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传释研究--话语还原与传播细流考察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宋代咏史怀古诗传释活动特质

 第一节 诗史互释——诗用史语和史取诗论

 第二节 阐释自觉——诗话“论坛”之形成

 第三节 理解纷争——“诗案”迷局

 第四节 话语系统——丰厚的传释成果

 第五节 自释传意——咏史怀古诗前小序的话语阐释

 第六节 传释接续——元明清的深入拓展

第二章 “别是一家”的宋代咏史怀古词的传释话语

 第一节 自成特色的宋人阐释活动

 第二节 从金元的沉寂到明清的振起

第三章 宋代咏史怀古诗词的阅读和传播

 第一节 读者的交流与作品的传递——从士大夫到民间的阅读渗透

 第二节 创作与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传播“场所”的空间文化考察

 第三节 传统纸型文献的流播效果——诗话、词话及笔记的传存功能

 第四节 传释个案考论——穿过阅读历史的细节

第四章 宋代咏史怀古诗词的政治解读透视

 第一节 “王安石现象”之文化解析——“忠君”的道德解读与政治心态索隐

 第二节 渔樵闲话高士风——张良、严光“得君”行道的解读激情

 第三节 北宋怀古诗祸的他释与自释——政治与道德维度的创作与解读

 第四节 游离在政治的边缘——宋代咏史怀古词道德阐释的“缺失”

第五章 宋代咏史怀古诗词的传释之道

 第一节 “史断”的执着——议论识见之看重

 第二节 深意的追索——“内在的说”之发掘

 第三节 考证的沉湎

 第四节 “风吹花开”——阐释的愉悦

第六章 宋以来咏史怀古诗词传释话语综论

 第一节 宋代阐释理论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元代的理论推衍——方回《瀛奎律髓》的贡献

 第三节 明代的大历史观和咏史怀古阐释的融合

 第四节 清人的总结和理论话语的深入

结语

参考文献

浮梦蓉城花下客——代后记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张劲松编著的《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传释研究--话语还原与传播细流考察》以研究宋代咏史怀古诗词的传释活动为核心,是以现代阐释学理论为核心,兼以传播学和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等理论为辅助。重点研究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作品创作——传播——阅读——理解——解释等一系列的传释活动。“传释”在本书中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传意和释意,即作者创作的传意表达与读者阅读理解的释意阐释的双向互动的过程的探究;其次是作品的传播与读者接受过程和细节的寻根溯源。任何文学题材的阐释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播、阅读和理解的接受过程,最后形成阐释文字,这一过程充满很多生动的故事和历程,而传播过程本身就具有阐释的意味,这是一切传释的基础;再次是还原宋代320多年咏史怀诗词作品这样一个完整的传释话语系统,因此,无论是古人的片言只语,还是较系统的理论阐述都会纳入考察。

内容推荐
本书以研究宋代咏史怀古诗词的传释活动为核心, 以现代阐释学理论为核心, 兼以传播学和文学社会学, 接受美学等理论为辅助, 重点研究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作品创作 —— 传播 —— 阅读 —— 理解 —— 解释等一系列的传释活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传释研究--话语还原与传播细流考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劲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67969
开本 16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4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5158213
中图分类号 I207.227.44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