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们经常责怪陆小曼不肯北上是造成诗人空难之死的首要原因。可是陆小曼的委屈有谁知?北京有许多攻击她的人,北京还有一个情敌林徽因。她为什么要去寻不开心?谁不知道,徐志摩跟林徽因仍是好朋友,时有浮言传出?外人都能看得出,此时徐才子内心深处的soulmate还是林徽因啊,虽然得不到她,做她的男闺蜜也是好的。陆小曼是个多么心高气傲的女人,她当然不想认输。
她不是没有人痴爱过,她的前夫,那个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材生王赓在分手前对徐志摩说,你要对她好,否则我对你不客气。甚至,在听闻徐志摩飞机失事之后,王赓还赶紧从前线回来安慰前妻陆小曼,结果在上海被日本人逮捕,日本情报官发现了王身上携带的军事地图,从而泄露了第十九路军的部署,结果日军利用该情报在浏河登陆,挫败了十九路军的上海保卫战。王赓因此丢了官并且获刑,可见他对陆小曼的用情之深。
可她最终还是抛弃了务实的丈夫,奔向了务虚的诗人。如果没有遇见徐志摩,她和军官丈夫应当是生儿育女,过着平淡的贵妇般日子,也许没有炽热的爱情,但有安静的岁月可度。因为准备嫁给徐之前,她发现自己已怀上王赓的骨肉,为了追求爱情的纯粹,她私自找德国医生把孩子打掉,结果手术很不成功,导致她从此再也不能生育,成为一生的隐痛。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全凭父母作主,务实又现实,她哪里见识过爱情一星半点的浪漫与自由?与徐志摩相识之后,一下子被诗人的热情与浪漫冲昏了头脑,丈夫虽然也在国外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但表现得还是像一个军人或是理科生的样子,拙于表达,虽然爱她爱得要命,却不懂女人心理,不懂尊重而只想控制她,也不会投其所好。而风度翩翩的诗人却为她打开了一个新奇的文艺世界,为她写浪漫的情诗,赞她的美貌与灵气,更能读懂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陆小曼被震惊到了,她的灵魂被唤醒了,心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
恨不相逢未嫁时。
可是等到他们拼尽全力各自摆脱世人的目光与世俗的羁绊,终于走到一起时,现实中遇到的挫折也是一波又一波,对于陆小曼来说,首先是公婆这一关就很难过。
保守的徐家二老是无论如何也看不惯陆小曼娇嗲作派的,徐老太太说这个媳妇也太娇气了,每顿饭只吃半碗,剩下的半碗冷饭还叫她儿子吃,上楼自己不肯走还必须要志摩抱到楼上去,你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没长脚,这都叫什么事啊!
看不下去还是眼不见为净,于是,徐家二老干脆弃家投奔了“义女”张幼仪。公婆不接受自己,这对小曼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为此大病一场。 当然了,冰雪聪明的小曼最后一定懂得,跟王赓过是平平淡淡一辈子,不会像嫁给徐志摩后这么轰轰烈烈还暴得大名,但嫁给诗人还有这样一个附属结果:得不到的永远最美。做他的老婆之后,她身上的诗意就消失了。可她还是爱他的,无论后来怎样与追求她的翁瑞午暧昧,心,终究是属于诗人的。否则,诗人死后,那么爱美的她怎会牙落都不补?“保容以俟悦己,留命以待沧桑”,这句话正是陆小曼失去挚爱后的真实心态。
当年她不许志摩搭乘免费邮机,曾开玩笑地说,如果他飞机失事,她就做一个风流寡妇。谁知一语成谶。他去世那年她才二十九岁,以她当年的才貌,追求者排成队,可是她并未再嫁,更未成为一个风流寡妇。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每天在他的灵前献上一束鲜花,长达三十年,从此不再涉交际场合一步,而她则“整顿衣裳起敛容,荆钗布裙素面天”,洗尽铅华、戒烟作画、素服终身,专心编就《志摩全集》答君心。她虽然没有再嫁,但一直受到男闺蜜翁瑞午的倾心照顾,翁为她倾家荡产都不在乎,临死前还郑重地把她托付给朋友,可见也是个深情之人。
这样上进而安静的小曼,正是徐志摩生前所希望看到却没有看到的理想老婆模样,可惜她醒悟得太晚。之前的她,终究是个太过任性的女子。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