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廊坊大捷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铮著的《廊坊大捷》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既具有可读性也兼具知识性和思想性。今天,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既是为廊坊市保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为廊坊人民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同时也是为打造“文化体验城市”尽一份责任,因为读者从《廊坊大捷》中能够真切体验到百年前那场如磐的风雨,并引起深刻的历史反思。

内容推荐

义和团廊坊大捷是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真实历史事件,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曾经长期作为爱国主义的典型被广泛宣传。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看待历史的视角发生了微妙变化,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也从一味地主观赞美到客观地反思和批判。

李铮著的《廊坊大捷》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拒绝了赞歌式的美化,也排斥了无原则的丑化,而是以史实为依据,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描写这一事件,试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小说以“东西方文化冲突是导致这一运动的根本原因”这一全新的视角,对义和团运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既肯定了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也无情地揭露了其愚昧、盲目、迷信、落后和残酷的一面。

作品以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义和团运动为背景,艺术地描绘了义和团运动形成、发展、高潮、直到失败的全过程,生动刻画了倪赞清、东方慧珠、燕超然等一批义和团英烈群像,真实再现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咣……咣……咣……”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那个春日的傍晚,三贤集上安德鲁大教堂钟楼上的大铜钟准时轰响起来。低沉而悠扬的音波弥散开去,使得它周围十几公里内的空气都为之震颤了。

钟声在京南百里处浑河两岸的旷野上盘旋徘徊,它在提醒农耕的教民,该回家洗涮沐浴,准备到教堂做晚祷了,同时也在提醒普通平民,该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回家休息了。

这里的农人早已熟悉了这钟声,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擦擦脸上的汗水,目光越过浑河大堤上绿柳浓烟一样的树冠,望一眼那个在夕阳余晖下闪着圣洁光芒的银十字架。于是开始多年来一直议论的话题:

“安德鲁神父真是个好教士啊!”

“是呀,他给我们带来多少新鲜玩意儿呀,就说这‘八棱白’的大棒子,要不是他从外国给咱带来这么好的种子,咱还一直种那锥子把一样的‘马牙黄’呢。这几年光棒子咱就增加了多少收成啊!”

“他不办这个启智学校,咱的孩子都得像咱一样永辈子当文盲。”

“他多能行啊!建的那个大磨坊,不需马拉人拽,用流水和风就把那几盘石磨推得‘日——日——’转,咱省了多少力气呀。”

“是呀,浑河从咱眼前流了那么多年,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用处哇。要想过好日子还真得像安德鲁说的学文化学知识。”

“外村人都说洋教士不是东西,廊坊、旧州、落垡的百姓都跟教士、教民死不捏眼儿。听韩三庆说山东那边的人们已经跟教士、教民动了刀枪。怎么只有咱三贤集的神父这么仁义呢?”

“唉,安德鲁神父还不是受了咱礼仪之邦的影响。”

“要不怎么人们说他是京南第一好神父呢。”

人们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披裹着绚丽的晚霞,侍弄着他们脚下的沃土,议论着他们的好神父,安详、美满、舒爽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三贤集的人们做梦也没想到,在这平静的背后,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一场风暴就要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运动就要拉开序幕。

当教堂的钟声响过六下的时候,三贤集上颇受尊敬的黄四奶奶正端着一杆半米长的烟袋与几个老妇人斗“梭胡”。这时院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老太太们正斗得尽兴,见有人跑来都有些不悦,因为“梭胡”斗在兴头上最怕有人来搅局。

黄四奶奶慢腔慢调地对小姑娘说:“小玉,有事呀?干吗这么急赤白脸的?”

“啊,四奶奶,有事,有急事。”小玉喘着气说。  “不忙,先坐这儿待会儿。”黄四奶奶说,“你把火绳递给我,我的烟灭了。”

小玉双手颤抖着,捏起耷拉在炕沿边用棒子毛儿拧成的火绳,把它冒烟的一端对接到黄四奶奶的黄铜烟袋锅上,黄四奶奶“咝咝”地用力紧嘬了两口,嘴中立即吐出了呛人的烟气。黄四奶奶的一双三角眼顺着烟袋杆望过去,忽然惊讶地问:“咦?小玉,你的手上怎么有血呀?”

