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星来客(犹太人与诺贝尔奖揭秘)(精)/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揭开核裂变秘密的人尼尔斯·玻尔

在寥若晨星的历史巨人中,尼尔斯·玻尔是其中极为灿烂的一颗。玻尔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虽然他没有爱因斯坦那样声名显赫,但真正懂得物理学的人都深知,他完全可以和爱因斯坦并驾齐驱。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与合作者,爱因斯坦毕生不可缺少的备受尊敬的挑战者,他是许多卓越科学家如海森堡、泡利、狄拉克、奥本海默的良师益友,也是全世界所有物理学家的领袖。正是他揭开了核裂变的秘密,从而引发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科学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核物理成了热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几乎都转向了这个领域,致使核物理学飞速发展。其中,玻尔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玻尔认为:原子核具有复合成分,因此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闯入的中子和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或中子碰撞。不过,这个粒子不会被撞出原子核,相反它将撞击另一个粒子,这另一个粒子也会撞击别的粒子,直到所有的粒子都运动起来。这时,闯进来的那个中子原来所具有的能量,就转移到这些粒子上面,接着这个系统就要采取一种行动,以摆脱这部分多余的能量。他又一次发现了原子的结构,又一次发现了并协原理。他提出了如何验证这一设想的所谓“复合原子核”的方法。对复合原子核这一概念,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过,正像牛顿和达尔文的发现一样,突如其来的见识与长时间的审核事实,再一次创造了科学史上又一个最伟大的进展。

玻尔继续向前展望,如果原子核受到了更猛烈的冲击,可能导致原子核的爆炸。

1938年,玻尔去美国同爱因斯坦合作,在途中和抵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又完成了解释原子核裂变现象和裂变碎片具有放射性的实验。他写出了概论性的论文,对整个过程的理论进行了推导和说明。不久,他又揭示了铀的复杂现象,提出:只有质量数为235的这种稀有同位素才能由慢中子引起裂变,而质量数为238的半度同位素则不能。这种差别仅仅是由于两种同位素含的中子数不同。这个发现,直接提出了释放出巨大核能的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旋涡。1940年4月,德国占领了丹麦,玻尔落入德国人手中。

纳粹急于想利用玻尔尽快研制出原子武器,所以继续让他从事研究,并且从中索取秘密。但是,有关原子武器的研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困难,例如,难以提炼大量的铀、难以控制反应速度等,所以认为原子弹难以造成。就在这种情况下,玻尔指出,慢中子裂变应归于稀有的同位素铀235。又是玻尔发明了有效分离同位素的方法,这就使制造原子弹成为可行的事情。

战争仍在大规模进行着,英国、美国和法国万分焦急,深恐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他们得知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科学家玻尔巳落入德国人手中,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每年将生产1500公斤重水,这足以进行原子弹试验。又由于玻尔一贯主张把他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就在德国占领丹麦之后,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向德国人讲授原子弹的威力,这使英国、美国更加坐立不安。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谍报人员发出命令把玻尔带出来,参加曼哈顿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听取汇报,亲自部署夺取玻尔的秘密行动,劝说他为盟方效力。因为玻尔天真地反对一切暴力,甚至想托人或直接找希特勒说情,以停止战争和迫害,所以,他起初拒绝逃往盟方。与玻尔的愿望相反,纳粹的恐怖浪潮席卷了整个丹麦,并直接威胁到他的实验室。他的幻想破灭了,只好选择逃往同盟国的道路。德国总部很快获悉了这个消息,立即下令:逮捕玻尔!然而晚了一步,玻尔已经在秘密组织的帮助下到了中立国瑞典。

1943年10月6日,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一架英国的蚊式轰炸机在斯德哥尔摩机场降落。玻尔坐到了弹舱里,因为只有这个地方能容纳这位特殊的乘客。当飞机升到最大高度时,驾驶员告诉玻尔打开氧气开关,而玻尔没有听到这一指令,因为飞行员的帽子戴在玻尔的大脑袋上实在是太小了,耳机没能贴在耳朵上。这位出逃的科学家不一会儿就因缺氧而昏迷了。驾驶员冒着巨大的危险,从纳粹手中救出的这位著名教授差点死掉。幸好,飞机一会儿降到了较低的高度,玻尔苏醒了过来,安全地飞到了伦敦。

到了伦敦,玻尔很快见到了丘吉尔,同意加入英国研究原子弹的行列。他说:“时代不好,为了抢救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我只得违背原则了。”

玻尔在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又秘密地来到美国的研制原子弹基地。同费米、奥本海默、西拉德等人共同合作,努力工作,终于使原子弹成形。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39年,当犹太人奥本海默收到有关铀的裂变及由此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有关消息后,他心中就有了关于原子弹的概念,并进行了原子弹爆炸所需的临界质量的近似计算。但是差不多过了两年,他才被聘从事有关铀方面问题的最早的秘密研究工作。1941年秋,应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普顿的邀请,奥本海默出席了国立科学院专门委员会召开的有关商议军事利用原子能的会议。会后,奥本海默又回到教学工作上,但从此他再也放不下对这一问题的考虑,他被这个问题深深迷住,花费了大量时间来测定进行一次原子爆发所必需的铀235的数量。

