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姚璇秋(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剑丰编著,慎海雄主编的《姚璇秋(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讲述了姚璇秋从当年那个娇滴滴的妙龄少女,变成如今白发苍苍的老人。2000年,在退出潮剧舞台之后,姚璇秋依然为潮剧的发展和传承呕心沥血。67年的岁月,她的生命与这个剧种已融为一体。她从艺的67年与解放后潮剧67年的发展是重叠的,她亲身见证了潮剧废除童伶制之后的蓬勃发展,经历了剧种在“文革”期间的万马齐喑,亲眼见证“文革”后潮剧的短暂复兴,改革开放之后的逐渐萧条,以及在网络时代的新一轮发展。

内容推荐

黄剑丰编著,慎海雄主编的《姚璇秋(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全书分为三部分:“作者小传”简要讲述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从艺访谈”通过访谈全面展现姚璇秋数十年来从事潮剧表演艺术的心路历程,“代表作精选”拟采用文字+DVD形式,收入《苏六娘》《荔镜记》《辞郎洲》《扫窗会》等代表性作品。

目录

第一篇 姚璇秋传略

 楔子

 国破家散成孤儿

 学外江戏打开声腔

 曲折辗转进剧团

 苦练《扫窗会》打下演艺基础

 一曲扫窗动京华

 两次巡演大江南北推动潮剧对外交流学习

 从香港迈向国际舞台

 “文化大革命”中历尽磨难

 两次应邀到法国巴黎演出

 相濡以沫的家庭生活

 潮剧艺术薪火相传

 后记

第二篇 众说姚璇秋

 姚璇秋艺术经历访谈(黄剑丰采访整理)

 深刻、细腻、准确——小谈姚璇秋的艺术造诣(林澜)

 经雨梨花无限俏更向人前舞春风——访潮剧名演员姚璇秋(张良生)

 洗净铅华始见真——哉眼中的姚璇秋(黄剑丰)

 姚璇秋的表演艺术(郭楠)

 姚璇秋谈演苏三(阮钊)

 姚璇秋和她的李半月(朝虹)

 姚璇秋与李三娘——潮剧《井边会》观感(苏家驹)

 姚璇秋的《穆桂英捧印》(黄剑丰)

第三篇 姚璇秋作品

 I 潮剧剧目

扫窗会

荔镜记(电影本)

辞郎洲

苏六娘(电影本)

江姐

革命母亲李梨英

梅亭雪

春草闯堂

万山红

 II 其他文章

为了潮剧事业的明天(姚璇秋)

学戏心得(姚璇秋)

我怎样演五娘(姚璇秋)

附录 姚璇秋艺术年表简编(1935—2016)

试读章节

楔子

2016年5月6日上午,位于汕头市潮护路的广东潮剧院排练大厅响起了古老的潮州音乐曲牌四朝元,这里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经典潮剧折子戏《扫窗会》的传承活动。2016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入选名单公布,广东省有四位名家上榜。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以及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关国华,国家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珍,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艺术指导、国家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分别上榜。其中,姚璇秋是潮剧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来自广东潮剧院下属三个剧团的青年演员正在这里认真进行传承学习,82岁高龄的姚璇秋不顾炎热天气,用心地为弟子们指点着。

“老师,您坐一下,不要太累了!”姚璇秋的徒弟李莉心疼地看着年事已高的老师,扶着她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我不累,”姚璇秋笑着又站了起来,“习惯了,这样走来走去正好活络筋骨。我一点都不累!来,刚才那句‘正是愁人来听见寒蛩语”这一句重来……”在《扫窗会》古老缓慢的曲牌声中,姚璇秋认真地为学生们纠正声腔,她轻轻扶了一下眼镜,口中轻轻地跟着哼唱,突然眼前朦胧起来,脑海里浮现了当年她初入剧团,杨其国、黄蜜、陆金龙三位老师手把手,一板一眼地传授她演唱《扫窗会》的场景。正是《扫窗会》这个戏,垫定了她整个演艺生涯的基础。60年前,她带着这个戏到省城广州参加全省戏曲汇演而一炮打响,接着又带着这个戏到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巡回演出,在全国戏曲界引起轰动。1957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也得到首都艺术界的高度赞扬。60多年来,姚璇秋代表了潮剧,让这个地方剧种跨过长江越过黄河,让潮音唱响大江南北,正是她,代表了剧种,使得新中国改革后的潮剧漂洋过海,让有潮汕人的地方都响起潮剧,让有潮汕人的地方都记住姚璇秋。

屈指一算,从正式踏入剧团,姚璇秋从事这个剧种的表演与传承已经67年了,67年的时间,在潮剧近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对于姚璇秋来说,却几乎是大半生。67年的岁月在转眼之间逝去,姚璇秋从当年那个娇滴滴的妙龄少女,变成如今白发苍苍的老人。2000年,在退出潮剧舞台之后,姚璇秋依然为潮剧的发展和传承呕心沥血。67年的岁月,她的生命与这个剧种已融为一体。她从艺的67年与解放后潮剧67年的发展是重叠的,她亲身见证了潮剧废除童伶制之后的蓬勃发展,经历了剧种在“文革”期间的万马齐喑,亲眼见证“文革”后潮剧的短暂复兴,改革开放之后的逐渐萧条,以及在网络时代的新一轮发展。

国破家散成孤儿

许多年后,姚璇秋拿到了一张家族的旧照——五位姐姐、两位外甥、两位哥哥以及不足三岁的姚璇秋,一起在澄海某家照相馆拍下的一张合影。照片中的人男的风流倜傥,女的青春靓丽,姐姐们穿旗袍,四姐夫西装革领,就是两位不足十岁的哥哥,以及两位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外甥,也穿着西式短裤与短袖T恤,显得洋气而精神。这是姚璇秋兄弟姐妹之间最完整的一张合照,后来因为家庭变故,骨肉离散,再没有照过如此完整的合照。从这张童年唯一的兄弟姐妹合照中可以看出,姚家的家境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当殷实富足的。(P2-3)

序言

五岭之南的广东,人杰地灵,物丰民慧。自秦汉始,便是沟通中外的重要门户,海上丝绸之路即发祥于此。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外来侵略,一批有识之士求索救国图强,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东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钟灵毓秀,得天独厚,哺育出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谦逊、务实、勤勉的广东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赋予了岭南文化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珠江,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取得开拓性成就,岭南文化绽放出鲜明的时代亮色。今天,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东如何响应要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就此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打造一批弘扬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粤军”,并主持策划了《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大型丛书。

记录当代,以启后人。本丛书以人物(文化名家)为线索,旨在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提供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展现名家风采,引导读者品鉴文艺名作,深切体悟当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广东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梦的广东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为此,我们从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领域,遴选出一批贡献卓著、影响广泛的广东文化名家。他们之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邑人”,也有长期在广东生活、工作的“寓贤”。我们为每位名家出版一种图书,内容包括名家传略、众说名家(或对话名家)和名家作品三大篇章,读者可由此了解文化名家的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艺术造诣等。同时,我们将结合多媒体技术,在视频制作、名家专题片、影音资料库和新媒体推广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形式、多渠道地向读者提供新鲜的阅读体验。

我们深信,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丰富的文化实践,一定会编织出一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长卷,它必将成为一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积累,价值非凡,传之久远。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编委会

201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姚璇秋(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黄剑丰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10806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2016178923
中图分类号 I218.6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9
173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