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术中的心理奥秘
内容
试读章节

1.操纵对方注意力:魔术师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舞台上,魔术师将一张报纸折成倒着放的水杯形状,并将它扣在一只玻璃杯上,将其遮住。然后,他又将一把椅子放在桌子上面,把套有报纸的玻璃杯杯口朝下地放在椅子上面。此时,魔术师站在桌子的后面,并请一位观众上来站在他的左侧。魔术师将玻璃杯反复地朝着桌子敲打,并向观众解释说他是在尝试从台上的这位观众的口袋中取出硬币。接着,魔术师请这位观众用手紧紧地握住玻璃杯的底部,而他则朝着观众的口袋方向做了一些“魔术动作”,然后握着观众的手重重地敲击玻璃杯。就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魔术师突然大声说:“硬币出现了。”他请观众将握着玻璃杯的手拿开,而他则拿起了玻璃杯。这时所有的观众都能看到杯子的下面,但是并没有发现硬币。

接着魔术师将玻璃杯放回原处,请那位观众再将手放在玻璃杯上面。就在观众的手即将要碰上玻璃的时候,魔术师突然拍了一下观众的手,并顺势将那张叠成杯子形状的报纸拍扁,玻璃杯竟然不见了。奇怪的是,魔术师从那位观众的口袋中拿出了那个玻璃杯。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个魔术可以说是魔术中最能展现错误引导艺术的表演之一。其实,在表演过程中,魔术师没有用任何道具。这个表演所用到的只是普通的玻璃杯、报纸和一名观众,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心理学。

这个魔术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魔术师在刚开始将魔术的真实结尾隐藏了起来,而这使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有关硬币的动作上,这样就很好地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而那个透明的玻璃杯只是一个普通的东西,看起来没有任何秘密,所以观众就更不会集中精神关注到它。但是魔术师却通过暗示证明了玻璃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他重重地将玻璃杯朝着桌子敲打,同时他还让观众用手反复地敲打玻璃杯,这一切都说明玻璃杯只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在魔术师朝着观众的口袋做了一些“魔术动作”之后,再把用报纸裹着的玻璃杯拿起来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玻璃杯的下面而不是玻璃杯本身,因为观众以为硬币会在那里出现。就这样,魔术师很好地分散了观众对玻璃杯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魔术师右手握着玻璃杯,杯口对着自己,利用观众右肩膀的遮挡,玻璃杯就隐秘地落在了左手上,而左手平稳地接住玻璃杯后则将它放人了观众的口袋中。当然,报纸还保持着玻璃杯的形状,被魔术师虚握着。

这个魔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魔术师都有这种熟练的技巧与充分的表现力来成功地演绎这个魔术,而只有拥有精湛的表演手法才能让这个魔术表演达到惊人的效果。

还有一个很棒的魔术:魔术师在一个观众面前拿出一副扑克牌展开,然后温柔地笑着说:“请从中任意选一张牌。”那位观众从中随便抽了一张并看了一下。这时,魔术师表现得垂头丧气,并说:“唉,我并不希望你看到它啊。”然后魔术师从观众手中拿回了这张扑克牌说:“我们先将它放在桌子上吧。”接着,他让那位观众再抽选一张牌。之后奇迹就出现了:观众所选的第二张牌就是刚开始选的那张。

这个表演中,魔术师仅仅利用双手与一副普通的扑克牌就完成了这个魔术,而且他是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用自己温柔的声音与自然的动作引导了观众。观众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魔术师所做的动作。魔术师的平静、镇定与友善,让观众以为他的表演中没有任何欺骗与手法。一开始,那位观众抽取并看了一张牌,然后魔术师用自然、沉稳的声音,就好像真的犯了一个错误似的说:“唉!我并不希望你看到它啊。”魔术师的这种说话方式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在他说话的同时,他隐秘的动作就完成了。在他说“唉”的时候,他的眼睛盯着观众的眼睛,同时一只手从观众的手里抽回牌并轻轻推向观众的胸部,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然后,魔术师将这只手移到了整副牌上,并很自然地将牌做了交换。接着,他拿牌的手不动,另一只手拿着被换掉的牌,假装不确定地看了看,似乎在想要怎么处理它,接下来他随手将它放在了桌上。了解了这些,这个魔术的秘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个动作看似不需要任何准备,但是实际上这个表演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是魔术师煞费苦心地表演出来的。

