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奇的十三岁/雪域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次仁罗布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如他得以成功的成人小说,有着鲜明的藏族文化底色,同时又具备更为细腻的呵护和体恤,照应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以他的虔诚之心去发现生活中以及人的心灵深处那些可爱的童真,更加难得的是,从这些可读性很强的藏族儿童故事里,传递出雪域高原信仰中与生俱来的灵慧,令人怦然心动。且配以精美的插图,其文其图,让人仿佛身在其中,尽得青藏高原之天真与灵慧,大美也!

《神奇的十三岁》为次仁罗布的作品之一。《神奇的十三岁》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父母的牧羊娃亚尔杰因为神的眷顾,而成了伟大史诗《格萨尔王》的传唱人。这个孩子孤独地在草原上躺了两天两夜,感受到冰雪风雨的神奇,逐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神奇的十三岁》刻画了一个藏族儿童的精神成长。

内容推荐

“雪域童年”丛书以西藏地区特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以纯真的儿童视角讲述了藏族儿童在雪域高原上经历的故事,表达了藏族儿童对幸福生活及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集中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将生命的体验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次仁罗布所著的《神奇的十三岁》为丛书之一。亚尔杰原本是藏北色尖草原上的一个孤儿,后来被天神“选中”,成为传播藏族英雄格萨尔王功绩的说唱人。亚尔杰走南闯北、饱经历练,最终在县领导的帮助下离开草原,开始新的生活。

目录

天神降临

回到部落

成为艺人

流浪生涯

圣湖夜色

离开草原

试读章节

藏北的色尖草原一望无际,它坐落在亚拉香波神山的东北部。这里有许多个部落,其中有个叫拉宗部落的,只有十多户牧民,他们靠放牧维持生计。

拉宗部落里有个小孩名叫亚尔杰,他出生后不久,妈妈就病逝了。他长到九岁的时候,爸爸跟随其他牧民去盐湖边驮盐,半路上突然累倒,死在了驮盐的途中。

亚尔杰成了一名孤儿。爸爸留给他的只有两头牦牛和几十只羊,这些就成为他的所有家产。

拉宗部落的老人们经过商议,决定让亚尔杰跟着索朗一同去放牧,年底,牧民们会以牛羊来跟他结账。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亚尔杰的日子会好过起来的。

亚尔杰第一次去放牧时,胯下连马都没得骑,是索朗给他借了一匹驽马。他骑在驽马背上,离开部落去了色尖草原的最深处。

他们风餐露宿,走了四天才到达夏季牧场。一路上,一百多头牦牛和二百多只羊浩浩荡荡地穿过无人区走到了营地。

索朗和亚尔杰扎好营地,开始了他们的放牧生活。亚尔杰跟着索朗放牧,很快成为部落里最会放牧的小牧人。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之后,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却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写。

那天,神兵天将骑着雪白的骏马,从云层里奔驰下来,旌旗招展,浩浩荡荡,要把色尖草原搅个天翻地覆。

在色尖草原上,没有人瞧见这种壮观的景象,也没有人听到暴风骤雨似的马蹄声。唯有放牧的亚尔杰不仅看到,而且亲历了整件事情。

当时,他张大嘴,瞪大眼睛,惊骇地立在草地上,全身瑟瑟发抖。

神兵天将骑着高大的骏马从他身边奔腾过去,地动山摇。惯性引起的疾风把他的辫子吹散,丝丝黑发在他脑后飘荡,破旧的衣服一片片地从他身上剥落。亚尔杰将眼睛和嘴巴紧闭,不敢看面前的景象。只有风,在他周身凛冽地刮着,身上有如针刺;只有马蹄声,撞击着他韵耳膜,有如鼓声喧闹。

当周围一下寂静时,亚尔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他这才睁开了眼睛。

神兵天将围得他密不透风,颜色各异的旗帜漫天飘扬。站在圈子中央与亚尔杰对视的是一名骑在马背上,身着银色铠甲,头戴金色盔帽,右挂虎皮箭筒,左悬豹皮弓,右手持水晶柄宝刀的人。

