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那么请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请从保罗·埃克曼编著的《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这本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的研究之作开始。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使我们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本书详细介绍了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是一本实用的防骗宝典

内容推荐

人类说谎的历史与要拆穿谎言的历史一样久远。古往今来,人类对于测谎的研究及其机器使用从未停息过。本书作者,情绪心理学大师保罗·埃克曼经由实验的结果、归纳原则,精确地辨认出说谎者不实的表情、陈述与动作,他的研究震惊了学界和实务界。作者在《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中首先以揭谎的历史切入,以个案诠释作为脉络,让读者在历史的时间中漫游“说谎与人生”的世界。作者在书中讨论了说谎的种种手段及其本质以及破谎之道,并把有关情绪与说谎的理论、肢体动作、语调语气的变化、表情、眼睛等与说谎的关系、测谎机的信效度探讨、判读的陷阱与验谎、抓谎技术,伴随着希特勒、沙达特、尼克森、布罗考等名人的案例(从国际的政治谎言,到升斗小民的尔虞我诈)洞悉人心,穿插诠释,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目录

第三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谎言、破绽与说谎线索

第三章 谎言何以穿帮

第四章 言辞、声音、身体行为与谎言

第五章 说谎的表情线索

第六章 陷阱与预防措施

第七章 测谎仪

第八章 估谎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的抓谎

第十章 公共领域的谎言

第十一章 新进展与新想法

结语

附录

校者跋

试读章节

我们出示玛丽接受访谈时包含那个微表情的片断给别人看,请他们判断她的心情。结果未经训练的人都漏失了微表情中的信息,造成误判,认为她的心情还不错嘛。但当播放慢镜头时,大家都抓住了忧郁的信号,接着再以正常速度放片,忧郁的微表情也能够捕捉到。然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一般不需要慢镜头播放就能捕捉到微表情。

经过一小时左右的练习,大部分人都学会了观察这种一闪即逝的表情。我们在投影仪的镜头前放置一个快门,控制幻灯片瞬间投影的时间。刚开始,播放每次只闪现五十分之一秒的表情,大家都说看不出名堂,也不可能看出名堂。但他们很快就都进入状态,一旦抓住诀窍,有时还认为故意放慢了快门。看过几百张脸之后,尽管闪现的时间极为短暂,每个人都已经能够辨识其中的情绪。学习这门技术,不一定需要快门装置,把有表情的照片放在眼前,尽可能快速地对着照片打出闪光即可。对照片中的情绪先做尝试性的猜测,然后仔细加以确认,再换另外一张,如此不断练习至少数百张后,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微表情十分诱人,因为它们内容丰富,提供了隐瞒情绪的破绽,但是微表情出现的机会并不大。在护理学生说谎的实验中,就很少发现微表情,反倒是碎表情(squelched expression)较为常见。当一个人意识到某种表情会泄露心情时,立刻中断该表情,这就形成所谓的碎表情。有时碎表情会用其他表情掩盖,最常用的是微笑。碎表情也是稍纵即逝,表情一经打断,所携带的情绪信息就很难再捕捉得到,尽管如此,碎表情仍然是值得留意的线索,表示这个人正在掩藏某种情绪。微表情虽然在时间上经过压缩,但优点在于充分展露;碎表情则是表情受到打断,并没有完整展现,而只是局部的表情碎片,但优点在于延续时间比微表情长,并且打断本身值得玩味。

