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渔猎笔记/诗意自然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渔猎笔记》收录了作者阿克萨科夫的三部散文作品:《钓鱼笔记》、《奥伦堡省一个猪人的枪猎笔记》和《猎人讲的各种狩猎故事和回忆》,作品中淋漓尽致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饶有兴味的捕猎、垂钓过程,各种趣闻、轶事穿插其间,引人入胜;而远离尘嚣的森林、草原、水域和沼泽,动静相宜。美景惹人痴迷;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习性各异,令人陶醉。本作品堪称自然生态景物和捕猎垂钓方法的百科全书。

内容推荐

《渔猎笔记》从阿克萨科夫大量的渔猎散文中,编选了最精彩的部分,全书以一个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的眼光,记载了许多关于鸟兽虫鱼、树林、草原和沼泽的情况。语言亲切率直,灵活而精巧,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能使阅读者的心灵得到欢乐,受到感染。

目录

渔猎笔记:钓鱼笔记

 序言

 圆鳍雅罗鱼

 鲤鱼

 鲈鱼

 狗鱼

渔猎笔记:奥伦堡省一个猎人的枪猎笔记

 沼泽地

一 田鹬

二 中沙锥

三 姬鹬

四 关于各种鹬肉的滋味及其烹饪

五 沼地鹬

六 黑腹滨鹬或红腹滨鹬

七 鹬雀

八 沼泽流苏鹬

九 沼泽鸡(黑水鸡,红骨顶)

十 沼泽长脚秧鸡和长脚小秧鸡

 水禽

一 天鹅

二 大雁

三 野鸭

四 白骨顶或骨顶鸡(水鸡)

 草原

一 大鸨

二 仙鹤

三 草原鸨

四 杓鹬(草原鹬)

 森林

一 松鸡(细嘴松鸡、普通松鸡和白肚松鸡)

二 黑琴鸟

三 鸽子

四 斑鸠

五 丘鹬(森林鹬)

六 兔子

七 小鸟

渔猎笔记:猎人的狩猎故事和回忆

 致读者

 前言

 用猎隼捕捉鹌鹑

试读章节

圆鳍雅罗鱼

尽管这种鱼的名字看上去像是鱼头很大的鱼(“圆鳍雅罗鱼”在俄语里的拼写词根与“头”这个词相同),但实际上这种鱼的头一点儿也不大,要是看上去觉得它的头比别的鱼大的话,那是因为圆鳍雅罗鱼的额头太宽,看上去似乎与它那长条形鱼身合为一体的缘故。圆鳍雅罗鱼不像圆腹雅罗鱼那样宽,但却比后者长,背也比后者厚实。很多打鱼人证实圆鳍雅罗鱼最长的有一俄尺长,十四磅重,我本人却从未见过九磅以上的圆鳍雅罗鱼。这种鱼比圆腹雅罗鱼漂亮些:它的鳞片很大,是银白色的,每一片鱼鳞边上都有一层薄薄闪着亮光的褐色窄边儿。它的嘴特别大,眼睛是黑色的,鱼身下面的鳍微红,而上面的鳍特别是尾鳍是深蓝色的。正午太阳直射水面时,你就会凭着那深蓝色或黑色的鱼鳍立刻辨别出圆鳍雅罗鱼来。圆鳍雅罗鱼喜欢干净、经常流动的水域,甚至还在这样冰冷的水里繁衍后代,而圆腹雅罗鱼则不能在这样冰冷的水里生存。我不清楚圆鳍雅罗鱼是否能在大湖里生活,但是在流动的池塘里却有很多这样的鱼,特别是在那种沙质的、多砾石的地方这种鱼特别多,而在涨水时形成的水洼里圆鳍雅罗鱼却很少见到,河流、池塘才是它栖身的地方。从它的体形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动作灵活迅速,这一点与狗鱼很像。

