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内容
编辑推荐

水木丁是时下罕见的接地气的人气作家。“温柔”是她的剑器,世事沧桑,人情薄凉,她却以其温柔,遇山开山,遇水蹚水。她说:“在冷酷和粗暴的世界里,用自己温柔的方式生存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我想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是继作者《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阅读、爱与成长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融入了作者对于自我成长话题的多年思考,文字诚恳,渗透着对于人生思考的深度和积极的正面力量。

内容推荐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从一心只想逃离出世,到坦然地入世,这恰恰是写作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转变。”

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目录

自序:优美地低于生活

Chapter one /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

 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

 钱锺书、琼瑶小说,以及知识暴发户

 梁羽生的反骨和金庸的肋骨

 国王,或者流浪汉

 她的卑微与伟大

 张大春、《金瓶梅》,以及《地狱变》

 从《小团圆》到《性政治》

 每一个恶棍都优雅

 不关卡佛的事儿

 成也张迷,败也张迷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用自杀代替写作

 闲话翻译腔又及你为什么读不懂翻译小说

 只有孤独从不退场

 剧中人散之时,愿望永在

 不曾在长夜痛哭过的女神,不足以抚慰苍生

 生活中的隐性虐待狂

 海边的卡佛

 麦田里的西西弗

 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

Chapter two /礼貌性上床

 礼貌性上床

 撒娇大王王小波

 大龄女人更天真

 恋爱中的丑女人

 这世上没有一辈子的闺蜜情

 比汤姆·克鲁斯更幸福的韩寒

 养王小波容易,养小白脸难

 不拜金女郎

 权力无雌雄

 当人们谈离婚的时候,人们在谈论什么

 没有优点的人

 女人的解放是男人的自由

 每个女人都应该知道的事

 对成功女人的爱情惩罚论

 从《傲骨贤妻》看邓文迪

 老男人的自设牢笼

 公狮子的传说

 大拧巴时代的爱情

 那个和你一起吃路边摊的姑娘,

 为什么没能陪你到后

Chapter three/承认吧,其实你们喜欢文艺青年

 法国式性感和日本式性感

 对自己,要公平

 请把健康当成你的责任

 为人父母,皆是罪过

 天生怪客

 地球不在乎

 人生仅有的自由

 人面狮身的女子

 能不能不爱我自己

 被困在英俊皮囊里的男人

 谁也别想摆脱娱乐

 坏女孩怎可走四方

 中国式无赖是怎样养成的

 弱者的江湖

 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人

 一座城池的耸起和一间书店的倒掉

 其实他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情

 承认吧,其实你们喜欢文艺青年

试读章节

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

前一段时间看蔡康永写张爱玲的文章里说:“凡有边界的,皆是地狱——人生是监狱。”

又说:

很多人要被拉出去处决了,就大呼小叫,拼命扳住门框不放,搞得其他囚犯心情都变得很坏。当然也有微笑退场,也有发表激昂演说再赴刑的。

也有人,在大家的注视之下,悄无声息地,越狱了……

张爱玲不见了。

越狱成功。

很多人悄无声息地死了,很多人越狱成功。

可是张爱玲,是人生的重刑犯——

她从人生狠狠劈下几块黄金、犯下几件巨案,再大大留下几条线索,然后,飘然远去。

看完有所悟,当初刚看完《小团圆》的时候,读了篇书评,作者说有一个困扰了她很多年的问题,那就是张爱玲晚年为什么不自杀?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感到很不高兴,觉得作为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任何人都不该向别人问出这样的问题,要死你自己怎么不去死。但是后来看了蔡生的文章。从另外的角度想了想,就对之前的耿耿于怀一笑了之了。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曾经把人类的灵魂分为两类,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一种是做减法的灵魂,做加法的人要不断地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要让人们看到自己走在街上,听到自己的意见和声音,要与这个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他们就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昆德拉说,这种人是大多数,人们结婚生子,不断地沟通说话,穿奇装异服,拍照片搔首弄姿,潜意识里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为了让世界看到自己,以此强调自我的存在。而另外一种做减法的人,则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希望能过点安宁的日子,不被人打扰。他们觉得世界就是监狱,总是想越狱逃跑,因此自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把自己的存在感消减成零,希望有一天偷偷地挖个洞去另外一个世界,从此消失掉,不被人发现。昆德拉说,这两种灵魂走向极端都会很危险。加法灵魂的危险在于一个人的自我会过于膨胀。而减法灵魂的危险是最后彻底失声,存在感寂灭为零。这零并不是死,只是零而已。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姐姐阿涅斯是减法灵魂。

