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毒战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双面特工。

英雄为脊梁,也为国魂。

祖国永远铭记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姬妮著作的长篇小说《毒战》,张平、雷达、孙武臣、王青风推荐。

两个仗着老爹是河东城里有钱人的懵懂少年,无意毒死几名日本兵,闯下大祸,遂逃往黄河对岸他乡。

中途一位被军统劫去重庆,训练成一名特工;一位乞讨到延安,成了一名坚强的共产党人……

内容推荐

姬妮著作的长篇小说《毒战》讲述了爷爷姬鑫成和两个小伙伴在看戏期间和日本兵发生冲突,毒死几名日本兵,闯下大祸,遂逃往延安参加八路军,谁知中途姬鑫成被军统劫去重庆,被训练成一名特工。后又与共产党方面接触,加入共产党,成为一个双料特工。后来,姬鑫成回到河东地区做地下工作,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毒战。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引子

这个故事,与我的家族有关,是关于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但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和奶奶,对我来说,他们就是那么一个名词而已。因为我是个典型的“老生子”,父亲生我的时候已经整五十岁,而他的父亲和母亲早已作古许多年了。小时候也曾羡慕别的孩子们有爷爷奶奶叫,可以在爷爷奶奶跟前撒娇,并且从爷爷奶奶那儿讨得零花钱,得到好吃的零食。这些我都没有,我总觉着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缺憾。

我没有想到,在我年近知天命之年的时候,我却得以寻找我爷爷奶奶的生活轨迹,从而让他们从我朦胧意识的黑暗处迟迟疑疑地走到了光明处,慢慢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就在2012年的那个夏天里,也就是“小暑”的那一天,我先是接到侄子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是村子里烧砖窑挖土,把老爷和老奶的祖坟挖出来了。接着我又接到了我们县政协的一个电话,含含糊糊地谈到了我爷爷迁坟的事情,说我侄子也找了县政协,因为我爷爷当年曾经为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而后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和爷爷联系的上线关系的失落,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做出过结论。但我那侄子不知听谁说了,说老爷当年参加的确实是共产党,而且是地下党,杀过不少日本人,尤其是日本人的特务分子。所以就要求……他们需要证实这个事情,问我知道多少这方面的情况。

这我倒是没有想到,爷爷曾经是共产党!

这方面的情况我确实一点也不知道!!

关于我们家的祖坟地我倒是知道的,小时候跟着我父亲去上过坟。据村子里看风水的李老拐说,那是村子里最好的一块坟地了,方方正正的一块地,东北和西南各有一条官道,就如同两条水道缠绕着,谓之“两水绕长安”“德泽四方”,大贵也。但从我父亲一生的遭遇来看,倒也没有贵到哪里去,无端的磨难却受了不少。后来,农业学大寨,生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破除迷信,地里的坟墓都给平掉了,也就找不到坟墓在哪一块了;没想到如今又给挖了出来。

我问侄儿:“肯定是你老爷的坟么?”

侄儿说他看到挖出来的镌砖了,上面刻着姬鑫成,村里人说就是老爷的名字。镌砖就是随棺材一块埋在墓穴里面的,上面刻着故去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等。时间一长年代一久,尸骨朽化掉了,就靠镌砖上的字迹来确认了。

我倒是记得父亲告诉过我,爷爷的大名叫姬鑫成,那应该就是了。

“还有,就是……”估计侄儿那天是在坟地里给我打的电话,支支吾吾的,似有什么话不好说。也许是信号不好,我听到有呼呼的风声。

我大声说:“有甚事,你赶紧说么,有甚为难的?”

侄儿说:“好像是只有一具尸骸……我听爷爷说过,是老爷和老奶的合葬墓么……”

这回倒轮上我吃惊了,可我还在省城里,什么话也不好说。我就说:“等我回去再说吧。”

于是我就匆匆地赶了回去。

尽管事先侄儿已告诉过我一些情况,但当我真正面对眼前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墓穴时,心里还是有些吃惊:棺材早已朽掉了,只剩下有数的几根长长短短的森森白骨埋在褐黄色的泥土里,一队接一队的蚂蚁在裸露出的白骨上排着长队爬来爬去。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造访对它们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它们依然队列整齐,悠闲从容。

陪着我一同来的县公安局副局长、我的同学李可安排他带来的法医小朱下到墓穴里,把那些白骨挨个认真地看了一遍,经过认真细致地勘察,小朱拍拍手,肯定地对我说:“确实只有一副骨架子,而且是女人的。”

这就是说,这个墓穴里只埋葬着奶奶一具尸骨,那爷爷呢?随着岁月朽掉了?风化了?而且还就这样彻底,竟然一点儿骨头渣子也没剩!可在我父亲断断续续的讲述里,爷爷和奶奶是在相差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去世的,这才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我也不止一次听父亲讲过,奶奶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是不愿意和爷爷合葬的,说她宁愿一个人,也绝不和那“活死人”埋在一起。“活着都不在一起,死咧死咧却埋在一块算甚哩?噢,我是他婆娘?问问他把我当过他婆娘么?”奶奶不止一次地当着母亲的面这样气愤地说。母亲说奶奶一辈子都在生着爷爷的气,说不和爷爷同穴,那是在和爷爷置气哩。

但死了的奶奶是没办法和活人置气哩。她只有听从活人的摆布,和她那不愿同穴合葬的“活死人”丈夫埋在了一起。可爷爷的尸骨竟然失踪了!

好在镌砖还在,爷爷一块,奶奶一块,分别刻着两人的名字和生卒时间,证明这确实是爷爷奶奶的合葬墓。于是,我还是按照老家的风俗,置办了两个小棺材,一个装奶奶的尸骨,一个用黄土捏了个人形装在了里面,很隆重地在新选的墓地上安葬了他们。

我的心里却产生了一个疑问来。我问李可和县公安局的法医小朱,人的骨头需要多少年就消朽得一点都没有了。

小朱说:“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吧。没见那些考古的么,挖出的古墓里尸骨还好好的呢。”

我于是向李可提出了我的疑问:“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这座墓里根本就没有我爷爷的尸骨,就是那么一块镌砖!”

李可说:“从现场看,完全有可能。”他看看我,充满疑惑地问:“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而且我可以肯定,在我们家,不要说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我爷爷,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奶奶,恐怕也说不清楚。

也许父亲有着他的难言之隐。(P1-P4)

书评(媒体评论)

姬妮的小说很有故事情节。这套抗战丛书有别于近期泛滥的抗战小说,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所以很好看,可以给人一种阅读的快感。

——张平(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姬妮的文笔不错,很有激情。我有一次担任评委,其中有姬妮的作品,他获了奖。这几本抗战小说,其中一本我还向刊物推荐过。现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全部推出,做了一件大好事,可以让广大读者看到几本好书。

——雷达(著名评论家、作家)

这些年已经很少看书,更是很少评论别人的作品。几年前参加过姬妮的作品研讨会,就觉得姬妮很会讲故事,也很会表演,把一个平常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相信他的小说也是这样的。

——孙武臣(著名评论家、原《文艺报》主编)

和姬妮相识很早,也编过姬妮的几部作品,他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写部队的,这与他在部队多年有关。他的小说慷慨激昂,很有感情,也很有可读性。前两年编过姬妮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写抗战的,还获了“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当时就有好几家影视公司要求改编。这套抗战丛书是一个系列的,相信读者会喜欢的。

——王青风(《中国作家》副总编、著名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毒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姬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5700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524150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09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