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卖一杯互联网精神(3W咖啡的创业梦想孵化手册)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3W玩的是互联网+圈子

最差也是个咖啡馆,万一呢

“哎,我们开个咖啡馆吧。”

2010年秋天的某个晚上,当这条消息出现在腾讯离职员工群里的时候,多数成员并没有太在意。世界上心怀咖啡馆梦想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今天想开咖啡馆,明天想开花店,后天想开书店,但最后也就是想想。所以,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估计都在想:“又来了一个做梦的。”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条消息拉开了中国互联网著名地标的建设序幕。当然,发起人许单单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想开咖啡馆不是什么文艺情怀作祟,而是因为在咖啡馆里受了气。

几天前,许单单在一家知名咖啡馆租了一小块地方,要开一个关于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小型交流会。组织这次活动和他的职业有关——许单单是一名互联网分析师,他的工作大体上来说就是分析二级市场,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公司或项目的商业模式等。许单单组织这次聚会,是因为当时优酷土豆将要上市,作为分析师的他需要针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于是他请来了20多位当时在国内视频公司工作的朋友一起交流想法。

除了这次活动之外,许单单已经组织过不少行业沙龙、聚会,目的都是进行行业研究,唯独这次活动在他发起的众多活动中意义重大,不是因为活动的内容,而是因为这次交流促使许单单产生了开咖啡馆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

许单单选择了国内一家著名的咖啡馆作为活动交流场所。在确定了具体场地之后,他向大家通知了时间、地点。但由于在预订场地时咖啡馆方面并没有预先说明需另付租赁费用,许单单便按照惯例(一般情况下,在咖啡馆内点餐即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场地)告知大家餐点费用采取AA制。没想到,在活动开始前一天,咖啡馆的店员打电话通知许单单:“先生,您还需要支付一笔场地费用。”

“为什么不提前说呢?我们保证每个人都会点餐,而且点的都不会少的。”

“对不起先生,您必须付场地费。”

“……”

其实场地费收得并不多,但许单单觉得,临时告诉大家需要另外增加费用有违诚信原则,因而感到十分为难。可是活动无法取消,他只能在活动当天现场告诉大家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除了说明之外,许单单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干脆我们自己开一家得了!”

这句话在当时是一句气话,但是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肯定和支持,因为那是该事件所有当事人的心声。而且,即便没有这件事,互联网行业对交流场地的迫切需求也早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行业是一个创意层出的行业,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人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交流。交流需求的增加意味着交流场所需求也要相应增加,但现实情况就像他们这次的遭遇一样,要么没有场地,要么合作不愉快。

许单单的想法简单直接:自己开一家咖啡馆,专门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活动场地,沙龙也好,讲座也好,约投资人见面也好,总之大家可以在这里自由地交流,无拘无束。当时参加活动的20多人虽然都为此叫好,但除了许单单自己,没有一个人把这个想法当真。事后回忆起来,他说这件事“很戏剧化”,自己也“很天真”。

很多时候创业并不是缺乏想法,而是缺乏执行。唯一决定执行的许单单在QQ群里发出了本节开头引用的那条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线下活动时的情况相反,当时QQ群里就有少数人决定参与,并且后来真正入了股。许单单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2010年11月20日,许单单发了一条微博:

三大不六咖啡厅——www care筹备委员会成立了!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大家都很激动,虽然每个人投入的钱很少,但是,这也是集体创业啊!希望我们的www care能做得红火,为互联网行业的聚会提供优异的场地和服务!大家一起努力啊,100名股东们!