我从未见过真正像阿涅斯一样的人物,以为那只是个传说。后来看到张爱玲的相关报道,才觉得,她就是真实版的阿涅斯。她晚年在美国深居简出,没有人能找到她,她的地址连家人和朋友都不会告知。世人都在寻找她,有记者甚至住到她家隔壁,但是却毫无头绪,只好翻检她的垃圾想寻得她的一点点蛛丝马迹。这是唯一的一次世人逮到她。但也立刻被她溜走了。在她生命最后的十几年,她把自己灵魂的声音几乎削减为零。有一次,她和一直帮助她的林式同先生通电话,抱怨牙痛,林就说:“牙齿不好就拔掉。我也牙痛,拔掉就没事了!”她若有所悟,自言自语地说:“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既然这样,活着为何,何不干脆自杀?昆德拉说,自杀的人有时并非意图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是通过自杀这种行为,永远地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话当然不能概括全部自杀者,但是的确是一部分的原因。三岛由纪夫就是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他暴烈的自杀方式,是为了寻求永恒。但是在《不朽》中,阿涅斯并没有自杀,她只是在一次车祸之后,在丈夫赶来之前,在一丝意识尚存中,自行放弃了生命,她用自然的消逝退出了生命,越狱成功,也从人们的记忆中真正地抹掉了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因此在她死后,她的丈夫和妹妹很快将她忘记,走到了一起,心里没有一丝愧疚。我想如果阿涅斯在天有灵,也会对此无所谓,这是一个做减法的灵魂得到的最大的平静和幸福,并不是一死了之那么简单。张爱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过“不自杀”的决定。并将这个决定贯彻了一生。我想这是因为她洞彻了生死,也洞彻了自杀这件事,她特别知道自己自杀之后,这个世界一定不会放过她,因此她绝不可以自杀,她要活着越狱,活着抛开这一切。冷眼看这世界,看这世人,翻天覆地地将她找遍,想捉拿她的,想观赏她的,利用她的,对她品头论足的那些人,她就是不满足你们,你们只好拿着她的前尘遗事反复咀嚼,嘬点滋味出来。你们想看她自杀,但是她才不会死给你们看的,你们想以此来满足自己嚼婆舌的快感,在她自杀后对她指指戳戳地说,看,我早知道她会自杀的。但是你们休想。

人人都感慨张爱玲晚景凄凉。我始终不曾这样想。在选择生死的问题上,生和死本身都不是悲剧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你想选择的那一个。因此三岛由纪夫暴烈的自杀也好,张爱玲选择活下来也好,都让我佩服,因为这都是一个人经过了长时间严肃的思考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张爱玲对生的选择,也让我明白了一点,一个人在真正经历过生死的抉择,经历过怀疑和迷惑,最后依然放弃了自杀而选择活下去,这样的生,才可以说是基于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那些从来不敢追问自己是否应该自杀的人,不敢认真想想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人,也常常是不敢认真面对死亡的人,他们只是因为被教育了人应该活着,就认为活着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味否定自杀的人,其实和一时冲动就从楼上蹦下去的自杀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在浑浑噩噩地对待生命。P3-7

