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马的五和梦
内容
试读章节

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讲良心。记得我小时候,每逢庄稼歉收,就有不少乡亲背井离乡,红着脸,低着头,靠讨饭谋生。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乞丐成了一种职业,很多乞丐“工作”时穿得破破烂烂,“下班”后穿得起名牌、用得起高档手机、买得起私家车。许多年前,我认为只要老百姓腰包鼓了,乞丐自然就少。可如今看来,“丐帮”的队伍不减反增,行乞的原因,不一定是缺少钱,而是缺少良知。你谴责他,他会反问你:“良心值多少钱一斤?”

小到乞丐,大到整个社会都是这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我们吃饱穿暖了,腰包鼓鼓了,但我们的道德滑坡了,心灵贫穷了。GDP不是遮羞布,一个光有GDP而不讲道德的国家难称大国,一个人心不平的社会难称和谐,怎么办?这个病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别人,只能自己给自己治病。世界上最难的手术,是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但是这个“手术”再难也要动。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儿孙,我们必须在自己身上“抽血化验”,给自己动“手术”。

1.贪心:到底挣多少钱才够

人心不和善,最大的病根就是贪。这一点,从我们对待钱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

中国传统历来重义轻利,不过,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曾经最耻于谈钱的中国人,变得特别爱钱了。从生存角度看,无可厚非,谁让我们以前那么穷?从道德角度看,无休止的“钱、钱、钱”,让欲望膨胀,人心生病。

在生了这种病的官员眼里,一条河,只是运输通道和发电能源;一片森林,只是产出木材的宝地;一片山脉,有没有矿藏才是价值所在;一小块空地,见缝插针盖楼才是正理……

生了这种病的普通百姓,个个都成了经济人,天天盘算的都是投入产出:“买基金还是买彩票”,“花多少万把孩子送进重点中学”,“交这个朋友有什么好处”,“没房没车怎么好意思谈婚论嫁”……

更可怕的是,钱和权几乎成了成功的唯一标准。“诗人”、“文人”、“小资”这些曾经满含赞美的称呼,今天已变成了最恶毒的嘲讽,意思是,你不仅穷,而且还穷开心,不以穷为耻,就是最可耻的。

“到底挣多少钱才算够?”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甚至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答案也不一样。比如一个大学生,刚工作月挣1500元的时候,觉得月挣5000元就是天堂,等到能月挣5000元的时候,觉得月挣10000元才算勉强够花。为什么?因为欲望比工资涨得快,能月挣1500元的时候,欲望已经是5000元了。所以,往往是工资挣得越高的人越嫌收入少。

再比如一个老板,刚创业的时候,一单生意赚几万心里都美滋滋的。企业发展之后,赚一千万都嫌少。为什么?因为欲望在增长,能挣一千万的时候,欲望已经是十个亿了。所以,很多老板越做到后面,越觉得自己的公司小,钱不够用。

人有七情六欲,谁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钱挣得多一点,父母长寿一点,子女考上好的学校……这些欲望都是正常的,前提是你必须用正常的手段去争取,而不能靠占公共的便宜、公家的便宜、别人的便宜,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一提到“贪”,绝大多数中国人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脑满肠肥的贪官。的确,没有比中国人更恨贪官的了。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再到论坛微博,贪官都是人们发泄的靶子,怒骂贪官祸国殃民,似乎一辈子的不如意都是贪官造成的,好像这样一骂,自己刹那间就变得高尚清白起来。可是,扪心自问,贪婪的只是官吗?我们自己就一清二白?与“贪官”相对应的是“贪民”,想想看,我们停车的时候,经常会在一些非自动化监控的停车场,碰上保安跟我们商量“要发票停车费8元,不要发票5元”,连一个保安都想利用手中的“权力”,把5元停车费落进自己口袋,何况有些权力的“民”呢?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会计、交警、老师、医生……他们审计要回扣,出警为罚款,值勤捞好处,教课乱收费,手术收红包……贪得明目张胆,因为他们知道,官贪有可能会被法律追究,而“贪民”则无人过问,这些“贪民”与贪官的区别,只是贪多贪少的区别,相同的都是贪心。

即使你不是利用职务之便的“贪民”,超过30岁的中国人,有多少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从没有揩过公家的油、占过小便宜,从没有用公司的电话打过私人长途,从没有到处找车票假充差旅费,从没有以不索要发票为条件跟商家砍价,从没有在楼道的公共空间放过自家的东西,从没有为图方便占便宜、送过红包托过人情……

贪官并非无源之水,绝大部分贪官过去都是你我这样的老百姓。“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里很穷”,既是贪官们忏悔时的套话,也是事实。“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当老百姓的时候贪小便宜习以为常没有人管,做了官以后,贪赃枉法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老百姓恨贪官,也是老百姓“培养”了贪官。P4-7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人心和善:实现中国梦的道德基础

