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编著的《母亲》介绍了,旧俄时期的一位饱经生活磨难的母亲,在她当矿工的儿子巴威尔及一批革命志士的影响下,逐步从原先的胆怯、平庸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一个勇敢、无畏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前夕对沙皇政府所作的不懈斗争,并预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一个崭新时代即将开启的必然趋势。
图书 | 母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母亲》介绍了,旧俄时期的一位饱经生活磨难的母亲,在她当矿工的儿子巴威尔及一批革命志士的影响下,逐步从原先的胆怯、平庸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一个勇敢、无畏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前夕对沙皇政府所作的不懈斗争,并预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一个崭新时代即将开启的必然趋势。 内容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母亲》讲述了,出身贫苦的母亲曾经饱受丈夫的欺凌,过着屈辱的生活。在儿子和其他革命者的影响下,母亲逐渐认识了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冒着生命危险,走进工厂,走进农村,散发传单,播撒革命的种子。在火车站上,尽管被暗探告发,被警察殴打,她仍然坚持散发象征着真理的传单……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在城郊工人村上空,在弥漫着油烟的污浊空气中,工厂的汽笛声每天都颤抖着,吼叫着。工人们听到汽笛声,纷纷从低矮的、灰不溜丢的房子里跑出来,仿佛受惊的蟑螂,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显然,他们缺少睡眠,筋骨还没有歇过乏来,没有恢复体力。外面寒气逼人,一片昏暗。他们沿着没有铺路面的街道,朝高大的石砌笼形厂房走去。等待他们的是工厂那副稳操胜券的冷漠。灯光从几十只油腻腻的方形通风孔透出来,照亮了泥泞的道路。泥泞在脚下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不时响起半睡不醒的嘶哑的叫喊声。有人破口大骂,凶狠的骂声划破了长空。而迎面传入他们耳鼓的则是另一些声音——机器隆隆的喧嚣和蒸汽的嘶鸣。老远便可以望见高高的黑烟囱,宛如一根根粗笨的木桩阴郁而冷峻地矗立在工人村上空。 傍晚,太阳渐渐落山了。夕阳的红光在窗玻璃上疲倦地闪烁着。工厂像丢弃废矿渣一样,把工人们从石砌的厂房里撵出来。他们满身满脸都被熏得黢黑,散发出一股黏糊糊的机油气味。他们饥肠辘辘,露着牙齿,筋疲力尽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他们说话活跃了,甚至高兴起来,因为今天的苦役结束了,家里等着他们的是晚餐和休息。 一天的时光被工厂消损掉了,机器从人们的机体里榨干了它们所需要的一切能量。这一天从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向自己的坟墓又迈近了一步。但是,他们看到马上就能得到休息的愉悦,在烟气弥漫的小酒馆里享受快活,也就感到满足了。 每逢节假日,他们通常睡到十点钟。然后,中年人和已婚者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做日祷,一路上不停地责骂年轻人对教堂漠不关心。他们离开教堂,回到家里,吃完馅儿饼就躺下睡了,一直睡到晚上。 经年累月的体力透支,使得他们没有食欲,为了能吃下东西,他们就大量喝酒,用烈性伏特加来刺激胃口。 傍晚,他们懒懒散散地在街上闲逛,有雨靴的,就穿上雨靴,尽管天干气燥;有雨伞的,就拿着雨伞,尽管日头当空。 他们迎面碰上,谈论的依旧是工厂呀、机器呀那一套,然后再把工头臭骂一通。他们所谈所想的都是跟干活儿有关。日子过得枯燥乏味,他们无能为力,不会开动脑筋,只是偶尔闪出几星微弱的火花。回到家里,他们就会跟妻子吵架,经常打她们,不惜拳脚相加。年轻人常常泡在小酒馆里,或者轮流在各家举办娱乐晚会,拉手风琴,唱淫秽难听的歌曲,跳舞,说下流话,饮酒作乐。被劳作累垮的人容易醉酒,而且醉酒后会激起心里头那种莫名的病态的亢奋。亢奋需要发泄口。于是,他们死死抓住每一个可以排遣这种躁动不安的情绪的机会,为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像野兽般凶狠地互殴厮打,打得头破血流。有时会打伤打残,偶尔会闹出人命。 在人们相互关系中只有一种情感,那就是怀恨在心。这种仇恨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犹如身体上那种无法消除的疲惫。人们的心灵是病态的,与生俱来的,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它就像阴影似的一直伴随着他们,直至将他们送进坟墓,并使他们在一生当中以毫无意义的惨毒手段干出种种令人发指的下流勾当。 节假曰,年轻人往往夜里很晚才回家里,弄得脏污不堪,衣服破碎,被打得鼻青脸肿,可是他们还幸灾乐祸地吹嘘说,他们把同伴狠狠揍了一顿。有的受了欺辱,一脸怒气,眼泪汪汪;有的喝醉了酒,一副可怜相。他们成天招灾惹祸,讨人嫌恶。有时,父母找到他们,便把他们领回家。他们或倒在大街上某个地方的围墙下边,或在小酒馆里喝得不省人事。父母找到他们后狠狠责骂一顿,把拳头落在他们那因伏特加酒而发软的身体上,然后把他们拽回家,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关爱,安顿他们睡一觉,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当令人胆战的汽笛声像发黑的溪水在天空流过时,还得叫醒他们去干活儿。 对孩子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而且出手很重。可是在老辈人看来,年轻人酗酒打架完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父辈年轻的时候也常常酗酒打架,也挨父母的毒打。生活从来就是这样——它像一股混浊的水流,年复一年地、平稳而缓慢地流呀流呀,没有目的地。人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因循守旧的生活,对一成不变的所想所做已习以为常。所以,谁都没有想过试图去改变这种生活。 偶尔会有不知从哪里来的外来人出现在工人村里。起初,他们引起人们注意的,也就是因为他们是外来人而已。后来他们谈起他们工作过的地方,才引起人们一点儿表面上的兴趣。再后来,对他们那种新鲜感消失了,跟他们处熟了,他们也就不再引人注目了。听了他们的讲述,人们知道了,工人的生活到处都一个样儿。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不过有时候,有些外来人会讲一些在工人村从未听说过的事情。大家不跟他们争辩,但对他们所讲的那些奇谈怪论并不相信。这些奇谈使一些人感到盲目兴奋,另一些人则感到惊恐不安,还有一些人因为对某种尚不清晰的东西抱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忧心忡忡。于是,为了排解这种不必要的、影响情绪的惶恐不安,他们就变本加厉地喝酒。 工人村的人发现外来人有异常,跟他们不一样,就会对他耿耿于怀,下意识地产生戒心。他们好像害怕外来人会把什么东西投进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打乱原本单调无聊的、有规律的生活,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总还算安宁。一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承受生活的巨大压力,并不期望生活会有任何好的改变。他们认为,一切改变都只会加重对他们的压迫。 只要听到外来人谈论新事物,工人村的人就会默默躲开。这时候,那些外来人就悄然离开,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留在工厂里,不能同工人村的人融为一片,他们就会遭受冷落。 一个人就这样活上五十来岁就死了。P1-3 书评(媒体评论) 他带着不可制服的锐气与力量走进文学界,把俄罗斯大草原的健康气息带给世界各国的读者。——巴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母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高尔基 |
译者 | 刘引梅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3010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6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2016093226 |
中图分类号 | I5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6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