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恋物小旅行(京都)》一部深入探访的京都城市体验绘本志。
京都,永远令人憧憬的城市,作者Fanyu想要更深刻地体会在这里旅居的滋味,一笔一笔画下所有片刻,描绘出独特的旅居地图。比起在京都“旅行观光”,也许这是更专注在体会京都“生活”细节、文化细节。
图书 | 手绘恋物小旅行(京都)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手绘恋物小旅行(京都)》一部深入探访的京都城市体验绘本志。 京都,永远令人憧憬的城市,作者Fanyu想要更深刻地体会在这里旅居的滋味,一笔一笔画下所有片刻,描绘出独特的旅居地图。比起在京都“旅行观光”,也许这是更专注在体会京都“生活”细节、文化细节。 内容推荐 在《手绘恋物小旅行(京都)》中,作者Fanyu摆脱观光客的旅游路线,不为朝拜所有名寺,只为体会当地的平凡生活;忠于原味地探访私心爱物,骑着自行车穿梭往来于这城市的各个角落,奢侈的每日午睡片刻,在超市商品货架前流连忘返,带着新淘到的二手书在咖啡店度过边阅读边绘画的下午时光。 目录 写在前面 市集 行程表的主轴 古物市集 手作市集 面包 老派传统滋味 寻找明日的早餐 面包配咖啡 面包书籍 咖啡 晨间时光 吧台的身影 欧吉桑欧巴桑 储备豆子 一个人吃饭 煮饭 超市寻宝 料理的书 厨房用品 书 必访的朝圣清单 店主是灵魂 中心思想 读书空间 安静的盛会——古本祭 书的包装纸 美 满手灰尘的乐趣 巷弄里的文具铺 生活选品 美术社 艺术中心 散步 路途中分神的原因 写生本子 洗澡 慢慢洗澡 睡 如果住在京都 HOTELANTEROOM 铹屋 Guestouse Yululu 写在最后 附录:店家资讯 试读章节 面包配咖啡 京都的面包店除了传统老铺、巷弄小店外,也有位于市区闹街的新潮时髦风格(但话说所谓“闹街”定义,京都和其他城市的画面截然不同,是种尽可能低调的喧闹)。这类型的店如“PAUL”,多半会提供内用席,满足客人买完面包迫切想吃的欲望,再搭配咖啡就是简便的一餐。另外有些独立咖啡馆更是体贴,再附赠一段放松自在的“时光”。面包与咖啡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能同时照顾好两者的品质,在我看来像是一手画方一手画圆的高明功夫。 初到京都的头几天胃口不佳,身体像是接收不到时间流逝的信号,无法在正常时段感受到饥饿,那天甚至到下午四点才踏进位于转角二楼的“CafeKOCSI”。一开门便传来女店员有元气而响亮的招呼声。整体空间漆成绿色,点缀性手绘了几只白色小鸟,独有的色彩烙下了鲜明的第一印象。店里飘着自家每日烘烤的面包香气,各式旧沙发、木椅显得随性,而地板铺上温暖色调的地毯,以及各角落的大盆绿叶植栽,一同营造出自然而温暖的氛围。 平日下午仍客满,但幸运的在吧台稍坐一会儿后,换到第一心愿的靠窗位子。大面窗户取代了墙砖,采光良好,小小的空间因此显得宽阔,望出去是这城市独有的风景:电线杆、矮房、老木屋。靠窗边成排的“文库本”书籍,再一次懊悔自己日语能力欠佳,无法好好享受这样的资源。而似乎是个默契,并列坐在靠窗位子的,皆是独自一人,悠悠度过明亮舒适的阅读时光。看着邻座男生,单手撑着自己带来的书,边读边啜饮咖啡,休息片刻时再翻翻店内的小说,在这城市的咖啡店里,遇到许多有相同嗜好和生活模式的陌生人,不需要电子用品的刺激,单纯的纸本阅读与书写陪伴便已足够。 听店员推荐而点了番茄MOZ-ZARELLA三明治,附上的沙拉分量与味道都有诚意,烤得热乎乎的面包抹上成香的奶油,塞入切成厚片的芝士和番茄,香草恰好丰富了味觉层次,美味难以言喻,可以理解为何用完餐的客人,结账前必得再到面包橱柜挑选外带。边喝着醇厚好喝的黑咖啡,发呆看着姊小路通的行人,再动笔画下眼前很有时间感的木头纹路老房子。这里几乎融合了全部我所在乎的元素:自然的光源伴随满满的书柜、新鲜手工面包、和善的店员与悦耳不噪的音乐。 