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看完此书称赞道:“大丈夫讲立言立行立功,玄奘便立言——袁绍如来,近光遗法;立功——佛不东来,我便西去;以及立行——既持,便不可破……佛法无边,妙义婉转”,马伯庸、孟非、陈坤、严峰教授、沈浩波……数十位名人合十推荐,中国著名CG插画师翁子扬读后赞叹不已,主动为此书绘制精美插图!
取经19年,唐僧到底经历了什么?昌如著的《行者玄奘(4)》是一部讲述信念与勇气的旷世奇书,囊括万千佛法、佛理、修心智慧与人生真谛。翻开此书,走进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倾听一个充满奇遇的真实故事,重走那段关于苦闷、烦恼与解脱的人性之旅。
昌如著的《行者玄奘(4)》记述了玄奘翻越过雪山,来到中亚的大草原。这里原本是各种文化交汇的绝美之地,此刻却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
与大唐关系微妙的统叶护可汗,会怎样对待这个来自冻土的沙门?一向敌视佛教的飒秣建国,又将如何处置这个佛僧?茫茫大葱岭,雪山一座接着一座,他该如何通过?
距离佛国越来越近,那些被尘封的传奇往事逐一展现在他的眼前。
19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难以逾越的伟大探险。
巍峨的大葱岭一望无际,雪线以下,古铜色的山体上刻满沧桑,那是雪山融化留下的印痕。
玄奘沿着这些深浅不一的印痕往山下走,大大小小的顽石从他身边一直堆积到遥远的天边。
回望来路,冰冷的雪峰高高在上,冷漠地注视着从它身上蹒跚走过的渺小的人类。
绿色越来越多,从苔藓般的地衣到伏在地面上的小草,从低矮的灌木到高大的松树,很快便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森林里长满了野山菇、胡桃、杜松子,这些都是大山的礼物,掰开外壳便可直接入口。饱餐一顿后,玄奘又摘了一些放在干粮袋里做补充,便大踏步地下山了。
一只动物敏捷地从他身边跳过,闪到岩石的背后。紧接着又是几只,其中一只还回过头,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奇怪的两条腿的生物。
玄奘认出,这是一群岩羊,它们通常在高原地带活动,他已经不止一次见过它们了。
他朝着这群生灵合掌致意,不管怎么说,它们才是这片高原的原住民。
走了七八天,玄奘突然发觉,脚下的植物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又是许多大大小小的岩石。
转过一道弯,一个巨大的湖泊出现在眼前,湖周数千里,透过那袅袅升起的白色雾霭可以看到,湖面平滑如镜,湖水深不可测,在天地间泛着神秘的青色……
玄奘走到湖边蹲下,伸手舀起一捧水。这湖里的水显然是从雪山冰川上而来,冰冷刺骨,却又极为清澈干净,令他情不自禁地心生喜爱之情。
捧到跟前喝了一口,却又立刻皱着眉头吐了出来。
原来,这看似清澈纯净的湖水竟然又咸又苦,无法下咽。
玄奘甩掉手上的水,站起身来,默默地朝四周打量着。整个大湖安静地沉睡在群山雪峰之中,任四面八方的河流纷纷奔注湖中。高原特有的明净的天空,包含着那丝絮般的云朵,悠然滑翔的苍鹰,嵯峨的雪山群落,徜徉在坡地上的牦牛、羊群……尽收湖底。也把那静谧安详的气氛,甚至草甸的清香芬芳,一并收了进去。
远来的僧侣久久伫立在这片宁静之中,不忍离去。尽管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远,自己是不能久留此地的。
一声娇憨的童音恰于此时传来,没听清说的什么,却把玄奘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他已经有多久没听到人声了?
回过头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群绵羊,相互拥挤着朝湖边走来。玄奘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在熙熙攘攘的羊群里,看到一个比羊高不了多少的小女孩。她顶多四五岁年纪,以至于当玄奘第一眼看到那一头蓬松的深棕色卷发时,还以为是一头毛色奇特的羊呢。
小牧羊女显然不想让她的羊群到这湖边来——湖水是咸的,湖边植被又少,过来干什么?她奔跑在羊群之间,跌跌撞撞,不停地吆喝着,想把羊群赶往别处。只可惜她年纪太小,又似乎没多少经验,这么一吆喝,羊群反而散得更开了。
玄奘忍不住走上前,帮她把四散的羊群稍稍聚拢起来。小牧羊女朝他甜甜地一笑,又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什么,似乎是在表示感激之意。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