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柳根(黎晶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李延安很是激动,虽然只是一套见习管教的服装,帽子上没有国徽,领子上也没有鲜艳的红旗,可穿上这一身类似空军的上绿下蓝的干部服,他盼望已久的当兵梦算是圆上了一小半。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他不知穿了几次,穿了脱,脱了又穿。第一次上班,又是到审讯室去提审犯人,不能有一丝马虎。威严的外表是震慑敌人的开始,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李延安是北京知识青年,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父亲在建国那年从革命圣地延安调到北京工作,那年他恰好从娘胎里落地,父亲就给他取名延安,加之姓李,又离开了这个革命的摇篮,李延安便一名两义,既记录了父亲革命人生的转折,又记录了李延安的诞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李延安的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关进了监狱,母亲到了“五七”干校,李家唯一的这棵独苗当不了兵,连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都没了资格,只能到山西干旱缺水的吕梁老区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在李延安打好行装拿好知青办的分配证明准备出发的那天晚上,有人敲响了他家的房门。

来人是父亲的一位老部下,黑龙江省劳改局的一位在职领导,他来北京挑选一批根正苗红的知青,让他们到北大荒的劳改劳教农场当见习管教。当然,这不是招工,知青的身份也不变,但待遇不错,一月三十二元的工资,粮食随便吃,外带一身没有领章、帽徽的警察制服。李延安一听连蹦三尺高,什么户口和知青证明全都不要了,连夜跟着这位叔叔去了黑龙江,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河劳改农场任管教。

农场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的边缘,碧绿的科洛河水绕着农场转了一个大圈,然后一直往东,把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分割开来,米黄色的建筑群落,一簇一簇地分布在河的两岸。平顶山下的科洛河旁,几栋二层楼房便是场部。这里是一个羁押政治犯的小型农场,除了一部分刑满留场就业的“二劳改”,剩下的都在服刑。李延安对这里的生活和环境十分满意,他喜欢这里的春夏秋冬,更喜欢这里宽广的土地和宽松的政治空气。

李延安第一次调阅犯人档案的时候便惊呆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人因为十几块砖头竟然被判了八年的大刑!他决定提审这位叫柳英豪的犯人。

李延安把镜子放回窗台上,再一次正了正羊绒做的皮帽子,然后披上草绿色的羊皮军大衣,推开房门,踩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向审讯室。

审讯室里正面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那是李延安和记录员的位置。他们的对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看来犯人是要站着受审的。

李延安坐稳之后,示意记录员通知武警将犯人带进来。门开了,犯人柳英豪被带了进来,武警让犯人解开裤腰带,叉开双腿站好,裤子便挂在双胯上。这是什么规矩?记录员告诉李延安,审讯犯人都是这样,犯人一有动作,裤子就会掉落地上。

“把裤子提起来,扎好裤腰带,搬个凳子让他坐下。”李延安命令说。他没有多想那种做法的目的,他只认为这是对犯人的侵害,更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柳英豪充满疑虑地抬起头,看着这位年轻的管教,顺从地将裤子穿好,慢慢地坐在记录员递过的长条板凳上。

“你叫柳英豪?”李延安正式问话了。

“报告政府,俺叫柳英豪,河北省柳河县大柳河公社柳家庄人。”

“你犯了什么罪,被判了八年徒刑?”

柳英豪早已无所顾忌了,这刑期都坐了一大半了,还怕什么?每换一个新管教,他都会如实地报告一番,并申诉自己的冤枉,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刑期一天都不会减。今天这位管教的举动又一次让他心动。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应放弃。柳英豪从土改成分划定到替儿顶罪,一五一十向政府派来的新管教交代得一清二楚,他盼着这位和善的管教给自己带来新的转机。

听完柳英豪的诉说,李延安十分激动。

“那你为什么不喊冤呢?富农成分是错划的,反攻倒算的罪行就不能成立!”李延安坐不住审讯桌子后面的那把威严的椅子了。

“报告政府,俺认罪服罪,接受改造,刑期都过了一大半了,很快就能回家了。算了,俺不冤枉。”柳英豪低着头以守为攻地试探。

李延安没有听出柳英豪话里的意思,反而觉得有些道理,即使帮助他申诉,这时间一去一回,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批回来;假如再判你个不认罪服罪,追加几年刑期,这不帮了倒忙!这个特殊的年代,自己的父亲母亲不也是无处申冤吗?不如面对现实,能照顾他点就照顾点什么吧。

“柳英豪,从你交代的罪行过程看,你祖上开过木匠铺,这样吧,你从今天起就不用下地干活儿了,到直属队木工班报到。”李延安不想让他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里受罪,这也算替他申诉了。凭着省里叔叔的面子,和直属队赵队长说一声,应该没有问题。P5-7