适合一个人静静享用的还有“CafeUchi”。飘着细雨的早晨,沿着修学院站旁的小路散步,就在开始怀疑自己走错路时,终于看到了位于公寓一楼、门面和招牌低调再低调的咖啡店。推开门仿佛误闯哪位欧洲绅士的书房。容纳不到十人的空间全是靠墙的吧台座位,甚至有独享书桌和台灯的设计,这样静谧沉淀的氛围,好像该把那本有些艰涩、拖了很久无法专注读完的书带来,或是思绪澄澈地写点东西。 老板的亲切笑容化解了店里给人有些高不可攀的印象。点了吐司套餐,手作的面包用了米谷粉,软Q外层烤得香酥,简单抹上奶油就足以担纲主角。刻意挑了靠角落桌上立着书的位置,伴随着雨声翻着松浦弥太郎的书。结账时忍不住向老板娘致谢做出美味的食物,可惜不提供外带,或许是数量只够供应内用餐点,闲聊了一会儿,她还拿出中文杂志分享近期因有报道而台湾顾客变多一事。渐渐养成这样与店家开启对话的模式,当面回馈感动给予制作者,相信他们会更有动力而形成好的循环。 P44-45 序言 京都,是生活的城市。 或许对许多人而言,京都的城市印象是以各大古迹神社作为标记,像是两三天行程就可将一千两百年的历史浓缩吸收,若有富裕还可连同大阪、神户、奈良一次满足,我七八年前初访及二访也是如此安排。而先前在准备东京行程时,无意间在杂志及书中看到不少京都老铺,被充满时间感而不张扬的氛围吸引,立刻让京都成为当时“待访城市口袋清单”的第一顺位。 2014年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用三个礼拜时间一个人仔细走访每条街弄巷道。旅途时间一拉长,冲刺型的物质消费会逐渐厌倦疲乏,因而不再以观光踏点的方式,比较像看电影时把自己替换进另一种人物角色,体验换个城市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头两三天习惯空气的湿度和邻居的作息,一两周后下意识地绕开菜价较高的超市,或许再待下去,几个月后会有自己偏好的咖啡焙煎所或熟识的书店老板朋友……和当地的人、事、物薄薄地,一层一层累积着联结,竞也让人有这是第二故乡的错觉。 村上春树曾在《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中提过,旅居波士顿时在查尔斯河畔练习马拉松,“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大量的水,对人类来说或许是意义非常重大的行为”。在京都时确确切切感受到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时像字幕般替眼前画面下注解。每当骑脚踏车横越过鸭川,从大桥上眺望着远方群山,河岸两侧尽是草皮树荫等季节性的绿意,河面开阔波光粼粼,这一幕让胸口实实在在地被满满的爱塞填,于是理解这座城市不以人造高楼(如京都塔)而以河川作为灵魂地标的理由。堤岸边人们慢跑、遛狗、弹吉他,跷脚躺在草地上看书……顺着河流创造出来的市民风景也是如此静好,大概是被水环绕相伴能够柔软身心、缓和步调吧。抑或是在法然院氤氲池水接收到的灵气、夏日午后高濑川拂过耳畔汗水的凉意,从没有过一座城市能够让我如此强烈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同时也被丰沛的自然资源撼动,不自觉提醒着自己:人类如此渺小,若只活在人造都市内,常会忘记我们不过也只是动物,也只是属于地球的一小部分,连带着遗失对造物主的尊敬,遑论保护。 这条将市区贯穿并一分为二的河,也是唤起巴黎记忆的提示物之一。古物市集、百年老店,甚至对面包与咖啡的热爱。京都与巴黎这两座城市都是如此偏执地守护传统,围着名为历史的炉火不问歇地丢进柴薪。就算是在最繁华喧腾的四条,百货商场林立,不分节假日的人潮汹涌,但沿路仍可见许多老派吃茶店、旧书店。仿佛时间的快速推移,只对其他店家起作用,唰唰唰地改变替换,而跳过了、遗忘了这些老铺。