圆鳍雅罗鱼在正餐之外,再吃些谷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比圆腹雅罗鱼要谨慎小心得多,但有时也会吞到鱼钩上的谷粒,它喜欢吃软体虫,特别是剥了皮的虾仁,它最喜欢吃了。要想钓到大的圆鳍雅罗鱼,就得使用小鱼做诱饵,还得在秋天的夜里钓,天气转凉,鱼钩上放上一些绚鱼、红点鲑鱼肉,如果没有这些的话,用欧鲅和拟鲤也可以代替。一般从水底才能钓到大个的圆鳍雅罗鱼。这种鱼咬钩非常快,而且咬到钩后钓竿会抖得非常厉害,之后鱼会拼命往水面跳,像发了疯一样在钓竿周围乱窜,有时甚至整个身体都跃出水面。垂钓者应该尽量把这些危险情况都预想到,在最初鱼儿还没有挣扎之前(只要钓竿稍一下沉),就应根据水面的情况立即判定鱼儿已经上钩了,不等鱼儿从水底冲到水面上来,就将鱼儿拖到岸上来。圆鳍雅罗鱼的力气特别大,动作很灵活,从不知疲倦。看到一条大圆鳍雅罗鱼钓在鱼钩上,那真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啊!圆鳍雅罗鱼那闪电一般快速、不驯服的跳动,连最有经验的渔夫也会胆战心惊。只有把它打捞到网袋里,它才会平静下来。钓圆鳍雅罗鱼既不要铅坠,也不要浮子,只要往中号浮杆的钩子上放上一些飞蝗、甲虫、苍蝇或是粪便中的软体虫就可以了。钓鱼一般要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进行,常常见到的是中等大小的圆鳍雅罗鱼,很少能碰到特别大的,而且大圆鳍雅罗鱼用这种钓线也不可能钓上来。尽管圆鳍雅罗鱼在味道上与圆腹雅罗鱼相似,但前者比后者的味道更纯、更柔和一些。在我看来,钓大圆鳍雅罗鱼是最有意思的事了,不仅是因为这种鱼性情机警、动作灵活,而且还因为大个的圆鳍雅罗鱼很难上钩:一个早晨捉到两三条大圆鳍雅罗鱼就算相当了不起了,简直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对于一个猎人来说,见到大个圆鳍雅罗鱼的机会要比别的鱼多得多,但是为什么大圆鳍雅罗鱼却很少上钩呢?这个问题我怎么也搞不懂。在奥伦堡省、辛比尔斯克省、奔萨省和莫斯科省的一些河流中,圆鳍雅罗鱼随时随地都将我带人一种绝望的情绪中:中午的时候,你常常见到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甚至看见它们在玻璃一样清澈透明的浅滩上、多石或是多沙的水底一动不动地休息,而你却束手无策,这简直太令人懊恼了!即使把它们最喜欢的鱼饵,例如虾、从地里找出来的长长的软体虫、绚放到它嘴边——也还是没有用!真没见过这样的鱼!有时突然会有一条游过来,看样子好像是凑上来闻了闻鱼饵(此时,你连大气也不敢出),但马上却用头推开鱼饵,就大摇大摆地游走了!有时候猎人直接把一块鱼饵向正在水底休息的圆鳍雅罗鱼扔下去,结果怎样呢?只见这条圆鳍雅罗鱼稍稍向旁边一闪身,又躺到沙子上了,还不时地晃动着那像船尾橹一样的黑尾巴,“它看见上面的猎人,才不去咬钩的”——打鱼人常常这样解释,但上帝知道,这种解释对不对。任何一种胆小谨慎的鱼,发现有影子晃来晃去时,都会游走躲起来的,这是可以解释的,但下面的这个问题又无法解释了:为什么圆鳍雅罗鱼即便在水深的地方,在根本看不见渔夫的不透光的水里也很少咬钩呢?不对,肯定有一个我们都不知道的秘密。说到圆鳍雅罗鱼我觉得有必要提一句,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有大鱼咬钩时,决不能用手去拉钩线。有一次,那是一个早春的午后,我在一个长满芦苇的大池塘上钓鱼。当时我正站在一块三面环水的楔形坝上,大鱼还没有咬钩,我放到水里的三个大钓竿此刻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终于,水下的白色鱼饵——软体虫动了一下,接着又动了两下,到第三次的时候,我突然飞快地一抖钓竿,拖上来一条圆鳍雅罗鱼。结果却不是一条大鱼,我失望地丢开大钓竿,拿起一个中号的由六根渔线编成的钓竿,放上小虫子,抛入水中,但还没等钓竿放稳,浮子就不见了,我赶紧抖钓竿,结果是一条特别大的圆鳍雅罗鱼!起初,根据鱼的运动速度,我判定是一条狗鱼,但是马上我就发现我错了,这是一条大圆鳍雅罗鱼,这么大的一条鱼,我还从未见过,以后也再没有机会见到。只见这条鱼冲出水面,开始绝望地挣扎……我手中的钓线很细,但很结实,钓竿梢又特别的软,根本经不住这么一条大鱼,最大限度弯曲着,我非常小心地拉着钓竿,过了半个小时,这条鱼终于挣扎累了。我将鱼拖到岸上,打算装到网袋里,但是渔网太小,太不结实了,根本装不下这条大鱼。这时钓线上的圆鳍雅罗鱼突然用力一挣,跳进了茂密的苔草丛里了。苔草一直延伸到水里,这时必须非常小心地用手捉或是用网兜,然后慢慢地拖上岸来才行。尽管我是一个谨慎而又耐心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经验的钓鱼人,但当时觉得鱼反正是在岸上,一共不过四分之一俄尺远就可以到达安全地了,我实在耐不住性子,想直接把它拖过来。于是,我用手抓住钓线,刚要用力——鱼突然发了疯一样向上跳起来——钓线断了,鱼翻到水里去了……我失去了对于猎人来说如此珍贵的,特别是在早春时节难得见到的猎物,我当时非常伤心,直到今天一想起那条丢掉的鱼,我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后来我还写了一首田园诗来安慰自己,诗的名字叫《渔夫的痛苦》。

