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古老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千百年来,人们觉得禅非常神奇。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呢?
听吴言生说禅的智慧。
在生活中发现禅机;有趣好懂,深入简出。
《生活中的禅机》全面了禅宗历史和典故,有趣好懂的禅学入门读物。
本书根据电视节目及系列演讲讲稿整理,可读性极强,适合大众阅读。
图书 | 生活中的禅机 |
内容 | 编辑推荐 禅,古老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千百年来,人们觉得禅非常神奇。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呢? 听吴言生说禅的智慧。 在生活中发现禅机;有趣好懂,深入简出。 《生活中的禅机》全面了禅宗历史和典故,有趣好懂的禅学入门读物。 本书根据电视节目及系列演讲讲稿整理,可读性极强,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生活中的禅机》是吴言生教授专为秋霞圃书院讲授的“禅的智慧”系列讲稿整理而成。禅,古老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千百年来,人们觉得它非常神奇。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那么禅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禅学研究专家吴言生将为我们开启禅的智慧。 目录 前言 禅是什么 自家宝藏(上) 自家宝藏(下) 作茧自缚 认假成真 命由己立 不二法门 解脱自在 逝者如斯 坐看云起 苦乐之门 禅的忍辱 走出枯井 百炼成钢 禅的包容 禅的敬重 禅眼看财 茶禅一味(上) 茶禅一味(下) 禅悦心态 试读章节 禅是什么 禅,古老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千百年来,人们觉得禅非常神奇。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呢? 现在,禅学在国际上非常热。那么,到底什么是禅?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用现代的语言简要地说,禅就是集中精神和平衡心理的方法。为什么要学禅?学禅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把禅的作用概括为七个字:减压、增定、开智慧。 减压:现在的人一天到晚都在说自己很“忙”、很“累”。禅可以帮我们把这些东西一扫而光,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增定: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禅可以把我们的心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从而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 开智慧: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最根本的智慧,这种智慧对宇宙人生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 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禅学热,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层面来思考禅的意义,把禅融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那么禅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呢?禅学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我们深入地了解禅的智慧之前,有必要了解禅宗的来龙去脉。 禅是从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始的。 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的时候,大梵天王来到座前,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花。这个大梵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他献上了这朵花之后,行了一个礼,就退坐在一边。释迦牟尼拈起了这朵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没说。当时前来听释迦牟尼讲法的人非常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唯有他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对大家讲:“我有纯正的禅法、清净的禅心,现在,我就把它传给大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安详地拈花,会心地一笑,就这样,禅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禅从师傅的心上传到了弟子的心上。它的传承,没有任何机械的形式,没有任何语言的唠叨,有的只是心与心的相通相印。因为禅是活泼的,它超越了形式;禅是微妙的,它超越了语言。 迦叶是西天,也就是印度禅宗的第二祖,代代相传,传到了达摩大师的时候,已是西天禅宗的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从西印度来到东土,将禅传到中国,被称为中华禅宗第一祖,也就是开山老祖。达摩之后传了六代,传到了六祖慧能,他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达摩大师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出家后先是在本国说禅。后来师父告诉他中国有大乘禅法的根基,他就遵从师父的指教来到中国说禅。他是从海路来的,当时是从广州上岸的,那个时候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梁朝。梁武帝是一个非常喜欢禅学的人,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就派人把他接到了建业(今南京)的宫中。接到宫中之后,两人谈论禅法,但是机缘不合,达摩比较失望,然后就渡江北上,来到嵩山少林寺后面的山上,在那里面壁修行。由于他长时间面壁打坐,日光照着他的影子,久而久之,就在石壁上印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这块石头现在叫做达摩石。 P3-5 序言 心如风,尚待吹起 书院产生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最初是指官方收藏和校勘书籍的场所,后经由士人大儒的文化自觉,成为官学体系之外的研习讲学机构。自唐初至清末,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承继孔门遗风,以修己安人、成德济世为宗旨,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贤人志士,也形成了一整套教学与管理的优良传统。宋以后的大儒,从范仲淹、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到王夫之、姚靠、戴震、钱大听、康有为等,无一不与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晚清以降,随着近代学堂兴起,书院逐渐衰落而最终被废,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出现断层。近百年间,几代国人失去了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滋养。 梁启超先生曾言:“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人,吾惟患本国学术之不发明。”然而,本国学术思想之发明非一代人可以成就,须“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奎,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 秋霞圃书院肇创正是希冀通过对传统文化之研究与教学,继承和阐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书院由沪上著名学者沈渭滨、葛剑雄、傅杰、朱学勤、李天纲、汪涌豪等教授联合发起,并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香港、台湾和海外数十位著名教授、学者共同创建,是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和教育教学机构。几年来,书院浸淫于文学、历史、哲学与艺文等领域,延请名师驻院讲学,畅谈文学想象、纵论历史分合、仰望哲学星空、顿悟艺文美感,海阔天空、其乐融融。 当然,文化的薪火相传仅靠一己之力尚难以点亮国人心灵,希冀更多高士大德汇聚,摒弃地域之见、门第之分、院校之别,超越功利,集聚起来,和合共生,让经典重光。 若有重建人文精神之意愿,则书院传统必为珍视之资源。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以现代表达方式使其重现,发挥“匡翼”学校之不逮功能,正是今日振兴文化、重建民众心灵家园不可忽略的课题。 这本书是吴言生教授专为秋霞圃书院讲授的“禅的智慧”系列讲稿整理而成。 李耐儒 于辛卯年仲秋 秋霞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活中的禅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言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429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7 |
出版时间 | 2016-02-01 |
首版时间 | 2016-02-01 |
印刷时间 | 201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2015270421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