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巨婴国(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内容
编辑推荐

武志红老师思索21年,书写5年,终于成书,该书为国内心理学家首次如此贴合社会人心、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内容厚重、扎实、字字珠玑,走进当今社会人们的内心深处,跟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休戚相关。毫不夸张地说,此书为每一位成年人的必读书。

《巨婴国(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作者从心理角度出发,辅以文化分析,细微而深刻地剖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探究了中国式好人、控制狂、强迫症、被迫害妄想症、躁狂抑郁、无安全感、玻璃心、公主病等种种心理问题的根源。

内容推荐

在《巨婴国(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中,作者武志红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目录

推荐序:传道者志红/ 曾奇峰

自序

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伸展你的能量球

能量的演变

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中国家庭的外部轮回机制

中国人内心的轮回机制

这张试卷根本没正确答案

巨婴心理:共生

都在找妈:中国文化的实质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田朴珺的绝招——把牛人弄成孩子

当婴儿照顾,当女神崇拜

中国男人是中国女人的绝配

皇帝梦、特权梦,都是巨婴梦

巨婴梦的另一面——甩无助

国人为何随处丢垃圾?

集体主义即共生

中国式大家庭与回家过年

用表面完整来逃避破碎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

我们为何沦为互害型社会?

公众舆论,不等于正义

女鬼、女妖与无欲男

中国家庭的那些糨糊逻辑

共生即绞杀

黏稠与眼睛的意象

谁逼死了杨元元

守住界限:不再滥好人

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

中国式好人

封闭的好人啊,请认识你自己

好人的痛与悲

关于中国式好人的N个提问

被动、僵尸与寂灭

感情寂灭的一代宗师

为什么会是软塌塌的身体

没有麻烦,也就没有关系

懂事,或是很深的绝望

你的需求不是罪

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

全能自恋的四种展现

全能自恋的幻梦

中国农民的皇帝梦

全能自恋的几张面孔

小孩更有力量——谈谈哪吒与悟空

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

从标哥的名头谈谈自恋

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分,分,分,谁的命根?

投入为什么那么难?

能力并非来自于神来之笔

依赖妈妈,全能感被驯服

正常等于可怜

自恋性暴怒:一言不合就要死个人?

脆弱的真相与高考独木桥

能量必须被确认,否则死亡

美好事物,都因投入而生

中国女人为什么脾气大

认识你的绝对禁止性超我

中国式考试的为难味儿是怎么回事

国人为什么爱归罪别人?

失控即魔鬼

魔鬼即你自身

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

不归罪别人,也不归罪自己

极致的控制欲= 恋尸癖

中国式“智慧”:平息众怒

中国式敬酒与帕瓦罗蒂的神钉

当你可以被我欺负时,我就爱上了你

千人一面与枪打出头鸟

觉知敌意的想象游戏

捉住重要关系中的“鬼”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虐婴少女,天生坏种?

转变你的敌意想象游戏

孝就是顺

为什么父母要虐待孩子

听话哲学中的生死绞杀

让你弱,我才强?

孝道是人性的逆袭

孝的本义就是顺

二十四孝:把爸妈当婴儿养

为什么孝总带着点愚?

中国家庭的自杀游戏

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

为什么非得喂胖孩子——喂养孩子中的权力

无回应即绝境

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

你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

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

哭声,是婴儿的呼唤

最累是自闭而孤独

自我被否定,即精神死亡

孤独星球与不存在的父亲

习惯性迟到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撒谎是怎么回事

周星驰的电影与命运剧本

从龙成为人

爱,就是答案

成为你自己的英雄

王小波: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

讨好,与人间失格

破碎人格者的凌乱罪行

梁龙的面子与王菲的里子

拓宽你的心灵空间

让一切流经你的心

人性自身即是答案

后记

试读章节

0—6个月,我称之为一个人的阶段,即,虽然看起来婴儿是和妈妈或其他抚养者在一起,但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存在,且整个世界必须以他一个人的意志为核心,他接受不了不同,不同即是敌对世界。

6个月-3岁,我称之为两个人的阶段,即,婴幼儿开始意识到,他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人,他既需要和妈妈亲密,又需要独立。由此,亲密和独立构成了一对矛盾,两个人的意志同时存在,也构成了一个矛盾。这时,婴幼儿能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了,但还需要妈妈在自己身边,还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分离。所以对忠诚的要求比较高。

并且,两个人的阶段的主题,是抢夺控制权。一个人的阶段,会绝对地追求控制权,必须是,只能一个人说了算,另一个人的意志得被消灭。两个人的阶段,虽然也争夺控制权,但不再是有你没我的控制权,而是可以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但希望自己的控制权多一些,同时要求两个人的身心都忠于彼此。或者说,你要忠于我,而我可以自由。

3—5岁,俄狄浦斯期。我称之为三个人的阶段。发展到俄期这个阶段,就意味着,一个人能接受关系的复杂性了,我爱你,但我也爱别人;你爱我,你也可以爱别人。这个别人,譬如是孩子,譬如是工作,也可以是伴侣的异性朋友,你会要求一个忠诚的底线,但不再要求对方绝对属于你。而像前两个阶段,特别是一个人的阶段时,我会要求你绝对属于我,而我却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说,虽然发展到俄期,意味着世界变得复杂了很多,不再是单纯的小清新,但对这份复杂的容纳,其实意味着更高的心理健康程度。