目录

正文

序言

又是一片艳阳天

——读黎晶小说《柳根》

黎晶受北京市文联邀约,从2008年6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柳根》,到2009年5月初,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作品。《柳根》是黎晶三年之内推出的第二部长篇力作,表现了他旺盛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文学事业的挚爱与追求。这部作品凝聚着他三十年农村工作的生活体验和深入思考,是心血和情感的一次集中进发。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黎晶是我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是久经基层锻炼的党的领导干部。作为“老三届”知青,他曾下乡到北大荒山河农场。在黑土地当过农民、木工、汽车司机、银行信贷员、民警。1983年,他走上领导岗位,曾先后任大型企业党委书记和法人、县委副书记、区委副书记,并担任过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市委书记。2004年,他调入北京市文联后,创作激情潮水般涌出,接连不断地在《北京文学》《十月》《长城》《长江文艺》《草原》《芒种》《时代》《小说选刊》等众多刊物上发表了《信访局长》《选择》《只会种儿子》《太阳没有血色》《村长乡长一个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以及散文《走进举人村》《白菜花》等。有的作品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并改编成电视剧。曾出版过诗集《荒原劲草》《拥抱风浪》和小说集《只会种儿子》《信访局长》《男儿河》等。2007年,他推出长篇小说处女作《殉猎》,获得了国内文学界的普遍好评,被推荐为全国职工图书馆藏书,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也在北京举办了研讨会。这本书在中国台湾图书博览会上展出后,2009年1月又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中篇小说《男儿河》获首届长江文艺“完美中国文学奖”。此外,黎晶出身书法世家,酷爱书法艺术,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出版了《中国书法家黎晶》《黎晶书法集》《黎晶书法与文学集》等,其书法作品曾随“神舟七号”飞船邀游太空。他还在第29届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进行过书法表演。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他还应邀在多所院校讲授“文学的书法表现”,别具特色。

黎晶性格豪迈,热情奔放,聪明机敏。在他身上,既保持着知青一代特有的质朴无华、勇于进取的品质,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还有基层干部的成熟干练和北方汉子的宽广胸怀。几年来,他的文学创作,全都以基层和农村为题材。作品中饱含着他对农村的眷恋,对农民的热爱,对农业的关注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柳根》集中反映了“文革”以来的农村变迁,客观描述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脉络,真实地呈现了农村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斗争,特别是村级政权建设的复杂性,是黎晶对中国北方农村半个世纪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全面总结,表达了他对农村问题的整体性思考。《柳根》是当下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一篇力作。

初读《柳根》,我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展示信心之作,是乐观之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造性举措,道路曲折,困难重重。其间,怀疑、动摇以及各种错误消极思想不断呈现,特别是“左”的思潮经常困扰改革的推进,我们党也为此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小说直面以李延安、杜鹃、柳自来为代表的改革派人物和以韩永禄、王忠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的尖锐斗争,艺术化地再现了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思想交锋。柳白来等人逐步摆脱“文革”思潮的束缚,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充分依靠群众,顶住重重压力,机智应对和化解层层矛盾,以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乐观的政治信念,战胜了各种破坏力量,带领柳家庄农民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了柳家庄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愿望。作品可说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民族崛起的历史征程中坚定奋斗历程的缩影。

这部小说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首颂歌。在当下文学创作中,有不少表现农村改革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忧郁和困惑有佘,乐观与信念不足。《柳根》一反消极低沉的创作倾向,从积极进取的角度切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情境,以文学特有的语言,热情地讴歌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讴歌改革给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改革涌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人物。《柳根》真切地表达了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由衷赞美。

这部小说标志着黎晶小说创作的新飞跃。相对于他此前的农村题材小说,《柳根》的主题更为鲜明,笔法更加大胆,提出的问题更为现实,也更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小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柳河湾改革试验及其经济发展模式,为当下农村题材小说增添了新的亮点。

说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我们不能忘记柳青的《创业史》和浩然的《艳阳天》。今天读《柳根》,使我眼前又出现一片艳阳天。时代不同了,但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是一致的:不回避现实生活矛盾,又立场鲜明地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生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尽管现实还不尽美满,但我们像《柳根》中的人们一样,既然生活在新的艳阳天下,只要奋斗不息,拼搏不止,何愁不能达到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境地呢?

谨以此感,诚贺黎晶《柳根》的出版。

(作者系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内容推荐

黎晶著的《柳根》是一部展示信心之作,一部传达乐观之作,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首颂歌。怀疑、动摇以及各种消极思想不断出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里,从而带来了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思想、行动上的交锋。革新的潮流永不会被遏制,柳家庄的农民坚毅地撑起了帆帷,在改革的洪流中劈波斩浪,最终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本书是作者继《殉猎》后又一长篇力作,这里有生活在凝重土地上农民们的血泪情仇、自强不息,可说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民族崛起的历史征程中坚强奋斗的缩影。

编辑推荐

黎晶著的《柳根》是一部展现中国北方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史发展轨迹的小说。作品以柳家三代农民的命运为线索,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描绘了跌宕起伏的社会生活。小说人物生动形象,爱情故事曲折动人,逼真的权力斗争,入微的生活细节,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历史的生动写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柳根(黎晶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9687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527100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