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鲍志华编著的《孙晓梅传》讲述了,孙晓梅(1914-1943),女,乳名小妹,又名小蛮、肖曼,浙江省富阳龙门人,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原名小蛮,后读唐诗“杨柳小蛮腰”句,知小蛮为白居易之歌姬,遂改为肖蔓。
1930年至1937年间,到本县陆家村驯雉小学、龙门小学、骆村小学、杭州横河小学任教,因受进步书刊影响,倾向革命,主张男女平等,曾带领本族女学生闯进祠堂,反对妇女不能参加祭祀的封建族规。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追认孙晓梅为革命烈士。>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追认孙晓梅为革命烈士。
鲍志华编著的《孙晓梅传》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全面、深入掌握烈士史料,以人和事贯穿全书,兼顾传主的思想发展和个人生活,写出传主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色彩,有较强的故事性。本书传主为知名女烈士孙晓梅。
寻求自立
1929年底,景山小学放寒假了。肖曼从图书室借了一书包图书,高高兴兴地回到龙门家里。然而,跨进家门的那一刻,简直让她心酸到了极点。祖父又因为她前往景山小学读书的事情,大发雷霆,正痛骂她的母亲。“女子无才便是德,择户人家去嫁人不就是了,这个蛮女子给她读书不知会惹出什么事来!”祖父凶狠地指着母亲的鼻子骂得理直气壮。而母亲在祖父的责怪训斥声中,显得软弱无助。肖曼一声不响,将书包放下,转而拉过在堂前受训的母亲,为母亲拭去眼角的泪水。
“我不读书了,我去找工作,我绝不让您因为我而受气!”说完,肖曼转身跑上楼。
那天,她彻底看出了祖父的心思,归根结底就一条:重男轻女。只因为自己是个女儿身,连自己的祖父都看不上眼。她不想让母亲再因为她而受气吃苦了。她想好了,谁也不怨,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看,女人照样能做事业。
她去找景山小学的老师们,去找孙氏族亲孙京良,请求他们帮忙寻一份工作,她要自食其力。她要与男人一样走出家门,立足社会。孙京良是肖曼的同族宗亲,长她两岁,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在杭州读书期间,孙京良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是富阳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9年在庆护乡(现环山乡)诸佳坞小学教书。听了肖曼的想法,他很乐意帮忙。通过多方打听,孙京良终于帮肖曼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
1930年春节过后,16岁的肖曼便前往距离富阳县城十里的驯雉小学教书。用肖曼自己的话说,从那时开始她“和社会碰面了”。她觉得,从此将开启新的人生之路,于是改名为“孙晓梅”。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卓兰芳,随带第70号《中央通告》来到杭州,将杭州市的党团组织合并建立了中共杭州市行动委员会,任命原中共中央巡视员郑撼山为书记。计划发动诸暨、富阳、萧山、杭县等杭州周边十几个县的农民暴动。根据这一部署,中共杭州市行动委员会书记郑撼山前来富阳,帮助中共富阳县委发动组织农民暴动。
根据第70号《中央通告》精神,4月26日,中共富阳县委在富春江洋浦口段江面船上,举行了全县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八十余人出席会议。中共杭州市行动委员会书记郑撼山向与会同志传达了中共中央第70号《中央通告》精神。县委在会上发放了《暴动问题》小册子,准备在4月30日夜至5月1日晨进攻富阳城,简称富阳农民“五一”暴动。
暴动有三天的准备过程。早在1928年10月,驯雉小学(现鹿山街道陆家村)和惠民小学(富春街道西邮村)已经建立了中共驯雉小学党支部和中共惠民小学党支部,是富阳县学校中最早的共产党组织。恰巧,这次暴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金达如、程仕根均为教师当中的共产党员。驯雉小学党支部承担不少准备工作,如发放暴动具体事项的小册子及秘密联络等工作。学校领导见孙晓梅有文化、有思想,说话干脆,行动果敢,党支部安排陆承洪找孙晓梅谈话,动员她积极参与这次农民武装暴动。此时的孙晓梅,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暴动的含义,但她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想要争取的,和男性一样,投身于大集体当中,做大多数人共同想要做的事情,于是欣然同意。刻蜡纸,油印,装订,发放,跑腿,她干得不亦乐乎。她那一手苍劲有力的钢笔字,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富阳农民“五一”暴动,最终因没有做好保密工作而失败了。5月2日,此次暴动组织者蔡九华被枪杀,年仅29岁。由于叛徒出卖,10月,中共富阳县委书记傅潮判被捕。孙晓梅虽然只是参与了“五一”暴动的准备工作,但是,她发现帮她介绍工作的孙京良也参加了“五一”暴动,而后又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隐蔽到哪里去了。她没法多问,只是感觉自己有了力量,可以像男性一样任教于学校,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冥冥之中,她觉得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束缚,可以起来推翻它!P13-15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孙晓梅传》是其中之一。
接触孙晓梅烈士资料是在1986年,浙江省富阳县史志办老师将编写《孙晓梅烈士的故事》的任务交到我手上。那次,虽然只写了5000字的稿子,但是,孙晓梅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却时时撞击着我的灵魂。
时隔15年后的2001年,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担任浙江省富阳市建党80周年纪念晚会的文学撰稿人,以孙晓梅烈士事迹为内容,创作了音诗画《红色记忆》。那时,当我再次挖掘烈士的精神内涵时,她那闪光的思想火花让我怦然心动,顷刻间,我萌生了以她为题材,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的想法。我数次前往烈士的家乡——龙门,前往杭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查阅《民国日报》《东南日报》,开始搜集孙晓梅烈士资料,经过数年的努力,于2014年6月孙晓梅诞辰100周年之际,完成了《孙晓梅:大时代的女性》一书。
2016年1月,《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的约稿通知再次让我怦然心动。按照约稿要求,我在40天时间内,将26万字的《孙晓梅:大时代的女性》书稿重新梳理修改,最终形成《孙晓梅传》。
该书的形成得到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及相关市、县多个党史部门的鼎力相助,浙江省富阳区史志办提供了孙晓梅烈士生前首长、战友薛暮桥、汪大铭、彭炎、朱微明、汪瑛、朱联、凌菲、陈云阁、江熠、刘扣根、戴庆云、孔云亭及家人、亲友何满子(孙承勋)、孙成修、孙北强、孙眉青、孙亚芳等回忆资料的查阅机会,弥足珍贵。盛永淦、刘文灿、胡春国、葛伟、孙希成、蒋虹瑶、朱健文、寿锡标、吴昱等老师给予了真诚相助,龙门镇人民政府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时间、精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有待各方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