像前俄期,则对忠诚、忠贞、纯净、单纯等有极高的要求,但一旦碎裂,就会变得很可怕,所以说,只想活在一个单纯简单的世界中,这未必是好事。

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发展到了俄期,就会对人的复杂度,即性欲和竞争欲有很高的接纳度。

譬如英国和美国,在整体上,就达到了俄期,其社会对性的复杂性和竞争心,有很大的包容,以及鼓励。

没发展到俄期,就意味着其心理年龄还在3岁前,而这又分为口欲期和肛欲期。肛欲期的重要表现是控制与强迫,追求洁净和秩序,德国和本就很像是处于肛欲期。

心理治疗圈里的朋友多认为,日本发展到了肛欲期,甚至是俄期,但我非常怀疑他们是否到了肛欲期,我觉得他们和我们的状况也许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口欲期的集中表现则是,好吃,并且,什么事都要经过嘴来体验。口欲期不仅是好吃,也因为嘴部最敏感,所以1岁前的婴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嘴唇去感受一下。  巨婴也是。所以,一切美好的动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像是,口欲期的婴儿觉得自己是匮乏的,他们必须把妈妈的乳汁吃到肚子里才可以。《西游记》中,各种妖怪都想吃唐僧肉,以追求长生不老。在精神分析学看来,一个完美的乳房来讲,就是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获得永生的。

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l岁前的孩子。作为由巨婴们组成的国度,中国吃文化如此发达,特别是广东,可以从早茶开始,一直吃到晚茶乃至夜宵。就像是,婴儿永远在找奶吃。

据台湾学者孙隆基说,那种像航空母舰一般巨大的饭馆,全世界只有中婴儿。我也确实没在其他国家发现,像广州炳胜酒家这样规模庞大的饭馆。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l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母婴共同体,即婴儿觉得,他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P10-11

序言

推荐序:传道者志红/ 曾奇峰

许多来访者和学生告诉我,他们首次接触到心理学,是因为读武志红的文章。我和志红是多年的朋友,也算是他的读者和粉丝。每次出现一个大的社会事件之后,我几乎本能地会想:志红又要发新文章了。这个期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落空过。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来说,志红都应该是心理学领域的超一流写手。

曾经以及现在,鸡汤文横行天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一味突出所谓正能量,使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感;忽略对之所以是现在这个状态的原因的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从行文上来说,鸡汤文里每一个高频词都是一粒兴奋剂,有治标的欺骗性却无治本的实际效果,被称为鸡汤文实在是实至名归。

志红的文章中没有人物的替换,你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别人的命运跟你无关;当然他也列举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却不是为了进入别人忘记自己,而是为了反衬自己的处境;现实世界是一副全景加最大景深的照片,最美好与最丑恶、最有趣与最无聊都同样被强调;而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上述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基础。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心灵自由的学问,它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也是鉴定一门学科的金标准,那些直接告诉该怎么做的“学说”或者“师傅”,是在剥夺你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自由选择的权利。

本书名为《巨婴国》。巨婴的意思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书中列举了很多

例子,而作为读者,你也可以列举无数发生在你身边的例子。

志红告诉我,他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用来储存当下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以便随时查看。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公众需要一个或一系列解释,以便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知道杜绝发生类似事件的办法。志红一直在努力满足公众的这一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志红是以一己之力,成为国家维稳力量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最基础的那一部分。文章千古事。好的文字会成为文明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尤其是那些深入人心的文字富含的洞见,会抵消掉文化中的糟粕,使我们打包传递给下一代的精神食粮,有更多滋养、更少毒素。

我们曾经为没有中断的5000年文化感到自豪。深入的思考发现,这种延续的原因至少部分来自文化中的施虐因素。因为爱制造分离,而施虐制造忠诚。在文化延续所制造的歌舞升平的表象之后,是每一个曾经生活其中的人想成为自己的愿望的无边墓地。

志红的写作,可以被看成某种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个启蒙运动的目标是: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已经非常深入的背景下,启动公众对探索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兴趣,并且最大范围地分享已有的探索成果。

跟志红一样,我也是“孝顺”文化的坚定反对者。孝顺是对长者的恶性催眠:你老了,快死了,所以我让着你一点,这样你可以沾点便宜再离开这个世界。孝顺是对长者的巨大排斥与不屑。被催眠的长者会提前进入“垂死”状态,苟且地活在孝顺包围的虚假世界里,所以孝顺是坟墓的一种精神形式。我曾经想象过被晚辈或学生们孝顺的场景,确实可以满足一些帝王般的操控欲,但却伴随着弥散的孤独、无力和悲哀。一番权衡之后想说:请别孝顺我,请真诚地对我,就像对你的同龄人一样。

从心理发展阶段来说,孝顺表示固着在4岁前的人际控制和反控制期,人格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爱的级别。用爱替代孝顺,是全文明级别的巨大进步,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享受这一进步带来的无限福利。

