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全面收录桂公梓近年来主要随笔杂文短篇小说脑洞扯淡撒泼卖萌,法律、科幻、情怀、段子混合搅拌化学反应后的奇妙产物,展现最立体、最全面的桂氏文风;

最高法院知名法官何帆倾情作序;

倾城、CU检、阿缺等大神鼎力推荐;

银河奖、星云奖获奖奇文,百万网友争相阅读的妙文全收录。

内容推荐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是桂公梓的随笔集,内容涉及法官思想、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包括作者对于时事的观点,对于法治的体悟,对于爱情的感受,对于生活的期许,覆盖面广。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生活、有感悟的年轻法官形象跃然纸上。本书形散而神聚,分为四个篇章,其中,《金陵12区》获得“银河奖”,多篇文章改编自微信阅读量10万+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适读性。

目录

单行线

 我如何成为了一名法官

 法官的自我修养

 法官的“千钟粟”与“万户侯”

 我是技术控

情怀癌

 请对法官好一点

 法律人的“职业病”

 由《辩护人》谈到“恶法亦法”

 总有一种恶意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积极意义

时光机

 写给青春的墓志铭

 “男神”返校记

 奔跑吧,少年

摩天轮

 爱的把手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再美的容颜都会经过岁月的洗礼

乱弹琴

 金陵十二区

 “高四”怪谈

 时间的形状

 吹过太平洋的风

试读章节

我如何成为了一名法官

前两天的一个中午,我在新装修的会议室里给书柜上新书。不久前第一次进这个会议室的时候,我仰头望着这两排顶天立地的庞大书柜发了好一会儿呆,心想这要不长个两米的身高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遍览群书。负责装修的部门领导喜气洋洋地跟我介绍说如此高大上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致辞背景,立刻让我咽回了准备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我拖着几天来到处采购的几百本新书来到会议室,仔细地拆包,核对书目,分门别类,逐一上架。这活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确实耗时耗力,不一会儿我就已经汗流浃背。本想叫几个不忙的同事一起来帮忙,转念一想哪有不忙的同事啊!实在开不了口。不禁悲从中来,掏出手机发了个朋友圈:“开年伊始,大家就都忙得抬不起头来。”很快就有了回复,表弟说,“编,你接着编”;医生朋友说,“省法院法官还忙你妹啊”;警察朋友说,“矫情!再忙能比我们忙吗”;小学同学说,“哼哼,你这是在为法官涨薪煽风点火呢吧”。我一声长叹,默默地把小学同学拉进黑名单,直起腰杆深吸了一口气,甲醛沁人心脾,顿时精神一振。

这时一个大嗓门从背后响起:“小伙子,这么大味儿,你怎么也不开窗户!”

我回头一看,是负责这层楼卫生的保洁员大妈,看上去五十多岁,大脸盘、粗腰身,相当敦实。她迈开大步,风风火火地跑到窗边,一掌将窗户推开,迎着涌入的雾霾冲我说:“你看,是不是好多了?”

我点点头,说了声谢谢,继续码书。她却不走,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问我:“你们以后是不是经常要来这里开会了?”

我说:“是啊。”

她语气里带有明显不满地说:“怎么说来就要来?那我以后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啊!”

我转脸看她,她正双手叉腰,气鼓鼓地瞪圆了眼睛,像是一个要求侵权商家给出解决方案的消费者一样,等待着我的合理解释。

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琢磨不定该称呼她为大姐还是大妈。看着她在我面前摆出了一副广场舞领舞的气势,我决定还是叫她大妈。

我说:“大妈啊……”她脸一沉,我心说“不好”,看来又叫错了。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那以后您要多辛苦了,开会时我都在,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您尽管说。”

可能是看我态度端正、谦逊有礼,大妈情绪逐渐缓和。她开始笑眯眯地端详我。身为一个相貌端正、礼数周到的男青年,我对于这个年龄段大妈此类慈祥的目光已经习以为常。根据我的经验,她再跟我聊上几句就会忍不住发自内心地称赞“我看你这个小伙子果真是一表人才”之类的。  大妈果然继续跟我聊起来,她问:“你是新来的吧?”