“是呀,伤着哪儿了,这么血流乎拉的?”其余几个老妇人看到小玉手上的血迹,都瞪圆了二筒似的眼睛疑惑地问。(P1-2)

序言

“廊坊大捷”曾经是廊坊人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但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义和团评价的转变,“廊坊大捷”也随之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廊坊人越来越不愿提起它,即使提起,也不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理直气壮了。

然而,“廊坊大捷”是历史,提与不提它都摆在那儿。历史不能选择性记忆也不能选择性遗忘。尤其是廊坊人,作为廊坊大捷参与者的后代,更不能忘却祖辈们掀起的那场狂涛巨浪。如果它是好的,我们总结其中的经验,发扬它的精神;如果它是坏的,我们汲取其中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义和团运动也是如此,它既不像极“左”泛滥时期宣扬的那样伟大、正确;也不像当下有些学者说的那样荒诞、不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义和团的出现与存在都是历史的必然。退一万步说,即使义和团运动必须被否定,但作为这一运动高潮标志的“廊坊大捷”也是不应全盘否定,甚至仍然有被歌颂的理由的。

这样说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只要仔细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

义和团运动被学者否定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义和团乱杀洋人和教民;二是盲目排外;三是趁火打劫,为匪为盗。其他地方的义和团是否乱杀无辜是另一回事,在廊坊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斗并最终取得“大捷”期间,这里的义和团团民跟以上三点都不沾边。首先,这里没有乱杀无辜,这里的义和团面对的是武装的外国军队,杀死的是武装的外国军人。其次,这里的义和团虽然排外,但并不盲目,他们战斗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阻止八国联军入京屠杀我们的同胞。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国家的首都受到外国军队的入侵,人民都有武装起来保卫首都的义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三,在与八国联军战斗的数日里,廊坊义和团不仅没有乱杀教民,而且也没有发生抢劫盗窃的任何记载。如果把“廊坊大捷”与整个义和团运动这样分开来评价,就可以明显看出“廊坊大捷”的正义性。

李铮同志在掌握丰富义和团史料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地分析“廊坊大捷”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整个过程,创作出了优秀的长篇小说《遍地英雄》,形象地再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阅后很感兴趣,立即将《遍地英雄》改编成八十回长篇评书《廊坊大捷》,在全国数百家电台播讲。十多年来不断有电台重播这一评书,对宣传我市历史文化和提高我市的知名度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廊坊大捷》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既具有可读性也兼具知识性和思想性。今天,我们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既是为廊坊市保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为廊坊人民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同时也是为打造“文化体验城市”尽一份责任,因为读者从《廊坊大捷》中能够真切体验到百年前那场如磐的风雨,并引起深刻的历史反思。

冀中瀚

2005年元月18日

后记

2005年1月9日,长篇历史评书《廊坊大捷》首播式在廊坊国际饭店隆重举行。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单田芳、廊坊市委书记吴显国、市委副书记王志欣及市委宣传部、广播局、文化局、电视台、电台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首播式。市广播局李相国局长主持并致词,单田芳先生介绍了评书的改编及录制经过。

最后,市委书记吴显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对单田芳先生及其他主创人员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对“廊坊大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做了高度评价。他说,当前,适逢大力宣传“和谐廊坊”的有利时机,长篇评书《廊坊大捷》适时推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我市广播、文化上的一件大事,随着它在全国的陆续播出必将对我市各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扩大我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提高我市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和谐廊坊”都具有重大意义。吴显国书记要求市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评书《廊坊大捷》在全国播出的有利时机,充分开发“廊坊大捷”这一历史资源,为我市的文化、经济建设服务,使“廊坊大捷”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旅游资源。

1月10日开始,长篇历史评书《廊坊大捷》在廊坊人民广播电台长书频道开始播出,此后还将在全国数百家电台陆续播出。与此同时,作为评书脚本的长篇小说《遍地英雄》也已于元月7日开始在《蓝色周末》连载。

“廊坊大捷”是我市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廊坊人民早就期待着把这段辉煌历史以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廊坊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安育中先生为此曾做过大量工作,他二十年如一日为“廊坊大捷”鼓与呼。但由于种种原因,“廊坊大捷”这一题材一直未能在艺术上有重大突破,因而未能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然而就在他即将退居二线之际,廊坊市广播局、廊坊电台领导高瞻远瞩,决定搞一部长篇评书《廊坊大捷》,邀请全国著名评书表演大师单田芳先生播讲,由安育中出任总策划。

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他们才发现,根本没有一部以“廊坊大捷”为主题的像样的文字作品可供单先生改编,因而,必须立即找人创作“廊坊大捷”的脚本。

在确定评书脚本人选时,廊坊市委党校教授冉伟严女士向安育中和电台副台长田绍杉推荐了我。

2004年7月14日,单田芳先生来到廊坊。市广播局邀请数位本市作家在新奥贵宾楼召开创作调度会。我私下约了两位文学界的朋友赵德明和谷继丰陪我出席此次会议。会上,总策划安育中说,由于单老工作十分繁忙,十月一之前有中央电视台的“评书奥运”节目,2005年还有新的创作计划,所以只有十月之后到年底前的两个月时间为咱廊坊录播《廊坊大捷》,因而脚本的创作时间只有八、九两个月。为了能在两个月之内完成脚本创作任务,安校长要求在场的几位作家合作来完成。我知道,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根本无法合作进行,因而当场拒绝合写的建议。尽管与单老这样的大师合作是每个作家的荣幸,但我也不愿意草率屈就,如果最后弄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将是一个严肃作家的耻辱。安育中见我拒绝合作,便让几位作家当场陈述自己的创作思路。按年龄辈分,我最后一个阐述。没想到,单老当即表示“李作家的这个构思挺好,以爱情为主线能吸引听众。《隋唐》这邵书不好说,就是因为里边没有女性。”广播局李相国局长、总策划安育中和电台台长王建久、副台长田绍杉也当场拍板,同意让我来执笔完成评书《廊坊大捷》脚本的创作任务。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我的创作思路能够得到专家、领导和单老的认可,是因为“廊坊大捷”的故事我早已构思成熟,即使没有这个与单老合作的良机,我也会马上动手创作这一题材的长篇小说。

