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内容
试读章节

上面说过,一九一三年,谢葆璋接到了当时的海军部长黄钟瑛令他北上北京,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的电报之后,他就立刻启程,北上赴任了。

几个月以后,在这一年的初秋,他的妻子杨福慈也收拾停当,带着他们的女儿冰心和三个儿子,由孩子们的舅舅杨子敬先生陪伴、护送着,启程北上了。

这次举家北上北京,与十年前北上烟台一样,仍然是取道水路。所不同的只是,上次杨福慈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而现在,又多了三个儿子。

这一支由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大军,告别了山青水秀的故乡福州,开始了行程几千里的自南至北的漫长旅程。

他们先登上了去上海的轮船,在东海上航行了几天,之后,就进入了黄浦江口,到沪作短暂的停留和休整。然后,又登上了去塘沽的轮船,在渤海里航行了几天,最后,终于驶进了塘沽口的十八湾。

在烟台看惯了青蓝色的美丽的大海,又在故乡福卅I饱览了亚热带特有的郁郁葱葱和姹紫嫣红之后的小冰心,乍一看见十八湾的浑黄的河水和极浅的河滩,内心里立刻涌起了一股抑郁和烦躁的情绪——她觉得这里的颜色,实在是太黄了,太单调了!

抵达塘沽之后,他们又坐上了火车,先天津,后北京。虽然陆路代替了水路,而令人抑郁、烦躁的黄色,依然不改。小冰心想起了初秋的南国——那里,是一片充满了生机的绿色。深绿、浅绿、翠绿、墨绿,相间交错,彼此映衬。而这里,初秋的北方,却只能够在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的基调上,偶尔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绿色,点缀其间。车窗外面那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总是黄多青少,虽然方圆十分辽阔,却显得缺乏生气。这些一望无际的缺少生气的农田,给热爱大自然、初次来京的小冰心,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当火车徐徐地驶进北京东车站的时候,谢葆璋已经站在月台上,迎候着自己的妻儿和妻兄。他把他们接出了站台,然后又把他们安置在站外等候的马车上。小冰心就这样,生平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北京,这座历史上的名城,它曾经是几代封建王朝的京城,当时,又是袁世凯政府的所在地。对于一个初次见到它的仪容的人来说,它应该具有怎样的雄姿和怎样的魅力,才能算得名副其实呢?

冰心是在大海旁边长大的孩子,又刚刚告别了有着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故乡,她曾经饱览过大自然变幻无穷的神奇形象,以及绚丽美妙的色彩,这个从小就爱独自幻想的小姑娘,会对将要成为她的第二故乡的北京城,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关于北京,小冰心早就听到过不少不很诱人的说法。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舅舅们——老同盟会员杨子敬先生,还有正在大学读书的年纪较轻的舅舅,就在家庭的闲谈中,多次讲起过北京和那里的皇宫。他们讲过清政府的昏庸和腐败,讲过北京市容是如何地破旧和颓败,老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地贫穷和困苦。所以,当小冰心知道父亲已经为他们全家在北京租好了房子,母亲和舅舅就要带领自己和弟弟们到北京去,她却对这个将去的地方没有什么迫切的向往。

这时候,小冰心已经跟随着父亲、母亲、舅舅和弟弟们,离开了北京东车站。首先映人小冰心眼帘的,竟是一座灰色的又高又厚的城墙。小冰心坐在马车里,好奇地观赏着窗外的街景——果然像她舅舅们所说的那样,这个赫赫有名的京城的市容,原来竟是如此的破旧与颓败。除去又高又厚的灰色城墙之外,就是黄色的土路,这些土路是用黄土铺成的,只要风一吹,就尘沙飞扬。

再看看街上的行人,他们大都穿着色彩单调的衣服。个个都像满腹心事的样子,走起路来没有神采。有的迂缓,有的匆忙。在这些行人中间,还间或看到人力车夫,他们汗流满面,穿着破烂的衣裳,拉着坐客,或是疾走,或是奔跑。也有一些衣不蔽体的贫民,蜷缩在门洞里。这些人的形象,小冰心看了,都觉得心酸。

这一切,仿佛是向初来北京的小冰心,印证舅舅们早年对她的讲述,使这个喜爱大海和南国风光的女孩儿,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心绪。

十年后,当冰心长成为一个大姑娘,告别了祖国和亲人,到美国去留学之后,她在地球的那一面,想念北京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北京给予她的这个最初的印象。她不由自主地写到了北京的灰色的城墙,和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以及奔走着的流汗的人力车夫。可见她在少女时代第一次见到北京时,北京留给她的印象有多深!

