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美学的诉说(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上帝用他的尺规在宇宙中为人类画了一个圆,于是奥古斯丁说:让有血气的生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周殿富编著的《生命美学的诉说(修订版)》这是一部能够呼唤出读者优美性情的书。它是健康、有趣的,智慧、好看的;不仅有思想,亦饱含着思想者的表情。它在营养读者心灵的同时,也使我们不断对建造生命中的“人格大厦”充满着希望与激情。

内容推荐

周殿富编著的《生命美学的诉说(修订版)》这部30余万字的作品,将古今中外一百余位著名思想家(如泰勒斯、苏格拉底、奥古斯丁、蒙田等)、文学家(如歌德、巴尔扎克、弥尔顿、梭罗、爱默生等)、诗人(但丁、雪莱等)以及近现代以来各个学科专家(拉马克、达尔文、帕斯卡尔、斯宾塞等)对生命美学的理解,分类总结,按“存在之美”、“身心之美”、“竞争之美”、“创造之美”、“人格之美”、“真情之美”等6个主题,将他们深邃的思想、名言警句和优美的典故,以文学的表达形式有机接合,成为一部多向度审视生命的生命美学论集,一部关于生命美学的“小百科全书”。

目录

致读者

第一辑

 存在之美

 让婢女窃笑的另一种“思”

 美:生命的“第二造物主”

 生命之美:通往人性的渡桥

 美与兽性:席勒为人设定的两个“必要条件”

 生命之杯

 生命:你多么像水,又多么像风!

 《思想者》,我对你说——

 紫陀萝花,你为谁存在?

 弗洛姆的“三朵小花”之运命

 巴尔扎克的“驴皮箴言”:要是你占有我——

 西方“今日人生说”与中国的“青春人生论”

第二辑

 身心之美

 用生命之笔写一篇“世界的散文”

 有时“消极”一下也许比“积极”更有效

 “退一步”:人生的一种“功夫茶”

 黑格尔为什么说“儿童是最美的”

 人知道了自己是动物便不再是动物

 生命自助的十一种“精神创伤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悲伤的泪水是苦的,生气者的气体让白雪变紫

 尼采的“世界没有心”,“问题人类”别去抱怨“干旱”

 永远的“使命人”,永远的杨鸿年

 生命没有完美,但需要完整

 气质美:“如玉在山而草木润”的征服力

第三辑

 竞争之美

 寄语“生存前竞争”的伟大胜利者们

 画一把“上帝的剪刀”放在自己的座右

 “丛林法则”打造的血色“完美”与“退化”

 “跳蚤效应”与可怕的“用进废退”法则

 大角鹿怎样成为“自己以前成功的牺牲品”

 “大风岛定律”:不改变自己便没有生存的权利

 赢得公平要靠自己长得高

 “用势夺命”的雨林“生死恋”

 悲壮的“百年等一回”却收获了死亡

第四辑

 创造之美

 给生命挣一个可以端坐的“首席”

 人的价值与体重无关,思想者注定与钱权无缘

 生命:须走出“温水”培育的“舌贝世界”

 不是恺撒也要造自己的“罗马”

 “滚动的石头不生苔”,“不要把最后一棵树砍光”

 “命”不可变而“运”可变

 伊丽莎白为什么会被美誉为“世界凤凰”

 撬动地球:“力学黄金律”与阿基米德、哥尔的悲剧

 种好自己的园子要紧

第五辑

 人格之美

 “美之魂”——命之魄对自己主人的基本诉求

 钞票的价值在“钞”不在“票”

 美是人的“第一优势”,“过善”,则是疯子

 橄榄为什么被雅典奉为神树

 失守的王宫废墟与惠特曼的“失败万岁”

 “在一个世纪里,只有一两个真正的人”

 生命的“残缺美”

 为什么“木头一经雕刻就身价百倍”

 不要为别人的“嘴巴”与“眼睛”活着

 蓑羽鹤怎样超越了动物美的“珠穆朗玛”

 “世界原称缺陷,人情自古刁钻”,关键在做好你自己

第六辑

 真情之美

 “伪君子”能“伪”一生也是君子

 巴黎圣母院的“人性交响乐”

