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能量的孩子--找准心理时机教育孩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颖编著的这本《正能量的孩子--找准心理时机教育孩子》针对6~12岁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时机,提出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捕捉、选择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观念。话说:“打仗要讲究战机,播种要讲究时机”,意思是说凡事都要讲究时机,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有哲理的学问,即使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发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因此,如果能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心理时机,那么,家长不用怎么费心就能教出类拔萃的孩子。

内容推荐

《正能量的孩子--找准心理时机教育孩子》是经过作者刘颖与众多家长及家庭教育专家的共同调查研究而著成的。他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可贵的教育方法,经过大家共同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家庭育儿的“九大心理教育”观点,可供家长们相互学习与参考。本书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心理发展入手,着重关注孩子的个性弱点、分析孩子的心理障碍及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等,从而提出一些合理的干预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弥补性格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固化成长优势、引导良好发展,等等。

目录

第一章 当孩子成功进步时——进取心理

 第1节 表扬效应:孩子表现进步时应及时表扬

 第2节 “目标效应”: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第3节 “成就效应”:用成就感去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第4节 “攀山效应”:如果先让孩子尝尝“甜头”会怎样?

 第5节 “动机心理”:一定要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6节 “皮尔斯定理”: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会怎样?

 第7节 “倒U形假说”:过犹不及,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可而止

第二章 当孩子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兴趣时——兴趣心理

 第1节 “兴趣心理”: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第2节 “兴趣效应”:如何利用兴趣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第3节 “进门槛效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进取之心?

 第4节 “求知欲望”:如何挖掘孩子的求知能力?

 第5节 “好奇心效应”:尊重孩子的爱好

 第6节 “鱼缸法则”:要不要将自由还给孩子?

第三章 当和孩子一起外出交往时——交往心理

 第1节 “角色效应”:教孩子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第2节 “亲和效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亲切感

 第3节 “阿伦森效应”:让孩子把握交往中的分寸

 第4节 “以貌取人心理”:交往中孩子以貌取人怎么办?

 第5节 “从众心理”:交往中孩子人云亦云怎么办?

 第6节 “互惠原理”:交往中孩子要不要学会互助互利?

第四章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错误心理

 第1节 “瀑布心理效应”:指出孩子的错误时不应该粗暴

 第2节 “南风效应”:只有宽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3节 “犯错误效应”:让孩子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第4节 “自然惩罚法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五章 当孩子处于新环境时——适应心理

 第1节 “自适应效应”:怎样培养孩子适应各种新环境的能力?

 第2节 “开学恐惧症”:怎样帮孩子避免开学时的紧张心理?

 第3节 “鲶鱼效应”:怎样激励孩子面对新挑战?

 第4节 “生物钟现象”:要不要帮孩子调整好休息与学习的时间?

 第5节 “迂回效应”:如何培养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

第六章 当孩子行为不端时——品格心理

 第1节 “说谎心理”:孩子说谎时该怎么办?

 第2节 “强化定律”:如何让孩子的好习惯一直持续下去?

 第3节 “棘轮效应”:孩子也应该学会勤俭节约

 第4节 “斯万高利效应”:孩子悲观绝望时怎么办?

 第5节 “杜根定律”:如何让孩子从自卑走向自信?

第七章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挫折心理

 第1节 “态度效应”: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第2节 “激励效应”:孩子成绩后退时怎么办?

 第3节 “遗忘曲线”:怎样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第4节 “高原现象”:孩子遇到学习“停滞期”怎么办?

 第5节 “第十名效应”: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争当第一?

第八章 当孩子的一些坏脾气出现时——情绪心理

 第1节 “避雷针效应”:孩子大发脾气时怎么办?

 第2节 超限效应: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烦躁?

 第3节 哭泣效应:孩子哭一哭也未必是坏事

 第4节 心理性疲劳:孩子也需要减负

第九章 当孩子有怪异行为出现时——偏执心理

 第1节 选择性缄默:孩子怎么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第2节 安全感效应:孩子为何频频撒娇?

 第3节 多动障碍:孩子为什么总是难消停?

 第4节 黑暗恐惧症:孩子睡觉不让关灯怎么办?

 第5节 恋物症:孩子过于喜欢某一物品怎么办?

试读章节

“遗忘曲线”:怎样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有超强的记忆力,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可以快速地记住自己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虽然有时候孩子学得很快,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就会基本忘记了。特别是当孩子背诵一些诗词、单词或公式之后更是很难记牢,在考试或应用的时候常常记不起来。为此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脑细胞不够发达,记忆力太

差,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记忆力也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更是一种天生的智力,因此,记忆力也自然有它的发展规律。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个规律的运转方式——“遗忘曲线”,就可以降低孩子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程度,并能大幅度地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从而使孩子更有效率地去学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对人的记忆力与遗忘做过专门的科学研究。他发现记忆力虽然是人天生的能力,但“遗忘”则是在人们刚刚学习之后就开始了。遗忘的进程还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不是均衡的遗忘。他还发现人的记忆在保持的时间上是不同的,有长时间与短时间两种。有的时候人们在学过或做过什么事情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过了些时候也不能回忆起