序言

十几年前我开始写东西时,还在学校做英文老师,那时候的我十分厌倦那个城市,冬天寒冷漫长,春天短暂也并不美好,我生活里的一切都让我透不过气来,它就像是一座关押着我的监狱,更糟糕的是,我深信自己一定会死在那里,一辈子哪儿都去不了。这种想法始终困扰着我,让我沮丧,为了逃避自杀的念头,我开始写作,然后事情就发生了,我身体里生长出了一根歪七扭八的枝丫,偷偷地从那铁窗中伸展出去,长啊长,长得越过了屋檐,晒到了太阳,淋到了雨水,后来甚至开出了一些小花朵,春天来的时候,也会有些隐隐的小芬芳。我当时写作的目的很纯粹,也很简单,就是要努力摆脱生活强加给我的种种限制,攀上可以看得到天空的高枝儿去,因为我觉得那里的空气会好一些,也许可以让我自由地呼吸。和大多数困于一地鸡毛中的年轻人一样,我希望超越自己平庸的生活,所以我要求自己的写作必须是纯粹的文学写作,如果我没有写诗的天分,那么我将只写小说,对于世俗中的那些事,我认为关注和讨论都是一种堕落,我拒绝对它们发表任何看法,将世俗逐出我的写作,这就是我最初的反抗。

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从一心只想逃离出世,到坦然地人世,这恰恰是写作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转变。因为写小说需要素材,需要丰满的生活细节,我开始学习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不仅观察,还必须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入,更透彻,对生活中那些熟视无睹的事情,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尽量能够不带偏见地去理解和懂得,久而久之,我积累下了这些文章,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本书。为了写这些文章,记录下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要一点点地用放大镜去仔细观看和研究这些生活的碎片,这是我从前不屑于去做的事,如今却觉得受益匪浅。我从前认为写作可以让我感受到自由,这自然没错,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它给我的不是向上飞升的翅膀,而是一种向下的力量,我没有向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变成一只鸟,摆脱地心的引力,而是长成了一棵树,我的树根深深地向下去生长,枝、r则放肆地伸向天空,这生长是没有止境的,让我开始越来越喜欢活下去,我想这是生活借写作的方式向我传达的善意,为此我深深地感激。

人们总是觉得自由在高处,但是低低地向下去寻求自由,这是树知道的事,水知道的事。一棵小树苗要将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之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粒小水滴要一直向下流去,才能寻找到海。有一次我在旅途中丢掉了自我,我看着眼前壮丽的山河,觉得自己和山上的一棵树,海里的一滴水没什么区别,都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这让我松了一口气,终于释然。这渺小让我觉得内心安宁,因为我不再是孤独地生存于万物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我就是这山,是这海,它们也是我。把自己降到最低,这也是一种最骄傲的态度,将自己打碎,化成灰,化成尘,融入泥土之中,与江河山川成为一体,也是一种可以傲视世间一切荣华、不再被它束缚和制约的自由。

顾城说:“因为你要做一朵花,才会觉得春天离开你;如果你是春天,就没有离开,就永远有花。”比起从前向往飞翔在高处的自由,我更喜欢现在这种从泥里长出来的自由,因为飞翔于高处的自由注定孤绝,从泥里长出来的自由,可以繁茂成一片春天,而那些开在春天里的花,就是爱。

把自己长成一片春天,就永远会有花。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自由,就一定会有爱。

2015年11月29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张爱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过“不自杀”的决定。并将这个决定贯彻了一生。我想这是因为她洞彻了生死,也洞彻了自杀这件事,她特剐知道自己自杀之后,这个世界一定不舍放过她,因此她绝不可以自杀,她要活着越狱,活着抛开这一切。

——《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

朋友对我说,他知道男人写网络小说意淫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建功立业,三妻四妾。但是他很好奇女人意淫起来是个什么套路,我说那你直接问我就可以了,女人意淫的套路就是,一个男人建功立业之后,可以三妻四妾可是他偏不,他只爱你一个。

——《梁羽生的反骨和金庸的肋骨》

那些真正站在世界的财富和权力顶峰的人,那些缔造了自己王国的人,他们都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狠角色,他们的行事作风和思维万式,其本质上都是征服者,已经超越了性别,泣有男女之分。

——《权力顶峰无雌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水木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74650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526999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84
13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