 人类始祖对但丁的忏悔与预言

 这世界没有绝对垂直的“数学墙”

 距离美:“水”的美丽不是“鱼”发现的

 纪伯伦的“美神”如是说——

 “动太阳而移群星”的爱之守候

 家赋

 故乡情有千千结

 青桃恋

 有一只瓦罐,需要两只手来扶

 爱的礼物是“眺望比爱更远的地方”

跋篇:我的天空在子夜

试读章节

让婢女窃笑的另一种“思”

我知道自己最贫瘠的就是知识,于是便去一路“剽窃”思想。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希罗多德、奥古斯丁的故乡,一路“剽窃”到海德格尔、爱默生、卡莱尔、叔本华、尼采的一个个城堡,直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和达尔文神秘的荒岛……可是却听见尼采站在历史的讲台上振振有词地说道:“思想家和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他们影响不大,但是却悄悄地掘自己的鼹鼠洞。”它会让“从事有为者生活的人汗流满面、绞尽脑汁”而“自讨苦吃”。

听着这位曾把人称为是去掉了毛的动物,被骗进了妓院后在张皇失措中用一首钢琴曲而摆脱了一群妓女纠缠的聪明教授的话,我真有些茫然。思想家科学家们用心血与生命打造的竟是一穴“鼹鼠洞”!然而遗憾的是连他自己也禁不住用一生向这洞里面钻,并甘愿一生去自讨苦吃。知死而不让、苦难而不辞的傻瓜们往往又都是智者,正所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而我们应该感恩的恰恰正是这些智者们皓首穷经、齿摇发落用一生心血开掘出的“鼹鼠洞”,才使我们能于今日而得见人类智慧经典的天光,知其何以为人,何为生命的美之高尚;才使我们于今日繁华中不至于跌入远古荒原上的鼹鼠洞、豺狗穴中,去重与禽兽为伍,而徒有人类的形像。

我知道自己从小就悲伤同类的死亡,于是便去一路“劫掠”勇气和胆色。

从中国远古神话中为逐日渴死的夸父而怒放的大荒桃林、为战败被杀的蚩尤而流血飘丹的红枫之野,一路“劫掠”到古希腊传说中收容了为飞近太阳被融化了蜡翅而殒命的伊卡洛斯与驾翻了太阳车惨遭雷击的法厄同英魂的紫罗兰色的爱琴海;

从生育了为营救赵氏孤儿而献身的义仆壮士、明知一去无归而赴死不辞的荆轲同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大地,一路“劫掠”到宁死不臣于秦的田横和他的五百士自杀的悲凉海岛;

从纪念在温泉关战役中为击败波斯人入侵而全部战死在陡峭的色摩比利峡道上英勇的斯巴达王和他的三百战士的三块丰碑前,一路“劫掠”到冒着雪崩的危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夺尽了奥地利人投枪,从而为自己的战友打开了一条生路的瑞士英雄温克尔利捐躯的阿尔卑斯山下;

从至今仍为“三军归报楚王仇”,以身死谏于吴王的伍子胥英魂而潮涌飙怒的钱塘江畔,一路“劫掠”到千百年来一直为知死不可让而绝不偷生,抱石自沉殉国的屈原哀伤流泪的汨罗江潭……

可是,我却听见那位因为反纳粹而在二战时被法西斯取消了讲座资格的雅斯贝斯教授,这位海德格尔的大学长在讲:“悲剧的世界观生活在伟大之中·并通过一种完成而超越现实,这种完成本身又是似乎相当成功的失败的一个幸福的命运。”“而英雄的考验和毁灭显示了人的尊严和伟大。”但是观众却很容易从“有关人性的严肃认真而陷入其体验的审美冷淡”或“以非真实的自我价值的廉价感情自欺欺人”,真让人为英雄们的牺牲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好在是总有人高举他们的旗帜,唱着那催人泪下的悲壮歌儿,一路阔步地昂首走来。

然而,我们面对这斑驳猩红的历史时,却不能不深思:为什么这“美”总是与“悲”比肩而行,而造物却总是乐于最先把美来摧毁、埋葬?

