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惠此中国(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是什么?

中国的信仰是什么?

中国何以存在,如何生长?

如何解释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时间化为历史,中国内含天下。赵汀阳以旋涡模式解释中国的来源和生长方式,学问扎实,话题关注度强,故这本《惠此中国(精)》应为学术类畅销书。

早期中国的四方万民为了争夺最大物质利益和最大精神资源的博弈活动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旋涡”动力模式,旋涡一旦形成,就具有无法拒绝的向心力和自身强化的力量,从而使大多数参与者既难以脱身也不愿意脱身,终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而定义了中国的存在规模和实质概念。旋涡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的帝国却能够不断扩展,其秘密就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内容推荐

就今天的现实而言,中国同时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和一个历史,但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作为一个文明的中国和作为一个历史的中国却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逐步形成的。中国这样一个巨大时空存在,涉及所有方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哲学家赵汀阳试图建构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文本”的研究方式去理解中国。《惠此中国》一书中,作者提出“旋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这个旋涡的向心运动不断把中原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卷入到一起而成为一体,而这个旋涡本身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大和强劲,由此形成一个巨大时空。作者引证了大量历史材料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旋涡形成的原因,认为中国旋涡的核心吸引利来自中国的精神世界。那么,中国的精神世界何以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作者要解释的中国的神性问题。

目录

前言

引言 述史以祭祖

第一章 旋涡模式

第二章 内含天下的中国

第三章 逐鹿游戏与中原的诱惑

第四章 方法与命运

试读章节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1《孟子·尽心下》)。内含天下结构的中国也就不能削足适履地归入民族国家或者帝国之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政治含义相对于内含天下的中国来说都过于单薄了,甚至是概念错位。

关于中国,有三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共识:中国文明是自发生以来从未中断的文明,这意味着中国文明具有强劲的连续性:中国文明一直由多民族多文化所构成,这意味着中国文明有着广谱的兼容性:中国文明没有产生出一种普遍主义的一神教,至多有一些地方性的民间宗教,而且大多数都不是超越性的宗教,于是,中国文明被认为是缺乏宗教性的高度世俗化文明。这些共识只表达了现象以及基于现象的默认结论,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解释。因此,我试图把这些默认的共识重新问题化,并非质疑这些有目共睹的现象,而是试图解释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同时也试图对这些现象进行重新理解。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兼容性和非宗教性与其说是答案,还不如说正是需要分析和解释的问题。首先,连续性和兼容性的成因关键在于其动力来源,为什么中国文明会连续不断?为什么具有兼容性?显然,事实结果不是对原因的解释。假如缺乏一种无法拒绝的博弈动力,那么,一种游戏就不可能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一种传统之所以能够连续存在,不是因为它是个传统,而是必定存在着某种稳定发生作用的客观动力使之欲罢不能;同样,一种文明的兼容性也不可能仅仅源于善意或者包容心之类的伦理观念(如果伦理不能使人受益,人们将对伦理失去兴趣),而必定存在着某种无法拒绝的利益动力使得兼容的共在方式成为共同最大利益之所在。总之,一个存在之所以如此存在的最终理由必定是一种在利益上有效的存在动力和存在方式,这才是一种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的深层理由。而且,存在论的生存理由尤其有助于理解历史中行为主体的选择。既然我们不可能穿越到古代去调查古人的心思,那么,以古人所需要的生存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去理解古人的选择,接近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显然大于以现代政治观点去想象古人。以古人的生存利益去理解古人,此种解释模式或许有助于澄清关于古代的许多争论,比如说,与“新清史”或“新元史”有关的争论。元朝和清朝为什么是中国王朝?这与现代人的认同毫无关系,而与古人的生存利益有着密切关系:成为中国王朝是成为中国之主的最可靠保障,元朝和清朝为了保证“万世基业”,必定选择成为中国王朝。生存才是硬道理。

因此,我试图以存在论的理由,兼以博弈论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原因。我将论证,早期中国的四方万民为了争夺最大物质利益和最大精神资源的博弈活动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旋涡”动力模式,旋涡一旦形成,就具有无法拒绝的向心力和自身强化的力量,从而使大多数参与者既难以脱身也不愿意脱身,终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而定义了中国的存在规模和实质概念。旋涡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的帝国却能够不断扩展,其秘密就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P013-015)

序言

前言:

本书试图对中国的历史性给出一个哲学解释。中国的精神世界乃是经史一体,经史互为表里,离史无以言经,离经无以述史。因此,以哲学的方法论去思考何为中国,必涉及众多相关知识,涉及思想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古文献、民族学等诸多问题,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李泽厚先生、裘锡圭先生、黄平、张宇燕、杨念群、许宏、张文江、李零、吕祥、关凯等诸位师友的帮助。特向诸位师友致谢。

另外,我要向苏秉琦先生致敬。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概念不仅是对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文明状态的传神描述,也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解释模型,我将其作为思考中国的一个问题起点。许宏先生提出的“最早的中国”概念是另一个问题起点,尽管“最早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形成过程,未必有一个如同始发站的确然起点,但“最早的中国”的概念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凝聚力起点仍然富有意义。我在本书中论证了一个“中国旋涡”的解释模型,用于解释商周以来至清朝的古代中国的生长方式,上接“满天星斗”之远古中国阶段而止于1840年(或者1900年)即将转型进入现代游戏的王朝暮年,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古代中国如何形成一个具有难以拒绝的诱惑且一旦加入就难以脱身的博弈游戏,谓之“旋涡”,以及中国如何在旋涡中以“变在”存在论而创造了作为方法论的中国。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斌先生、李楠女士和王文婷女士,他们为此书的出版尽心尽力。同时我也要感谢赵涛先生、何菊玲女士和王星女士,他们所在的杂志分别发表过此书的部分内容。艺术家邱志杰特为本书封面书写了“惠此中国”,我也要感谢他的高情厚谊。

《惠此中国》以及《天下的当代性》的相关课题研究都得到了凯风基金会和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赵汀阳

2016年3月12日

书评(媒体评论)

兴衰得失一时计,是非成败转头空。旋涡是个古代中国故事,现代中国早已进入另一种格式的现代博弈,然而中国的生长方式已经铸成一种长存的方法论。有方法就有青山。——赵汀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惠此中国(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汀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1360
开本 32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6083788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