马的粗重喘息声,尖锐地灌进亚尔杰的耳朵里;鼻翅喷出的热气,蒸腾在他的脸上,阵阵潮湿。那人纵身跳下马,跨着大步向亚尔杰走来。

亚尔杰惊恐不已,想大声地喊救命,喉咙却干得发不出一点声音,脚沉重得挪不动一步。

亚尔杰觉得自己要死了,那个握着宝刀的天神迈着大步向他靠近。阳光在刀背上滑翔,甩出的寒光直刺亚尔杰的眼睛;恐惧驻留在亚尔杰腿上,他的腿感觉硬邦邦的。

“你叫亚尔杰?”天神问他。

亚尔杰张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不住地点头。

“我是格萨尔王的大将丹玛。你被我们选中,要在世间传播格萨尔王的功绩。”

亚尔杰惊恐地望着丹玛和他手中的宝刀。

丹玛说:“十三年里,你脑袋里装的全是垃圾,现在我要给你装上有用的东西。”

P2-6

序言

天真与灵慧

叶梅

(《民族文学》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几年前,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以他的短篇小说《放生羊》获得鲁迅文学奖。这部作品不失西藏文学先锋印迹,同时深切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苍茫的青藏高原上人的自我救赎、宽容与神性,显得那样悲凉和高贵。

其实在此之前,次仁罗布已经写出了一系列表现藏区人民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杀手》描写了一个为死去的父亲复仇的康巴汉子,在高原流浪多年,一心要杀死仇人,然而就在他接近目标之后,却发现仇人在这些年里日夜朝佛,洗心革面,俨然已经脱胎换骨。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放下刀潸然而去。另一部小说《阿米日嘎》,写到因为一头种牛的引进,使得一个原本十分平静的村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生活变化,改变了千百年来雪原人隐秘的心理世界。纯朴的民族在时代的动荡中因所受到的冲击而产生异变,呼唤保留更多的善意与包容。

次仁罗布是勤奋的,他的创作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不断有新的突破。以《放生羊》为书名的中短篇小说集被翻译成英文,受到人们热切的关注。另一部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更是以独特的叙述被专家们看好,进入了2015年度全国长篇小说排行榜。次仁罗布以他沉静的文笔,以及精通藏语并深刻理解汉藏文化差异的多年积累,为读者打通了一个阅读西藏及藏族文化的通道,让远在藏区之外的人通过这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故事,真正了解到青藏高原的精神实质与流动的向度。

前些日,我在北京参会时与次仁罗布相见,他仍然一如往日的谦逊,且稍带腼腆地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出版他的一套作品“雪域童年”,这让人多少有些惊异。后来我读到他发来的部分样张之后,又感觉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成人作家关注儿童文学并写出若干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已大有人在。细想起来,次仁罗布的加盟并不奇怪。他以往的作品中既包含着藏族历史厚重的底蕴,又不时流露出如高原的天空和雪山般的纯净与天真,这恰恰体现出儿童文学内在的重要特征。从他选入这套读本的作品(包括《神奇的十三岁》《奶奶在天堂里望着我》《桑塔小活佛的故事》《乡村假期》)中,看得出他一贯写作风格的延续,也看得出他以儿童的视角进一步反映藏区生活的别样心情。

《神奇的十三岁》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父母的牧羊娃亚尔杰因为神的眷顾,而成了伟大史诗《格萨尔王》的传唱人。这个孩子孤独地在草原上躺了两天两夜,感受到冰雪风雨的神奇,逐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神奇的十三岁》刻画了一个藏族儿童的精神成长。《桑塔小活佛的故事》更是直接描写了一个藏族儿童如何由人成为佛的神奇经历。这在一般人读来或许认为是神话,在西藏却是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它来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有着亘古不变的强大力量。《乡村假期》与《奶奶在天堂里望着我》讲述的是城市中的藏族孩子成长的片段。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孩子相同的是,眼下的城市孩子离乡村生活和大自然越来越远,对于亲情也日渐陌生淡薄。次仁罗布有意将这些孩子置身于一个个特殊环境里,让他们体验到多种有益的经历,启发善良友爱的美好品性。

次仁罗布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如他得以成功的成人小说,有着鲜明的藏族文化底色,同时又具、备更为细腻的呵护和体恤,照应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以他的虔诚之心去发现生活中以及人的心灵深处那些可爱的童真,更为要紧的是,从这些可读性很强的藏族儿童故事里,传递出雪域高原信仰中与生俱来的灵慧,令人怦然心动。且配以精美的插图,其文其图,让人仿佛身在其中,尽得青藏高原之天真与灵慧,大美也!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奇的十三岁/雪域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次仁罗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87251
开本 16开
页数 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2016037862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6
16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