我知道自己最浅陋的是对诗化人生的解读,于是便一路去“脔割”美学。

从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中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演绎,一路“脔割”到《荷马史诗》、《神曲》、《圣经》中神人交战的人学思想;

从柏拉图、贺拉斯、品达、莱辛的古典美学,一路“脔割”到鲍姆嘉通、莱布尼茨、黑格尔、谢林的美学思想;

从席勒、歌德、达·芬奇、罗丹的人文关怀,一路“脔割”到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的人生追求和作品中的生命底蕴;还有弗洛姆演绎人类生存与占有的那“三朵小花”……

可是,我却听见那位被称做是宣布了美国文艺复兴来临的“精神领袖”、“大师眼里的大师”、“常人眼中的常人”、“同时能够拨动重感情与重理智的人们的心弦”的爱默生在说:“你们对艺术家、演说家、诗人都知之甚详,你们会发现他们的生命力并不比机械师或农夫的优越,他们自己是片面的牺牲品,他们的生命空洞而枯槁,事实表明他们都是一些败将,他们并不是英雄,而是卖假药的江湖骗子。……这些艺术不是为人而存在的,而是为人的病态而存在的。”纪德也说:“美好情调偏弄出坏文学。”多么的深刻、中肯而又用偏激来反对片面的尖酸刻薄!P3-5

序言

《生命美学的诉说》,本是十余年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笔者旧著,现在由时代书局推出新版,总该对读者说几句什么。

我对自己的所有旧著非但从不加笔削,而且向来不再过目。即因总是觉今是而昨非,也因时间之捉襟。在但丁《神曲》中的知识树上早都挂满了令人垂涎欲滴且光彩夺目的知识果,哪有时间去自我玩味什么?更何况笔者本如那树下那群奔跑欲跌的饕餮者之一员。而自己何故要破天荒拿出大块时间,用在对一笔旧日文字的斫削雕琢?首因实在是受读者多年相识相知、心意相通的感动。

笔者本是一个十分守旧不敏之人,是以在网络时代却与电脑无缘,就是百万余字的著述也终是手写到底。直到不久前才勉强可以笨手笨脚地去网上浏览,却偶然发现网上竟然仍留有一些十余年前该书首版的读者声音,对该书的美誉之高,直令笔者感动之余大觉汗颜而无以释怀自安。原书实在有太多的粗糙之处与缺憾,是以终至拿起笔来对这部旧作增删斫削一番。尽管仍不尽人意,终归是尽了人力,而鞭短莫及之处实因能之不足力之不及了,而不涉态度问题,是以心下方稍有所安。

时值该书重印之际,笔者最想对读者所说的话却是由衷的感谢。回顾30年笔耕近千万言的旧著,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书人的“读书笔记”而已,正如爱默生所说:“每一本书都是一部引文”,对拙作尤其贴切。尽管笔者与畅销书从来无缘,所幸每种书投入市场并不乏同气相求的知音读者。若无这些知音读者的不弃抬爱,也许笔者不会如此长久地恋栈于文字之间。因为我太知道了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最聪明的,而写书的人则是天底下瓜田中的最大。也许正为此吧,西方的苏格拉底不写书,东方的孔夫子也不写书。

笔者本非学问之人,自无以文沽名所需;本人也非以文为生之人,更无以书谋利之求。一切只因为书与我的人生,就如同伊丽莎白把自己的一生嫁给了英吉利帝国的王位一样,唯书,是人生中不可一日不晤的钟爱者。而读者的声音,则是我终生所无以辞却“三更灯火五更鸡”于文字图书之间的最大回报;也只有读者的每句话都是我人生的一块奖牌,而无论褒贬,都足以证明他们至少读过。

该书的重新修订,除了以酬读者的抬爱,也缘于自觉此书自有其价值所在,尽管笔者心劳手拙没什么闪光的东西照耀,但书中所采撷的中外一百多位古今大家关于生命、生活、生存的理喻剀切之言,却足够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享用一生了。至少对笔者的人生如此。人类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得以奔流不息,自得益于前喻后喻之功,但浮在激流表层上的却无一不是那些比重轻于水的泡沫枯草鸡毛葱皮,而金砂、宝石总是沉淀深埋在河底。是以有此一书在手,至少可免去读者翻检百书遍淘千沙之苦。

诚望新版《生命美学的诉说》重新投放市场,能为读者在艰辛的生存努力之余,奉一杯清水烹春茗,献一束萱草合欢之木叶。

仅以此书向我所有著述的读者荐者编者推介者致以真诚的谢忱!