P6-9

序言

俄罗斯自然风物文学家之父

——阿克萨科夫

冯华英

阿克萨科夫(1791—1859)是俄国19世纪文学黄金时期的作家。在那群星璀璨的时代,他也许不是那颗最耀眼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之星。如果说自然风物文学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阿克萨科夫堪称自然风物风景线的文学家之父。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屠格涅夫(1818—1883)对阿克萨科夫的散文评价非常高,声称“这样的书在我们这里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我们确实看到,向阿克萨科夫的文风学习的不仅有屠格涅夫,还有蒲宁(1870—1953)、普里什文(1873—1954)和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等文学大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蒲宁的早期散文、普里什文的《鸟儿不惊的地方》和《林中水滴》、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森林的故事》《野蔷薇》 《烟雨霏霏的黎明》等散文都是继往开来,自觉传承了阿克萨科夫对大自然的浓厚情感和妙笔生花的艺术表现传统。

一 奥伦堡情愫

阿克萨科夫1791年10月1日生于俄罗斯奥伦堡地区乌法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奥伦堡地区远离首都,因而在俄罗斯属于“外省”地方。他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外省”地区度过,他常常随父母返回祖产庄园小住,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并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奥伦堡地区,自然和环境在童年的阿克萨科夫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进入他的血液和灵魂,故乡的安静、环境的优美,都不仅作为环境背景甚至作为主角进入其创作,还同时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中眷恋一生的情愫。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以其“奥伦堡地区元素”著称,当我们在这里读到对草原的描述,我们似乎呼吸到其独特的香气;读到对森林的描述,我们似乎看到林间枝叶在迎风摆动;读到对水域的描述,我们仿佛听到潺潺流水声。而每当读到对各种鱼鸟的描述,我们的眼前就立即跳出或憨态可掬、或精灵古怪的鱼鸟形象。没有人如此彻底、准确、传神地再现奥伦堡地区的全貌。正是因此,奥伦堡地区如今被人们戏称为“阿克萨科夫地区”。当然,阿克萨科夫的作品意义不仅局限于展现奥伦堡地区的景观,实际上,还具有概括整个俄罗斯全景的艺术意义。因此,“所有俄罗斯人都在阅读《奥伦堡省一个猎人的枪猎笔记》”。——涅克拉索夫(1821一1877)如是说。

