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著的《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研究”阶段性成果,核心理念是讨论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即在媒介革命的视野下,理解网络文学,研究网络文学,建立一套适合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批评话语,并将之与更广阔的文学史脉络连通。
图书 |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
内容 | 编辑推荐 邵燕君著的《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研究”阶段性成果,核心理念是讨论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即在媒介革命的视野下,理解网络文学,研究网络文学,建立一套适合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批评话语,并将之与更广阔的文学史脉络连通。 内容推荐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为作者邵燕君5年来从事网络文学研究、教学工作的成果总结。上编“立场与方法”是精选的代表性论文,这些论文提出的观点曾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以及网文圈产生很大影响。下编“网文课堂”,精选网文界嘉宾参加北大中文系网络文学研究课交流的报告。另附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对网络文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目录 自序:我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文学? 上编 立场与方法 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 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 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 在“异托邦”里建构“个人另类选择”幻象空间——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之一种 在没有机会做人的时代,如何做一条舒服的狗?——中国当代青春文化中的犬儒主义 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 “正能量”是网络文学的“正常态” 网络文学2014:多重博弈下的变局 “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和新使命 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 下编 网文课堂 “心怀读者”与“静待知音”——《浮沉》作者崔曼莉做客北大网文课堂 初写者该如何写网文?——千幻冰云做客北大网文课堂 晋江文学城:“女性向”文学网站的兴起与现状——冰心做客北大网文课堂 探索网文的新可能——血酬做客北大网文课堂 耽美的承担——著名网络作家风弄做客北大网文课堂 以“爽文”写“情怀”——著名网络作家猫腻专访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报》发刊词 中文系首开网络文学写作课程:热血入场,冷静观察 中国网络作家生存状态报告 附录: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1987—2015)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邵燕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776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6 |
CIP核字 | 2015295392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