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唯一长篇小说!

博尔赫斯说:“这是爱伦·坡最伟大的作品”!

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为本书撰写了续篇《北极之谜》!

《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海上冒险。皮姆偷偷藏在一艘捕鲸船上出海,本以为一次寻常的旅行逐渐发展为神奇而恐怖的冒险:船员哗变、船被暴风雨打翻、遇上满是死尸的幽灵船;被另一艘船救起后继续冒险:从被一个牙齿都是黑色的黑人部落的屠杀中侥幸逃生,瓢泼大雨中竟然满是灰烬,被神秘的杀人雾包围……

内容推荐

《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是爱伦·坡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海上冒险。皮姆偷偷藏在一艘捕鲸船上出海,本以为一次寻常的旅行逐渐发展为神奇而恐怖的冒险:船员哗变、船被暴风雨打翻、遇上满是死尸的幽灵船;被另一艘船救起后继续冒险:从被一个牙齿都是黑色的黑人部落的屠杀中侥幸逃生,瓢泼大雨中竟然满是灰烬,被神秘的杀人雾包围。故事取材于同时代几位探险家的自述以及爱伦·坡本人的海上航行经历,有一定的自传色彩。

这部小说得到后世作家的借鉴与高度评价。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巨著《白鲸》与它以及爱伦坡的其他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将之翻译成法语,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为本书创作了续篇《北极之谜》(AnArcticMystery),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承认受到爱伦·坡的强烈影响,盛赞本书“是坡最伟大的作品”,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极度聪慧的头脑可以对南极做出何等想象。”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我叫亚瑟·戈登·皮姆,父亲是南塔克特一位受人尊敬的海产商人,南塔克特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外祖父是一位相当成功的代理人,他干什么事情都有好运相伴,曾经在埃德加顿新银行的股票投机上成功地大赚了一笔。靠着买卖股票以及其他一些途径,他攒下了很大一笔钱。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他最喜欢的人就是我,我也期待在他死后能够继承他的大部分遗产。我六岁的时候,外祖父便将我送到里克茨老先生的学校去,这位老先生只有一条胳膊,脾气还特别古怪——凡是来过新贝德福德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大名的。我在这所学校里一直待到十六岁,然后去了位于山上的E·罗纳德先生的学院。在那里,我认识了巴纳德船长的儿子。巴纳德船长一般受雇于劳埃德和布兰登堡公司,负责开船出海,他在新贝德福德也相当有名望,我肯定他在新埃德加顿一定也交友甚广。他的儿子名叫奥古斯特,比我大两岁左右。他曾经随父亲乘坐约翰·唐纳逊号船去捕鲸,他还经常对我说起自己在南太平洋的种种历险经历。我经常和他一起回家,整天和他待在一起,有时候还整夜待在一起。我们躺在一张床上,他总给我讲提尼安岛上土著人的故事,以及他在旅行中的各地见闻,让我整夜都无法入睡,直到天蒙蒙亮。最后,我觉得实在无法克制自己对他所讲故事的浓厚兴趣,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我产生了想要出海的强烈愿望。我拥有一条名叫“阿里尔”的帆船,它大约价值75美元。帆船上有半个舱,或者说有一间小船室。这是一艘单桅帆船——我记不清它的承重量是多少,不过装十个人还绰绰有余。我们经常划着这条船去干一些甚为疯狂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居然还能活着,这可真是奇迹。

我将讲述其中的一个冒险故事,以此作为后面更长、更重大的冒险故事的引子。一天晚上,巴纳德船长家里举行了聚会,将近结束时,奥古斯特和我都感觉醉醺醺的。像往常遇到这种情况时一样,我就睡在他床上,不回家去了。我起初以为他很安静地就睡着了(聚会大约一点才结束),因为他没有照例讲述自己喜欢的话题。我们躺到床上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就在我正要进入梦乡之际,他突然坐了起来,以一个可怕的誓言赌咒发誓说,西南方向正送来美妙的和风,即便是基督世界里的亚瑟·皮姆在,他也不愿意继续睡觉了。我生平从未这么吃惊过,也没有办法理解他意欲何为,我以为他刚才喝下去的那些酒让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但是,他又十分清醒地接着说下去,说他知道我以为他喝醉了,其实这会儿他再清醒不过。他还说,他不过是觉得如此美妙的夜晚,在床上像条狗似的躺着很让人心烦,他决定起床穿好衣服,驾船出海去找点乐子。我说不出自己到底中了什么邪,只知道他的话一出口,我就感到浑身涌过一阵兴奋和快乐的战栗,觉得他那疯狂的想法是世界上最令人愉快、最合情合理的主意。当时正刮着大风,天气很冷——已经是十月末,可我还是晕乎乎地跳下床,对他说,我和他一样勇敢,也同样厌烦了像条狗似地躺在床上,同样愿意像南塔克特的奥古斯特·巴纳德那样出门,去找点乐子。

我们迅速穿好衣服,来到船边。船停在潘基公司木料场旁一处破败陈旧的码头边,由于不停地撞击着原木,船帮已经出现了破损迹象。舱里装着半舱水,奥古斯特跳进船去将水舀干。之后,我们满满地扯起前帆和主帆,义无反顾地向大海驶去。