 一、人心哪里不平了

 1.贪心:到底挣多少钱才够

 2.嗔心:互骂和互害的日子不长久

 3.痴心:不讲理的老占便宜

 4.慢心:自己总站着,让别人老蹲着

 5.疑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二、人心是怎么不平的

 1.人心的三种状态

 2.人生的三个觉醒

 三、五个“基本”播下和善的“种子”

 1.底线:讲道德,关键是不唱高调

 2.责任:一指指天,三指指心

 3.诚信:一辈子的兑现

 4.教养:让别人舒服,自己也会舒服

 5.常识:和善,从“五管好”做起

第二章家庭和睦: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

 一、我们的家庭怎么啦

 1.相离:为什么老婆不爱我们了

 2.相怨:多少亲子关系正走向怨恨

 3.相隔:留守儿童的绝望没人知道

 4.相忘:“常回家看看”真有那么难

 5.相烦:婆媳暗战的心理秘密

 二、为什么我们的家庭不和了

 1.中国家庭的五大裂变

 2.我们的家越来越像公司了

 三、“五相”情愿,培育五株“小苗”

 1.相信:信仰改变家族命运

 2.相重:家风永远不过时

 3.相让:夫妻之间讲爱讲缘不讲理

 4.相敬: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孩子

 5.相爱:给家创造陪伴时间

第三章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中国社会的“五缺”

 1.信仰缺位:让一部分人先“信”起来

 2.风气缺正:净化每个人心里的“污水”

 3.竞争缺公:将潜规则曝晒在阳光下

 4.贪官缺德:且把“粪池”换“花坛”

 5.制度缺漏:还得从人身上找原因

 二、社会出问题,根源在哪儿

 1.发展不都是硬道理

 2.传统文化才是和谐社会之根

 三、做到“五公”,育好五棵“大树”

 1.公心:重建全民道德体系

 2.公开:人人都有知情权

 3.公平:如何分好“一锅粥”

 4.公正:以法治国,以德治心

 5.公民:提高素质,从我做起

第四章世界和平:实现中国梦的必备环境

 一、世界有“五争”,天下不太平

 1.利益之争:有钱好称王

 2.霸权之争:反恐,为何越反越恐

 3.能源之争:火药味十足的南海争端

 4.核武之争:为何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5.政治之争:不流血的战争

 二、人心不平,世界不平

 1.文明为什么总被野蛮征服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善待历史,预防战争

 三、播种“和实力”,让“和平之花”开遍世界

 1.安全:文化“心防”,从五节开始

 2.独立:别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主权

 3.尊重:大国讲良知,小国讲道义

 4.合作:“一带一路”,让和文化先行

 5.共赢:远亲近邻,和善包容

第五章天人和合: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

 一、家园之殇:只有一个地球

 1.天空的愤怒:人有病,天知道

 2.大地的愤怒:三分灾害,七分人祸

 3.水源的愤怒: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4.山川的愤怒:森林,人类最后的“老家”

 5.生命的愤怒:人类会不会被开除“球籍”

 二、家园之问:人心坏了,地球脏了

 1.先污染后治理代价太大

 2.心态变化决定生态变化

 三、家园重建: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1.敬畏:人的本事大不过天

 2.因果:自然万物是一张网

 3.顺应:不要当拔苗助长的农夫

 4.相融:生态安全到了危急时刻

 5.共生:不做生态难民,争做生态公民

 结语“五和”文化,从心出发

 附录

 一、《五和中国》歌曲

 二、大家看“五和”

序言

天地瞬息千变,笔墨倏忽万状。“谁能师日月,可以喻清新”(陈恭尹:《定邮诗之约》)。人生有涯,与时偕行,难矣!殆矣!然时不俟人,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人意气风发、不怕艰难险阻,奋起而追,追中国梦,追“五和”梦。其中自谓草根的马宪泉先生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不懈而追。他出生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农村,而从农,体会底层农民的艰辛;少年从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之三五),经血与火的锻炼;青年从政,“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深知国之兴亡,在于政事;壮年下海,体悟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富有之谓大业”,知“和气生财”、“生财有大道”之理;年过半百而进“知天命”之岁,人生觉解,为文化慈善操劳,为天下大和竭虑,为人心安身立命而安顿精神家园。为此他提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的五和文化,以及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家庭和睦的人生观、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世界和平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实现中国梦而操心。

