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柔石小说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柔石独具风采,其作品中对社会大动荡、大变迁时代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描写,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追求、迷惘、挣扎和痛苦的剖析,以及忧国忧民家国情怀的表现,都具有沉郁的风格和强烈的悲剧意蕴。透过重重的文字,仿佛还能望见一个深怀家国的彷徨的身影在黑暗中苦苦地探索。

《柔石小说经典(珍藏版)》选收了柔石的短篇小说四篇,中篇小说两篇,长篇小说一篇。

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作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作品后附有导读。相信读者朋友翻阅本书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畅达的阅读快感。

内容推荐

《柔石小说经典(珍藏版)》为《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特别是在左翼青年作家中,柔石是独具风采而且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对大动荡、大变迁时代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描写,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追求、迷悯、挣扎和痛苦的剖析,以及忧国忧民家圈情怀的表现,均具相当的深度,同时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同时期左翼青年作家显得空洞而狂热的作品相比,柔石的沉郁风格和悲剧意蕴,明显胜出一筹。

对弱者的爱与同情,是柔石小说创作人道主义基调的主要表现。受苦受难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人物特别是农村妇女,和同样是受苦受难特别是在精神上备受煎熬的青年知识分子,是柔石关注和书写的主要对象。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和坎坷人生,在柔石的文字里流淌着无尽的悲悯。

深刻的主题意蕴、厚重的艺术格调、从容的笔致,无不显示着柔石卓越的创作才华。

目录

导论

疯人

刽子手的故事

为奴隶的母亲

三姊妹

二月

旧时代之死

 未成功的破坏

 冰冷冷的接吻

柔石年表(1902—1931)

试读章节

疯人

事情的发觉在早晨,日中时,他就被逐了!而傍晚,他爱人的死耗传遍我乡。接着,他就发疯了!悲惨而不安定的世界就随这夜幕罩着,在他四周继续了数天,到死神来拉他归阴曹取消了他底罪案时为止!

他——是吾乡望族某家书记。就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底生身父母是谁。自幼即在街坊飘泊。幸(不幸!)于六岁时见怜某家主人于人于门上。遂收留以养子看待。在当时,当然有~种钟爱,因为他学书学剑,都很有成功。后来以他赋性之高傲与不羁,逆主人耳,遂贬为书记,以此,人也只以书记看他!如是二三年,他不幸的命运,更展拓他底地域了!当然有种种纤少的事故,结成这偌大的苦痛之网;不过最大的,自然要算他和主人底少女底恋爱发觉了!其实,光明正大的恋爱,万无所谓发觉与否,不过在以礼教的兽皮蒙脸者,将何等重大的事哟!

疯人我实在没有什么!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晨间起来,人们都变卦了,他们的举动言词,我看来真难受!奇啊!究竟为什么?连我亲爱的朋友,都个个蹙’拢他们底眉宇,深深在忧愁叹息,好似世界从此末日般!当我问“你们愁什么”?他们也就垂下头说不出半句来。我就大笑说——美丽的晨光!射到人们的心上罢!射到我爱人的头上罢!——是的,忘记了,久矣不见伊。真奇怪!伊到那里去了?我去找伊,我要去找伊了!

爱人哟,你在那儿?

一天不见你,

世界会从我底心中消去了!

他一边歌着,一边向他主人底家里走去。对面他看见一个朋友——是主人底仆人急急忙忙地走来。他扯住了他问道:——你何用乎这么跄踉?我底爱人在家么?伊无恙么?请你轻些,赶快告诉我,我要送“阳光”给伊戴在头上,多么美丽呵!阳光戴在头上。

他惘然的手足乱舞起来,好似为他爱人得着光荣一般。然而他的朋友,也只有以眼泪回答他,闷闷地走开了。

疯人一些都使我不懂!碰着亲热的人,个个对我哭泣,和我不相识的人也个个对我忧愁。究竟什么事?我只好呆呆地对他们!而且,我的朋友,郑郑重重地对我说,“你的爱妹早死了!你也竞这样疯下去么?”下半句话我有些不懂,不过“爱妹死了?”这又何稀奇呢?死了?好,好!死了,死了!伊死了,我当然会到伊死后的地方去找,那真好极了!假如我找到伊在一个美丽的天国,月永远是圆的,花永远是香的,清风四季飘着,我同伊住着,多少快乐呢!还有谁来管辖我俩哟?我俩可恣’隋地谈笑,我俩可率性地游舞,唱痛痛快快的歌,吟淋淋漓漓的诗,还怕谁来窥听而闲说呢?活着的人们底口子,眼睛,耳朵等,真坏哟!是时常——是的,偏说不是的;红的,硬说是绿的;明明一只驴,要喜欢说是马;真坏!一想起我就恨极!多少爱底真和美哟。被他们糟蹋到假和丑了!