正如我刚才说过的那样,风从西南方向吹来,夜色清透寒冷。奥古斯特掌舵,我则站在桅杆边。船以极快的速度前行——自码头边解缆起航时起,我和奥古斯特便一句话都没说过。现在,我问自己的同伴他打算走哪条道,还问他准备何时返航。他吹了几分钟的口哨,然后生硬地说道:“我要出海——你如果想回去就回去吧。”我看了看他,立刻发现他的“若无其事”是假装出来的,事实上他非常激动。借着月光,我可以很清晰地看见——他的脸色比大理石更苍白,手也颤抖得厉害,几乎快要抓不住舵柄。我意识到有些不对劲,立刻警觉起来。当时,我还不懂得如何驾驶船只,只能完全依靠朋友的航海技术。就在我们飞快地驶离陆地后,海风突然也刮得更猛烈了——不过我还是不好意思流露出害怕情绪,便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坚持一言不发。然而半个小时之后,我再也无法忍受了,便对奥古斯特说我们应该返航。像之前那样,他过了差不多一分钟才回答我,或者说才注意到我的建议。“马上就回去,”他终于开口说话——“时间够了——这就回家。”我所期待的正是这一回答,但是他讲这些话时的语调里,存在着一些让我觉得有无法言喻的恐惧感的东西。我再次仔细地看了看说话的人。他的嘴唇呈青灰色,膝盖猛烈地抖动着,看上去连站都站不稳了。“上帝啊,奥古斯特,”这时我真的害怕了,大声叫了起来,“你不舒服吗?——出什么问题了呢?——你要干什么啊?”“怎么回事!”他结结巴巴地说,很显然大吃了一惊,边说话边松开了他抓着舵柄的手,然后便倒在舱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问?哪有什么——事情——回家——你——你——你不懂吗?”突然间我明白了事实的真相。我赶紧冲过去将他扶起来。他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他站不稳,无法言语,也看不见东西。他的双眼如同玻璃球那样呆滞无神。在极度的绝望感中我一松手,他便像一根木头一样倒在我刚才扶他起来的积着水的舱底。很明显的是,晚上的聚会上,他喝下的酒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他在床上的行为举止是高度酒精中毒的症状——那种症状类似于疯癫,经常会使受害人模仿神志完全清醒的人的举动。然而,夜间的寒风产生了惯常的效果——它开始影响人的心智能量——而他当时的意识毫无疑问是非常混乱的,认识不到自己所处的境况有多危险,这进一步促成了如今的灾难。现在他已经完全失去理智,并且不能指望几小时之内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改变。P1-4

序言

数月前,当结束在南太平洋和其他一些地方的一系列冒险(具体情况本书后面文中将为大家一一道来)回到美国本土之后,无意间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结识了几位先生。他们对于我探访过的那些地方兴趣十足,不断催促我将种种经历公之于世。然而,我有理由拒绝那么做。其中一些理由是个人的。与他人无关,只关乎我自己;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让我心生踌躇的一个原因是,在旅途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我并未记录日记,故此担心单凭记忆无法一一还原当时的种种真实场景。但是在详细叙述之时,肯定不会缺乏自然而然、无可避免的夸张色彩,相信这也是读者们喜闻乐见的,并且这些夸张手法有助于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颇感犹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所要叙述的事件本身就极为不可思议,我的一些断言很可能无法提供可信的依据(有一个人可以作证,他是一名印度混血儿),我只能寄希望于我自己的家人相信我,此外还有我相交一生的朋友们,他们了解我,知道我诚实的本性。绝大多数读者肯定会认为我所讲的仅仅是精心虚构的虚假故事。而对于自己写作水平的不自信也是我迟迟不能下笔的原因之一。

对我的故事表示出极大兴趣的那些弗吉尼亚州的绅士中有一位名叫坡的先生,他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与南冰洋相关的内容。坡先生是《南方文学信使》杂志的一名编辑。《南方文学信使》是一份创刊于里士满的月刊,出版人为托马斯·怀特。坡先生和其他支持者一样,强烈建议我立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尽细致地一一道来,他坚信公众的精明和常识,并坚持说不管叙述多么粗糙,我的书都应该被出版,或许它的质朴粗粝更能说服读者们相信我所讲的是事实。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似乎有些道理。

尽管专心聆听了坡先生的劝说,我仍旧没有下定决心如他所建议的那样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后来,他又提议(发现我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动笔),在我口述细节的基础上,允许由他来执笔将冒险经历的前面部分写出来,然后在《南方文学信使》杂志的小说版予以发表。我同意了这一提议,只是要求他不得透露我的真实姓名。不久之后,这本记载着大量事实的书被当作小说发表,其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刊登在《南方文学信使》1837年的一月和二月刊上。为了让大家相信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坡先生的名字出现在了该部小说的目录中。

这一策略的成功诱使我开始亲自动手进行常规性编汇以及出版工作,将那些颇具争议的过往冒险经历一一推到公众眼前。我发现,尽管经过精巧设计,杂志上刊载的这些故事看似虚构的无稽之谈(其实它们完全是事实,没有任何更改或扭曲),但是并非所有的读者都将它当成是小说。坡先生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信中纷纷表示他们相信这些故事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之所以会这样,我认为是因为我的口述本身就具有一种真实的特质,可以说服读者去相信故事的真实性,而我也因此打消了故事不为大众所接受的疑虑。

现在真相大白,我承认了自己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很快便可以知道这一披露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了。读者们也将明白,由坡先生执笔的前几个章节所叙述的均为事实,不存在任何虚构。即便是那些没有阅读过《南方文学信使》的读者,也无需知道坡先生的著述止于哪个章节,而我的著述又始于哪一章节,因为你很快便能发现我们两人写作风格的不同之处。

亚瑟·戈登·皮姆

纽约,1838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爱伦·坡
译者 夏红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17830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5143536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