后记

跋篇:我的天空在子夜

子夜的天空属于谁?

属于月亮和星星。

不对,子夜的天空属于蝙蝠、属于猫头鹰、属于萤火虫。月亮和星星哪有夜的概念?

在中国象征福气的蝙蝠,靠超声波来攻破夜的黑色壁垒;在国外象征智慧、思想的猫头鹰,靠滚豆之晴来洞穿子夜的庄严黑袍;而萤火虫则靠了日间存储的太阳光,在黑夜的帷幕中把自己照亮。萤火虫虽生于原野上的腐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是太阳在黑夜中的惟一张扬。一路上飞着舞着,像一盏小小的夜游灯,四处昭示着太阳的光辉,宣告着夜并不是黑暗垄断的王国,但却常常被误认为是“鬼火”的飘荡。

我,没有蝙蝠的福气,也没有猫头鹰的智慧,倒有点像是在那野草丛中萌生的一只小小萤火虫,可又没有它的那份能量。只是我的生命空间也在子夜得以扩大;我的生命之路也在子夜得以延长;我在白日和夜间耗尽的能量也在太阳那儿得到补充。不过,我的子夜天空上的太阳却是书。人这一生也许如人所说缺什么就想什么吧,从小就最爱看书,可却被“动乱”剥夺了读书的机会,反倒培植起了自己的“半生书缘,一世书情”。

是的,生活的真理只能在生活中寻找,但书中自有大干三干世界与恒河沙数的美好事物。一个人穷其一生的岁月,又能有多少亲历的生活?所以,爱默生说:“每一本书都是一部引文。”从历史、从生活、从伟人那里,从自己的体悟中引来,以供生命苦旅的饮用。是的,生活之树常青,但书本同样是载我们向前的车轮。书本虽小,却有我们永远走不到头儿的路,永远飞不到边儿的天,永远游不到底儿的海洋。

今人多喜“穿越”文学,但真正的穿越,只在书中,沿着它开凿出的跨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无论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可以见到任何想见的帝王、学者、文人、英雄……并与他们倾心交谈;还可以知道我们永远无法亲历的许许多多的事物。它不仅给你以欢乐、以痛苦、以忧伤、以讶叹、以深爱、以痛恨……更有无尽的启迪与生命触角的扩张。

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群体、社会,但我们必须寻找到自己独立的空间。正是夜与书给了我这片独立的人生领土与生命的天空。尽管在万籁俱寂的子夜独处,常常会有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但正如西方一位名人所讲过的:最孤独的时候就不再孤独。一个人离群独处时,不仅“会神志清爽”,而且还会“得到一种天启”。设若一个人连自己能够独自拥有的时间与空间都没有,那还能做什么呢?所以我感谢书,我爱书;我感谢夜,也爱见夜色的降临。虽然书不只属于我,夜空也不只属于我,但我却有一半属于书本,属于这子夜的世界。而子夜与书也给了一个属于我的世界。  春夜闻风摇树动、布谷声声、惊蛰鸦啼,心中便有从远古袭来的幽怨风起、凄苦云生;夏夜听塘边阵阵蛙鼓、雨打芭蕉、电闪雷鸣,心头便有金戈铁马的万里驰骋、八方纵横;秋夜听蝉哀杨柳、梧桐铃动、草丛蛩鸣,心田便有露洒霜横、萧瑟金风;冬夜闻街头叫卖、悲鸟号寒、风饕雪虐,冻不住的心旌便摇起一片洁白、万点梅红。接续的是一支支辛辣的烟草,燃烧的却是欢悦和着苦涩的生命;小室中的缕缕青烟,把生命熏染出五味子浆果般的一抹抹青黄轻红,又有如落叶般随风飘去。其实,生命原本不也就如火如烟吗?

