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太太的宅院(申力雯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生命的颜色

紫罗兰,十字花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灰白色短密的星状毛。茎直立……叶互生……花紫、纹、黄或白色,有香气……

——摘自《辞海》

北京的春天来得突然,走得也快,还常有刮得天地变色的风沙。

年轻的女中医夏冰,近来心里突然涌现了一种迷蒙的烦恼、惆怅的情绪,就像这令人厌烦的天气一样。

她是中华医学院医师进修班的学员。再过两天,就是《黄帝内经》的最后一节课了。这以后,在那个同样的教室,在那个熟悉了的讲台上,就再也见不着她曾经不以为然,而如今却感到崇敬,以至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感情的缪耘副教授了。

她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来到人间已经有二十五个春秋,是一位成熟的、健美的大姑娘了。今天,她穿了一身合体的蓝黑色连衣裙,上身敞穿着一件洋红色的开司米薄毛衣,肉色的长袜,黑色的半高跟船鞋,一根洁白的绸带松松地收拢着头上的秀发,黑色的瀑布倾泻在那浑圆的双肩。这一切,使她修长、匀称而苗条的身段显得更加秀丽俊逸,也更加端庄典雅。

暮色渐浓,宿舍楼像千眼巨人,不知什么时候突地睁开了第一只眼——一家的窗户亮了,接着,又一家的窗户亮了——千百只眼睛在夜空中闪烁着神秘、沉思以及人世间诸般欢乐与忧戚。通常,这正是夏冰潜心攻读的时刻,但今天当她扭亮台灯,刚拿起一本书,却又放下了。她在自己的小卧室里寻寻觅觅,终于拿起一把吉他,倚坐在单人沙发上,一边弹着,一边哼唱:

快来吧,亲爱的五月,

让树林穿上绿衣,

让我们在小河旁,

看紫罗兰开放。

我们是多么愿意

重见那紫罗兰,

白色、黄色、红色的紫罗兰呀,

你开满山冈……

她是在盼望着、期待着什么。但她理不清自己的思绪,更无法与人诉说。

她自己也感到奇怪,为什么今夜只反复把这支歌曲弹唱……

有一点是清楚的:缪耘老师的形象正像这神秘、朦胧的《黄帝内经》的第一节课。夏冰坐在教室的前排,心里正描摹着那位副教授的形象和丰采。清脆的电铃声响了,随即,一位看样子有四十多岁的男子便夹着一叠讲稿登上了讲台。他的个头并不小,身上穿一套洗得有点泛白的蓝的卡中山装,那裤脚显得特别肥大,脚下是双磨薄了底的懒汉皮鞋。再加上他那满脸胡茬,满头斑白的头发,这在夏冰看来不禁一阵诧异:怎么老师竟会是一个邋遢小老头?

“诸位都是各医院的临床医生,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来加深自己的医学理论修养的。当我站在讲台上,望着你们有些疲劳、却在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眼睛时,我深感自己肩负使命之重大。我生怕力不从心,唯愿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谢谢诸位医生前来听我讲课。希望大家能随时提出宝贵意见,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声音洪亮,语调从容。严肃,诚挚,热情。夏冰不由地抬起头来盯视着他。呵,在那副黑框眼镜后面,倒是一双闪烁着机敏、智慧之光的眼睛。几句开场白过后,副教授就以流利遒劲的字体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黄帝内经”。接着说:“《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它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成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们祖国历史上每一位著名的医学家都对《内经》下了很深的功夫,我们新一代的人民医生自然也不该忽略它……”

教室里静极了,四十多双眼睛都注视着讲台,只是偶尔能听见一两声轻微的咳嗽声。但夏冰由于自视古汉语的功底不差,课前又预习过,只一会儿,竟鬼使神差似的在笔记本上勾勒出了一幅人物素描:一位男教师站在讲台上,用教鞭指着黑板上写的“马王堆女尸”几个大字;他上身穿的是紧身港衫,下身是一条毛边牛仔裤,脚下蹬了一双白色的旅游鞋。真是奇想忽发。她觉得自己笔下的画中人比缪耘副教授洒脱英俊多了,却也不无滑稽。“嘻!”她赶忙捂住嘴,却早已笑出声来。

