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励耘家书(陈垣与子弟)/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垣出身于药商家庭,自幼好学,并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他的父亲陈维启(1855—1909)虽是一位商人,但对陈垣的读书,从不吝惜金钱,后来陈垣感激地回忆说:“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览,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大书;其非之者,则呵为好读杂书。余不顾也。幸先君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故能纵其所欲。”陈维启别号“励耘”,陈垣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励耘书屋”,显然有纪念这位极力赞助自己读书的父亲的意思。

陈智超编注的《励耘家书(陈垣与子弟)》收录了著名史学家陈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者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识传统“家学”的真实内涵。

内容推荐

《励耘家书(陈垣与子弟)》由陈智超编注。

名人的家书是领会家学非常好的门径,像《曾国藩家书》;而著名学者的家书,在端正品行之外往往还有性情、知性上的培养,是闲暇时非常好的消遣读物。最近新出的《励耘家书》,即史学家陈垣与子侄的书信三百余通,就是本值得一读的小书。

《励耘家书》收录的往来书信,从1927到1966年,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1990,历史学家)、幼子陈约(1909—1999,书法家)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到所谓“家学”的真实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初教书,先要站得稳,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法之过也。”

目录

导言

与陈约

与陈乐素

与陈雪晶

与陈珍铭

与罗永昌

与张遵俭

与陈善

与陈致易

试读章节

(三)一九三〇年七月十日陈约来函并批复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儿对法律虽不有十分大趣味,但因日续的浸淫,早已与之生相当关系矣(无论何种科学,能深入必有得处)。不经不觉暑假后可升班了。大明年便是毕业,在此后的两年,当较前时为要紧,参考书当然不少,望父亲加以援助(要书我外行,要钱可寄汝一点)。

益兄回来时,见到南方的学风不及北方,鼓动儿转学北方,儿早有此意(亦不尽然,你学法律,我即将近日一张论北平法学院新闻一篇寄汝)。益兄回平后,此事倒沉寂了。这固是由儿无勇气,而究竟缺乏了援助的人(无援助有无援助的好处)。

儿于法律的书籍外,很爱读文学的书籍(文学似不如史学),因为无人指引,爱读还只是爱读,是散漫的、无系统的,这是不会得益的。譬如儿爱读国学的书,但国学这么多书,从何读起,何者应读不应读?都没有相当能力去拣摘,时常会因此而减少了兴味(无所谓国学。国学二字太笼统了,不如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等。我的著作,你得读否?便中我寄汝一二种,此是转转口味的法子,你既学法律,仍然读你的法律书为要)。

儿闲暇还想写下字,苦于连一本较妥当的碑帖也找不到(你此次来字,大进步,可喜。可见你近来用功,至慰至慰。一个人总要有一样长处,免人鄙屑),更不知应从何人人手?墨砚是写字不可少的。(是要墨砚,抑要墨盒?)但终找不到一个好的,因此种种,儿觉人在世,是少不得人们的提携和帮助,儿悔以前舍近而图远,总不会想起父亲来,现在很望父亲常常指导。儿有这么一个希望,虽然是将来的话,但很想能实现,就是在法专毕业后,很想再读两三年农科(到时至算,心多不好也),因家里很少人于农业是有相当学识的。儿也并不因家没有人学便去学。其实儿底志愿是如此。所以很希望将来有这一个机会。

儿常常也想写信父亲,但执笔总是写不成,说是畏惧又不畏惧,懒又不是懒,其间总觉一种不自然,真不可解(写信与尊辈或卑辈,均要注意一件事,写出来盼望人家认得。草字虽然好,虽然是一种美术,但是人不尽识的字,不宜太草,免人误会而厌恶也,注意注意)。益兄回来劝儿多寄信父亲,但直至现在才写这一封,真的有几次执起笔总不知从何说起。

到祖母处见父亲来信,说今年暑假回来,喜甚。

北京各位如何,念念。省中祖母以次各人均好,馀容后禀。专此,即请金安。儿约谨上。七月十日。

专心在法专毕业后,再看机会。稍暇我当有字帖检几种寄汝,若久不收到,可写信来催。

(四)一九三〇年八月陈约来函并批复

[以上原缺]字帖博哥本来有的,但上上海时一并带了去。曾寄给儿一本《李北海[此处添“某某”二字]碑》,和儿自己买的《九成宫》、《兰亭》、[此处添“某某人”三字]《圣教序》外,再没有了。有许多书家,虽知其名,但总未得看过他们稍为可信的字迹,自己又没有多大力量去买,父亲能多寄儿那就好了。

潜妹、善妹们寄来利姊的信,儿常得[以下原缺]

说没有看过,以后请多寄点回来。儿通常习字,通是磨墨,故需要墨砚,不是墨盒。但平常的墨砚是很快干的,写字时很窒碍,很想得一方较好的。这里中华书局虽有好几种端砚,但要价总在十馀二十块钱(皆是新坑,不可买,须买旧坑),故不敢买,又怕上当。说起墨砚,就联想到笔,在广州买笔也不易。昨年一位姓江[以下原缺]P5-9

序言

陈垣先生(1880~1971)字援庵,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宗教史、元史、年代学、校勘学等许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二十史朔闰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受到后辈学人的景仰;他从教七十余年,1926年起担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直至去世,造就了众多的人才。

陈垣出身于药商家庭,自幼好学,并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他的父亲陈维启(1855—1909)虽是一位商人,但对陈垣的读书,从不吝惜金钱,后来陈垣感激地回忆说:“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览,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大书;其非之者,则呵为好读杂书。余不顾也。幸先君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故能纵其所欲。”其父别号“励耘”,陈垣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励耘书屋”,显然有纪念这位极力赞助自己读书的父亲的意思。

《励耘家书》收录了陈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从1927到1966年,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1990,历史学家)、幼子陈约(1909~1999,书法家)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到所谓‘c家学”的真实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初教书,先要站得稳,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法之过也。”

幼子陈约常年独自在广州生活,学无师友,在家书中陈垣对陈约的指导更为严格,为了督促他学有专长,有时批评得甚为严厉。陈垣嘱咐道:“单是读书写字,算不得学问,有事业做便是学问。”一次陈约信中说近来醒悟当戮力读书,“然岁数已大,人事日繁,思虑一多,心何能专”?陈垣批复:“即此更不必读书,又想读书,又多思虑,一肚俗气,何能读书?读书要挨得饥,抵得冷,并受得世人讥笑,方能成学。”

在陈约选读何书以及读书的具体方法上,陈垣也随时点拨:“《书目答问》一书不可不备,卷末有清朝著作家姓名,尤须熟看,至紧至紧”;“师承不易得,最好将《后汉书》与《三国志》同有之传,如董卓、袁绍……等十四传,以《三国》为底,与《后汉》对照,看《后汉》如何改作,即可悟作文及改文之法”;“最怕浅尝辄止,各得其皮毛,则废物矣;人不可一日闲,心必须有所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废人矣”。“学问要就自己环境,如果家藏书籍丰富的,则宜于博览;如果家中书籍少的,则宜于专精。”这样的教诲在家书中还有许多,对于当今的年轻读者而言,也是深有意味的金玉良言。

本书选自陈智超整理、编纂并注释的《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三联书店2010年)。陈智超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三代传人。《陈垣来往书信集》的家书部分原有书信近400通,本书仅略去零星并无实质内容的书信,“与陈约”和“与陈乐素”两个主要部分并无删节,意在让读者把握完整的内容。至于家书和陈垣书信的全貌,还望参阅《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励耘家书(陈垣与子弟)/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智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4951
开本 32开
页数 5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5212753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