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之精神(新原道)》是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普及读物,贯穿了冯友兰对古今中国哲学的认识,并阐述了新理学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中继往开来的地位。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完善,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史化表述,可以从中品味中国恢宏的文化精神。
图书 | 中国哲学之精神(新原道)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之精神(新原道)》是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普及读物,贯穿了冯友兰对古今中国哲学的认识,并阐述了新理学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中继往开来的地位。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完善,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史化表述,可以从中品味中国恢宏的文化精神。 内容推荐 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之精神(新原道)》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标准,对中国各主要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把整个中国哲学看成一个发展的系统来考察,在出世入世间找寻中国哲学的独特精神内涵。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孔孟 第二章 杨墨 第三章 名家 第四章 老庄 第五章 易庸 第六章 汉儒 第七章 玄学 第八章 禅宗 第九章 道学 第十章 新统 试读章节 有各种底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例如从事于政治工作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虽有各种,但各种底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他的最高底成就,是成为圣人。这就是说,他的最高底成就,是得到我们所谓天地境界(关于境界及人生中所可能有底四种境界,参看《新原人》第三章)。 人如欲得到天地境界,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或甚至必须离开“生”?这是一个问题。讲到天地境界底哲学,最容易有底倾向,是说:这是必须底。如佛家说: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如柏拉图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如道家中的有些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疯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底境界,须脱离尘罗世网,须脱离社会中一般人所公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甚至脱离“生”,才可以得到最后底解脱。有这种主张底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间底哲学。出世间底哲学,所讲到底境界极高,但其境界是与社会中的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不相容底。社会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就是中国哲学传统中所谓人伦日用。照出世间底哲学底说法,最高底境界,与人伦日用是不相容底。这一种哲学,我们说它是“极高明而不道中庸”。 有些哲学,注重人伦日用,讲政治,说道德,而不讲,或讲不到最高底境界。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世间底哲学。这种哲学,或不真正值得称为哲学。这种哲学,我们说它是“道中庸而不极高明”。 从世间底哲学的观点看,出世间底哲学是太理想主义底,是无实用底,是消极底,是所谓“沦于空寂”底。从出世间底哲学的观点看,世间底哲学是太现实主义底,是肤浅底。其所自以为是积极者,是如走错了路底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世间底哲学。这话我们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不错。 从表面看中国哲学,我们不能说这话是错。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所注重底,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底人。在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也是世间底。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所谓圣人,是不在一个范畴中底。 不过这只是在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底。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世间底,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问底。我们可以另用一个新造底形容词以说中国哲学。我们可以说,中国哲学是超世间底。所谓超世间的意义是即世间而出世间。 中国哲学有一个主要底传统,有一个思想的主流。这个传统就是求一种最高底境界。这种境界是最高底,但又是不离乎人伦日用底。这种境界,就是即世间而出世间底。这种境界以及这种哲学,我们说它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P3-P5 序言 此书所谓道,非《新理学》中所谓道。此书所谓道,乃讲《新理学》中所谓道者。《新理学》所谓道,即是哲学。此书讲《新理学》所谓道,所以此书非哲学底书,而乃讲哲学底书。此书之作,盖欲述中国哲学主流之进展,批评其得失,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之地位。所以先论旧学,后标新统。异同之故明,斯继开之迹显。庶几世人可知新理学之称为新,非徒然也。近年以来,对于旧学,时有新解,亦藉此书,传之当世。故此书非惟为《新理学》之羽翼,亦旧作《中国哲学史》之补编也。书凡十章,新统居一,敝帚自珍,或贻讥焉。然孔子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孟子日:“圣人复起,必从吾言。”其自信若是。即老氏之徒,濡弱谦下,亦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亦何其高自期许耶?盖学问之道,各崇所见。当仁不让,理固然也。写此书时,与沈公武有鼎先生,时相讨论。又承汤锡予用彤先生,贺自昭麟先生,先阅原稿,有所指正,谨此致谢。又英国友人休士先生,亦就原稿译为英文,期在伦敦出版。并附记,以志鸿爪。 民国三十三年六月 冯友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哲学之精神(新原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友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4557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6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2016085874 |
中图分类号 | B2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