这条微博的发布可以视作3W咖啡正式筹资的开始。那一年正是微博发展的高峰期,微博上名人齐聚,传播效应十分明显。许单单的这条微博一呼百应。另外,由这条微博可以看出,3W咖啡在创立时选择了众筹模式,这种模式兴起于西方,指项目发起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众筹的项目无所不包,比如地产、电影、教育、游戏、时尚、智能设备、软件等。一般来说,通过众筹模式募集的单笔资金并不多,但是这许许多多的“小钱”汇集在一起后就变成了一笔可以支持创业梦想和创新理念的“大钱”。正是因为众筹的低门槛以及它在价值创造上拥有的极大潜力,它才会如此吸引人。

众筹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种融资模式,许单单为3W选择了“股权众筹”,也就是说出资者以股东身份参与,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除了这种模式之外,众筹还有债权众筹、回报众筹以及捐赠等模式。

国内引入众筹模式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各个商业领域都炙手可热。究其原因,除了它可以满足草根人群的创业需求外,还因为它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优势明显。

首先是高效,资本拨款的周期极短。由于取消了传统融资的中间环节,项目的融资成本也相应降低。这是众筹的经济价值。P3-6

书评(媒体评论)

努力做一个让周围人觉得靠谱的人,一切的美好未来自然到来,无须自己刻意强求,而且像自己做事情一样150%超预期到来。

——许单单,3w咖啡董乖长,以互联网行

业研究和投资为己任。做,就要做老大;赢,就要站着赢!

——马德龙,拉勾网CEO

目录

Part 1:一切与互联网+有关

 第一章 3W玩的是互联网+圈子

差也是个咖啡馆,万一呢

把大佬圈进来:减法、真诚、有料

像挑对象一样选合伙人:N次大吵,N+1次和好

把创业当副业是在耍流氓

 第二章 要卖咖啡,还是要入口

给足理由,传播链会自动延伸

3W首先是咖啡馆,互联网当形容词

站在风口,猪其实很迷茫

Part 2 曲线跨界:创业生态的养成路径

 第一章 重新定义:咖啡馆不是孤岛,而是系统中心

回归商业本质:把咖啡馆交给懂行的人

弱关系连接:如何做公开课、沙龙

创新传媒:解决大客户的营销难题

 第二章 互联网+招聘:去淘金的地方卖水

拉勾网,不从零开始

社交招聘是伪命题:第三方不在场

每一次操作都要进入用户的场景

瞎子走路:寻找天使用户,先用后改

制造并能掌控一定的“负面”信息

 第三章 招聘是一件好玩的O2O

场景延伸:先玩嗨,顺带把求职这事办了

心动感:以C端用户为本

与企业一起玩创意型线下活动

文案走心:有温度,有态度

“勾妹”:做用户的哥们和闺密

拉勾微信号如何运营

 第四章 互联网+孵化器:连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管家

创业不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

初创团队如何入驻孵化器

深度服务就是把帮助做到

早餐会:初创团队如何获得天使投资

创业要用剪刀法:聚焦,再聚焦

融资逻辑:不求多,但求快

Part 3 再上路,折腾不止

 第一章 创业,要么拼,要么死

打硬仗:足够疯,足够简单

议事法:创业团队的心灵契约

守天条:领军人随时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维护人:99%的时间都在关注

 第二章 参与一个令人激动的未来

小公司如何挑战大巨头

小而美时代,垂直是未来

3W代表互联网+的一种模式:轻资产+服务

反思:在沙漠里,买一条荒诞的领带

热闹的世界,不忘初心

附录

 2014中国互联网职场调查报告

 2015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

序言

早在2012年,《新闻联播》就报道了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创业咖啡馆“车库咖啡”。一时间关于创业咖啡馆的讨论铺天盖地,许多人看准了创业大潮带来的机遇,也加入到开办创业咖啡馆的行列。大浪淘沙后,一家名叫“3W咖啡”的创业咖啡馆发展势头最猛。如今,衍生出企业孵化器、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等业务的3W咖啡估值已经达到几亿美元。与这样的高估值“不相称”的是,它才成立短短4年。

3W咖啡馆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它的成立方式——众筹。它被称作“中国第一众筹咖啡馆”,其众筹模式为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绝佳的案例,可它带给我们的启发远不止于此。

互联网代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人们对它有许多想象,其中最美好的一点已经实现——世界以它为媒介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形成了互联网的生态圈。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文化人格学派代表人物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教授曾对人类的圈子即社群进行过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认为,一个有活力的社群的特征是:相似的文化背景、频繁的互动、共同的利益。