微表情与碎表情虽然能够提供说谎线索,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布罗考陷阱,抓谎者根本没有考虑到每个人情绪性表情的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隐瞒情绪的人都会表现出微表情与碎表情,因此,没有出现微表情或碎表情,并不能证明这个人是在说实话。第二个问题是奥赛罗谬误,某些诚实的人被误解为说谎时情绪反应强烈,反而更加深别人的怀疑。为避免奥赛罗谬误,抓谎者必须了解,某人即使表现出微表情或碎表情,并不足以代表他就是在说谎。这些表情所泄露的几乎每一种情绪也能被无辜者所感受到。无辜者可能因为受到怀疑而恐惧,可能为其他事情而怀有罪恶感,可能为受到不当的指控而愤怒或厌恶,可能为有机会证明原告的错误而满怀欢喜,还可能为莫名的攻击感到惊讶乃至错愕……总之,什么可能都有。如果无辜者想要掩饰这些情绪,微表情或碎表情就会出现。在解释微表情或碎表情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陷阱,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将在下一章讨论。  并非每条产生面部表情的肌肉都容易控制,有些肌肉就比较诚实。说谎者想要装出假的表情,不随意肌便不听使唤。说谎者尽管试图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但却不易阻止或打断这类肌肉的活动,以致隐瞒行为难以得逞。

为了解哪些肌肉是不容易控制的,我们请实验对象有意地移动其面部的每条肌肉,把表情摆在脸上。’有些肌肉的确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随意移动,例如,在测试者当中大约只有一成的人不需要用到颊肌(chin muscle),就能够把嘴角往下拉。但在真实情绪的召唤之下,我们注意到那些不容易控制的肌肉却动了起来,例如嘴角无法随意下垂的人,感到悲伤、难过或痛苦时,就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来。如何移动这些不容易控制的肌肉,是可以学会的,只不过要花上好几百个小时。这些肌肉之所以是不随意的,原因出在人们通常不知道如何把信息传递给它,好利用它做出假的表情。据此,我有理由认为,如果一个人无法把信息传达给某些肌肉做出假的表情,也就很难传递“阻止”或打断的信息,以干预肌肉响应内心真实情绪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换言之,如果你无法随意移动肌肉做出假的表情,也就无法约束肌肉的动作,掩藏已经流露出来的真表情。

除了阻止之外,有感而发的表情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掩藏起来。表情可以被戴上面具,典型的方法就是微笑,只不过出现在额头及上眼皮的情绪信号却是遮不掉的。此外,绷紧拮抗肌(antagonistic muscle)也可以控制脸上的表情,例如,抿紧嘴唇并将两颊的肌肉往上推,原来一副开心的笑容就不见了。然而,只要用到拮抗肌,说谎往往就会露了底,因为硬要拮抗肌与表现内心感受的面部肌肉一起动作,便会使表情看起来极不自然,一副僵硬或是被竭力控制的样子。掩藏真实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完全阻止与表情有关的肌肉的活动,但是,如果涉及面部的不随意肌,那就很困难了。

P106-108

序言

本书的前八章是1985年为第一版所写的,第九章与第十章是1992年为第二版补写的,今日重读这些章节,并未发现什么疏漏,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今年(2001年)为第三版所补写的第十一章中,我交代了一些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并针对大多数人(甚至专业人员)抓谎能力都不容乐观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

随着时间的流逝,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于能否根据一个人的行为线索来勘破谎言,我想我已经不必过于谨慎了。而随着所做的大量教学工作,我们的自信也日益增强起来。过去十五年间,我与执教于罗格斯大学的同事弗兰克(MadkFrank)、执教于旧金山大学的同事奥沙利文(MaureenO’Sullivan)一起使用这本书作为教材,在美国、英国、以色列、香港、加拿大、阿姆斯特丹等地教学,对象大都是执法人员。对学术上的东西,学员们显然缺乏兴趣,但第二天他们运用到工作上,却带给我们很多生动的例子,也进一步证实了本书中所谈到的种种想法。

基于我们的研究和从执法人员那儿学到的经验,我坚信,鉴别他人是否在说谎,准确率最高的情况是:

·第一次说这个谎言;

·过去从未说过同类型的谎言;

·说谎的代价很高:最重要的是,面临着严厉惩罚的威胁;

·抓谎者不预设立场,不骤下结论;

·抓谎者懂得如何鼓励嫌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讲得越多,鉴别的机会就越多);

·抓谎者与嫌疑人的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同;

