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的解析(精)/博雅经典阅读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梦的解析(精)》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又译做《解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编著的《梦的解析(精)》是一本研究关于梦的问题经典文献,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被后人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书中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着重介绍了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把潜意识与梦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也渐渐明朗起来。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五、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六、梦中的道德感

 七、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八、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1909)

 跋(1914)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及来源

 一、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三、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四、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梦的凝缩作用

 二、梦的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四、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八、梦的感情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五、原初过程和健发过程——压抑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试读章节

第一章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下面我将证实有种心理学方法,它可以使梦的解析成为现实。通过使用这种技巧,每个梦都会以具有某种意义的精神结构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在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中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同时,我将尽力讲清梦是如何产生一些令人费解的、奇怪的现象的,之后再由这个产生的过程总结出精神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些精神力量同时存在和相互对立的作用才产生了一系列的梦。在梦的问题成为一个更综合性的问题,而且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借助于一类不同的材料时,我的研究便告一段落了。

我准备把我之前的一些关于梦的作品进行整理,以一种类似序言的方式作短评。简要叙述前,我也将参考现在科学界关于梦的研究,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梦在当代科学中的地位开始。在这部书的论述过程中,我没有什么机会提及它们。在对梦的科学解释上,即便已经进行了上千年的努力,但是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以往的作者们都已普遍地承认这一事实,因此没有必要再去引述别人的观点。读者可以从本书末索引的著作中发现,即便有很多使人兴奋的发现和与我们主题有关的丰富有趣的材料,但是它们却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到梦的实质或解开梦的任何谜底。虽然,它们也不能做到让一些缺乏这方面知识却不能受到正规教育的人有所裨益。当然,受过教育的一些人对这件事就知之更少了。人们也许会问,史前时代的原始人类是如何持有的梦的观念,以及梦在他们形成对宇宙和灵魂的认识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很明显,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但是相对于我的其他话题,我不得不舍弃这个。现在,我非常乐意向读者推荐赫伯特·斯宾塞、约翰·卢伯克爵士、E.B.泰勒等人的作品。

关于史前的人对梦的认识,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他们对梦的态度看出来。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对梦的解释构成了在古希腊罗马人中流行的对梦的评价的一些基础。他们觉得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的神的世界有某种关联,梦产生于神灵们带给人们的启发。在他们看来,梦对梦者说来,必然有着某种特殊的目的。一般说来,它们预演着未来。然而,因为梦的内容及它们带给梦者的印象各有不同,对梦也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所以也不必要去进行规范性或者学术性的分类。然而,古代某些哲学家们对梦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是依据这个梦在占卜学中起到的预测性作用进行基本的划分。

在亚里士多德的两部关于梦的作品中,梦被划归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这两部书告诉我们,梦不是来源于神灵,因此它也没有神圣的性质。梦来于自然,自然是半人半神的,所以梦也是半人半神的。梦并不是一种超自然的,它以服从人类的精神发展规律的形式存在,即使精神和神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在这里,梦被定义为睡眠者在睡眠状态下的特殊精神活动。

亚里士多德已经了解到梦生活的某些特点。他认为,梦把睡眠状态感觉到的轻微感知转变为一种强烈的感知,它是一种放大结构。“当人们觉得在火里走,很热时,其实只是在某些地方有一件热的东西”。据此他推断,梦极有可能是向医生显露出的关于身体早期变化的第一个迹象,而这一迹象在清醒的时候是不易察觉到的。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人并不把梦当作心灵做梦的产物,而是认为梦来自于神灵。可以看出,关于梦的认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两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都展现出来,而且颇具影响。这两种思想因为古人把梦区分为真正的、有价值的梦和徒劳的、没有价值的梦。前者给做梦者带来警告或预示未来的提示,后者则使梦者误入歧途或指引梦者走向毁灭。

格鲁佩曾谈到这样一种梦的分类,他借用了麦克罗比斯和阿尔特米多鲁斯(达尔迪斯)的话:“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梦只受到当前(或过去)因素的影响,这对未来是不重要的。第二类梦则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包含:1.梦中接受的直接预言(神谕)。2.对未来事件的预示(梦幻)。3.一种象征性的梦,需要给出诠释(梦兆)。这个观点延续了几个世纪。”

这种依据梦的价值对梦进行分类的方式就涉及到“梦的解析”的问题了。梦的价值是有迹可循的,或者显而易见。这就促使人们寻找一种把梦的密码翻译成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的方法。

