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道”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髓则是“修身”,是克制私欲。只有克制私欲,身才正,才能按法律、法规、道德(借鉴周礼)准则办事。孔子在鲁国当过中都宰、大司寇摄相事,推行过他的主张。但遭到擅权贵族的反对,流产了。两次出国游说,历经千辛万苦,都没有成功,只好回鲁国。这期间,孔子先后失去妻子、儿子、爱徒颜回和仲由,心力交瘁。但依然没有灰心,编篡诗,修春秋,以惩恶扬善,教育后人。袁仁琮编著的《孔子》从鲁国擅权贵族季氏用天子祭祀大礼进行家祭,孔子亲眼看到这种僭越行为,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开始,以东周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开。

内容推荐

袁仁琮编著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将中国推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功臣,是一位为提高全民素质耗去毕生精力的古代大贤,是一位为人类为国家培养众多栋梁之材的万世之师。他为远大理想奔波一生,却未能将梦变为现实,遗憾千古。故事以东周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开。一方面,是各国统治集团私欲的极度膨胀,内乱、杀伐、杈谋;另一方面是以孔子为首的文明创造、呐喊和传播。野蛮与文明的较量,战争与和平的争夺,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构成广阔而瑰丽多姿的历史图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展示孔子这位先贤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底下气氛顿时变得凝重了,一会儿,意如口气和缓下来,说:“上祖太爷辅佐幼主,一人担当国政七年,千辛万苦,才有鲁国。鲁国有今天不容易,全国上下都要忠于我君主,谁有二心,别怪意如翻脸不认人!”

底下连忙齐声应诺:“记住啦!”

这时,意如脸上才有了笑容,举起杯,说:“你们是意如家臣,话说重一些是爱护你们,千万别把我的好心当恶意。”

有人大声说:“不会的,季公!”

底下齐声应答:“是啊季公!” 

意如举起杯,说:“这我就放心啦,举杯举杯!”

大家刚举起杯,忽然有护卫仓皇人报:“大事不好!”

季意如“呼”地站起问:“何事?”

“大队人马……朝……朝这边开……开来,打头的在攻门哩……”护卫急得结结巴巴地说。

满堂主宾面面相觑,阳虎跳起来说:“送上门来不打,等到什么时候!”

意如厉声说:“听差遣,不准胡来!”说着,吩咐报信的护卫说,“紧闭大门,不得逃避;去打探清楚,到底谁有这样大的狗胆,敢朝公族下手!”

护卫第二次奔进来说:“是君侯调来的人马。”

意如大声问:“全是宫里的军士?”

“还有邑兵。”护卫说。

“哪些邑?”

“看不清楚。”

不用再问,季意如心里也明白了。

姬稠居然敢兴兵攻打季氏门庭,意如很感意外。他无暇推究更多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让人马不战自退。否则,等他调集人马,已成姬裯刀下鬼。季意如想定,吩咐家臣和护卫说:“死守各个大门,我上楼台看看是怎么回事!”

阳虎劝阻说:“不可,暗箭难防!”

季意如说:“借给姬裯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杀害我季意如。”

阳虎还不放心,说:“季公……”

季意如一挥手,说:“怕死的避开!”

季意如登上楼台四处一望,自己也吓着了。墙外到处是火把,照得如同白昼;烟雾腾腾,呛得他连声咳嗽。几处大门都被撞得“嘭嘭”地发出破响,万一门被攻破,家臣和护卫无法抵挡。季意如想到这里,惊出一身冷汗。他在晃来晃去的火光里寻找,没见着姬裯的身影,却见到一张圆脸,圆脸上有一双排成一字形的眼,很像瓜横开了两个口。这个邱鲂假是邱邑大夫,曾经是他的斗鸡朋友。

季意如、邱鲂假都专门请养斗鸡师傅训练斗鸡,定时上斗鸡场放鸡打斗。到他俩放鸡打斗的时候,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胜者主人一脸放光,败者蔫头耷脑。有一回,斗着斗着季意如发现自己的斗鸡睁不开眼睛,瞎扑乱啄,输得很惨。季意如养斗鸡也算老手,只以为中了邪。后来有人悄悄告诉他,是对方在鸡身上撒了芥末,翅膀一扑棱,芥末进鸡眼里,难受,没法看清楚对手。

季意如不声张,再次斗鸡的时候,在斗鸡爪上安装了利器,才斗几下,邱鲂假的斗鸡已遍体鳞伤。彼此心照不宣,知道对方在鸡身上做了手脚。本来是小事,却偏往大处想。季意如斗鸡吃亏的时候想:“不服气我大权在握,你那主子不行是吧?偏要世代传下去。”郈鲂假斗鸡吃亏的时候他也说:“高兴不知愁来到,总有一天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里,季意如见到邱鲂假,恨不得立即把他撕成碎片。这时,护卫来报:“季公,北门被攻得紧。”

季意如气得眼睛发红,问:“谁带的人马?”