·抓谎者使用本书中所提示的重点,来套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拿来证明谎言;

·抓谎者要意识到,如果嫌疑人是诚实无辜的,那么判定起来会有很多困难,正如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后记

谎之为字,很容易让人附会起“右文”之说,认为此乃荒诞不经之言。这种理解不无可取,然而也有偏颇之处,那就是现实中的谎言往往言辞恳切,识破之前看不出半点荒诞,事实上,这种印象往往来自事后诸葛般的英明夸谈。相形之下,反倒是当现实世界令人困惑得摸不着头脑时,那些据实以陈的讲述却因荒诞而被别人归诸谎言。当然,荒诞本身并非不能达成说谎的目的,“真话假说”便是一途,通过故意夸大和扭曲事实,使人虚实莫辨,从而达到了误导他人的目的(例证参见本书第21-22页)。

这无非是想说,分析和认知谎言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好在我们对待谎言的态度还算鲜明。西哲柏拉图认为谎言不仅邪恶,而且会污染说谎者的灵魂,因此他对于说谎绝不妥协,认为生命中只容得下真相;而亚圣孟子则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但是当谎言上升到更高层面,这些知识精英的态度便犹疑起来:柏拉图提出了“高贵的谎言”,告诉民众人分金银铜铁四种,贵贱天定;而孔孟之道的伦理纲常,则不乏“王侯将相有种”的思想,也不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手段。

回到现实层面,事情也远非那么简单,我们不是有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经历,就是有过“叶公好龙”的想法。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诚实,但却无法面对别人的绝对诚实。我们可以辩称谎言是有差别的,隐瞒和误导比之凭空捏造似乎会让我们心绪稍安,自以为的善意和利他又让我们颇觉高尚,至于能想出“高贵的谎言”来,那心境就只有大任斯人可以描述了。幸而,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心怀愧疚的,尽管将说谎视为罪大恶极并用以教人的情况,或许已不多见,但说谎之于人心,总不免产生罪恶感,则是一般的社会教化所为。

认知谎言所关涉的是价值,而辨识谎言所关涉的则是事实,前者为哲学家们数千年来所喋喋不休,后者则为科学家们几十年来所突飞猛进。在情绪表达与人际欺骗这一研究领域,倾注了40年心血的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可以说是这些科学家中的翘楚。这位老兄的尊容,我们可以在本书图2到图6的若干表情照片中有幸得睹,一颦一笑,颇多迷人。这些收放由心的展现,也表明了他研究的精到与治学的自信。

埃克曼的确精到,也足以自信,他的很多开创性的研究为这一领域注入了生机和前景,很多持续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得以直面过去的错误观念。科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定量化,埃克曼开创了表情与行为的定量化测量,他提出利用测谎仪勘定具体的情绪而非只是波动,他不断设计和改进实验,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数据分析。科学家最显著的特征则是严谨,埃克曼为各种概念的定义反复推敲,为事情之一切可能不断穷举,为测谎的准确度与效度再三辨析,更为抓谎的陷阱与预防措施不厌其烦地叮嘱。

这些都写在《说谎》一书中,这本研究专著历经数次修订和不断扩充,一版再版而享誉世界,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的必读教材。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弗兰克(JeromeD。Frank)教授,对此书有一句准确而凝练的评价:“这是一座关于谎言与抓谎的详尽实用的宝库,充满了伦理学上的敏锐分析与中肯评判。”的确,它语言生动,内容翔实,例证丰富,分析缜密,不像是部研究综述,倒像是本老少皆宜的通俗教材,尤其是附录中的实用表格,更突出了这一特质。