最后想说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拿志红或其他现代心理学家跟一些先哲相比,在视野、知识总量以及对人性的洞见方面,谁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是一面镜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在路上,也在你的人格深处。

后记

在本书的序言中,我讲到,21年前,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题: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的“人”,其实是中国人,更是我自己。

今年,我给出了一个正式的答案——《巨婴国》这本书。

曾有一个感悟: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很多踏实的细节累积而成。所以,真正的好东西,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本书,虽然还称不上非常满意,但它的确是由我21年来很多踏实的努力,累积而成。

当年,给自己出这道题时,觉得最方便的解题方法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事实也证明,J,J~2007年正式开始的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我写出这本书,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差不多每年,我都有一千个小时的咨询量,所以从2007年~2016年,我累积了将近一万个小时的咨询量。

其中,深度咨询,即长程咨询,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还保有三十来个来访者,咨询的时间,大多数都超过三年了。

三年看似很长。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不安与内疚——这么久,还没有让来访者发生剧变,我是不是水平太差,还在坑钱?

但个案经验累积多了,我会发现,咨询常常是,满一年时,来访者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变化。满三年时,我和来访者的关系又会进人一个新阶段…… 后来也发现,那些最有冲击力的人性经验,也的确只有在充满信任、稳定而结实的咨询关系中,才能很好地呈现。

这些长程的个案,也确实展现了很多深度的、不可思议的人性,这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我理解了“中国人”与我自己。

很有意思的是,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读懂诗了,也能发现当代艺术的一些“美”了,这都源自对深渊深处的人性的理解。

这些理解,也是《巨婴国》这本书能写出来的关键所在。

所以,要特别感谢我的所有来访者们,尤其是那些长程的来访者。在长时间的陪伴中,既是在疗愈你们,也是在疗愈我,更是深度碰触我们共同的人性。

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在一列火车上,对所有人的故事都充满好奇,恨不得在这一次旅途中,将所有人的生活都体验一遍。醒来后,我想,我对别人的故事那么好奇,是不是忽视了自己的生活?

也的确,我现在还没结婚、没孩子,虽然买卖了三次房子,但直到现在,才有了一套令自己满意的房子,不过还未收楼。

这是一个问题,但同时,对所有人,特别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充满浓烈的好奇,也是我的一个特质吧。

一直关注我的文章与微博的朋友,会看到我这种好奇,而在《巨婴国》这本书里,这份好奇带来的思考,更是一览无遗。就这份好奇而言,我特别要感谢那些尽责的记者,他们深人到各种热点新闻中,那些充满说服力的细节文字,可以帮助我真实碰触到当事人。

同样也特别感谢我微博的粉丝们。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微博,因为微博上可以和粉丝互动,包括被骂,而在一些互动中,一些关键性的思考就此形成。边写微博边互动边总结,已成了我的一个思考方式。

所以,可以说,那些常在我微博上和我互动的粉丝们,这本书,绝对有你们的贡献在。

当然,最需要感谢的,是我自己。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他一直在无情地分析自己,你必须先弄懂自己的生活,才能懂得别人的生活。

我也如此,我对自己的一切都充满最深的好奇,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全方位观察自己。在任何其他人的事情上,不管我的文字看起来多有说服力,我都不是权威,唯独面对自己,我是绝对的权威。

我也绝对是一个巨婴,一个原本憨厚、老实、可靠而又消极、被动的中国式好男人。这些无情的,或者说中正客观的自我认识,至少在我自己身上,显示了巨大威力,带来了无数踏实的细小转变,而最终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这两年来我的身体与心理,是这42年来最好的。

同时,我也深入到一些潜意识的“无人之境”。

你注视着深渊,深渊也注视着你。这句广为人知的话,显示了我们对“深渊”即潜意识的恐惧。但终于,我能跳入深渊,切实体验了其中的震撼,又安全返回,这是很难得的经历。而这也是一点点深入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由一个个踏实的努力,累积而成。

不过,前面提到的这些探索,都是比较个人式的,也是针对当下的,接下来的几年,我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了解历史,也更多地了解当下社会,更真切地去了解并检验“巨婴”的概念。

也希望和各方面的大家,一起来探讨巨婴的概念。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图书出版公司——磨铁。按照合同,这本书应该是在2013年就问世的,但竟然一拖拖到了现在,但磨铁的领导与编辑,都有足够的耐心,一直在等待,没有催促我。

也要感谢所有等待这本书的朋友,我放你们的鸽子太久了。

不过,这也的确是值得的,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而好的东西,都是由踏实的努力累积而成。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饱满而自在,愿我们都能证到这一点: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书评(媒体评论)

曾奇峰-心理学家

志红文章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武志红厉害,看到了躲在我们成人躯壳下的婴儿。在武志红看来,我们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高涨需求常常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声音是:抱抱我,看着我。这是非常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我向罗辑思维的所有读者推荐《巨婴国》。

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

巨婴,这个定义非常好。之前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准确的词汇来做个定义,而武志红先生做到了,且精准。

读者

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巨婴国(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志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76824
开本 16开
页数 4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842
CIP核字 2016257124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3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5
16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