相似的文化背景,其实是指一类人的格调或者调性,最新的说法叫作“价值观契合”。人群会因为有着相类似的追求与理想而聚集到一起。

频繁的互动能够把有相似气质的人聚集在一起,让社群保持活力。没有互动,用户依然“散落在天涯”,互动就是“诱使”用户参与。

共同的利益这一点最好理解,当利益相关时,同一生态圈的人更有切身的感受。

在3W咖啡馆里发生的一切,正是互联网生态圈里随处可见的景象——那些最新的想法、那些已经被实践的技术、那些求知若渴或是求贤若渴的人、那些愿意通过这个平台构建更广泛人脉网络的人,在这里都被连接在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的个人变成了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企业放弃了“宫殿”式的结构,把自己变成一片“森林”,更加开放灵活,让“森林”中的每一个人与用户进行连接。这就好像企业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末梢神经去和用户接触。腾讯CEO马化腾曾断言,未来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做到细胞级连接,“就会像一个神经末梢麻木、肢体脱节的生命体一样,失去生存优势”。

3W咖啡自身作为互联网生态圈的入口,3个创始人本身就是“根正苗红”的互联网人,因此对于这种“细胞级”连接十分重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每一件产品都以极大地贴近用户需求为目标。

互联网时代,人性化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工业1.0时代冰冷的标准化不再适用。马化腾曾经将人性视作“连接的归宿”,任何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平台,都需要基于人性去思考、开发和设计运营。

任何行业的转型都需要从最基础的人性化开始。海尔CEO张瑞敏总结道:“互联网+企业绝不是简单的‘油+水’。油漂在水上闪闪发光,很好看,但水和油是分离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与用户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达到水乳交融。我们称之为‘用户复兴’。”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复兴,就是把选择的权利还给用户。这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极大丰富和信息对称的必然结果,个性化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

由于每一个人都被连接,个性需要得到最大的尊重,因此世界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跨界”成为这个时代的另一主题。“互联网+”本身正是跨界思维的表达。3W咖啡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实现了开放与融合,它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是从智慧创意到商业化的路径更加垂直。

跨界要求的开放与融合最终可以让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生态圈。创新也正是在开放的生态圈中得到孕育和发展。创新带来的是一种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它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创造与传播中。股东们通过互联网集合在一起,每一个品牌的创造都有无数的个体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他们所擅长或是希望的环节当中。

3W咖啡的发展体现的正是这种生产结构变化的趋势一创客化。

“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他们多集中在艺术和制造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但也不限于此——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只要坚持创新、持续实践,也可以被称作创客。创客空间就是创客们的集中地,国外已经有很多这种创客空间在运营。

比如在美国,有一位名叫卡瓦尔康蒂(Gui CavaIcanti)的创客几年前成立了一个创客空间——工匠避难所。卡瓦尔康蒂成立创客空间的初衷很简单,比许单单想开一家咖啡馆的初衷复杂不了多少:他想制造一个巨型机器人,这需要一个数十人的团队,还需要一个不小的实验空间。基于此,卡瓦尔康蒂租下一家旧工厂约8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创客空间”,召集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落脚,互相交流。

现在,“工匠避难所”已经名声在外,这里的创客除了拥有自己的工作场地之外,还可以得到各种专业的设备、工具,尤其是一些难以获得的先进工具。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各种新鲜的想法和新奇的创意,.大家聚在一起就会有更多的灵感进发。“工匠避难所”因此也专门开辟了供创客交流的空间。

创客在创客空间研发自己的产品,并制成模型,然后寻找工厂批量生产。至于资金,有些创客通过众筹网站获得,有一些工作室类型的创客团队则会通过开设一些培训课程获得。有一些创客加入刨客空间完全是出于自身兴趣,他们本身有正式职业,并不为生计发愁;然而也有不少创客是为了自己热爱的项目而辞职的自由职业者。

创客当然并不仅止于个人的创新,它也包括企业结构的创客化。创客化的企业结构是将企业内部的部门边界打破,比如海尔转型时倡导的“人人都是CEO”,通过组织机制和结构的细胞化,实现个人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无论是个人创客还是企业公司的创客化,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释放所有人的潜力。