人对梦的科学认知,同他们对宇宙的认识是统一的。这种认知使他们把心灵中存在的事物映射到外部世界,使得他们如现实般存在。达尔迪斯的阿尔特米多鲁斯被认为是解释梦的最高权威。他内容广泛的著作《解梦》足够弥补同类著作的失传所留下的缺憾。在古人中存在的前科学的梦的术语是与他们对宇宙的总观念一致的。因为宇宙习惯于被表现为外在的一种客观事实,而它只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才拥有客观真实性。此外,他们对梦的认知理念,也体现于早晨梦的记忆所产生的一种总体印象。它与我们心中其他事物的内容形成某种对应。除了这些人,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头脑清醒,但却用“梦无法解释”这一性质来寻求他们坚持的确有神灵存在的宗教信念。另外,还有某些哲学学派(如谢林的追随者)也尊崇梦生活,这明显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梦的神灵性质笃信的事实。然而,人们对梦的警示和预示未来的性质的探讨,也没有停止。

写梦的科学研究的历史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便这一研究在某些关键点上有意义,但不能从中找出一条主线。那些试图根据有价值的发现来构建一个研究基础的研究者,至今愿望还不曾实现,但每一位研究者都会以一种探讨全新领域的方式再次探讨相同的命题。如果我以编年体的文体,把前人已经写出的这方面的研究做整理的话,我就只好放弃做关于现在这方面研究的总体状况该书的构思。因此,我更愿意根据题目而不是根据作者的顺序来组织我的阐释。

但由于我并未成功地掌握全部文献,因为它分布广泛并与其他主题的文献相交织,我只能请读者接受我进行的简单内容的概括,如果这并未遗漏掉基本事实和重要论点的话。

直到近期,大多数作者才意识到应该把睡眠和梦作为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按照一般性的研究规律,通常是已经讨论了关于病理学、半梦半醒状态的类似情形的。相反,在新近的著作中存在着另一种趋向,而且它更接近于该问题本身。与此同时,把梦生活领域的某些单个问题当成专题一样加以研究。就这一变化来说,我很高兴从中看到一种不断成长的信念:在这些模糊的问题上,一定可以通过大量的调查找出答案,并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结论。本书提供的正是一份具有显著心理学特征的调查。我还没有机会去进行有关睡眠问题的研究,即便在描述精神机构时,已经决定其机能变化的要素就与睡眠状态有关,但这基本上是一个生理问题,因此这里对睡觉的问题的文献不予涉及。

从梦的科学研究所衍发的一系列问题,下面列标题逐个探讨。当然,其中一些重复处是无法回避的。P1-3

序言

我将在本书中对梦的解析作一阐明。我认为解析梦这种做法仍在神经病理学的范畴之内。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梦是大量变态精神现象的首要成分,这一现象的其他成分如歇斯底里性恐怖、强迫观念、妄想症等也是如此,但鉴于它们有现实意义,所以成为医生们关心的问题。正如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所见到的,梦没有这类现实方面的重要性,但若当成一种范例来研究却又很有理论价值。无论是谁,如果无法解释梦相,就不能了解恐怖、强迫观念和妄想症等心理,更不能给病人治病。

但是,构成这一论题重要性的原因,也正是本书因某些缺点会受到批评的原因。本书中线索中断的地方不少,以致我有时不得不打断论述,这些地方往往是梦的形成问题和那些特别富有综合性的精神心理学问题的联结点。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想在本书中讨论,如果往后有时间和精力,并能得到更多的资料,我会继续论述的。

论述中较大的困难,是我在描述梦的解析过程中所采用资料的特殊性。在读本书时,你会理解何以无法引用那些已在文献中载过的梦,或不明出处的梦。可供我选择的只有我自己的梦,或正在接受我精神分析治疗的病人的梦。但病人的梦也无法选择。因为患者形成梦的过程由于神经质的特征之故,而使梦更加难以理解,这种变化是不利于作为梦的解析的例证的。而如果我选用自己的梦,又不得不把我私人的许多精神生活向大众公开,这非我本意。也可以说,超出每一个科学家在写作时所要做的。当然,诗人不包括在这里。这样做尽管难受,但又无法回避。我不想放弃为我心理学发现提供证据的可能性,我已经向这种需要俯首称臣。当然,我也不能避免用省略或取代的做法遮掩我失常的行为。虽然这会使例证的价值降低,但我希望读者能真正为我考虑一下,并请宽恕我。此外,若有人以为我的梦与他相关,也请原谅我拥有自由思想的权利,因为那只是梦不是现实的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的解析(精)/博雅经典阅读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弗洛伊德
译者 夏金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051617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72
CIP核字 2015314684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4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