“让我检查一下你的笔记。”夏冰还毫无觉察,缪耘已走到她的身边,不由分说,拿起她的笔记本,略略一瞥,淡然一笑,然后不屑一顾地把笔记本放在讲台的一角……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了,夏冰无言地走向老师。缪耘迎着她走过来,平静地说:“我对绘画实在外行。不过你让中医教师穿上现代西方嬉皮士式的服装,那是不协调的。如果还以为这叫‘中西医结合’,这叫‘改革’,那就更加错了。”说着,把笔记本轻轻地放在夏冰的课桌上,便泰然自若地走出了教室。

P1-3

书评(媒体评论)

她走的是一条“纯情”的路,以纯真的情愫,回顾自己的经历,观察世相的变迁。无论抒写主观见闻,还是映现客体状态,都生发以情、贯串以情、归结以情,笔触所及无不飘逸着幽幽淡淡情的馨香。

——原《人民文学》编辑崔道怡

我想这是一个对俗世已经绝望了的人,因为绝望,便将自己躲进云遮雾罩的生活背面,守住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体会生活在别处的感觉。可是,她的心灵却偏偏没有因此而锈钝,反而历练得明澈如镜,她仿佛身负一种神圣的使命,总是用她的笔有些残酷地剥去所有蒙蔽眼睛的外衣,亮出生活的底牌。

——作家殷健灵

目录

生命的颜色

大树,还是小草?

叔叔,你为什么搬家

三个女医生

没有盛开的迎春花

外婆的小村庄

紧闭房门的小屋

别了,往日的梦

葛大夫的一天

紫红色窗帘

清明雨

紫丁香

寂寞

白纽扣

核桃树上的铃铛

码头

婚前的夜晚

白布上的小屋

木制明信片

梅太太的宅院

高龄小姐

北燕和她的母亲

序言

读申力雯

夏炎炎

九岁读《红楼梦》颇觉晴雯是自己的影子而执意易名“力雯”;迷恋过戏剧,成功地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考取戏剧学院却因“文革”而夭折求学深造之路;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离京下乡,不幸染上终生难以痊愈的肾病,无奈中从师于名医并终于考取了中医行医执照;却天生是个痴迷于文学的“情种”,偶遇机缘,便赋诗,写小说,写散文……她,就是申力雯。出版有小说集《女性三原色》——一本近三十万字,相当有分量的小说集。中篇小说《女性三原色》曾荣获1985—1993年度《当代》文学奖,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广播剧去柏林参加世界广播剧展播。短篇小说《梅太太的宅院》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篇小说《五十岁的男人》、中篇小说《牙买加灯火》分别获第一届、第二届特区文学奖;随笔《危险的年龄》获第六届北京杂文奖,散文《女人四十岁》《女人,你输不起》在国内及海外曾引起广泛的关注。

申力雯的作品着意刻画人的灵魂,表现人的潜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创作颇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评论家缪俊杰在为申力雯撰写的《痛楚而不由自主地燃烧着的灵魂》中说:……表现和揭示人的灵魂的真实,揭露用平凡的语言所不能说出的人心的秘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申力雯的探索是成功的,在当前的小说创作中也是十分可喜的。

《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崔道怡在评论《给申力雯的热线电话》中说:申力雯的小说在局限的框架之内,提供出尽可能丰富有力的思想容量与美感契机,如《外婆的小村庄》写祖孙两人长慈幼爱的隔代亲情,可贵的是,她把这种亲情放在了时代风云的大背景中,透过小孩子的眼光和心灵折射抗日烽火的壮美艰辛,可喜的是她在收束时笔锋陡转,由叹惋连年离乱的清苦的小村庄里,也包容下了一幅历史深远的画面。仿佛一首凝重的轻音乐,它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配乐广播,颜受好评。老作家秦兆阳看过申力雯的小说,欣然提笔写了条幅——“笔下流情”。