提起《遍地英雄》的创作念头,竟是起源于一次喝酒。

2003年夏,我与我的朋友侯宝山、周东川在“卓凯饺子馆”小酌时,侯宝山提议让我写一部有关廊坊大捷的长篇小说。由于侯宝山是私企老板,他说他可以出资帮我出版,并请单田芳先生播讲(当时他就想请单老播讲)。他的提议让我思索了多日。越思考越觉得有的可写,越思考越觉得有意义,而且有一种责任感在驱使我,若“廊坊大捷”这段廊坊辉煌的历史被外地作家发掘了去,那将是我们廊坊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耻辱。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便搜集资料,进行整体构思。经过两年的准备,故事人物已基本构思成熟。所以,在单老听取每位作家的构思后,对我的创作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

那次会议后,我只用三天时间便写出了故事梗概。单老、安育中先生和广播局领导看后很满意。7月22日,我正式开始了创作,到9月26日,我已写了30万字,只差一个结尾未完成——如果不是期间一个月的雅典奥运会耽误了我不少时间,两个月我完全可以写完了。此时,单老催我把写完的部分给他先发过去,他要在国庆期间熟悉一下。国庆节我边休息,边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单老、安育中先生和广播局领导对已完成部分的意见。反馈回来的意见令我十分惊喜,单老非常满意,在电台副台长田绍杉和主任刘淑芳面前对这部作品和我本人夸奖了一番,说其精彩程度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小伙子能这么快写出这么一部大作品。而多年研究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安育中先生对此更是赞赏有加,称这是有史以来描写义和团最好的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在真实性、艺术性、可读性、深刻性上都超越了以前所有写义和团的文艺作品。

得到这样的赞誉,我受宠若惊,决心把后边的结尾写得更好。于是,国庆节后,我又开始埋头创作,于10月25日,完成了全部写作任务。我原计划写20万字,最终完成时却已达近40万字了。单老拿到我的全部文稿后,在东方大学城他的私人别墅,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将《廊坊大捷》改编录制完成。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宾广平看了我的《遍地英雄》书稿后说:你这部小说的故事、结构都很好,要是写得再细一点就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我说,我只用了两个多月写了三十七八万字,所以有些东西没来得及细斟酌,原来我打算把它写成六十万字左右的小说,但由于赶任务只写了近四十万字,所以难免有粗疏之嫌。我想待沉淀几年之后我可能会回过头来重写这部作品,把它打造成像安先生希望的那种“传世之作”。

本来,按照吴显国书记和安校长的计划,是要在评书播出的同时,出版这部小说的。但首播式不久,吴书记调到省会石家庄,安校长退居二线,便再没有领导对此事感兴趣了。后来,我的朋友侯宝山曾提议由他出资出版这部书,但他的好意被我婉拒了,因为我对自费出书一直心存抵触。而且我觉得《廊坊大捷》的创作和播出,是挖掘和弘扬廊坊历史文化的一个创举,出不出书不是我个人的事,而应是廊坊政府的事情。如果它因领导的变迁而暂时被搁置、被冷落,那也只是时间问题,我相信,它早晚会引起某个有文化,有见识,有责任感的领导的重视。果然,在我与市文广新局成功合作推出长篇小说《吕端全传》,并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后,市文广新局原局长卢留虎提出,要把有关廊坊历史文化的重点作品全部抓到文广新局的手中,其中就包括出版长篇小说《廊坊大捷》。卢局长的提议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部长辛绍杰和文广新局党组书记李克俭、局长邵二玲等领导的全力支持,因而才有了今天这部长篇小说《廊坊大捷》的面世。

在此,我要感谢单田芳先生、吴显国书记、辛绍杰部长、李相国局长、安育中校长、王建久台长、卢留虎局长、李克俭书记、邵二玲局长,以及田绍杉、冉伟严、侯宝山、周东川、段华伟、赵金龙、赵德明、谷继丰等同志,是他们的信任、鼓励与支持,才使这部评书和小说得以顺利创作、播出和出版。

与单先生的合作使我能够跟着名人出名,但仓促的创作使一部本来构思好了的作品有了一些缺憾,令我高兴不起来。这也是“福兮祸所伏”吧。

李铮

2015年10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廊坊大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27813
开本 16开
页数 4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201606814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9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