但更为难能可贵的则是评价的后半句,我们在掩卷喟叹之余,除了要钦佩作者的执著与创意之外,更为尊敬他对于知识与人性的尊重。他反复告诫执法人员,不要固守那些陈旧的经验和成见,也不要误用和滥用新的研究成果,测谎只是一种侦查手段,绝不能取代司法证据。他也反复提醒普通读者,抓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辨识真伪,但无法帮我们解决在人际关系上的抉择。有时候一味地揭露只是一种粗鲁,甚至残忍,使用不当时,甚至可能是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他更反复吁请当政者,不要为自己找出千般理由在国会面前说谎,并引用杰斐逊的名言说:“治理之道,诚信而已。”这不禁也令人想起荀子的话:“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信哉斯言,足为之戒。

本书中译本最初由台湾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译者邓伯宸。但是该译本或出于将之改造为通俗畅销书的考虑,将原书整句、整段甚至整节地略去,删削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本着尊重作品完整权的考虑,三联书店决定应该尽可能地还原该作原貌,把选择权留给读者,为此由校者花费大量精力对该书逐字逐句进行了校订和补译,读者手中的此稿即全文译出,甚至包括题献页和书前引文,面貌十分完整,逻辑性也更强。

台湾在对西方作品的引进上往往快于大陆,其译本在“达”上也普遍做得比较出色,应用短句较多(尽管有时候拆得过于破碎),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值得大陆翻译界学习。这不禁让人感叹海峡对岸的翻译界比我们在汉语的继承上要充分得多,在掌握上要灵活得多。本书的翻译便是一例,我在校对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不时会心一笑,比起校订大陆译本要令人愉快得多,这也敦促我在补译时尽可能地保持这种风格。

但是不少台译本略嫌粗糙(可能包括编辑上的失误),在“信”上还有待加强。本书译文中便存在一些低级错误和似是而非的现象。很多句子看似通顺,但一核对原文便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就要细细品味,不可想当然的囫囵过去,否则会对原书的理解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在校读中我花费大量工夫来理顺逻辑,尽可能透彻贯通后再最终敲定,限于篇幅,姑不举例。对于有些译名(包括人名地名),此台译本并没有错,但我均按大陆习惯进行了修订,一些词语用法也是如此,如“破功”改为“功败垂成”,“老神在在”改为“气定神闲”。但是另一些译名,甚至很多重要的译名,台译本还是存在不少欠妥之处的。比如讲到身体动作的几大类型,将其中的“illustrator”和“manipulator”都译为大而无当的“肢体语言”,于是在相关的叙述中就一片混乱,让人不知所云。其实前者应该译为肢体比画(手势比画是其特例),后者应该译为零碎动作(譬如抓耳挠腮等)。再有,将第八章的题目“liechecking”译为“验谎”,这就造成严重的歧义,很容易让读者以为是识别谎言之后验证其真假,而书中原意是指按照38个要点check谎言和说谎双方,并综合分析说谎成功与被识破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译为“估谎”更合情理。此外,将一种重要的破绽“tirade”译为“发牢骚”的话,便体现不出强烈情绪化的特质,所指也甚为狭窄,不如直译为“言辞激烈”更符合原意。

此外,校者还补译了每章结尾参考资料中有价值的叙述性文字,并添加了少量校者注,对大陆读者费解的背景加以说明,如帕特里夏绑架案、美国巡回上诉法院的体制等。对于台译本第69页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138),因此译长短参差也不押韵(排版上也没有分段处理),故校者选择了著名翻译家屠岸老先生的译作(见本书第55-56页)来代替,后者语言韵脚及音步的把握均属上乘,在此谨示感谢。

最后,应该说明,虽然校者认真竭力地为读者着想,尽可能以最好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但是限于水平,仍有可能存在着相当的错误和欠妥之处有待读者慧眼披砂。如果本书您尚觉清晰好读,收获不小的话,首先要感谢译者邓伯宸,他流畅生动的表达为校者提供了锦上添花的基础,其次,还要感谢那些为校者雪中送炭的人,如《科学时报·书评周刊》的钟华主编通读了校样,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徐国强

2008年4月于北京朝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埃克曼
译者 邓伯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5057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5212803
中图分类号 C912.6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Carlo Mann Agency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