来或者记忆与再认有偏差,这些都是属于大脑遗忘。通过多次的研究与实验,艾宾浩斯发现了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规律,见下表。

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看出遗忘速度受时间间隔的影响,并且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通过研究这个规律还发现,我们向大脑输入的信息在经过注意过程的学习后就会成为短时的记忆,过后如果能再进行一次及时的复习,那么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长时间的记忆,从而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对此有关人员也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者找来一批学生将他们分为甲乙两组,并让他们学习一篇同样的课文。然后在学习后不久就让甲组的学生进行一次复习;而乙组的学生则不予复习。一天之后实验者通过测试,发现甲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保持了98%,而乙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只保持了56%;一周后再测试时发现情况又有了变化:甲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保持为83%,而乙组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保持只有33%。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甲组学生的记忆力平均值比乙组高,而乙组学生的遗忘平均值则比甲组高。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人的记忆力与遗忘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记忆的规律是“先高后低”,并且它们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尤其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脑细胞的遗忘速度最快,后来就会逐渐减慢;而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我们的大脑似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曲线的规律发展。我们了解“遗忘曲线”之后就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习的记忆计划。如果孩子对所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时间好好复习,那么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得所剩无几,因此,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隔几个小时复习一次与隔几天复习一次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有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才能提高记忆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遗忘、提高记忆力呢?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清晨记忆法。

有研究发现在清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不会受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的影响,也不会受回忆以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因为这时是人脑细胞的一个记忆高峰期,所以这段时间非常适合记忆新内容或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并且还适宜学习一些难以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如数学公式、英文单词等。因此,有心的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浪费这个提高记忆的黄金时间。

2、理解记忆法。

人的记忆能力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先理解学习的内容,之后再对内容进行记忆;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反复对学习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从记忆的效果来说,机械记忆远远比不上理解记忆的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建议孩子学习时要尽量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对内容死记硬背,只有将所学的东西理解透了,孩子才能背得快、记得牢。

3、睡前记忆法。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我们对学习的内容最好能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复习,晚上临睡前的这段时间正是提高记忆的最佳学习时间。这时对学习过后的知识稍加复习,便可以巩固记忆,并且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而更可贵的是,在睡眠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能力并未停止,对刚接收的信息,我们的大脑会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及储存,从而进行更好的记忆。

4、温故记忆法。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不但能让我们学到新东西,还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记忆力。记忆是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产生痕迹的结果,而不断地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不断地刺激,而且刺激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的痕迹就越深刻,我们的记忆也就越牢固,因此,不断地复习是提高记忆力的不二法宝。

心理能量

若要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就要先降低孩子对知识的遗忘率。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只有让孩子及时地复习、勤于巩固,才能更好地提高记忆能力。

P135-137

序言

美国教育家布鲁尔·卡特说:“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远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健康心理的孩子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是的,我们只有在孩子的心理上多加关心和爱护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做人、更健康地成长。人的身体是心理的一个“载体”,一个人只有心理足够强大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一个心灵脆弱、心理扭曲的人是很难有大发展的。作为家长,我们应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和思想,要明白孩子的身体成长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孩子的心理能合理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懂孩子的心。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个性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生活经历的孩子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我们就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自然也不能对孩子施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只有运用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的成长与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找到孩子生长发育的各种规律及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发现孩子的各个心理需求,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弄清楚孩子的个性、喜好以及行为、情感与情绪,等等,才可以因势利导、因人施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症下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也才能最终在孩子的教育上取得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没有经验的父母更需要一把“知心”的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门、找到孩子心中的症结与喜好,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其实孩子养成不良的个性与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闻不问和无知。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与一时的念头而采取行动,这样往往就会由于方式不当而造成孩子痛苦、大人困惑等不科学的教育局面,并且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毛病和缺点,使家庭教育出现严重的缺失与不合理,这更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和负责的好家长就一定要懂点育儿心理学,一定要先懂孩子的心!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有很多,了解孩子心理与内心世界的机会也比比皆是。比如,当孩子成功进步时,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当孩子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时,当孩子处于一个新环境时,当孩子行为不端时,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这些时候,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孩子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孩子会产生哪些行为?这些行为符合情理吗?孩子为什么会自卑、恐惧、性格偏激、烦躁不安……我们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对孩子施行科学而合理的教育?

本书是经过作者与众多家长及家庭教育专家的共同调查研究而著成的,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可贵的教育方法,经过大家共同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家庭育儿的“九大心理教育”观点,可供家长们相互学习与参考!我们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心理发展入手,着重关注孩子的个性弱点、分析孩子的心理障碍及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等,从而提出一些合理的干预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弥补性格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固化成长优势、引导良好发展,等等。

作为家长,我们只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情绪情感,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我们只有每天懂点孩子的心才能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和孩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用合理而人文的方式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他、教养他、抚育他,使他能够乘着心理健康的翅膀真正快速并快乐地发展与成长。那么,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而又充满爱心的家长,就让我们用温馨的亲情与浓浓的爱去拥抱、去抚慰孩子那颗稚嫩而纯真的心灵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能量的孩子--找准心理时机教育孩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46975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5157654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