另有一个纸牌魔术是这样的:魔术师随意拿起几张扑克牌,然后数了一下,总共是11张,然后又从剩下的牌中抽了一张说:“将它凑成12张。”接着,魔术师将裤子右侧的口袋彻底翻出来再掖回去,让观众知道他的口袋里除了自己放的一枚硬币外,没有其他东西了。魔术师用左手拿着牌,将一张牌变到了口袋中,然后拿出来放在一边,接着又变了一张进去,同样拿出来放在一边。之后魔术师数了数左手里的牌,剩下了10张。当魔术师将第三张牌变进口袋后,他请一名观众从他的口袋中将牌拿出来。当观众拿出牌后,魔术师焦急地将手伸进口袋说:“你没有拿走我的硬币吧?”魔术师从口袋中掏出硬币后,如释重负,然后谨慎地将硬币放在了上衣的口袋中。然后,他问那位观众是否觉得还有其他的牌在自己裤子的口袋中,在观众给出否定的答案后,魔术师又将2张牌变到了口袋中。这时,魔术师展示自己手中剩下的牌,还有7张,突然间他手中的牌又少了一张,即他的手中还有6张牌,又有一张变到了口袋里。接下来,魔术师重新展示自己的口袋,确定是空的,然后对观众说:“我现在要放进去两张。”但是当他将手伸进口袋中的时候,里面没有牌,他又将口袋彻底翻了出来,检查后又掖回去。随后,魔术师又摸了摸衬衣口袋,找到了2张牌,但接着它们又不见了。之后它们出现在魔术师的肩膀上,然后又消失,出现在了魔术师的口袋中。P2-4

目录

第1章 心理诱导——每个魔术师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

 1.操纵对方注意力:魔术师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2.善用小戏法让观众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3.刺激观众的欲望,让观众走进魔术师的“陷阱”

 4.魔术师能“遮住”你的双眼,牵着你的鼻子走?

 5.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6.魔力诱惑:用魔术打动人心

第2章 心理陷阱——魔术师在华丽的服饰上设下怎样的心理埋伏

 1.魔术师的服装饰品如何欺骗人的双眼?

 2.大卫?科波菲尔究竟向观众释放了什么魔法?

 3.魔术师肖曼?巴纳姆为何能熟练运用从众心理?

 4.魔术中惯用的心理学

 5.魔术师裤子之中的玄机

 6.魔术师为什么要将衣服脱下?

 7.光与影的交织为何是魔术师运用障眼法的“秘密武器”?

第3章 意念强迫——运用心理规律控制对方的选择

 1.自由选择,还是披着自由外衣的被动选择

 2.利用最后时限大做文章 ,使结果趋向自己的预期

 3.激荡人心的消失术

 4.观众的知觉为什么总能被魔术师诱导?

第4章 肢体欺骗——魔术告诉你身体语言所暴露的心理秘密

 1.魔术大师刘谦的身体语言泄露了什么

 2.伪装自己的身体语言,让观众们对自己深信不疑

 3.魔术师告诉你,为何手部动作会出卖你

 4.变幻手法,无中生有

 5.为什么说魔术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多余的?

 6.骗你没商量,魔术师都是说谎专家

第5章 表情伪装——魔术师暗藏玄机的表情伪装心理

 1.从容自然的微笑:让观众放松警惕的表情伪装技巧

 2.故作镇定的神情——直击观众心理软肋最有力的掩饰手法

 3.时常爆发的哄堂大笑——让观众捉摸不定的隐瞒手法

 4.为什么说魔术师的化妆要比影视演员的化妆还要复杂

 6.魔术,是对魔术师演技的考验

第6章 角度成败——换个角度深入挖掘事实的真相

 1.只要换个角度,你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画面

 2.魔术真正锁住的是人的心门

 3.跟魔术师学习,拥有更多的思维角度

 4.魔术师:想常人所不能想

 5.换个角度,人人都是魔术师

 6.魔术与逆向思维

 7.寻找新角度,化不可能为可能

 8.像魔术师一样,将问题简单化

第7章 认知失衡——魔术是门最具心理欺骗的认知科学

 1.魔术师设计的认知错觉如何欺骗了观众的双眼

 2.你所看到的魔术,并不是它真正的样子

 3.人类的认知局限是创造魔术的根本

 4.从观众的知觉弱点中寻找魔术表演的技巧

 5.感知漏洞——揭秘了,你还是不明白

 6.大脑的“偷懒”,令人“难堪”

 7.误导观众,偷梁换柱

 8.迷惑观众的心理,暗度陈仓

 9.制造假象,迎合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

第8章 魔术思维——透过魔术重新构建心里的大千世界

 1.你认为的不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发生

 2.追求未知,尝试别人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3.你无法知道真相,因为你喜欢被愚弄

 4.魔术向人们揭示出最高的智慧

 5.魔术启迪:保持创造性,摆脱“机器人”状态

序言

魔术表演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业。魔术看似打破了自然规律,让物体凭空消失或者出现,将人瞬间转移或者劈成两半,还有读懂人们的心思等。但其实魔术主要是以人类的大脑为基础,利用大脑的盲点、弱点,从而创造出幻象,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

心理学专家克利斯朵夫·科奇表示:“自然法则当然是不可违背的,魔术师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弱点,从而‘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很在行。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魔术来探索人类的心理意识。”英国心理学家高斯塔夫·库恩曾经指出,魔术之所以能够迷惑人的大脑主要有三大法宝:诱导、错觉、强迫。