一、和合二圣

所谓草根是指出自低层,无背景、无依倚、无外财,靠正道和智慧发扬正能量而获各项事业成就的人。他们具有民间性、自然性、接地性、艰苦性、谦虚性、谨慎性,却为人类创造了光辉的成果。相传“和合二圣”或“和合二仙”来自草根。唐朝时有两个和尚,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寒山在浙江天台山寒明岩隐居(天台山有寒明两岩,徐霞客与国清寺云峰和尚同游寒明两岩,“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④),所以叫寒山。拾得是由天台山高僧丰干化缘路过荒郊捡来的,后被带回国清寺抚养长大,起名拾得。寒山诗写得很好,但有怪癖,常常到各寺庙望空噪骂,人们说他疯了。但他与拾得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得在国清寺厨房干活,常常把余羹剩饭送给寒山充饥。在佛教中,传说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道教把二人归入“下八仙”与“上八仙”张果老、李铁拐等并列。传说唐贞观年间寒山和拾得到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住持,并将其改名为寒山寺,唐代张继在((枫桥夜泊》诗中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在日本流传也很广。

寒山、拾得为道地的草根身份,但作为寒山寺住持,清代罗聘所绘二人的画像石刻,安置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后壁。在“寒拾殿”中供奉着二人的精美木雕金身像。自古以来,寒山、拾得被奉为二圣,其画像在民间年画中是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手持莲花,与和偕音,一个手捧着盒子,偕音合。盒子里飞出五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尚书·洪范传》中讲到五福临门,认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人生五大幸福。清雍正十一年(1733),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即“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仙”。

……

和爱遵循“博爱之谓仁”、“泛爱众”、“兼相爱”原则。推而广之“仁民爱物”,仁爱人民和万物。人人都要爱,懂得、学会爱,这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是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智慧源泉。人类若没有爱,人就会变成狼,人类就会走向毁灭。世上任何宗教都高举爱的大旗,基督教讲博爱,佛教讲慈悲和普度众生,儒教讲泛爱众,道教讲人人自爱爱人,伊斯兰教讲爱动植物和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爱,这是人的基本人性,而与吃人的兽性有天壤之别。

五和原理根源于中华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的体现,是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最理智、最适宜、最有效的原理、原则。“五和”是世界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五和体现为世界战略的实践价值是“和实力”。和实力是指军事、经济、话语、制度等实力的融突和合,以及在其融突的实践交往活动中和合为一种新实力的总和。和实力是中华智慧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是对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超越和化解。和实力的战略意义是实现世界新秩序的最佳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是实现“一带一路”的思想基础,是缔造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是实现美丽中华、美丽世界的支撑力量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实力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话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战略观和方法论。和合实力使世界变得更安全、更美好。人人和乐、和美的和合世界,是世界人民所期盼的。

五、接地通天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自谓“一个小人物接地通天的思考”的马宪泉先生,以其清明之气澄净残余渣滓,以其高大广深的胸怀接地通天。其“五和”包括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家庭和睦的人生观、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世界和平的国际观、天人和合的宇宙观。如此人心和则善,家庭和则兴,社会和则谐,国家和则强,世界和则宁,天地和则美。为此我曾作文称“五和”文化具备“五性”,即时代性、良知性、创新性、道德性、国际性。五性以说明“五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若中华民族以此“五和”实践,中国梦就肯定实现;若世界人民以此“五和”实践,和平、发展、合作、双赢将永续生生不息。

“五和”的和合文化虽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但关键在笃行,这是马宪泉先生所致力的。为使“五和”的和合文化落地生根,马宪泉先生组建了“五和”文化工作小组,开办“五和文化大讲堂”。同时,琼州学院和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联合倡导“五和文化志愿者”走进贫困山区小学、敬老院、戒毒所等,让人们亲身体悟五和文化爱心和智慧,使“五和”文化的践行落实、量化、细化。我们期待在不久“五和”的文化鲜花将以其光鲜璀璨的美姿开放于中华大地。

内容推荐

《老马的五和梦》以作者马宪泉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首要价值“和合”哲学为指导,以作者从农从军从政从商从文的“五从”丰富人生经历为实践,提炼出人类社会的五大冲突与矛盾,即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冲突、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社会内部矛盾的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所有的这些冲突都是人心的冲突造成的,要化解这五大冲突和危机,最有效方法和最佳选择就是“和合”思想。由此,以“和合”贯穿这五个方面的冲突,细分、概括、提炼出“和合”思想的五个具体方面——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此五者唇齿相依、相融共生,超越种族、宗教、国家,成为实现中国梦、构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精神养料和资源。

编辑推荐

所谓草根是指出自低层,无背景、无依倚、无外财,靠正道和智慧发扬正能量而获各项事业成就的人。他们具有民间性、自然性、接地性、艰苦性、谦虚性、谨慎性,却为人类创造了光辉的成果。

《老马的五和梦》以作者马宪泉从农从军从政从商从文的“五从”丰富人生经历为实践,提炼出人类社会的五大冲突与矛盾,即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冲突、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社会内部矛盾的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所有的这些冲突都是人心的冲突造成的,要化解这五大冲突和危机,最有效方法和最佳选择就是“和合”思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马的五和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宪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52943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5240990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