到1942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激烈的拉锯时期,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规模日益庞大时,奥本海默被要求专门从事原子弹的设计工作。同年7月,一个小组在奥本海默的主持下就原子弹爆炸理论讨论了几个星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进展顺利。P13-16

后记

我对犹太人的关注,始于大学时代。那时,我疯狂地迷上了人物传记,尼克松、里根、基辛格、洛克菲勒、哈默、爱因斯坦、马克思、尼采、卡夫卡、弗洛伊德……我总共读过四百多位名人的传记。令我疑惑不解的是,这些名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是犹太人?于是我跌跌撞撞的犹太研究生涯便从那时开始了。不管什么书,只要里边提到“犹太人”三个字,我就一定得买下来,而且总要仔细研读,认真揣摩。我对“犹太人”的痴迷,和我女儿现在对芭比娃娃的痴迷差不多,只要听说一本有关犹太人的著作出版,一天买不到手,我就茶不思饭不想。我现在的书橱中,总藏书量近1万册,有关犹太人的书就有3000多册。我曾经到过中国权威的犹太文化研究专家——南京大学的徐新教授家里做客,他的藏书量不及我的1/10,但徐先生的书大多是外文原版,这是令我非常羡慕的。中国犹太学研究界的另一些专家,我也大多拜访过或有过联系,诸如:山东大学的傅有德先生,云南大学的杨曼苏先生,外交学院的宫少朋先生,社科院的殷罡先生,周燮藩先生和黄陵渝先生,以及南开大学的王立新先生,河南大学的张倩红先生,深圳大学的刘洪一先生。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有两套书,一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犹太文化丛书”;另一套则是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这两套书对我的研究起了决定性作用,我终于由“游击队”走向“正规军”。遗憾的是,最早主编“犹太文化丛书”的顾晓鸣先生已经销声匿迹,据复旦大学的一些朋友讲,他现在主要搞足球评论和房地产宣传方面的事宜。

我在犹太学研究方面的爬行,是由盲目到自觉的一个过程,是由编写通俗大众读物到对《塔木德》和宗教文化思想研究的逐渐升华。我先后编辑出版的书有:《犹太大亨赚钱术》《犹太入的金钱人生》《犹太人韬略大全》《世界著名犹太人传奇》等近10种。2004年,我出版过一套“犹太智慧文存”,这套书是一个过渡。2006年接着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犹太人之谜》和《艾·辛格的魔盒》等书。在此之后,我的研犹生涯翻开新的一页,我希望每出版一部书都不会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

西方文明起源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或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犹太人创造了上帝和信仰,希腊人创造了哲学和逻辑。如果没有“两希文化”,世界的文明史将不可想象。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犹太人和犹太文明的研究却极为漠视,市场上充斥的大量有关犹太文化的书大多是伪书和垃圾书,许多书和犹太人毫无关系。目前,国内开设有关犹太文化课程的大学只有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河南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其实,中国的大学都应开设有关“两希文化”的课程,不研究西方文明的源头,不借鉴西方文明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发展谈何容易。况且,希伯来文化本应是东方文明的一部分。犹太人发源于西亚,却成了西方文明的源头,真是可悲!

2004年岁末,我同《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一书的作者“哲学乌鸦”黎鸣先生到全国18个城市40所大学巡回演讲,他主要讲的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重点从思维方式和逻辑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我除了讲编辑、出版、文学批评外,还特别介绍了犹太文化,题目就是“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从此以后,这个题目将成为我终生的研究方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和快乐的猪;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和逻辑,没有信仰和逻辑的民族,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和丧失文化底蕴,甚至导致本民族的文化也逐渐衰落。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借鉴,将成为人类新世纪发展的大势所趋。

贺雄飞

2015年酷夏于北京静思斋

目录

第一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火星来客

 二、“现在我们都成了狗娘养的”

 三、纳粹德国研制原子弹之谜

 四、迈特纳: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犹太女人

第二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化学奖

 一、1901—2001年犹太人获诺贝尔化学奖统计

 二、爱因斯坦与哈伯的恩怨沧桑

 三、三位化学巨匠:莫瓦桑、普利高津与柯恩

第三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信仰治病

 二、埃尔利希“神奇的子弹”

 三、梅契尼科夫与微妙的吞噬细胞

 四、青霉素与链霉素的发明

第四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从大卫·李嘉图到罗伯物·奥曼

 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

 三、贝克尔:“经济学帝国主义”代表

 四、历尽磨难的博弈论大师豪尔绍尼

第五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文学奖

 一、诺贝尔文学奖中的“犹太现象”

 二、帕斯捷尔纳克:自由的灵魂

 三、艾·辛格的魔盒

第六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和平奖

序言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总序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人类不思索,上帝更发笑。

