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6卷1949-1952)(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约翰·杜威著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6卷1949-1952)(精)》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全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推荐

约翰·杜威著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6卷1949-1952)(精)》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六卷,包括一些论文、打字稿、以及杜威与亚瑟.F.本特利合著的《认知与所知》(Knowing and the Know.n)的一个权威版本。杜威从1949年到1952年所发表的作品,除了有几篇收录在第十七卷之外,悉数收录于此。

当杜威和本特利在1930至1940年代开始通信时,杜威承认,他的术语“过于陈旧”;1943年6月,他们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或许已经到了做些事情以使一系列主要语汇固定下来的时候了。”

在一篇说明性的导言中。T·Z·拉文对这一合作的三个目标作了如下界定:“为行为探究建构一种新的语言”,“捍卫杜威的《逻辑》并对形式逻辑学家们进行批判”,以及“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批判’。拉文说,杜威找到了一个“富有智识能力”并乐于对他的论述“进行澄清和加强的人”,而本特利则发现了一位与之共同工作的“著名公众人物,一位在国际上受到敬重的哲学家”。

《认知与所知》以他们的论文作为基础,出版于1949年杜威90岁生日和本特雷79岁生日前不久。哈罗德·A.拉莱比(Harold A.Larrabee)写道,杜威在他这个年纪本该处理“一些不那么具有严格性的问题。可是杜威,这位作为平常人的不同寻常的哲学家,却是哲学研究中那些最重要的问题的探寻者而非逃避者”。

《哲学抽象》(Philosophic Abstracts)将作为本书附录的杜威写给阿尔伯特.G.A.鲍茨(Albel.t G.A.Balz)的回信视为本书的“亮点”;杜威对之的评价是,对于获得“关于《逻辑》的简单而直接的陈述”来说。这是“值得做”的一个工作。杜威在写给赫伯特.w.施耐德(Herbertw.Sctmeider)的信中说,那篇作为第10章收录进来的论文“体现了迄今我在哲学上最重要的发现”。

收录在第十六卷中的四篇打字稿是杜威与本特利长期合作的结果。《何谓语言符号?何谓名称?》和《价值、价值评估和社会真相》两篇文章都写作于1945年,在此首次发表。《重要性、意义与含义》以及《社会探究中的“如何”、“什么”与“为何”》尽管此前曾发表过,但本卷所呈现的是杜威后来修改过的稿本。这两个打字稿写于1945至1951年之间,体现了杜威最后拟定并打算发表的论述。

在本卷所收录的杜威的八篇论文中,包括在一次哲学会议上的发言稿《哲学有未来吗?》,为重新介绍《哲学的重建》而准备的一个通俗版本《哲学在我们这个科学时代的未来》,为“宗教与知识分子”研讨会撰写的文章,以及论民主问题和价值问题的文章。此外还包括杜威为马克斯.C.奧托(Max C.Otto)纪念文集《我们文化的分裂》撰写的《现代哲学》。G·瓦兹.甘宁罕(G.wattS CunniIlglclain)写道,该文的要旨“能将我们从大量愚蠢的言语与更多可悲的行为中拯救出来”。

T·Z·拉文是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University)哲学与美国文化克莱伦斯·J·罗宾逊(C1arenceJ.Robinson)讲席教授,她撰写过关于社会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和美国实用主义的作品。她最近的著作是《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哲学探索》(From Socates to Sartre;The Philosophic Quest)。

乔.安.博伊兹顿(J。Ann Boydsl.0n)是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校区杰出教授和杜威研究中心主任,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和《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的主编。也编著了其他一些关于杜威的著作。本卷的文本编辑哈里特·福斯特·西蒙(HarrietFurst Simorl)和理查德·w·菲尔德(Richardw.Field)是杜威研究中心的成员。

本卷荣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标志。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言

认知与所知

 序言

 导言:探寻稳固的名称

 1.逻辑学中的含混性

 2.术语建构问题

 3.假设

 4.相互作用与交互作用

 5.作为被认知与被命名者的交互作用

 6.详述

 7.定义的情况

 8.科学时代的逻辑学

 9.一种混乱的“符号学”

 lO.常识与科学

 11.一组试验性的名称

 12.对所取得的进展的总结

 附录 杜威给阿尔伯特·G·A·鲍茨(Albert G.A.Balz)的回信

打字稿

 何谓语言符号?何谓名称?

 价值、价值评估与社会事实

 重要性、意义与含义

 社会探究中的“如何”、“什么”与“为何”

论文

 “价值”领域

 哲学有未来吗?

 哲学在我们这个科学时代的未来:其作用之重要前所未有

 经验与存在:一个评论

 为“宗教与知识分子”专题论坛撰写的文章

 作为一个初始阶段和作为一种艺术发展的审美经验

 为《紧张世界中的民主》撰写的文章

 现代哲学

附录

 1.就约翰.杜威的可能性学说致杜威先生的信

 2.为批评家解惑

 3.社会探究中的“如何”、“什么”与“为何”

 4.杜威自然主义形而上学中的经验和存在

 5.关于克罗齐和杜威美学的评论

注释

 《何谓语言符号?何谓名称?》一文的注释

文本研究资料

 文本注释

 文本说明

 校勘表

 《认知与所知》的实质性变更

 关于《V认知与所知)的实质性变更》的注解

 杜威对《重要性、意义与含义》一文的修改

 打字稿中的变更

 行末连字符列表

 引文中实质用词的变化

 杜威的参考书目

索引

《认知与所知》第一版页码表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6卷1949-1952)(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杜威
译者 汪洪章//吴猛//任远//马荣//谢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33813
开本 16开
页数 63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53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64
CIP核字 2015075952
中图分类号 B712.51-53
丛书名
印张 4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6
177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04-377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