门,关住的是被凝结停留的昭和时代氛围,让人忍不住推开一间又一间有时光机功能的门,将自己沉浸在旧时代的蒸汽里。 比起东京,或许京都因市区地理面积小凝聚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作为顾客,收到更多的温暖关心与善意,而店家之间的紧密互动,不会因是同行而有竞争排斥感,反倒像是一同为此产业努力。例如,两家咖啡店合作的综合味道,二手书店互相寄售……更能看到如社区般的密集网络,并非关起门来各做各的。到不同空间,也都能感受到店主独特的个性与想要展现的美学,就算有相似的元素组合,如自家烘焙面包的咖啡店,也看不见模仿的影子,常常试图想跟过去曾造访的店做联想,但“资料库”却搜寻不着。开一家小店并不是一窝蜂追随着某种风格就能急就章的事业,是得先酝酿累积,或许先在他处钻研技巧,经过时间淬炼,摸索与筛选出一条真正怀抱着热情的小径,然后悠缓而长久地走下去。 曾几度认为此书或许无法完成,大概是无法接受这趟旅程已结束的事实,一旦爬梳完稿,就得被从梦中摇醒,像舍不得散场的演唱会,离去前对着鸭川说不出道别的话,而是在心底悄声说:会再回来的。书店时时都有关于京都的新书上架,明白那是因为这城市太美太丰富,造访过的旅客憋不住向他人诉说的欲望,以不同的形式、角度切入而成的一册册阅读心得。 写第一本《手绘恋物小旅行》时,总觉得对台北的部分最为满意。事后剖析了一下原因,重点不是画稿的效果,而是对于店家的情感会不自觉流露在纸上。那些颜色与线条潜意识地在替我发声。于是认真定位自己要分享的是那些一次又一次,日渐累积情感与故事的寄托之处,而非如旅游手册不带个人偏见的叙述。 于是试着围绕一个一个小主题,絮絮叨叨这些日子里的片段。 后记 前些日子陪同父亲,和远房亲戚相约在台中的日式料理店餐叙,和室包厢外面是松树巨石打造的庭园,标准“台中风格”的豪气小桥流水装潢。席间聊起下本书的计划,“京都啊!台中以前被日本政府规划成小京都呢。”任职于图书馆的长辈说。 是的是的,那棋盘式的街道规划、那家家户户甚至咖啡店皆有的庭园造景,总让人有股熟悉感,原来如此。国中有段时期在电子街上书法课,常驻足绿川桥上打发时间,俯瞰河水里的石刻水牛和白鹭鸶,虽说当时河川未整治,较像是没落社区中的一条臭水沟,但“水”是这样深入这城市的交通路线,伴随着市民的生活与成长记忆,如同鸭川之于那些天天来慢跑弹吉他的京都人。 但再怎么似曾相识、滞留时间再怎么漫长,终究是个外来者,永远只能窥见一隅,无法也不该妄自替那个国家或城市下注解,更别说是结论。本书不过是整理了个人的旅行日记,既不懂历史和古迹建筑,又迷恋书店咖啡馆等物欲消费的一份心得报告。 从京都回来之后,感觉自己变得柔软一些,也不再执着于自我设定的疆界,像在借由每一次旅行的片段吸收一些新的元素:或许是一面之缘的人说的一句话,或许是当地人的某种特定生活习惯、看待世界的角度,渐渐意识到那些过往不曾在乎的小事,像细细的针扎进我的骨、我的血肉,唤起原先就在我体内的某段沉睡基因,糅合转换成新的自己,然后再往下一段旅程迈进。 喜欢借由这种方式长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手绘恋物小旅行(京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Fanyu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413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8 |
CIP核字 | 2016066271 |
中图分类号 | I267.4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6-0573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