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
内容
编辑推荐

得姓西周的谢氏,后裔谢衡于西晋“八王之乱”南迁,定居曹娥江边,开“东山谢氏”一脉,至南朝陈朝的谢贞,十二世代相传承,事功卓越,文学卓绝,三百年门楣荣耀不坠。谢氏家族成为享誉当时的名门望族,并以文化大家族开山水诗创作之先的硕果累累的文学成品呈现生产规模的强劲态势惠泽后世,声名至今不衰。叩问其动因,这与支撑家族演进灵魂的家训家风分不开。家训家风的核心是: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朝堂做官心中想着苍生社稷,居家和孝友爱因材施教,雅道相传,素业为退。周淑舫著的《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以谢氏家族中影响力较大的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重点讲述家规家训的形成以及在家族兴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内容推荐

这部周淑舫著的《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的著作,由谢氏家族得姓的由来与南北迁移的开枝散叶起笔,打破“陈郡阳夏”历史旧说的局限,以“东山谢氏”全新观点进行探索。从纵向上勾勒出东山谢氏家族十二世三百余年的不朽功业,也从横向上展现东山谢氏家族名人的不朽贡献。进而阐释六朝东山谢氏长盛不衰的原因,从而昭示家训家风等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谢氏得姓与支脉的南北迁移

 一、家族得姓由来与迁移的开枝散叶

 二、谢氏家族门楣不显备遭挫折

 三、谢衡南迁成为东山谢氏始祖

 四、谢鲲是家族首位封侯之人

第二章 东山再起的谢氏建立功业

 一、谢尚为家族写下辉煌一页

 二、谢安隐居东山为家族赢来声誉

 三、谢奕为家族兴旺创造条件

 四、谢安东山再起推进家族功业建树

第三章 淝水之战东山谢氏家族走向辉煌

 一、谢太傅为社稷存亡运筹帷幄

 二、谢玄组建北府兵驰骋疆场

 三、淝水大捷一门4人受封公爵

第四章 三百年传承家训家风

 一、立功:仕途上位高权重名声显著

 二、立言:文学创作上呈现生产规模

第五章 和孝友爱的家训家风充满活力

 一、和孝友爱撑起谢氏家族大业

 二、谢述冒生命危险护送兄长灵柩

 三、谢贞屡经磨难奉养孝顺老母

第六章 山水诗创作显现的家训家风

 一、谢混山水诗创作的开启之功

 二、谢灵运山水诗对家训家风的彰显

 三、谢眺山水诗对家训家风的凸显

第七章 谢氏子弟遵循家训造福一方

 一、谢瞻治郡自请去蛮荒之地

 二、谢满治郡赢得“名守”之誉

 三、谢览官为两郡守病逝任上

第八章 谢氏弘扬家训家风注重教育

 一、谢安“文义赏会”诲导子弟

 二、谢混《诫族子诗》的因材施教

 三、谢庄言传身教5子个个成才

第九章 谢道韫为家训家风增光添色

 一、“咏絮才女”典出高涨家族声誉

 二、文学创作体现家训底蕴

 三、清谈才气显现家风深厚

结语

试读章节

溯源谢氏得姓,始出炎帝的后代,一个居于姜水的农业部落。到了西周后期,宏道公有二子一女,长子名申伯,次子名申甫,女儿出嫁周厉王,称为姜后。周厉王昏聩无道,派人监督百姓,有议论政事的立即抓捕,问罪严惩,人们不敢开口说话,路上见面用眼神打招呼。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盯紧百姓的嘴巴,防治议论朝事比防治山洪暴发或江河泛滥还严厉。不堪忍受压迫的国人,终于起来暴动。周厉王被赶出都城,惶然死在彘地。太子姬静与嫡母姜后在大臣的保护下,跑到被厉王流放在蛮荒之地的舅父家,保住了性命。在舅父的奔走联络下,太子重返镐京承位。他吸取教训,勤政爱民,经过苦心经营与治理,赢得“中兴”之誉。中兴的周宣王,论功行赏,封对王朝建有大功的母舅申伯去谢地立国,这在《诗经·大雅·崧高》中有记载。用现代语言译出,全诗大意如下:

巍峨四岳是名山,高高耸立入云天。神明灵气降四岳,申伯申甫生世间。申伯申甫是大贤,辅佐王室有才干。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天子重用理南疆。分封谢地建新邑,南方属国有榜样。天子诏令与召伯,前去新居来丈量。申伯尊为南国长,子孙承袭福祚享。

