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士人关系之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许浩然著的《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士人关系之研究)》在南宋高、孝、光、宁四朝的历史时段之中,在宋金关系与理学新潮的时代问题之下,对以周必大为中心的各个社会领域的士人关系作出研究,借此考察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与行动。

全书五章,第一章以孝宗淳熙七年(1180)周必大进入宰执阶层以前的仕宦生涯为论述的时段,以高、孝两朝政局的转化为背景来探讨当时的士人关系。第二章以孝宗执政后期的淳熙十一年至十四年(1184—1187)为论述的时段,探讨周必大担任宰执期间,宋金对峙之下的士人关系。第三章以孝宗朝淳熙七年至宁宗朝嘉泰元年(1180—1201)为论述的时段,探讨在周必大担任宰执及以后的时期里,士人在理学新潮之下的政治关系。第四章对应第三章而撰。第五章对应以上各章所论南宋时代问题之下士人关系中的矛盾分歧而撰。

目录

绪论

 一 周必大研究现状平议

 二 本书主旨及内容

 三 写作理念及方法

第一章 早期仕宦:周必大与高、孝政局转化下的士人社会

 第一节 政局的转化、理学家的态度及士人关系的变动——从和、战对立到反近习运动

一 和、战对立的政治格局

二 反近习运动的政治格局

三 理学家的态度:以朱熹、张栻为例

四 士人关系的变动:以史浩、虞允文、三洪之事为例

 第二节 周必大的秦桧党渊源

一 王葆依附秦桧之事

二 周必大早期仕宦的波折

三 周必大与汤思退的关系

附论 从地域、家族关系看王葆纳周必大为婿的因缘

 第三节 周必大在政局转化之下的仕宦经历

一 周必大在和、战对立之中的仕宦经历

二 周必大在反近习运动之中的仕宦经历

三 倾向自治之计:周必大与虞允文、史浩的关系

四 结语

 第四节 反近习运动之中周必大与理学家的关系——以其与张杭的论辩为中心

一 周必大与张栻的论学交谊及政治合作

二 近习事件的延续:辞任事件

三 辞任事件背景下的论学:周必大与张栻的讨论

四 赴任事件背景下的论学:周必大与张栻的辩论

五 周必大对近习的妥协及对理学派的非议

六 从汤思退关系的背景看周必大与理学派的分歧

附考 临安东百官宅考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宰执进退(上):周必大的对金政务与人事斡旋

 第一节 金主巡幸与孝宗朝边备之关系兼论周必大的态度

一 完颜亮侵宋以前“巡幸”汴京史事的回顾

二 金世宗的巡幸行动与南宋的反应

三 边备之中周必大的自治主张与弥衅作为

附考 义胜军移戍事考

 第二节 从周必大边备文件看南宋驻兵缺乏协作的弊端

一 荆鄂正、副都统制之间的隔阂

二 长江下游驻兵对协防任务的逃避

三 开禧北伐之中弊端的爆发

四 从“大历史观”评价边备的弊端

 第三节 边备中的安抚——周必大与南宋家族军事集团

一 周必大对吴氏将门的安抚态度

二 周必大对郭氏将门的安抚态度

三 雷氏将门易任事件所带来的矛盾

四 开禧北伐之中将门的堕落

 第四节 从周必大《思陵录》看淳熙十四年宋金外交之隐秘

一 宋金两国交聘制度以及“权止”使节之事

二 高宗丧期孝宗接见金使的最初宣谕

三 孝宗的转变以及宰执的反对

四 孝宗行事过程考察

五 事件之中的政治心态及人事关系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宰执进退(下):周必大与理学家的政治关系

 第一节 权力核心与理学二派——周必大与朱熹、吕祖谦、刘清之的关系

一 朱熹的“吾党”意识及理学的内部分歧

二 朱熹对中央政治的干预

三 旱灾与政治:周必大与朱熹的两种态度

四 周、朱之间:吕祖谦与刘清之的两种态度

五 “后吕祖谦时期”的局面:以朱熹与周必大的两封信札为例

 第二节 周必大与林栗事件、荐士事件及“道学邪气”事件

一 林栗事件

二 荐士事件

三 “道学邪气”事件

 第三节 相党之争与理学家的态度——周必大罢相始末

一 周、留党争与理学成分

二 理学激进派对于周必大罢相的态度

三 姜特立的崛起与留党的分裂

四 结语

 第四节 从湖南事务看周必大与陈傅良的矛盾

一 南宋时期湖南财政的凋敝

二 陈傅良在湖南的减税政令及与湖湘学派的合作

三 周必大知潭州时期的言论及与陈傅良的矛盾

四 周必大与丰谊的分歧

五 周必大与陈傅良矛盾的分析

附论 从《(致)陈梅州自修》信札看周必大与谢深甫的关系

 第五节 庆元党禁之中的周必大

一 “伪学逆党籍”五十九人名单产生时间再议

二 庆元年间周必大与理学的关系

三 吕祖泰事件

四 结语

附表 “伪学逆党籍”五十九人罢黜时间表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馆阁翰苑与义理之学:周必大与理学家的学术关系

 第一节 周必大与馆阁翰苑之学兼论理学家的态度

一 周必大馆阁翰苑的仕途生涯

二 撰写制文与辞章之学

三 编刊、校刻文集与校勘之学

四 理学家对馆阁翰苑之学的态度

 第二节 《皇朝文鉴》与学术分歧

一 《皇朝文鉴》的编修缘由与两种学术文化的倾向

二 吕祖谦编修《皇朝文鉴》的理学取向

三 馆阁翰苑对于编修《皇朝文鉴》的干预

四 吕祖谦的反应

五 结语

 第三节 周必大、朱熹关于《欧阳文忠公集》的辩论

一 周必大与朱熹对韩愈、欧阳修评价的不同

二 朱熹《韩文考异》:挑战馆阁校勘与宣扬理学思想

三 周、朱的欧集之辩

四 余论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分歧与交谊:周必大的乡邦社交

 第一节 周必大的乡邦生活——一个时空结合的考察

一 隆兴元年至乾道六年:永和闲居生活

二 乾道八年至淳熙元年:参与江西事务

三 绍熙五年以后:迁居庐陵县城

四 结语

 第二节 诗学、私交与对金态度——周必大与胡铨的唱和往来

一 周、胡唱和与江西诗学

二 周、胡唱和中的私人交谊:以声色玩赏之诗为例

三 周、胡唱和与对金的政治态度

四 结语

 第三节 理学态度与党禁心境——周必大与杨万里的晚年关系

一 周、杨对理学所持态度的分歧:以二氏对欧阳修理解的差异为例

二 庆元党禁期间周、杨的心境:以杨万里撰谢谔《神道碑》事为例

三 结语

 本章总结

结论

征引文献

后记

补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士人关系之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24566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2016234155
中图分类号 K827=442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8: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