“臧大人。”

季意如大声命令:“你去告诉大门护卫,要是门被打开,就不要见我了。”

季意如与臧邑大夫孙赐有过节也是为件小事。臧孙赐弟弟臧会说臧孙赐坏话,被臧孙赐知道,躲到季意如处,臧孙赐派人从季意如宅邸将臧会抓回去处置。季意如想,打狗还得看主人的面呢,抓人也不先通报一声?一怒之下,抓了臧孙赐几个家臣,报复一回作罢。但他眼下手里没有兵马,只好舍下臧孙赐,专门对付邱鲂假。季意如心想只要这路人马退了,臧孙赐自然会离开。

季意如朝邱鲂假大声说:“邱大人,事情到这步田地,让季意如见一面君侯,死而无憾。”

邱鲂假说:“你作恶多端,死不抵罪,君侯不会见你。”

季意如说:“意如知道今日必死,邱大人就看在你我同朝共事多年的份上,帮帮忙吧。”

话说得凄凄惨惨,邱鲂假心想季氏就此垮台,满足这小小要求不算什么,说:“好,我派人去禀报,见不见可就是君侯的事了。”P7-9

序言

高高的神龛正中,是一张偏僻乡镇能买到的最好的红蜡光纸,上书“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字迹工整,是我铁匠父亲的手迹。这是我家祭祖的地方。不同的是眼下在大牌位前多了个同样用大红蜡光纸写的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这天一早,父亲把我从被窝里提起来,洗澡、净手、焚香,在孔夫子牌位前跪下,三叩头,父亲说一句,我跟着说一句。意思大约是我懵懂无知,投到至圣先师门下,恳请教导、开化,成为有用之人之类。当时我问父亲,他发蒙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他说:“也这样,可是穷,发了蒙就完了,没能进学校。”

于是我断定,父亲能有这文化水平,全是孔夫子在冥冥之中赐予的。儿时的这一幕,伴我走进21世纪,接触这位古代圣贤史料的机会越来越多,我惊叹于研究者之众,著作之丰,就研究对象而言,在中国文化名人之中,无人可及。可是,存疑也颇多。一件事往往出现多种说法,甚至一句话也有多种注疏,难辨真伪。比如孔门弟子3000人中,精通六艺者,《史记·孔子世家》说“七十有二”。同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收了77人,而《吕氏春秋》中又说只有70人。或者说,贤者与非贤者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多几个少几个无大碍。那么,夫子究竟在什么地方讲学,则应该有明确地址才是。世传夫子讲学地址在曲阜杏坛。却也值得推究。此说来源于庄子的《渔父》篇。庄子说:“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晋人庄子研究大师郭象解释说:“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第534:页,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这一段记叙,只能看作夫子“游行天下”中偶然的一次,绝非固定的讲学场所。同时,还应当看到,庄子的《渔父》是寓言式散文,所写对象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不可以作史实看待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累有所谓的‘大房子’出现”,“这就是后世的所谓‘明堂’的雏形”,“从孔子开始,陆续有私人办学。孔子的弟子多出身贫贱,他们追随孔子学习各种知识,传造了学术下移的新格局”。(钟敬文主编,曹福林等著,《中国民俗史》第270一274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孔夫子不少弟子离家很远,尽管师从有先有后,总有相当数量的门人必须有吃、住、学的地方,如果没有个稳定的场所,无法施教。连设教处所究竟在哪里都无从得知,存疑之多可想而知。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根本原因是年代太久远,那时信息传播手段太落后,没有记载或者有记载而失传均有可能。我只是想说,无论用何种形式写孔子,难度都很大。但是,上述种种缺憾,并不影响这位历史巨人的真实存在和深远影响。他的出身、抱负、基本经历、生卒年月、伟大功绩等都无可置疑,从《论语》中还能感受到这位巨人脉搏的跳动。渐渐地,我发蒙时候的记忆淡去,一位可亲可敬、进射智慧光辉的鲜活老人,代替那位可望而不可即的至圣先师。孔夫子进入了我的感情世界,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仿佛我回到少年时候,和他一起怀揣梦想,远离家乡,到外面闯世界。为求知百里寻师,废寝忘食地学习……直到老年,这位大智者仿佛都在我身边。

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来看,春秋360多年,华夏正处于从高级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从西周开始。周公创建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向文明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但毕竟是草创时期,难免粗疏,加上包括权贵在内的国民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低下,到孔夫子生活的年代,礼坏乐崩,攻城掠土,杀伐不断,生灵涂炭,历史发展出观曲折。这位有远大抱负的智者提出改变这种污浊现实的根本办法是人人都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修养的根本内容是克制私欲,培养仁爱之心,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可能家庭和睦,国家繁荣昌盛。如《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采取一系列强国富民措施,与孔夫子的主张一脉相承。试想,如果当时夫子这一主张能在鲁以及其他国家广泛推行,华夏大地将是一种怎样的盛况!人类进入21世纪,如果人人能克制私欲(并不是禁欲),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多替别人打算,少为自己打算,遵纪守法,世界将是怎样一种面貌!但是,这主张触及当时私有制最根本最深层的根源“私欲”,制止由私欲膨胀衍生的种种行为,危及各国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是思想水平不高的既得利益者无法接受的。这样,夫子的主张不但在本国无法全面推行,齐、卫、楚、陈、蔡也都不接纳。夫子怀抱至高至大之宝无人能识,眼看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无可奈何,进入老年,不得不长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钱穆《论语新解》新校本157页,九州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读《论语》和相关资料,了解孔夫子身世、际遇、思想感情,我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再现这位历史巨人。我想,读者阅读这种艺术形式,也许比花大力气阅读艰深难懂的考证、注疏、辨析文字容易,更容易走近孔夫子。从罗贯中、施耐庵合著的《三国演义》问世至今,在我国文明历史长河中,长篇历史小说已占有重要的一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这是我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孔子》的直接原因。

写这样一位旷古未有的人物、推动历史迈向文明的伟大功臣,再现距今如此久远的社会生活,显然力不从心。幸而既是小说,作者即有相当的艺术活动空间,这样,才敢于将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付诸实施。我追求的是逼近这位古圣贤的思想、感情,逼近他的个性,在大事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做必要的合理想象和补充,以求达到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而且是如黑格尔所说的是独特的“这一个”。对这一艺术化手段,读者不陌生,无须多说。

希望我小说中的孔老夫子是一位思想高深、胸怀博大、无比睿智却又可亲可敬的老人,他就在我们身边,关爱我们,指导我们成长,是长辈,也是良师益友。如果读者能比较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2015年1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仁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40884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605001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