阿克萨科夫自幼受到聪颖过人、热爱文学的母亲的影响,喜爱读书。大学时代起又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参加学生剧团的各种演出。1812年他加入莫斯科文学家小组,开始与文学、文艺界人士广泛接触,并结识了普希金和果戈理等名家,后来开始住在莫斯科近郊的自己庄园里潜心写作。

二 歌颂大自然

阿克萨科夫的成名作正是本书(《渔猎笔记》)所收录的三部散文作品:《钓鱼笔记》 、《奥伦堡省一个猎人的枪猎笔记》和《猎人的狩猎故事和回忆》 。在这三部散文作品里,阿克萨科夫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群体及其生活的生态环境。作品对各种鸟兽不同习性的描写极其从容、自然、精确,显示出他惊人的记忆力;而娓娓道来的写实艺术风格,使他有可能全面、生动地展示自然生态的细微精妙之处。“对大自然的感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没有人会对大自然的美景无动于衷……”,阿克萨科夫在自己作品的“序言”里这样写道。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眼前这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对大自然的爱是“肤浅和直观的”。此外,他之所以采用记录钓鱼、狩猎的方式来描述大自然、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也并非出自偶然。阿克萨科夫认为:“有人说钓鱼是游手好闲、懒惰的人的行为,这是完全不公平的:一个真正的钓鱼人精神抖擞,非常积极才行……”而这中“抖擞”、“积极”也正是接近和认识大自然所需要的最佳表现。

大自然在阿克萨科夫眼里非比寻常,且看他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憧憬:“只有在乡村——不是莫斯科郊外的乡村,而是遥远的乡村才可能感受到未被人类践踏的完完全全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的生活。”就这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和热切的向往,阿克萨科夫亲自进人远离尘嚣,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奥伦堡省的边缘地带、原始森林;他拿起钓钩,来到水域,在垂钓的过程中,观察、记录各种鱼类的神态、习性和鲜美味道;既然是狩猎,猎枪就是必备的工具。当阿克萨科夫跋涉在沼泽地里,匍匐在湿地边沿,瞄准憨态可掬的禽鸟,在他的精准射击下,禽鸟成为作家的猎物和美味,那一刻,成功的喜悦自不必多说……

可是,在崇尚自然,珍爱动物,加强环保意识的今天,对珍稀鱼鸟被猎杀、烹煮、成为盘中美餐的文学描述,人们一定不忍卒读。其实不然,首先,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于18世纪—19世纪的俄罗斯人缺乏现代的环保意识,那时的俄罗斯地域广袤,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狩猎不啻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时尚。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即使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里,人们虽然不具备科学的环保意识,但是从他们的狩猎生活中也能依稀看到一些他们对动植物的珍爱、欣赏的感情和意识。通过他们对狩猎活动的描述,我们看到的猎人并非单纯追求攫取和一味沉醉于杀戮,我们看到的还有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猎人对动植物的深切关注,对大自然的心向往之和浪漫情感。

三 认识世界的百科全书

读阿克萨科夫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体验到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和愉悦感,还能使我们极大地丰富自然百科知识。在这部《渔猎笔记》里,作家用他的“笔记”把我们带进了令人神往的大自然,为我们展现森林、水域,沼泽、草原等环境的特性、细节,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家的记录还还原了生存于其间的飞禽走兽的原生态,它们在陆路和水域游走的一举一动,它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它们遭遇袭击时的应变能力。

