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少年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文化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踏雪寻梅”是自然与心灵的遥相呼应,姜越编著的《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目的就是要引领大家循着历史的芳踪,传承并重温经典。

内容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姜越编著的《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以其宏大的结构,深刻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这个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活力、最伟大的文明时代。

目录

第一章 铁器牛耕——中华农业文明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成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获得初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明新纪元:冶铁的兴起

 铁农具开启新文明征途

 文明时代的标志:牛耕

 战国的农田新技术:粪肥

 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

 华夏文明的瑰宝:都江堰

 扩展阅读 都江堰水文化

第二章 百家争鸣——华夏思想文明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群星层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百家争鸣”战士:士阶层

 “百家争鸣”的基地:稷下学宫

 百家中的阴阳五行派

 纵横捭阖之“纵横家”

 兼收并蓄杂合百家

 老子开启玄妙之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庄子:逍遥游

 墨子与“兼爱”天下

 儒学大师:荀况

 扩展阅读 列子射箭

第三章 变法建制——春秋战国的政治文明变革

 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各诸侯国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与剥削,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掀起了变法的运动。变法措施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也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家

 变法先驱李悝与《法经》

 华夏文明的大变革:商鞅变法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燕昭王招贤励志图强

 扩展阅读 五张羊皮换相国

第四章 天时携地利——春秋战国的商业文明

 自春秋后期以来,铁制农具的推广,牛力垦种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力有极大的提高。农业劳动者由奴隶转为农奴,再由农奴升为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增长,由此带来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大发展。

 商业发展新契机

 国际贸易的“大贾”:管仲

 一代儒商:子贡

 承前启后的郑国商业

 商圣范蠡的商业智谋

 商业祖师:白圭

 扩展阅读 大冶铁主郭纵

第五章 车马如龙——春秋占国的水陆交通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兴盛起来。春秋大国争霸,战国七雄对峙,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规模的军事外交活动,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促进了水陆交通网的建设。

 春秋争霸与交通的发展

 楚国霸业与交通

 春秋时期的道路交通干线

 战国时期的交通工具

 春秋战国的邮驿

 春秋战国的旅馆与传舍

 扩展阅读 泛舟之役

第六章 争奇斗艳——春秋战国的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诗经》

 中华文明的阶梯:《楚辞》

 华夏文明的史学典籍:《左传》

 《乐记》中的礼乐文明

 科技文明的标志:《考工记》

 “战略思想”的鼻祖:《孙子兵法》

 著名军事著作:《尉缭子》

 赋诗促使外交文明的盛行

 扩展阅读 屈原其人

第七章 流光溢彩——开创后世艺术之大门

 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了诸如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学术上诸子勃起、百家争鸣,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有声有色。春秋战国除了有硝烟战火、名将贤君,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春秋战国之交,多功能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帛画、乐舞等闻名于世。

 中国画的文明起源:帛画

 春秋战国时的民间音乐

 春秋战国的乐舞文明

 “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

 突飞猛进的漆器与漆画艺术

 春秋战国的铜器画文明

 先秦的魅力:陶器文明

 扩展阅读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

第八章 铁戈兵马——春秋战国的军事文明

 春秋以后,新的军事思想开始形成。进入战国时期,周礼几近废弛,对军事文化的束缚基本消失,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新的冶铁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军事,推动了兵器装备的发展进步,作战样式推陈出新,步战、骑战、水战全面发展,车战日趋没落。

 探寻古文明的遗迹:车马

 穿梭于文明之间的利器——战车

 交战礼仪渐趋成熟

 春秋战国的“辎重”部队

 春秋战国的战车列阵

 胡服骑射:骑兵的引入

 闪电式的攻击:骑战

 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

 战国时期各兵种协同作战

 扩展阅读 车阵厮杀

第九章 梦回故朝——春秋战国的文明遗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现代考古的兴起,一些这一时期的精美物品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禁

