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主编的《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收入有关社会转型的文章40余篇,围绕中国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所引发的重要变化和发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反思,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这些研究对于促进社会协调运行与和谐秩序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 | 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宏波主编的《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收入有关社会转型的文章40余篇,围绕中国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所引发的重要变化和发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反思,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这些研究对于促进社会协调运行与和谐秩序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发展性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结构和质量正迈向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建设成就与新的经济问题并存,社会结构多元变化与活跃的社会思维交相并进。社会主义价值重建既呼唤传统文化的再生,又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发展、这一社会形态,引发着人们的哲学思考。王宏波主编的《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从中国梦的哲学解读、转型社会的价值重建、社会工程与生态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反思、哲学范畴的探索创新等角度,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目录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其形成(代序一) 谈谈哲学发展的现代转向(代序二)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特质 中国模式:“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中国梦”的社会共识凝聚功能 “三个倡导”:构筑“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转型社会的价值重建 中国发展与哲学精神 “会通”是永恒的文化主题 社会发展与中国精神 和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思考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 现代责任伦理的重建 马克思语境中的价值及其反思与批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三个向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科界的现实担当 革命军人坚定理想信念问题 社会工程与生态文明 社会工程视角下的发展模式分析 社会工程视域下的城镇化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维度 论社会工程活动中的价值维度 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思考 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反思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实践论根基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三态”平衡辩证观 共生理念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复杂性方法论析 当前我国转型发展期风险共生问题的哲学思考 文化旅游产业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反思 他律:儒学重建的梦魇 章太炎对“吾丧我”的解读 太极函三为一:清儒刘沅对理学本体论的贡献 道家亲自然传统的环境哲学价值 试析陈寅恪“中体西用”文化战略方针 张载“以礼为教”思想在明清之际的复兴 梁漱溟建构中国式民主的文化自觉 儒家的生态思想 老子之“德”对为政者道德修养的启示 哲学范畴探索 “反思”的观念 一个拒斥逻辑矛盾、容纳辩证矛盾的命题演算系统 后期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评价 布鲁诺的质料学说与近代哲学的转向 先验提法的两个角度及其疑难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王宏波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853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3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6 |
CIP核字 | 2015303395 |
中图分类号 | D616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