天子朝命给申伯,载德表率居南国。君臣相和众百姓,上下齐心筑城郭。天子朝令给召伯,谢地田界重划过。天子传语给重御,家臣迁去同生活。

申伯筑邑大工程,召伯奔走苦经营。墙高厚重是坚城,家庙祖宗要敬奉。新城壮丽面貌新,天子贡物赐申伯。四马高车多精神,配饰樊膺真带劲。

天子重赏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有功朝廷新居处,镇守南方最适合。朝堂赏赐大玉圭,镇国之宝威权握。嫡亲舅父相别离,到南方安邦定国。

申伯动身吉日定,天子郡地来饯行。中伯车驾头向南,前往谢邑人启程。天子下令给召伯,随同申伯疆界定。路上粮草要备足,保障供给速驰骋。

中伯勇武重亲情,告别镐京入新城。步卒车骑军容盛,邦畿臣民齐欢庆。君明臣贤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天子元舅封疆臣,高山仰止众人敬。

申伯德高望又重,文武全才温良恭。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天下应赞颂。吉甫作诗载此事,长长篇幅重情义。曲调典雅和乐美,申伯功劳垂青史。

长诗的作者是西周王朝重臣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为赴封地的申伯创作的,是《诗经》中极少有作者可考的诗篇。“文武是宪”的周天子元舅申伯,以武功维护王朝安危,以文才誉满殿堂。周宣王诏命到封邑,选用与其媲美的召公作诗相送。全诗八章,用当时最流行的四言诗句写成,每8句为一章,计有64个诗句,分层叙述申伯封谢地的过程、召伯筑谢邑而使元舅居住、以便镇守南方表率天下的用意与“揉此万邦,闻于四国”的深切冀望。申伯协同尹吉甫,不惧艰难险阻,讨伐北狄猃狁,整饬南国,佐助周宣王中兴。申伯有护佑周王朝的功劳,肩负着为周天子守卫南土的重任。周宣王以功封舅父申伯于谢邑,立申国,其发祥地在南国。后来楚国称王,吞并汉水诸姬,申国未能幸免。亡国的子孙遂易姜为谢,以邑为姓,尊申伯为谢氏开姓之祖。这首诗记载着谢氏家族得姓的由来。谢氏家族得姓,反映着家族与朝廷政事有关,家族有着好文喜诗的倾向。

中原谢氏与江南谢氏各有族谱,中原谢氏的《陈郡阳夏谢氏族谱》日:“陈郡谢氏立谱一世祖谢夷吾。”江南谢氏《上虞盖东谢氏族谱》日:“我族自立谱一世祖谢夷吾。”北与南两地的谢氏后人,都认为谢夷吾是家族立谱的一世祖。据《浙南谢氏宗谱》所载:宜礼公是谢夷吾的祖父,字文仪,官谏议大夫,精通五经,时称“名儒”,有谢怡、谢晚、谢睢3个儿子。

P4-5

序言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国一体,有着光耀世界民族之林的悠久文化传统。家训家风于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人的遐迩功名、家族门楣的绵绵长存,都是家风家训的重要体现。无数大家巨族的家训家风,凝聚起了支撑中华民族辉煌演进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六朝的东山谢氏,就是这无数家训家风中较为出色的一家。

国外学者把包括六朝在内的汉唐文化与罗马文化并列,视为世界古代文明演进的两大中心。在六朝文化的探索过程中,陈郡阳夏谢氏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从探索名相太傅谢安的功业与品格,到谢灵运、谢眺“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乃至“咏絮才女”谢道韫的加入,谢氏家族的家训家风进人了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随着文化热潮的兴起,谢氏宗亲探索也不断掀起高潮,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世界谢氏宗亲总会”,90年代由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等各地宗亲会会员50余人组成“寻根谒祖访问团”,第一次回到了祖国故土寻根。21世纪越发活跃,既在中国香港地区创建了“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也先后在山西的大同(2001年)、河南的南阳(2004年)、湖北的武汉(2007年)、广西的南宁(2011年)等地召开“世界谢氏宗亲”大会,寻根沟通。居中华百家姓第24位的谢氏后裔遍布海内外。谢氏南迁落籍浙江东山,“东山再起”的功绩与精神在世人心目中树立起永恒的丰碑。2011年在绍兴上虞东山太傅祠举行的中华谢氏祭祖大典,祭拜“为君谈笑净胡沙”的贤相谢安石,使得谢氏家族的家训家风有着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