我说:“我都工作好几年了。”

大妈说:“以前没见过你啊,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平时都待在办公室办案子、写材料,楼层比较高,所以可能您没见过吧。”

大妈仿佛吃了一惊,叉着腰的手也摇摆起来:“你,你是法官?”

我说:“是啊”。心里不明白这有什么可奇怪的,这是法院办公大楼,在这里碰见个法官比碰见个蟑螂还容易吧。

大妈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似乎是很惋惜地摇了摇头,嘴上却说:“嗯,不错,我看你这个小伙子果真是一表人才。刚才看你在这里搬书,还以为你是请来帮忙的。”

我看出她的情绪,放下手里的书,问她:“大妈,法官有什么不好的吗?”

大妈倒也爽快,说:“你一个年轻人,到这个环境里,怕是容易行差踏错,走歪路啊。”

我觉得好笑:“大妈,您把法院说得跟黑社会似的。”

大妈很认真地摆摆手:“我不是说法院,政府机关不都是这样吗?”

我觉得跟她解释法院并不是政府机关没有太大意义,只好简单地应付她:“我觉得我们这挺好的,没您说得那么邪乎。”说完继续摆书。

大妈也不坚持,拿起抹布开始擦桌子。我们各自忙了一会儿。她又凑过来,问我:“你们这个职业,找对象很容易吧?”P3-5

序言

魔幻的司法青春如何成为可能

初识桂公梓,是在天涯社区。

那是2009年,BBS走向没落的前夜,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微信尚未兴起,未来的“网红”、“大V”与各路ID散居于天涯、凯迪和西祠,灌水与板砖齐飞,杂谈与八卦一色。

那时,我在天涯的ID还叫“闲情偶尔寄”,网络身份是“警察天地”版主。出版过一本警察题材的小说。刚刚在刑事审判岗位结束锻炼,投身司法改革事业。

某晚在网络闲逛,发现“天涯杂谈”上有一篇名为《决不妥协》的连载小说,副标题为“八零后法官笔记”。因题材与法院相关,忍不住打开浏览。小说内容亦虚亦实,串联了不少司法大案,不少人物事件皆有原型对应,引得不少网友热捧。作者ID“桂公梓”,自称法院中人,只是这三个字,总让人联想到“霸道总裁文”里的逗趣男二号。

小说总体写实,道尽法院人表面的荣耀和风光、背后的无奈和落寞。唯一令我失望的,是小说对执行死刑场面的描述。我曾在云南法院锻炼一年,现场观刑是“必修课”。文中对刑场的描述,更多基于文学想象,而非真实情况。于是,忍不住留言讽刺:“死刑场面是瞎编的吧?还是听同事喝多了吹牛的?”

作者涵养倒好,很快回复:“确实没去过刑场,听前辈讲的。谢谢批评指正。”衬出我厚厚脂肪下的“小”来。私信交流,得知对方是1983年生人,安徽人士,现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任职,于是互留联系方式,算是网友了。

一年后,小说正式出版,书名仍是《决不妥协》。作者来京办事,顺便友情赠书。终于见到这位真名赵俊的小伙子,浓眉小眼,身材高大,属于罕见的“高颜值”网络作家。

在单位附近请他吃饭。酒足饭饱之余,我以过来人身份提醒:“法院也是机关,机关亦是江湖。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业外少写文章,哪怕使用笔名。”他频频点头,很认真地说:“我们院没几人知道‘桂公梓’就是我。”

转眼五年便过去。2015年9月1日下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先进典型座谈会”,会议由院长许前飞大法官主持。开场白之后,许院长说:“今天我把我们院的‘桂公梓,也请来了,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喜欢,也很有灵气、很有想法的法官,他会把我们今天的发言直播到微信群里……”

正如五年前的桂公梓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网络红人,并被大法官隆重推出。移动互联网科技发展对人类交流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影响,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BBS飞速衰落,微博猛势崛起,随后,微信异军突起,公号如雨后春笋。大家还没摸清互联网时代的门道,“互联网+”时代就开始了。