——作者手记

按照普遍的经验,人们对畅销书普遍推崇。某本书的销量一旦超过100万册,似乎就肯定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和价值。然而,纵观人类的思想史和文学史,真理和经典常常不是按统计数字评定的。相反,众目睽睽之下,真理常常被贬抑和扭曲。从而使大众成为非常盲目的消费者,并降低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追求完美的动力。犹太文学大师卡夫卡说:“假使一本书不能当头棒喝地敲醒我们,那读它有什么用?一本书该像一把碎冰斧,将人类冰封的心灵捣碎。”而犹太哲学家亚伯拉罕一海舍尔也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跨越时空和距离,将人类联结在一起呢?只有文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圣经》曾多次被人用火烧掉,但世界上的基督徒却越来越多。

现代文明已将人类的物质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类的幸福度增加了吗?我看未必,而且人类整体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水平每况愈下。群体愈大,发展的速度愈快,生命的质量愈小。当罗马人造不出漂亮的建筑时,就把它建得很大。这种陋习延袭至今,每个人的时间表上都排满了活动,简直是与马赛跑,但生活的质量和意义却没有提升。

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著名诗人:“你是什么时候决定做一名诗人的呢?”诗人指出这个问题问得不对,他说:“每个人天生就是诗人,我只不过重复别人做过的事罢了。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其他人会停止了呢?”因此说,多数人年龄越长,思想越僵化。当他们年轻时,对未来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然而,到了中年以后,竟然对理想主义者嗤之以鼻,而对一些污秽、龌龊之事却习以为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色列先知耶利米在《圣经一耶利米书》中说:“你若与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觉累,怎能与马赛跑呢?”在当今这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人们忙于应酬和娱乐,灵魂跟不上欲望的脚步,很少有人每天散步省察生命的意义,自然会变得大腹便便,却六神无主、麻木不仁。

2014年1月24日,我在哈尔滨主持“犹太智慧商界领袖沙龙”,期间企业家们提问:“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一位女企业家的回答是:“快乐。”我当时间她:“难道还有比快乐更快乐的事吗?”曾经,我在读一本书时发现,犹太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回答了这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我的快乐就是分析作品,想象自己喜欢怎样去聆听;生命的意义在于将我们最迫切的需要升华成艺术,无论是生活艺术还是美食艺术。”梅纽因还说,人类还需要在快乐中不断学习,否则生命的终极意义便会离我们远去。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永恒的生命不允许有未来。  我20年前开始研究犹太人,也开始了我的流浪生涯。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然后下海流浪到海南儋州,历尽坎坷后又流浪到北京,在北京也先后搬了十几次家,不到一年搬一次。从2014年开始先是返回家乡鄂尔多斯,然后又流浪到包头和乌兰察布,今年则流浪在北京、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之间。我的女儿也和我一样,先是在内蒙,后来到了北京,然后又从中国到了爱尔兰,爱尔兰到了美国,美国到了法国,马上又要从法国到以色列求学。儿子也一直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成长,不间断地适应着各种不确定的状态和陌生的世界。

犹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一个哲学家的最终归宿是火车站。”这难道就是我和孩子研究犹太智慧的宿命吗?犹太人为什么要流浪?就是要寻找一个热爱诗歌,热爱法律,渴慕智慧和真理的地方,寻找一个和谐、幸福,没有雾霾,能实现伟大梦想的地方。

流浪不仅使犹太人越来越有智慧,也使犹太人向全世界布道,同时使犹太人吸取世界文明的精髓。这就是一个流浪者的心灵独白和思想札记,藉以记录我20多年的研犹历程和前半生的思想收获。

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的罗养毅副总编辑、汪琴副社长和所有责编,也感谢我弟弟贺鹏飞及字里行间书吧迅速让本书系付梓,同时为她插上翅膀飞向每一个热爱犹太智慧的读者的书架。有朋友和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破产,与犹太人为伍就是与智慧同行。

1+1=11或111。是为序,与广大读者朋友共勉。

贺雄飞

2015年8月28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迄今为止,总共有179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形成了诺贝尔奖中独特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0.3%,但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却占诺贝尔奖金总数的22.35%,尤其是匈牙利犹太人,被誉为科学大师中的“火星来客”。这些“火星来客”到达地球以后,怕别人发现他们的火星人口音,便冒充匈牙利人,因为匈牙利人在讲外语时口音特别重,而且他们的天才大多散居世界各地。

钱学森的老师“科学奇才”冯·卡门、化学家波拉尼、“和平之父”西拉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保罗·爱多士等,全都是匈牙利人。

《火星来客(犹太人与诺贝尔奖揭秘)(精)》由贺雄飞编著。

编辑推荐

贺雄飞编著的《火星来客(犹太人与诺贝尔奖揭秘)(精)》是“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系列之一。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身处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包括犹太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情况,真实再现了犹太科学家获奖的过程与其间的酸甜苦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星来客(犹太人与诺贝尔奖揭秘)(精)/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雄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9992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5181052
中图分类号 G321.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