六朝谢氏家族,学界通行“陈郡阳夏谢氏”的说法。这用于籍贯毫无疑义,但探索支撑谢氏家族荣耀于六朝、维持门楣三百年的家训家风就失之准确。谢氏家族杰出人物生活在六朝,行踪几乎遍及江南诸郡。谢衡于“八王之乱”南迁,定居浙江曹娥江边,开启“东山谢氏”一脉。从初唐陈子昂“东山宿昔意,并征非我心”之诗,到晚唐温庭筠“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自首归”之作;从宋代辛弃疾“下马东山路”的“悠然千古”之词,到清代阮元以《东山诗》标题的文学创作。谢氏家族立足东山,“东山再起”而名扬天下,诗词形象地展现其家族家训家风的神韵之所在。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公开倡导:“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东山谢氏之说,科学明确。

东山谢氏始祖谢衡,二世谢鲲、谢裒,三世谢尚,为家族人物出仕创造了条件,其后的谢奕、谢安、谢万、谢石等兄弟携手,四世谢琰、谢玄、谢道韫,五世谢混、谢述,六世谢灵运、谢晦,七世谢庄、谢胱,八世谢眦、谢满,九世谢览、谢举,十世调十经、谢哲,十一世谢蔺,十二世谢贞等。谢氏家族落籍江左,蓄锐东山,谢庭咏雪,培育人才。步人帝都建康,或居殿堂之上,或任职外放地方,皆功勋卓著,莅政和靖,儒雅高洁,孝悌友爱,文学创作规模宏大,从西晋末到东晋,再到南朝,十二世三百余年维持家门于一流。

尤其是淝水之战,击败前秦,使江南免去左衽之祸,一门四公,同时受封,家族发展到了鼎盛。淝水大捷后,帝室衰弱,寒门武将崛起,谢氏家族虽然政治受挫,青云失路,但谢氏子弟并不气馁。由东晋步入刘宋,其后裔以积淀的丰润深厚的家训家风进取着,由剑锋转向笔锋,历经宋、齐、梁、陈,或居庙堂之上,或在山水之间,使谢氏家族始终稳定在南朝世族大家的行列中。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谢氏家谱》序日:“爰迄江左,人文柄蔚,聚于一门。迄今读六朝诸史而想象,于乌衣巷里,绣黻辉煌,朱雀桥边,冠裳掩映,至今令人赞叹王谢之门高焉。”

谢氏家族辉煌于六朝,由东山而崛起。隐居东山的谢安诲导兄弟子侄,建构东山谢氏家族功业。谢安学识渊博,审时度势,素业为退,以风流宰相的雅韵与胸怀,彰显着“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的“东山之志”。这是东山谢氏家族家训家风的根本,更是谢氏家族家训家风传承不衰的灵魂。以东山独有的自然景色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环境,陶冶着谢氏家族人物的心灵品格,成就着谢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彰显着谢氏家训家风的独特魅力。正如左思《咏史》诗所说:“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自唐以来,赞颂“东山谢氏”的诗词创作源源不绝。陆游《咏谢公》诗日:“岂少名山宇宙间,地因人胜说东山。”谢安东山再起,家族功业显赫,人物名垂青史。东山是风景秀丽的自然美景,象征着谢氏家族的家训家风,有着寓意丰富的社会蕴含。“东山”成为世人心目中永恒的丰碑,“风流宰相”是世人无限敬慕的楷模。

六朝东山谢氏家族的显赫功业由剑锋、笔锋构成,剑笔映衬,显现着六朝东山谢氏家族家训家风的整体风貌。在“皇权衰微与门阀共治”“皇权回归与抑制世族”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谢氏于多事之秋崛起,剑笔锋芒的显赫功业与素业为退的东山之志,使家族孝悌和睦,适意与失意在山水间释放。三十多人有五十余种辑集流行于世,文学创作呈现生产规模,打破游仙体,变革玄言诗,理消情长的山水文学创作,促进文学理念的异化与体物造型艺术表现力的丰韵,凸显东山谢氏家族代代传承的家训家风的丰厚与深邃。