五年间,我和他开了实名微博,建了微信大群,还各自开设了“法影斑斓”与“桂公梓”微信公号。不仅话没少说,文没少写,还为了维护法院尊严,卷入数场论战。所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告诫,现在看起来简直像个笑话。

与此同时,整个政法系统的公共话语模式和舆情应对机制,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法官、法院实名开个微博,简直就是异类。2010年初,全国3500多个法院,仅位居西南边陲的倾城在新浪微博上注册“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微博。负面舆情袭来时,多数法院进退失措,反应缓慢,基本处于“破鼓万人捶”的境地。

如今,在现任首席大法官的推动下,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派出法庭,全国绝大多数法院均已注册官方微博、微信,实名注册的法官数以千计,并已出现若干网络“意见领袖”。许多法院公号也从发声渠道变身服务平台,发挥了更大功用。

官方归官方,民间归民间。微信成为主要发声平台后,检察人拔得头筹,从作为“门户微信”的“法律读库”、“法律读品”到一枝独秀的“CU检说法”,都由检察官开设。其中,“CU检说法”主人CU检更是因为仗义执言,被评选为“全国法官最喜爱的基层检察官”。

与此同时,法院人的舆论阵地也逐渐成长。“法官之家”“基层法官”“海坛特哥”靠投稿运营,陆续打开局面。“法影斑斓”“桂公梓”“徐徐道来”侧重依托原创,偶尔选摘约稿。最有个性的,要数最早实名进军微博的元老倾城,经历若干风波之后,他意兴阑珊,开设公号“倾城”,继续把玩文字、诗酒人生。

蛰伏数年,玩起微信后,桂公梓“青年聊发少年狂”,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在自媒体平台上抛出一篇篇叫好又叫座的文字。与保洁大妈的午后闲谈系列,以法官养成指南为线,诉说新时代法院人的委屈和担当。写给青春的墓志铭系列,与大家分享“80后”法律人的少年往事。更令人惊喜的是,桂公梓打破了法院人撰文“圈内热议圈外冷”的怪圈,进军科幻小说界,凭《金陵十二区》一文,一举拿下2014年的科幻小说“银河奖”和“星云奖”。

数年前,我曾公开提倡“判决之外,法官无语”。因为法官受职业伦理限制,不应轻易点评司法个案,或为之与人争辩,法官表达思想的最好平台应当是裁判文书,而非网络论坛。

但是,不少朋友误解了我这段话的意思,以为法院面对外界对司法工作或诉讼程序的质疑、误解甚至抹黑时,也应保持缄默。事实上,当“案多人少”被诸多外行戏称为“伪命题”,当“南京李芊案”这类“键盘侠”捏造的“假案”横行网络,当公众厌倦了通稿里的刻板话语和官样文章,再去强调“法官无语”,只能被动挨打,任人涂抹。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最早试水的倾城,还是“法检欢花”桂公梓、CU检,他们的勇气、创新和努力,都值得鼓励和点赞。

前段时间,我接到桂公梓来电,希望我为他的新书作序。虽然和他错着5岁,但读他近年来的系列文字,感觉仍十分亲切。大家同样是看《童话大王》和《科幻世界》长大,背不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却熟记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哼过《一起走过的日子》和《还是觉得你最好》,澡堂子里吆喝过《无地自容》与《梦回唐朝》。曾为“申奥”失利痛哭流涕,也为国足出线欣喜若狂。感受过武汉的酷热和严寒,也先后成为法院的一员。

是的,桂公梓这些“80后”法院人,带着“70后”的烙印,却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倔强、自负和自信。他们会记吃不记打,会揽事不推事,会得意小忘形,会失意再崛起,把青春的尾巴摇得虎虎生威,让岁月与激情随着文字延续。年长者会对他们的言行微微皱起眉头,却不得不承认:未来终究属于他们这一代,法治中国和理想的法院,终究要由他们建设。

让我们捧起《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听桂公梓扯淡唠嗑、卖萌吐槽,听梓曾经日过的关于理想、魔幻、青春和未来那些事。

是为序。

何帆

2015年10月23日

于重庆至恩施高铁上

后记

前几天一位《南方周末》的记者电话采访我,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在工作之余写文章,是不是因为法律职业有很多可写的素材,给你提供了很多灵感?”