“互联网+”代表了连接和创新。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要取代加号后面的传统企业,而是要作为一种创新的驱动力注入传统企业的基因当中。因此,加号后的传统企业应该是基础和母体,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人只注重加号前的“互联网”而忽视了加号后的“传统”。

这是许多期待用互联网基因改造行业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互联网出身的人,更容易在跨界时跌倒,其主观上的原因是骄傲。许单单曾经总结自己创业时走过的弯路:“以为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一个咖啡馆还不是小case,就跟《三体》里说的降维攻击一样。”但事实上,他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同样用《三体》里的话来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种傲慢让他差点毁了自己的咖啡馆。

所以,互联网人看似天生带着互联网的基因,但他们在实践“互联网+”时总是带着对传统行业的“天真幻想”,于是发现坎坷不断,问题总是从意想不到的地方钻出来。所以,要想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整合,需要对传统行业心存敬畏,也要先在传统行业落脚,奠定基石。3W咖啡花了太长时间看天,忘记了脚下的路。现在坐在3W咖啡馆里的创业者们,又有多少只是一味地谈论理想或是“妄想”?

互联网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但无论商业的形式如何变化,创业需要的基因、创业的本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果非要说改变,只是要求创业者更有野心。

互联网时代是个野心时代。3W团队总结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创业,有这么多VC在支持创业,所有的年轻人都可以激发自己的想法。互联网又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能够容纳一切可能性的行业,所以这是每个人都有野心的时代。”

也正是这种野心,让创业者们敢于在互联网巨头的阴影下,在“一元决定论”横行的时代去缔造一个新的“垄断”神话。他们的优势是更精细、更垂直。《从0到1》的作者、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说:“事实上在红海中厮杀将会面临更加残酷的挑战,巨头们高大的身影会掩盖新兴公司的光芒。在筹资和发展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要做到避免‘竞争’,进入被低估的市场,迅速而果断地占领垂直市场。”  当然,在泡沫不断的互联网市场里创业,需要比在其他领域更加冷静,盲目地跟着“云”、跟着“大数据”都是不明智的,一定要想好自己要做的事。拉勾网所做的其实也不过是招聘,这是一个在互联网行业里最寻常的领域,但事实证明,只要发现并抓住了它的独特前景就可以实现突破。

最后,创业还是要落到那个老套的词上——企业文化。这个词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以后,扛住了经济波动和思维变革带来的影响,从未被人遗忘。如果说工业1.0时代需要一种“家庭”式和“集体”式的企业文化,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公司则需要一种“江湖”式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和“兄弟”一起创业,然后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到那个真正志同道合的人。这种文化是自由和开放成为通行准则的时代要求。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3W咖啡带来的启示:

人们的意识空间被互联网颠覆,3D已经是陈旧的时空观。当互联网连接了一切时,生态圈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互联网带来的开放与融合,让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就连标准化都需要为个性服务。

回归人性,让所有的创新都以人性为基础而发生。

世界不再需要另一个巨人,找到你的“小池塘”,你可以在细分领域里称王。

要做接地气的项目,当“假大空”在网络上泛滥时,自由、开放、脚踏实地的东西才能找到投资。

内容推荐

丁昊峰编著的《卖一杯互联网精神(3W咖啡的创业梦想孵化手册)》完整讲述了3W咖啡从一个简单的想法成长为今天的3W集团的创业历程,内容涉及咖啡馆经营、3W传媒运营、3W如何孵化创业团队以及拉勾网从无到有迅速成为互联网垂直招聘标杆的秘密,大到创业咖啡馆的布局,细到微信微博运营、020跨界活动等,都进行详细解读,为读者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互联网创业团队。

编辑推荐

3W创业生态=咖啡馆+创新传媒+拉勾网+孵化器+种子基金。

腾讯、百度、新浪、阿里巴巴、搜狐、盛大、金山等互联网高管鼎力支持!

丁昊峰编著的《卖一杯互联网精神(3W咖啡的创业梦想孵化手册)》完整讲述了3W咖啡从一个简单的想法成长为今天的3W集团的创业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卖一杯互联网精神(3W咖啡的创业梦想孵化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昊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5988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6027905
中图分类号 F724.6-6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