他不觉流出泪来,默默地盲目的走,口里还咕咕噜噜的说着,一心想找死了并且就在死的当夜已葬了的伊。但又何处去找呢?到这时疯了已完全一天,在这一天之内,他既没有饮过一口水,又没有吃过一粒饭;清秀俊白的形容,已变成枯槁与憔悴!无限生命之悲哀,正如佛光一般,从他的周身辉射出来。

主人至此,似乎有几分醒悟,此事不该如此,断送了自己底爱女和一个青年。爱情就是生命,破坏爱情,明明证出是戕残生命,但还有何用哟!一个死的已死,一个疯的正疯,而且死神也急急在后呼他。虽忏悔,又有何用哟!

疯人真令我性急!伊究竟到那儿去了?我在伊家墙外环绕了十数圈,眼不转睛的从花园望到楼上窗中,伊底闺阁的一室。窗门总紧紧地关着,竟没有一人来开!阳光从头顶直射下来,这样的白昼,伊莫非还在睡着么。怎的。连伊的影儿都没有!我真傍徨哟!想一脚跳进,粉墙儿又高似青天;撕破喉咙喊,声浪又透不进那坚壁。只自恨,有何法子呢?以后我轻轻的问一个孩子,他告诉我,伊到城隍庙里去了。

P8-9

序言

杨亚庚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特别是在左翼青年作家中,柔石是独具风采而且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对大动荡、大变迁时代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描写,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追求、迷惘、挣扎和痛苦的剖析,以及忧国忧民家国情怀的表现,均具相当的深度,同时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同时期左翼青年作家显得空洞而狂热的作品相比,柔石的沉郁风格和悲剧意蕴,明显胜出一筹。但是长期以来,除二三部作品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阐释外,很多优秀作品被遮蔽,文学史上对他的评价也较为单一甚至有盲点存在。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在柔石短暂的一生中,曾任小学和中学教员、教务主任和县教育局长。在追寻理想和救国兴国的过程中,柔石努力探索,奋发有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积极支持并掩护革命青年。1928年与鲁迅同创朝花社,“左联”成立后为执行委员。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被反动派枪杀于上海龙华。鲁迅先生在避难中闻知后,悲愤难抑,作七律诗抒发心怀。1933年2月,在柔石牺牲二周年之际。鲁迅先生又写出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成为讨伐反动派的战斗檄文、纪念烈士的文学经典。

柔石的小说创作十分关注旧中国农村和农民特别是妇女的生存状态,他们苦难的生活、悲惨的命运和精神的磨难,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表现,反映了一个苦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时代本质。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讲述了一个荒唐而悲惨的“典妻”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春宝娘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做皮匠的丈夫却是一个好吃懒做而又性格凶残的人,他因赌博欠债而将自己的妻子“典”——实际上是卖给了一个地主之家。春宝娘忍受着悲痛与五岁的孩子春宝生离死别,从此背井离乡。到了地主家,受尽了“大娘”的刁难、辱骂和欺诈,做牛做马,被视为下人;同时还要充当地主泄欲和生育的工具。她为地主生了一个孩子,取名秋宝。她的任务结束后即被无情地撵走,她不得不与自己现在的孩子秋宝生离死别,心中的惨痛可想而知。春宝娘在自己家里是丈夫的奴隶,到了地主家是地主和他老婆的奴隶,承受着阶级的和夫权的双重压迫。作为一个母亲,人类最为神圣的母爱的权力被粗暴地剥夺,忍受着心灵被撕裂的煎熬。春宝娘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奴隶,其一生是在双重的压迫和欺侮中度过的。春宝娘的悲惨遭遇,是旧社会广大农村妇女共同命运的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愚昧、畸形和黑暗。

柔石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演绎,思考和探讨了造成底层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悲剧的原因。春宝娘的凄惨命运既是阶级压迫和夫权统治的结果,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腐朽陋习和落后的封建意识对人的戕害。“典妻”始于汉代,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却仍然顽固地存在着,反映了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及其习俗的超稳定结构。柔石的批判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月》中文嫂的丈夫为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而壮烈牺牲,可是她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衣食无着又拖儿带女,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文嫂悲剧的制造者是那个时代和社会,任何个人的拯救都只能是徒劳。《旧时代之死》中朱胜璃的“未婚妻”因不堪忍受对方的冷遇而自杀,不久朱胜璃亦追随而去,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传统的痼疾,夺走了两个年轻人的生命。作品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和文化对人的尊严、生命的践踏和屠戮。短篇小说《刽子手的故事》以很少的文字,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可憎、可怕而又令人生厌的刽子手的形象。小说写到他杀人时的感觉时这样写道:“刽子手轻描淡写地说道:‘和猪羊差不多的’”“一语道破天机”,不把人当人、随意杀人就是那个时代的本质。在柔石的小说里,无论是对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描述、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封建传统道德、伦理和文化吃人真相的揭示,虽然是怀着满腔的激愤,但在行文表达时却是客观、冷静的,不但使作品真实可信,而且增强了思想的深度。

