七宝外国语小学10年来的经历,讲述了学校如何从无到有,从普通小学变为上海市名校的艰苦过程。作者在讲述中,也渗入了许多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校管理的经验。全书分为生命的旋律、创新的理念、活力的课堂、智慧的团队、互动的学校等五部分,其中的内容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参考。
图书 | 学校为一大事而建(我与七外这十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瑞莲编著的《学校为一大事而建(我与七外这十年)》介绍自己创办七宝外国语小学10年来的经历,讲述了学校如何从无到有,从普通小学变为上海市名校的艰苦过程。作者在讲述中,也渗入了许多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校管理的经验。全书分为生命的旋律、创新的理念、活力的课堂、智慧的团队、互动的学校等五部分,其中的内容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参考。 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编 生命的旋律 1.为了“聆听花开的声音” 2.让开学典礼永驻孩子心间 3.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信念”的种子 4.精彩人生,从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 5.用故事拨动孩子的心弦 6.“值周制”:一个激发与展示孩子潜能的管理平台 7.闪光的活动——“六一智慧星升空” 8.让好书成为挚友 9.在竞选中培植孩子的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10.不一样的校训:“朝思暮问” 11.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第二编 创新的课程 1.有品质的教学,从创新课程开始 2.多元“模块”型德育课程体系的诞生 3.整合、契合、引领,创造多元的课程 4.实施校本化策略,上好基础课程 5.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设好拓展型课程 6.探究课程,走“模块活动化”之路 第三编 活力的课堂 1.围绕“基础、实践、创新”,全方位打造活力课堂 2.英语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追求教学的精益化 3.语文学科:加强语言实践,上出语文特性 4.数学授课:注重“激趣·导思·探索·求异” 5.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和丰富现代教学 第四编 智慧的团队 1.智慧的团队,要用智慧去引领 2.“短板”是怎样清除的 3.团队的力量,是怎样发挥的 4.引进“智力”,为每门学科聘请名师带教 5.管理:从细节出发,以细节制胜 6.质量,从规范每道作业开始 7.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优秀 第五编 互动的家校 1.我与家长有个不成文的“契约” 2.家校“学习共同体”的三个关键词 3.班级家委会——家校协同的纽带 4.建立家校合作“值周制”,优化整体育人环境 5.家校互动:网络是个好办法 第六编 弦外之音 1.来自毕业生和家长的点赞 2.来自媒体的报道 [附录] 养成教育:一项“着眼于孩子终身”的前瞻性实验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学校为一大事而建(我与七外这十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瑞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0102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8 |
CIP核字 | 2015245281 |
中图分类号 | G627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