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然后很负责任地回答说,不是。

借着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火花,把纷乱繁杂的汉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排列组合,让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新鲜的念头呈现在纸上,这是我从小就有的爱好。而且,一直以来,除了懒,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从事这项爱好。所以,与其说法律职业给了我素材和灵感,不如说是因为我恰好从事了法律这个行业,所以才会写这么多关于法律的文字。——如果我从事的是其他行业,比如木匠,相信我也会写很多关于树木成材、刨花锯末、箱柜设计以及木匠为什么应该比瓦匠收入高之类的文字的。

中学时代,我的作品经常会被老师当众朗读。当然,这些作品的体裁不仅仅是作文、周记,还常常会是检讨或者情书。为了表示尊敬,老师读后两种文体的时候我通常是站着的,在众同学的注视下感觉到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的尴尬。提供检讨模板和捉刀代写情书两项副业也一度成为我买零食和玩具模型的主要资金来源。

文章写得多了,亲戚朋友便也有所听闻,都晓得老赵家的孩子会写作文,于是经常带着自家的小孩过来学习取经。每次我授完不要钱的课,叔叔阿姨都会回赠一番不要钱的恭维:“你家孩子真聪明,以后一定能当个作家!”

对此我每每报以冷笑,心里想的是:你才是作家,你全家都是作家!

是的,那时候的我觉得写文章是个挺丢人的爱好,文艺青年也是个有点羞辱人的词汇。可能是因为90年代末那会儿,追逐时尚和拜金主义的风已经吹进了校园,而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字是值不了什么钱的。改革春风吹满地,所以一个高中生都会务实地觉得,如果沦落到要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该是一件多么悲哀和凄凉的事情。

有幸的是,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我非但不用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而且还可以成为一名作家——尽管多数时候我会加上“业余”二字。写作依然是我的爱好,并且只是爱好。这个爱好一点也不“low”,我很庆幸还有能力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工作闲暇且拖延症和“懒癌”都没有发作的时候,我会把脑海里游荡的字符敲到电脑里。很欣慰在这样一个时代我还能够用排列文字的方式来取悦自己,更欣慰的是这些文字还能取悦到你们。我爱好码字,而你们爱好我,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了。

正如何帆在本书序言里所说的那样,现在是自媒体崛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能够被大家听到的声音。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我身边爱写点东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的观点每天都在交流和碰撞,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幸遇见素不相识的朋友,结识趣味相投的路人,树立值得尊敬的对手,也时刻警醒浅薄的自己。

我觉得这是好事。文章其实并不难作,怎么想便怎么说,怎么说便怎么写,写得清楚大家都看得懂,写不清楚也总有有缘人看得懂,所以只管写便好了啊。文字嘛,本来就是很任性的东西。比如说我一发小,他妈在QQ空间写了好几年日志,从打麻将如何单钓将、自摸胡了个清一色这样的纪实小说,到七天学会广场舞《小苹果》这样的报告文学,写了足足有20多万字,够出一部长篇了。他自己写炒股心得,也就是解释“我是怎样在A股赔掉一辆宝马×5的”,半年以来也图文并茂地写了七八万字了。最近他跟我说,他老婆看了我的书之后决定动笔写点“耽美”、“女频”之类的“腐文”。虽然我并不知道她老婆是怎样从我的书联想到“耽美”或者“女频”的,但也由衷为她感到高兴并默默加油。——你看,这样下去,没准真的你全家都是作家呢!

工作后的这几年,我就是这样以“任性”为指导思想地写下《决不妥协》、开了公众号,又写了这么些杂七杂八的文字。承蒙读者们的厚爱,以及很多前辈和友人的帮助,这些扯淡卖萌傲娇撒泼的随笔得以成书。它们曾经带给我快乐,希望也能够给你们带来快乐。

我继续爱好码字。而你们继续爱好我。我们就这样一直美好下去吧。

桂公梓

2015年10月30日于宁海路75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桂公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85180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5236559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