魔术骗取观众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诱导”,利用大脑的知觉弱点,让人们忽略表演中的重要环节。高斯塔夫·库恩认为,让物体消失或者出现的魔术,就是利用“诱导”完成的。魔术“诱导”的方法很多,在表演的过程中,魔术师需要擅长使用各种技法“诱导”观众。比如,魔术师表演过程中的缓慢、重复的动作就是为了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而快速的动作就是为了转移观众的注意力。魔术师“诱导”观众的另一个诡计就是幽默,因而魔术师常常用笑话来“打幌子”,魔术师会在变化多端的肢体动作与丰富的表情之间来控制观众的注意中心,而由于人们的感知存在局限性,所以就很容易上当。

魔术表演所利用的人们的第二个弱点就是“错觉”,“见到”的并不一定真的发生过,而只是大脑制造的一种幻象。在“消失”的魔术中,魔术师向空中扔手中的小球,并不是真的将小球扔出,而只是做出扔掷的样子。但是在观众的眼中,魔术师手中的小球看起来却凭空消失了,而事实上它还在魔术师的手中。在表演的过程中,魔术师的视线一直跟着“抛掷”的方向。迈克尔·兰德研究表示,周围的各种线索对引发幻象很重要。有趣的发现是,对观众视线轨迹的记录显示,人们的眼球并没有注视他们声称的小球的位置。这表示,人们对于小球出现的幻象主要来自视错觉。这种现象恰恰与人类的知觉、视觉运动机制是可区分的观点相符。比如,盲视的人,虽然看不到眼前的事物,但是却能准确地指出事物所在的方向。

魔术师表演魔术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强迫”。魔术师有时并不知道观众在想什么,而是强制地让观众跟着自己走。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消失的纸牌”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表演过程中,大卫在电视中呈现出八张牌,然后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心中默念一张牌记住。经过一系列的眼花缭乱的手法后,大卫又将八张牌重新排好,观众惊呼,刚刚心中想的那张牌已经不见了。事实上,魔术师利用了人们的错误记忆,重新排好的八张牌已经全部被换。无论观众想的是哪一张,都不会在后来的牌中出现。而人们除了记住心中默念的那张牌,对其他的七张牌已经没有印象,所以他们错误地以为其他的七张牌仍然在牌阵中,以为大卫真的有特异功能,可以看穿自己的心思。

了解魔术背后的心理机制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有着很深的学术意义;而对于大众来说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自身弱点,使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提高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心理学家通过对魔术的研究不仅了解了人们的注意与意识问题,还受到了魔术师的启迪,探索出了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等脑创伤的治疗方法。2007年,以詹姆斯·兰迪为代表的魔术师们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了聚会,主要是探讨创造魔术效果所运用的心理学原理。这次聚会最特别的是,他们的听众主要是来自科学研究意识学会的心理学家与神经学家——魔术师与心理学家的合作目标是研究人类的思维与行为的方法。心理学家对魔术中的心理感兴趣的原因是,魔术师已经在几个世纪的经验中建立了庞大的信息库去营造使观众受骗的效果,而观众的受骗都与人类的思维、认知特点有关。从对魔术表演技巧的认识,人们其实也可以了解到魔术创造的根本,并学习魔术师从多种角度来观察世界。魔术创造思维可以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每一个魔术都包含着一定的原理,这些原理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魔术来源于魔术师创造性的劳动与艺术加工,虽然魔术表演以科学为基础,但是又不同于科学——即使科学家看完魔术表演后也会觉得奇妙。每个魔术都会留给人们很多的问题,魔术的探知不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思考与观察能力。魔术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浩如烟海,人们可以从这项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奇妙表演形式中,对科学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与应用,是对人心理、情感理解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自然、世界的爱的提升。

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对魔术拥有深刻的了解。事实上,魔术的核心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是创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是一门集科学、心理、娱乐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它是依据科学原理,巧妙综合利用心理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高智慧表演;它能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制造出种种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而且使人们难以破解其中的奥秘。魔术创造性地运用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它运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让拥有传统思维模式的人无法识破其中的奥秘,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内容推荐

谈到魔术表演,大多数人不仅会惊叹魔术师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手法,还会被魔术自身的玄机所深深吸引。或许人们在欣赏魔术带来的精彩瞬间的同时很难去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魔术究竟是如何和心理学相关联的?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心理学不仅被成功运用到了很多方面,同样也被魔术师广泛运用。那么,魔术师在魔术表演中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呢?王彦著的《魔术中的心理奥秘》将解密魔术中的心理策略以及常用的心理技巧等。

编辑推荐

阅读王彦著的《魔术中的心理奥秘》可以让读者对魔术拥有深刻的了解。事实上,魔术的核心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是创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是一门集科学、心理、娱乐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它是依据科学原理,巧妙综合利用心理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高智慧表演;它能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制造出种种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而且使人们难以破解其中的奥秘。魔术创造性地运用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它运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让拥有传统思维模式的人无法识破其中的奥秘,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术中的心理奥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466475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7032051
中图分类号 J838-0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