我爱夜的无边沉寂,我爱夜的广阔自由,更爱尼采所说的“鼹鼠洞”,不管是黄昏、子夜、黎明,你都可以在那洞穴中去古希腊拜访荷马和三大悲剧诗人的那些个神祗和英雄,你也可以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问讯但丁;你可以去恒河岸边的菩提树下与耶路撒冷的橄榄山上去听释迦、基督演说佛学圣经,也可以去和秦皇汉祖去请教文治武功;你可以去古雅典请教柏拉图美为什么不可以言说,也可以去德意志学问黑格尔丑为什么可以纳入美学?你可以随哥伦布的三桅帆船,去周游“东印度群岛”,也可以随达尔文去寻找人类生命的起源;你可以静静地体味腾格尔“草原摇滚”出的无边悲怆和辽阔凄美,去感受《喜马拉雅》的庄严万丈与《青藏高原》从远古带来的眷恋与哀伤,也可以凝神聆听朱哲琴《阿姐鼓》的绵绵天籁伤心断肠……无论是痛苦忧伤、热泪潸然,还是长歌当哭、慨当以慷,都没有人来干涉、讨扰,也没有人看见你的泪水阑干满面。无论是为了痛苦忧伤,还是为了一份感动。这就是子夜恩赐的自由与无边的宽容……也正是这种自由与宽容,才有了这本书。

伟大黑格尔在他的巨著《美学》中为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美与真这种较高的不可磨灭的理想的联系,把我们永远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斯宾塞在他的《神、人及其幸福简论》中为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希望读者在对他的观点“有疑难时”,不要去急于驳斥,如果能这样,“你们将会在这棵树上享受到你们所期待的硕果”。

而与斯宾塞大相径庭的是蒙田在他的文集中最后一页写下的《致读者》中的一段话:“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要提醒你,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到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而为我们留下最后一句话则是提醒读者:“不应该把闲暇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

许多人都会把这当成蒙田的谦虚,其实,只有写给自己的书、写给家庭的书才会是最负责任的书。因为我写的书也是写给自己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真去读并依此去履践人生,所以对此我深知。

尽管我没想过用笔来博取“荣誉”,因为这对我本已无一点意义。但,我在记录自己的心路时,不但考虑到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用,也考虑到对别人同样有用。我从来不敢自大,但也不喜谦虚,那个虚字总有伪之嫌疑。我不但认为自己写下来的都有价值,而且也更希望有许多许多的读者来读、来批评、来交流、沟通。尽管这对我而言才“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但却是我的希望,为此,也推动着我为此书尽了可能的努力。

尽管这本书不会给读它的人带来财富,但我希望它会为那些处于人生苦旅中的人们带来些小的慰藉,就像那小小的萤火虫在黑夜的原野上给急着赶路而错过了宿头的疲惫的行人一点点亮,虽然远谈不上照耀。

2003年7月24日子夜于长春威尼斯花园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王蒙:这是一部教给你阅读,教给你思考,教给你智慧,教给你有滋有味儿地生活的书。读了这本书,你会变得丰富一点,精神上富有一点,高尚一点,从而也坚强一些。相信和追求这些美好的思想和知识的人有福了。

铁凝:这是一本能够呼唤出你的优美性情的书。它是健康、有趣的,智慧、好看的;有思想亦饱含着思想的表情。它在营养读者心灵的同时,也使我们不断建造生命中的“人格大厦”充满着希望与激情。

陈建功:我为作者在人类思想史方面的涉猎和积累感到震惊,该书使我感到,缤纷的思想之花,开遍人类的发展之路,每一个努力的撷取者,都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灿烂。我还为作者投诸于理性思考中的激情所感动,我感到,只要有激情,理论之树也会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蒋子龙: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常读和细读,应置于随手能够拿到的地方,还可以将其视为权威地论述生命奥秘的辞书,资料翔实,答疑解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美学的诉说(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殿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5755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201524125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