在“水禽”部分,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描写:“大自然里美景如画,而水更是大自然的致美。”在该部分的“天鹅”篇里,天鹅的“庄重”和“优雅”的姿态美到让人动容,而它们对枪猎者和侵害者的反抗又惨烈到令人生畏。首先我们读到的是天鹅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区域。接着,我们看到天鹅遭受猎人、猎犬袭击后的反应。最初,一只天鹅在遭到一个猎人的枪击毙命后,它的伙伴们都黯然飞离此地,“再也没有回来”。面对侵害,天鹅的反应还不止于哀怨、躲避。它还有自己的反抗方式。天鹅“臂力”非常大,一只即使是已经身负轻伤的天鹅,“当它的幼仔受到猎犬的攻击,天鹅会用一只翅膀将猎犬活活拍死……,一个猎人被天鹅挥动翅膀把一只手臂拍打成了骨折……”由此足见天鹅在忧愤之极的时候奋起反抗时所具有的惊人力量!人对天鹅的敬畏之感不能不油然而生!这种对天鹅的敬畏之感在普里什文的《鸟儿不惊的地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有个猎人“在春天杀了一只天鹅,他在秋天就死了,过了一年,他的妻子也死了,接着,孩子和别的人也死了”。而且,天鹅的灵敏度也令人称奇:“……你只要打死一只天鹅,另一只就高高地飞走了。你永远不可能一次打到成对的天鹅。”普里什文在作品写道:“我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不能打天鹅,开始谁也无法向我解释清楚,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原因就是人们意识深层里的一种‘罪过感’。”两位旅行家、猎人型的作家在描绘天鹅的习性上具有的传承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从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中的一个个故事和段落,我们看到草原和森林中的鸨、鹤、鹬等各种飞禽走兽,它们外形多姿多彩,禀性、行为举止各有差异。每当它们处于不受惊扰的时候,它们展现的是悠然自得,是与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平静、平和状态;每当它们遭受捕猎和侵害,它们抑或黯然神伤,纷纷逃离;抑或被迫反抗,爆发出的威力难以想象,令人生畏。

总之,读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通过作家对文字的自如运用和坚实笔力,我们不仅可以分享作家垂钓和狩猎带来的成功快乐,也可以认识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真实面貌,掌握动植物世界的百科知识。今天我们可以获取的更多的养分也许是:人类需要更科学地与动植物相处,不要惊扰动植物世界,要保护动植物界的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此外,阿克萨科夫还创作了一些具有自传和回忆录性质的重要作品:《家庭纪事》、《巴格罗夫孙子的童年》、《和果戈理相识的经过》等,它们在俄罗斯文学史中也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只有在乡村——不是莫斯科郊外的乡村,而是遥远的乡村才可能感受到来被人类践踏的完完全全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的生活。

——阿克萨科夫

这本书写得多么好啊!……它的格调多么清新,文笔多么优美,观察力多么敏锐。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爱又是多么深刻、热烈啊!

这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语言,浑厚而爽快,灵活而机巧。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它既不紧张,也不松弛——用词流畅准确,一切都恰到好处。

阿克萨科夫丰富了我们共同的文学……这样的作品在我们这里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屠格涅夫

阿克萨科犬的《渔猎笔记》以其“奥伦堡地区元索”著称,当我们在这里读到草原的描述,我们似乎呼吸到其独特的香气;读到森林的描述。我们似乎看到林间枝叶在迎风摆动;读到水域的描述,我们仿佛听到潺潺流水声。而每当读到各种鱼鸟的描述,我们的眼前就立即跳出或憨态可掬、或精灵占怪的鱼鸟形象。没有人如此彻底、准确、传神地再现奥伦堡地区的全貌,正是因此,奥伦堡地区如今被人们戏称为“阿克萨科夫地区”。

——冯华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渔猎笔记/诗意自然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阿克萨科夫
译者 冯华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6266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3296069
中图分类号 I512.65
丛书名 诗意自然系列
印张 14
印次 2
出版地 甘肃
219
16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