那一次,坐在马车里,只是因为见到了分别半年之久的亲爱的父亲,才使她的茫然漠然的心绪,又渐渐地和缓了过来。

就在小冰心思前想后的时候,马车已经走进了东城一条宽敞的大胡同里。这条大胡同,后来因为演出过形形色色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中外,这就是有名的铁狮子胡同。P43-47

后记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民国”的政权。之后不久,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它的中心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一代宗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茅盾等先辈们。用他们的文章和讲演,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大学校园里,发动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与此同时,以“文学改良”、“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中心口号的中国现代文学.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纸媒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这场运动的感召之下,一大批勇敢的青年智者,涌现出来,写作并发表了许多全新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戏剧等作品。这些反映现实问题、社会困境、人民大众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等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接地气”而非无病呻吟的作品,立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在这一大批作家中,有几位特别值得注意的女性作家,其中就包括我的两位传主——冰心和庐隐。她们都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都赞同“文学为人生”的主张,都非常勤奋地写作,当时都很年轻。不过后来,一位英年早逝(庐隐),而另一位多福长寿(冰心)。她们都出生于福建省,但作品风格却完全不同。

我为冰心先生写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那时,我的前两部女作家传记《萧红传》和《庐隐传》已经先后于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二年出版。由于读者和媒体的反响强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便知道了我。当时,他们正在策划出版一套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在认真地考虑了之后,他们决定约我撰写《冰心传》一书。

拙著《冰心传》于一九八七年九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强烈欢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论报》、《文汇读书周报》、香港《新晚报》、《书林》杂志等报刊都发表了书评,对此书加以评介和赞誉,《中国妇女报》还把此书评为一九八八年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最佳图书”第一名,此书共印刷了七次。

十年后,中国华侨出版社于一九九七年四月出版了《冰心传》的第二版,他们删去了书中对冰心作品的评论部分,易名为《冰心简传》。之后,广东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冰心传》的第三版,他们让我加人了照片二百余张,易名为《冰心罔传》,此书获得了“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 (总部在马来西亚)颁发的“冰心文学奖”。再之后,中国社会出版社又出版了《冰心传》的第四版,他们给书名加上了一个“评”字,易名为《冰心评传》。

如今,天津教育出版社策划的一套系列丛书“恋恋民国风”又把拙作《冰心传》纳入其中,使得此书在初版问世了将近三十年以后,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新一代的青年读者面前。在此,我要向天津教育出版社表示衷心的谢意,也要向有兴趣读完此书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谢意。

我敬仰冰心先生高尚的人格和高贵的文品,在这个愈来愈纷乱的世界上,在这个充斥着恐怖和暴行,充斥着谎言和诽谤的世界上,冰心先生所倡导的“爱的哲学”,所信奉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理念,是多么的温暖人心,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冰心先生健在时,我有幸与她老人家多次见面,亲耳聆取她老人家那些“实话实说”的温馨教诲,如沐春风。作为一名文学晚辈,我庆幸自己有过这样的难忘经历。在青年时代,我本人的价值观里,就有深受冰心作品影响的成分,比如她老人家在短篇小说《我的学生》里面阐述的女性择偶标准,就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

冰心先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冰心先生贯彻了一生,她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新一代读者,能够认识她,了解她。知晓我国现代文坛的老祖母——冰心先生不一样的人生历程。我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新一代读者,能够阅读她的那些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并且喜爱她的那些讴歌真、善、美的作品,让母爱、童心、大自然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占据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那块天地。

肖凤

2012年秋于北京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北京

第三章 五四

第四章 问题小说

第五章 爱的哲学

第六章 留学

第七章 返国

第八章 大后方

第九章 战后

第十章 归来

后记

序言

(一)

时间:1984年6月11日上午。

地点:北京西郊一座高等学校宿舍大院内的高知楼。一间清洁、明亮的书房里。

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在我的对面。她的很有特点的面庞,能给任何初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八十四岁的高龄了,肤色依然白里透红,除去又高又阔的额头上刻着几条明显的皱纹外,其他地方仍然显得白暂细嫩。一双丹凤眼,眼角稍微有点下垂,但是还能射出熠熠的光彩。在这流动的光彩中,与其说是流露出睿智,不如说是流露出了更多的慈爱和宽厚。嘴巴的线条很柔和,缓缓吐露出来的语言.是聪慧的,谦逊而又严谨的,听起来非常入耳,带着有德、有望、有智的东方老人特有的那种令人倾倒的修养。当我向她请教对于为她立传,可有什么意见时,她沉思片刻,慢慢地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这句话说得真好。

这句话像一道潺潺的清泉,顿时流到了我的心里.使我感到滋润和熨帖。“真”,是冰心坚持了一生的文学观一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提出过自己的文学理想“只是一个字‘真’”,“能表现自己的文学,就是‘真’的文学” (冰心:《文艺丛谈(二)》)的主张。她在自己的小说《遗书》里,也曾借着作品中的人物宛因之口,抒发过她本人对于写作“真”的文学的见解。她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活动里,都在沿着她为自己规定的这一“真”和“善”、“美”的文学理想而前进。正是她的文学主张和实践.使她赢得了一代接一代的读者群,和文学晚辈们的喜爱与敬仰。

我本来的意愿也是想努力写出一个真实的冰心来。我想通过冰心的全部创作活动,勾勒出她毕生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勾勒出她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学创作史上做出过什么贡献,勾勒出她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写下了什么欢乐和痛苦、向往和追求,提出了哪些人生的课题,她想告诉读者哪些内心的秘密!我想在对冰心文学创作活动的介绍中,请广大的青年读者朋友们更加了解她,与她成为精神上的知心朋友。