北师大中文系系主任程正民教授说,申力雯的作品都没有摄入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没有描绘你死我活的人生厮杀,活在她笔下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事、普通的感情,这些作品也许缺少一种轰动效应,但却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如《梅太太的宅院》就是写了普通人的生命状态,但对人性的东西挖掘得很深,那其中的味道是浓浓的,独特的。申力雯的散文总是能选择一种独特的角度,把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开拓得新鲜有趣,升华出的东西总能被人亲切地接受。

文学博士王利芬说,我是读了申力雯的散文《女人四十岁》而喜欢上她的,我觉得她更适合写散文,这个感觉来自于作者作品中的真情。如今,真情仅存于散文中,为申力雯的小说集她撰写了评论:《理想主义的风景画已经退色后》。文中说:“显然她是一位酷爱艺术、有追求、感情丰富的知识女性。她优雅脱俗、内心洋溢着爱情和艺术的浪漫情愫,她在清新自然、流畅潇洒、充满生机的同时却又在眼底和眉梢带上一丝令人难以觉察的忧伤,这忧伤和生机融为一体,交织成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耐人寻味的魅力。她身上似乎有某种使命性的任务,那似乎就是在等待那个能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发现她眼中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内容和有一种女人又超于女人之上的气质。因着她的矜持和自尊,她总是在等待着别人的发现和会意的应和。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知音,她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受到来自由她自己酿造的情感热浪的冲击,然后自动缴械并心甘情愿地为知音付出一切,并将这段经历作为生命的财富而珍藏于心底,作家不止一次地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写过这个浪漫的爱情方式,《女性三原色》《码头》中比较集中地表述了这种非功利的似乎是为着日后回忆的爱情的故事。”

现在的申力雯基本上过着隐居的生活,她说她最大的幸福是有一间面对风景的屋子,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她每天都站在高高的大大的阳台上,迎日出送落日,眺望北海的白塔和夕阳中的远山,阳台上爬满了青藤,伴着风声响着细碎的风铃声,不远处的林间,时而会传来布谷鸟的叫声。阳光总是尽情而自由地挥洒在她的阳台上,从书房里传来了背景音乐。申力雯的阳台正对着一个美丽的湖,她注意着湖中的光色和四季的轮回,面对风景,在申力雯的屋里,会有一种深邃的静谧,并会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有时申力雯也裹挟在人流中,那时她的嗅觉、触觉都在延伸,在路途的风尘中,申力雯又有了红尘滚滚的感觉。

如今的申力雯已远离了繁乱热闹,天堂中,她似乎更在意自己内心的安静与快乐。

内容推荐

《梅太太的宅院(申力雯文集)》收录了女作家申力雯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在局限的框架之内,提供出尽可能丰富有力的思想容量与美感契机,且多以女性为切入点,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编辑推荐

《梅太太的宅院(申力雯文集)》收集了申力雯的《生命的颜色》《大树,还是小草》《叔叔,你为什么搬家》《没右盛开的迎春花》《三个女医生》《葛大夫的一天》《别了,往日的梦》《外婆的小村庄》《红窗帘》《紫丁香》《清明雨》《白纽扣》《寂寞》《码头》等22篇短篇小说。这小说的集子几乎将她本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以至于在看完这部小说集之后似乎对作者有一个包括自传却又超出自传内容的了解。《核桃树上的铃铛》《外婆的小村庄》回忆了她童年的趣事;《叔叔,你为什么搬家》《寂寞》是她少年难忘的生活片断;《生命的颜色》《没有盛开的迎春花》《码头》《清明雨》《别了,往日的梦》是她青春的悸动和情爱画面展示;《红窗帘》《紫丁香》《清明雨》《白纽扣》《三个女医生》《葛大夫的一天》是她人到中年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太太的宅院(申力雯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力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11874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703635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