 祭祀时用具:俎

 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

 独具特色的楚式小屏风

 巧夺天工的青铜家具

 春秋战国精美玉制品

 战国文明遗迹:古玺

 战国时期的笛与篪

 延伸阅读 战国时期的折叠床

试读章节

春秋战国时期,铁的使用已逐渐普遍。在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关于铁的记载。秦襄公时代的《诗经·秦风·驷驖》中有“驷驖孔阜”之句,驖即铁字,意思是其颜色黑如铁。四匹肥壮的骏马用铁的颜色来形容,这说明铁在当时已成为常见的物品。在河南三门峡虢国贵族墓中,就曾出土过西周晚期的铜柄铁剑。春秋中后期,已出现了铸铁。《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改革中有用甲兵赎罪的措施,其中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锄)、夷、斤、劚(大锄),试诸壤土。”其中,美金指的是青铜,恶金就是指的铁。这说明,在春秋早期,齐国就已经用“恶金”——铁来铸造生产工具了。所以,在铸造于齐灵公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的《叔夷钟》铭文中,就有了“陶铁徒四千”,有四千名从事翻砂的铁工的记载。这说明,齐国在那时就已经有了开采铁矿冶铁的官徒,冶铁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到春秋晚期,许多诸侯国已能用铁铸造大型的刑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铸造刑鼎,把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铸在铁鼎上,铸鼎用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这说明当时的晋国铸造铁器的技术已很高,民间已有很多的铁。

同时,为了在冶铁时提高炉温,冶铁炉很早就安装有鼓风设备。《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记载,南方的吴国“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刀濡,遂以成剑”。《墨子·备穴》中也说“灶用四橐”,可见,当时冶铁炉用的鼓风设备已有很多。用的鼓风器越多,风力越大,有助于提高冶铁炉温度,还可使冶铁炉的容量增大,熔化冶炼铸造的铁器也就增多。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到春秋末叶,铁制工具的使用就很普遍了。如《管子·海王》中说,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春秋晚期,不仅冶铁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如《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就记载了干将、莫邪铸造钢剑的传说。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六十五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一把钢剑,就为这一铸宝剑的故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成为农业、手工业中的主要生产工具。战国晚期,铁兵器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武器,钢也日益广泛使用。

战国时期铁矿的开采已遍布各地,据《山海经·五藏山经·中山经》:“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其中具体产铁的山有三十六处,地点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北起辽东,南至广东,东起山东半岛,西至陕西、四川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种类、数量相比春秋时期均大大增加。冶铁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战国时期的韩、赵、魏、齐、楚、燕、秦等国故地,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这说明当时我国的边疆地区也使用了铁器。出土的农具主要有镰、臿、锄、铲、耙、犁等;手工业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钻、锤、削、锥、针及铁范等;兵器有剑、戟、矛、匕首、刀、杖、镞、弩机、撙、胄等;其他用具有鼎、釜、盘、权、颈锁、脚镣、车具、带钩、环、管、钉等。这些用具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1964年至1975年间,于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东城内西南部(仓城村南)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铸铁作坊,面积达四万平方米。出土残炉一座、烘范窑一座和一批陶范及铁器。从出土的陶范可以看出,这里出产的铁器有镢、锄、镰、铲、镑、凿、削、刀、剑、戟、箭杆和带钩等十余种。再如1974年,在广西平乐县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一百八十一件铁器中,一百七十余件为生产工具。同时,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战国时期南北各地,在铁制农具的种类和形制上已经没有多少差别。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至迟在春秋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铁兵器。战国时期,铁制兵器普遍使用,当时文献中见于记载的铁兵器有铁剑、铁椎、铁釶(矛)、铁甲、铁杖、铁钩钜、铁殳、铁铦等。当时的宛(今河南南阳)地,冶铁业发达,生产的铁兵器闻名遐迩。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制生产工具逐渐普遍地使用于农业、手工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知识链接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P2-4

序言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代是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首先映人人们眼帘的,是秦、齐、楚、魏、赵、韩、燕七个大国割据一方,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这一时期,群星灿烂,大家辈出,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型社会生活,也逐步奠定和形成。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土地国有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式,成为中国以后2000多年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超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春秋、战国动荡纷乱、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具体包括:春秋战国农业文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人物及其著作、政治变革、商业、交通、文学等。本书内容立足当时的现实,在内容上也有一些新见解,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姜越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69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5226630
中图分类号 K225.03-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