谢道韫以“咏絮才女”的林下风,成为东山谢氏家族的亮丽风景。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结构模式下,家族文化或家族史之作鲜列女性,家族谱牒行文仅是附在家主之侧,题为“妣某氏”而已。谢道韫既凭家教“咏絮才女”的敏捷闻名四方,更以“林下风”的从容大度与超凡脱俗、宠辱不惊的谢氏家训家风映照后世。苏轼《题王逸少》诗日:“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苏轼赞誉王羲之书法风格如天龙惊跳,横空出世,遒劲多姿,就像谢道韫的风姿神韵一样,清淡娴雅,潇洒脱俗。苏轼原意是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形神并重,以形写神,娴熟至化的技巧于极美的字形中表现出清谈名士的纯真性情,脱离狭隘名利的高尚品格。却在有意无意间彰显出才女谢道韫不逊色大书圣王羲之的才华学识,突出她不但为东山谢氏家训家风增光添色,而且以超凡魅力影响着后世。谢道韫的“林下风”既在后代文学中成为创作题材而得到源绵展现,更在明清名士对才媛极高评价中再现出来,推动明清女性文学创作的兴盛。“咏絮才女”谢道韫出现在六朝绝非偶然,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东山谢氏家族家训家风教育浸润的必然。

这部《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的著作,由谢氏家族得姓的由来与南北迁移的开枝散叶起笔,打破“陈郡阳夏”历史旧说的局限,以“东山谢氏”全新观点进行探索。从纵向上勾勒出东山谢氏家族十二世三百余年的不朽功业,也从横向上展现东山谢氏家族名人的不朽贡献。进而阐释六朝东山谢氏长盛不衰的原因,从而昭示家训家风等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后记

六朝谢氏家族“立功”“立言”,既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笑谈净胡沙”的显赫功业延续中华传统正祚所在,也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山水文学创作的家训家风而名垂千古。

谢衡南迁,开“东山谢氏”一脉。兄弟子侄携手,亮剑出鞘,淝水大捷,家族功业达到鼎盛。剑锋打造出“莅政和靖”“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的谢氏家训;笔锋聚淬出“雅道相传”“素退为业”的谢氏家风,文学卓绝,留下文集者32人,别集多达600余卷,形成谢氏文学创作的生产规模。正因为东山谢氏崛起于乱世之际,活跃于门阀政治兴盛之时,所以家训家风卓然于执政的“立功”与创作的“立言”,功业的建树与文学成就的卓绝,折射出活力无限、魅力永在的代代传承的家训家风。

东山再起的谢氏,在六朝历史演进中,三百年始终平衡于一品地位,家训家风起着决定性作用。山刚水柔的自然环境与荣辱纷争的生活环境,谢氏剑笔映衬,显现出家训家风的整体风貌。在“皇权衰微与门阀共治”“皇权回归与抑制世族”宏观历史背景下,剑笔锋芒的功业与素退为业的东山之志,适意与失意在山水间释放,促动文学理念的异化,理消情长的山水诗凸显家训家风的丰厚。

东山谢氏家训家风有道别开生面的亮丽风景——“咏絮才女”谢道韫的“林下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既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敏捷才思来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家教之问,也凭“步障解围”的叙致清雅、“古今闺秀不敢望其项背”的文学创作与“贼乱会稽”巾帼丈夫之气的才女、名女、侠女的高尚品格获得世人的敬重和赞美。“咏絮才”“林下风”成为才女的代名词,更成为性别意识觉醒、追求社会进步的榜样。

家训家风成就“立功”“立言”的东山谢氏,享誉当时,名动古今,据不完全统计,由唐朝迄至清代,有500多位作者创作近千首诗或词,吟诵谢氏家族的谢鲲、谢尚、谢奕、谢安、谢万、谢石、谢玄、谢道韫、谢灵运、谢惠连、谢瞻、谢胱与谢庄。物换星移,没有任何大姓赢得近千首文人墨客的纯真歌颂,没有任何家族有如此众多的名者大家走进世人的心目中,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有这样长久的生命力,从而显现出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的无限张力。

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阐释六朝东山谢氏人文风茂、繁兴发达的根本所在,形象解说绣黻辉煌、聚于一门的发展动力,从中体味、感悟谢氏家训家风对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寻绎历史,古为今用,让六朝东山谢氏家训家风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民主精华的借鉴与浸润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山再起(六朝谢氏家训家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淑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403821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7044779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