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何处相守何来相安(民国作家的生活与爱情)
内容
试读章节

鲁迅刚开始是不肯接受这桩婚事的。但是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应普遍遵守的成规。鲁迅对母亲怀有深厚的爱,他能理解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生活的艰辛。作为周家的长子,他身上背负着更多的责任。鲁迅曾告诉母亲,答应这门婚事有两个条件:一是安姑娘放足,二是安姑娘读书。母亲完全答应。急切地盼望儿子早早回家完婚。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摆在鲁迅面前,他被官方选中派往日本留学。因此,这桩婚事就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1906年的夏天,对于鲁迅来说很不平常。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他接连收到老家的来信,告知母亲重病,速回。得到这个消息,鲁迅心情焦虑,眼前不断浮动母亲憔悴的面容。母亲到底怎么了,她患了什么病。这些年母亲独自支撑这个大家庭,所遭受的辛苦,作为儿子深有体会。想到这些,鲁迅心情不免紧张。

这年7月,正是盛夏,鲁迅回到了故乡绍兴。一进家门,便马上醒悟过来,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摆在鲁迅面前的是一个高高兴兴为自己办婚事的舞台。鲁迅环顾四周,已经焕然一新。看到儿子回来,母亲喜上眉梢。家人忙里忙外,到处洋溢着喜庆。鲁迅木然地望着自己的亲人,他还能说些什么?婚事只能按母亲的计划进行。

鲁迅的婚礼按照旧式仪式在新台门堂屋里举行。这天也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但是不免让他们失望,因为鲁迅作为一个留过洋的学生,对旧礼仪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对与抗议。据说结婚那天.花轿进门,掀开轿帘子,从轿里掉出来一只新娘的鞋子。因为朱安小脚.娘家替她穿了一双较大的绣花鞋,脚小鞋大,人长得又矮小,坐在轿子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鞋子就掉下来了。这个小插曲。在绍兴人看来是不吉利的,但鲁迅的母亲倒不信这些,她只愿自己的儿子婚事顺利。在母亲的安排下,一个身材矮小、脸型狭长、面色微黄的姑娘出现在眼前。鲁迅心中陡然一惊。他先前只听说新娘长得不漂亮,但还没想到是如此模样。事到如今,还能说什么呢!怨母亲?怨自己?现在这杯婚姻的苦酒只能自己喝下去了。新婚之夜.鲁迅在洞房里心情沮丧,没有对新娘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亲热的表示。据说他哭了一夜,泪水浸湿了印花枕巾,第二天早上脸上染有一片青色。第二天、第三天晚上,鲁迅是在母亲房里度过的。第四天鲁迅与他的二弟周作人一同踏上了东去的旅程,返回日本。

回到东京的鲁迅情绪低落,关于与朱安成亲之事,他曾经跟老友许寿裳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四年之后,鲁迅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到了故乡绍兴,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学堂以及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鲁迅与朱安彼此依然有陌生感,他们之间平日没多少话,不吵嘴,也不打架。鲁迅虽然对她没有一丝感情,但是在面子上也不伤害她。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鲁迅应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教育部北迁,鲁迅随之北上。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独身生活。而朱安则在绍兴,陪周老太太一起生活。

这个时期鲁迅的生活是苦闷的,对于这桩无爱的婚姻,他只能苦苦地忍受,让时光慢慢埋葬自己的青春。他孤独地一个人每天在屋子里抄古书。校勘古籍,研究佛经,甘愿沉浸在古代文化中麻醉自己,让青春与生命在无声中耗尽。

P3-4

书评(媒体评论)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的。

——郁达夫

如有可能,我愿每日在这墓园盘桓,回忆既往,没有一个地方比槐园更使我时时刻刻的怀念。

——梁实秋

我今天接到你的信就跑回来写信的,但没有寄,心情不好,我想你读了也不好,因为我是哭着写的,接你两封信,哭了两回。

——萧红

世情我亦深尝惯,笑俗人吠声射影,频翻白眼,荣辱等闲事,但得心魂相伴。

——梁宗岱

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淋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张爱玲

目录

鲁迅

 “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鲁迅与朱安

 “十年携手共艰危”——鲁迅与许广平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鲁迅逝世以后

 鲁迅生平年表

郭沫若

 “一世的贞姑”——郭沫若与张琼华

 樱花之恋——郭沫若与安娜

 “抗战夫人”——郭沫若与于立群

 郭沫若生平年表

郁达夫

 “母亲的礼物”——郁达夫与孙茎

 风雨丽人——郁达夫与王映霞

 长空玉音——郁达夫与李筱瑛

 何丽之有——郁达夫的第三次婚姻

 附录:晚霞映天——王映霞的第二次婚姻

 郁达夫生平年表

徐志摩

 小脚与西服——徐志摩与张幼仪

 “许我一个未来吧”——徐志摩与林徽因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和陆小曼

 此恨绵绵无绝期——陆小曼、林徽因和张幼仪

 徐志摩生平年表

沈从文

 “爱情的甜酒”

 云南看云一生命的“偶然”与“情感发炎”

 1949——“为了你们,我终得挣扎”

 午门城下——生命的放逐与苦难的柔情

 流放者归来——阳光与鲜花的旅途

 《从文家书》——“幸福还是不幸?”

 沈从文生平年表

梁实秋

 《槐园梦忆》——梁实秋与程季淑

 黄昏之恋——粱实秋与韩菁清

 秋的怀念——粱实秋逝世以后

 粱实秋生平年表

丁玲

 丁玲、王剑虹与瞿秋白

 “革命+恋爱”——丁玲与胡也频

 “公开的秘密”——丁玲与冯雪峰

 半路夫妻——丁玲与冯达

 “我与丁玲五十年”——丁玲与陈明

 丁玲生平年表,

梁宗岱

 “我就是梁宗岱”

 塞纳河畔的爱情

 离婚风波与连理沉樱

 心魂相伴——梁宗岱与甘少苏

 最后的遗憾

 粱宗岱生平年表

萧红

 叛逆者——呼兰河畔的萧红

 缘聚缘散——萧军与萧红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萧红和端木

 寂寞的香港一萧红的不归路

 萧红生平年表

张爱玲

 倾城之恋——张爱玲与胡兰成

 异国情缘——张爱玲与赖亚

 张爱玲生平年表

内容推荐

谢一苇编著的《何处相守何来相安(民国作家的生活与爱情)》选取中国现代十一位著名作家,以详实的材料,诗意的笔法,讲述了他们辉煌的创作背后情感生活的另一面。在他们的情感生活中,有惊世骇俗的爱恋,也有新旧思想的冲突;有寻常岁月的厮守,也有痛苦的坚持;有爱的忠贞与缠绵,也有背叛的无奈与伤感。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其间的分与合,爱与恨,毁与誉都因生命的张扬而显得斑斓多姿,历经岁月的淘洗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编辑推荐

谢一苇编著的《何处相守何来相安(民国作家的生活与爱情)》中的爱与恨,分与合,揭开民国才子才女的情感隐秘;本书不戏说,不虚构,探讨人性的复杂与吊诡!

本书讲述了中国十一位著名现代作家,在他们辉煌的创作背后情感生活的另一面,让你感受他们的生活与爱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何处相守何来相安(民国作家的生活与爱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一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40258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65248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