柔石的小说对底层的人物充满了同情,但对于他们性格的弱点特别是沉重的精神负荷,却是并不回避而是予以关注和思考的。《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一生软弱、凡事忍让、任人宰割、缺少反抗精神,这样的性格刻画很有典型意义,反映了中国农民整个阶层的弱点。《二月》的文嫂同样性格懦弱,备尝艰辛,但她对于自己丈夫为革命而捐躯的悲壮不理解,甚至漠然,对人生的不公她也只知忍受。当她的小儿子因病而夭折之后,支撑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就随之坍塌,她选择了自杀。因为“有夫从夫,无夫从子”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在她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尽管她还有天真可爱的女儿采莲,但儿子没了,她便以为一切都变得毫无价值,包括自己的生命。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国民性的分析和揭露,深受鲁迅影响的柔石,深感封建社会的精神体系对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农民毒害之深,他的批判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虽无法与鲁迅先生相比,但就其敏锐的观察和真诚的表达,在同时代的作家中还是相当出色的。

在柔石的小说创作中,他最熟悉、描写得最得力、数量相对也比较多的是知识分子形象。“五四”革命运动由高潮而逐渐平缓之后,随着社会的动荡和不断的分化,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和分裂。

《二月》中的李先生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他充满了革命理想和革命激情,将个人的一切包括年轻的生命置于不顾,冲锋陷阵,勇敢无畏,视死如归,在惠州之战中英勇牺牲,把可怜的妻儿留在了荆棘丛生的人间。无疑,李先生是革命的先驱,是时代的弄潮儿。但他在《二月》中是个背景人物,因而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他还缺少鲜活而生动的血肉感。短篇小说《别》中的青年则是作品的主人公,柔石在这里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他与妻子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彼此之间反复叮咛,情真意切,令人为之动容。直到作品结尾时才含蓄地交待“别”的原因,青年与娇妻和老母告别后。大踏步地坚定地向前走去,并且心里想:“事业在前,我是社会青年,‘别’算不得一回事。”反映出革命者为了理想和事业是勇于牺牲一切的。对于这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民族觉醒和方向的艺术形象,作者是满怀崇敬之情的。

……

柔石与鲁迅先生共同创办“朝花社”,译介苏俄和东北欧以普罗大众为书写对象、风格刚健的文学艺术。柔石自己翻译过高尔基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托尔斯泰的思想,对柔石影响甚大。柔石的自述体小说《旧时代之死》的主人公朱胜璃说托尔斯泰是他“惟一信仰的人”;有着作者身影的中篇小说《二月》中的人物萧涧秋随身所带的是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独特之处,是“自我救赎”的思想。《旧时代之死》中的朱胜璃,对母亲、弟弟和“未婚妻”都有着强烈的愧意,但他又无法也无力予以补救,使他陷于巨大的忏悔痛苦中不能自拔。《三姊妹》中的章先生最后意识到是自己害了三个纯洁的姑娘后,他要付出全部家财和自己的未来,以求得对方的宽恕和原谅。章先生的忏悔使读者自然联想到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道夫的“自我救赎”。柔石当然无法与巨匠比肩,但在20世纪初叶甚至包括其后的中国文学中,这种创作意识尽管不多,却也是难能可贵的。

柔石的早期小说创作如《旧时代之死》等,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但艺术上显得冲动急切,在人物塑造和布局谋篇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还有稚嫩之嫌。到了后期,以《二月》和《为奴隶的母亲》为标志,柔石的小说创作渐臻成熟,深刻的主题意蕴、厚重的艺术格调、从容的笔致,无不显示着卓越的创作才华。

柔石的小说语言在简洁、凝练的总体风格中,对于白描、写意手法的运用是颇为成功并独具特色的。鲁迅先生在谈到创作时曾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经过鲁迅先生教诲并心领神会、富有创造精神的柔石,在其文学实践中可谓深得其中三味。在柔石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形容,写环境则力避静止而务求以动带静;写人物则重在摹神写意,抓住要害,往往数笔便形神兼备,血肉丰满。个性化的对话手法,柔石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其同时代作家中独领风骚。《刽子手的故事》通篇都是对话,几乎无需什么介绍性文字,每个人的不同身份、地位和性格便都如在眼前,呼之欲出。《二月》中萧涧秋与陶岚的对话,将人物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富有张力。至于像萧涧秋与陶慕侃关于“你去问将来吧”等那样的对话,则简直是神来之笔,含蓄,风趣,意在言外,尽显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柔石小说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柔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822232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2016212838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8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