我深深地相信:只有“真”,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虚假和伪善,不管用什么样的花言巧语包装,总要凋谢和枯萎,而最终总会被人们所抛弃。

歌德曾经把描写自己的传记称为《诗与真》。这个题目是意味无穷的。善的和美的文学艺术创作,就是一首真实的诗歌。一位追求真、善、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一生,也是一首真实的诗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愿对冰心老人的“真”字,以及一切坚信“真”字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顶礼。

(二)

年轻的朋友们,请允许我把这本《冰心传》奉献给你们。

这是我为你们写的第三本传记。

我在几年前出版的《萧红传》和《庐隐传》里,描写了那两位女作家坎坷而又短促的一生。当时,我是想要努力写出真实的萧红与真实的庐隐来的。不过,对于我自己说来,那两本书还是探索传记文学创作的初步尝试。然而,我在其中抒发的内心感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却引起了不少青年读者的共鸣,这种现象的发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当我捧读着许多陌生的朋友寄给我的信件时,我像是在一片充满了真诚友谊的海洋里游泳。真诚的心是可以相通的,真诚的心灵就像一团灼热的火,能够彼此照亮前进的道路,并互相温暖对方的心。有的青年朋友,甚至中年朋友告诉我,拙作曾经使她们为那两位素不相识的女作家。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我深为朋友们的善良心地所感动。但我真诚地希望:拙作不仅带给她们(或他们)同情和忧伤,也带给她们(或他们)欢乐和鼓舞。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撰写《冰心传》的。

在这本《冰心传》里,我要向你们讲述一位长寿的女作家的故事。你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大概在童年时代就知道了她的名字,读过她的那些文笔清新秀丽的优美散文.也许有人还与她本人见过面。为这样一位你们熟知的女作家写传记。是不太容易的,这就像为你们熟悉的人物画像.比为你们不认识的人物画像更难一样。所以。当两年前。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负责人,让我为他们撰写《冰心传》时,我曾经颇感犹豫。因为我虽然从戴红领巾的时候起,就读过她的散文、小说和诗,并在做大学生的时候,在许多群众场合里见到过她,非常喜欢她的作品,但是,在这位既是一代才女的女作家。又是学贯中西的女学者面前,我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另外,我还觉得自己的气质与这位老前辈的气质相距较远,因此,在这个课题面前,担心把握不准,曾经踌躇不前。然而,随着对她生平、作品的逐渐熟悉和了解,我对她的为人也就愈来愈敬重。特别是她的那句:“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这样朴实无华的话,竟然出自一位闻名中外的女作家之口,又使我对她的抽象的敬意,升华成为亲切的景仰。

我愿意把我所理解的冰心,写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抽象。不是现在你们见到的这位慈祥的老妇人,而是她所走过的道路——一个聪颖过人、喜欢幻想的小姑娘,一个才思敏捷、温文尔雅的女大学生,一个虽然声名显赫但却仍然温柔含蓄的中年妇女,直到一位儿孙满堂的幸福的老祖母。她是时代的宠儿,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很有福气的一个。时代为她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她本人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铺设好了成功的道路。

人,是一个多么值得研究的课题。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禀赋、气质、情操和性格。有的人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己,替自己插上了翅膀,在美好的境界里翱翔;有的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为生活的阴影所腐蚀,为自己内心的阴影所腐蚀。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消除掉腐蚀,使自己升华起来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不会有人不关注的吧。

传记文学,就是研究人的,就是准备回答这些问题的。如果是一位严肃和高尚的作家,例如罗曼·罗兰,他所撰写的传记文学作品,无疑就是人生的指路标,一直鼓舞着读者,在自己迈步的阶梯上,攀向神圣和崇高的顶峰。莎士比亚曾通过哈姆雷特的口说过这样的话:“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是的,只要每一个人都具有理胜,都发挥创造的力量,世界就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每一位为创造美好世界做出过贡献的人物,都是值得人们敬仰,值得人们学习的。冰心是五四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冰心贯彻了一生。民主,就是反对专制和暴政;科学,就是反对愚昧和野蛮。只有走民主和科学的道路,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鲁迅是毕生为此而奋斗的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那么,冰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本书就想讲述这方面的故事。

(三)

假若青年朋友们仍像过去一样地待我——有兴趣读完这本书,那么,请允许我借用冰心老人六十年前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心中莫可名状。

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内容推荐

肖凤编著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内容简介:民国,一个人们在黑暗中梦想光明,在怀疑中找寻信仰,在失望中孕育希望的时代。这一时期登上文坛的女子,不同于前代,亦有别于后代。她们精神独立,向往自由,而家庭、社会时时压抑着她们。她们在迷惘中呐喊,在冰冷的现实中追求爱与温暖。苦难磨砺了她们的才华,她们用矜贵、风华、美丽以及睿智,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本人物传记。

编辑推荐

肖凤编著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本讲述长寿的女作家的故事——冰心,本书主要介绍冰心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童年》、《问题小说》、《爱的哲学》、《大后方》、《归来》等优秀作品。爱,是她一生的信仰,爱,既是一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片冰心在玉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69564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7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