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自己的路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北京谈话》音乐会

龚琳娜

那场音乐会后,我去了江苏连云港演出。唱的是那座城市的市歌,很多老百姓都会唱。舞台很大,观众很多,我穿得也很漂亮。但我不记得唱的是什么,歌是两三天前录好的,.也不需要记歌词,现场放,对口型就好。我只需要现场表现得很美,穿着高跟鞋和漂亮衣服,真的是个表演,唱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那天感觉特别长,仿佛那首歌老也唱不完,唱完后我跑回宾馆大哭。我觉得我再也不能这样了,非常痛苦。收入很好,接待也很好,宾馆也很好,一切都特别好,但我是“假”的。如果这么下去我肯定得抑郁症。

我非常痛苦地回到北京。一进家门,我妈告诉我常静打来了电话,说一个老外要跟我们做音乐。其实我心情非常不好,但是有新东西来了,我就马上放下包去常静那儿。到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在做音乐了,三个人:常静、老锣和拉马头琴的张全胜。

老锣和张全胜合作过,他们比较熟,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三个人比较有默契,可我不知道怎么做这样的音乐,完全加不进他们的即兴。即兴完后,老锣让我给他唱首歌。我当时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该唱什么歌。总不能唱《好日子》那些歌吧。从音乐学院出来的人,总觉得唱歌是很正经的事情,不会轻易唱;民间的歌手张嘴就唱,因为唱歌就是他们的生活。我们不是,当时我大脑就空白了。后来,我选了半天,才选了首贵州民歌《摘菜调》,很简单的,像首儿歌。

匆忙唱完后,我们就一起去吃饭了。老锣当时很想了解我们这样的音乐家,所以我们就又约了第二次即兴。这次我去了老锣住的地方,在左家庄附近的一个摄影棚。摄影棚没窗户,特别闷,但做音乐非常好。到时他已经准备好两个麦克,一个是我人声的麦克,一个是他的琴的麦克。我那时是在城市和尘世中特别焦躁的人,又很迷失,那摄影棚特别好,门一关,与世隔绝,特别安静。完全听不见汽车声,没有外面的光,觉得是另外的世界。前面坐着个老外,还是个陌生人,我也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是弹琴的。

老锣微微一笑,说:“你开始唱吧。”我又空白了。我说:“我唱什么?”他说:“随便。”我就在“随便”当中放松了,突然有了胆量,反正老外不知道我是谁,也不会戴有色眼镜看我,我的防范心就没了。

我张嘴就唱,先唱了一段贵州彝族的《阿西里西》。唱完一段后,老锣的琴开始变换节奏,我开始唱第二首歌。一切都自然地开始,自然地结束。我知道怎么展开,他知道怎么推动。后来我又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之前很少唱流行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唱了这首,就是很自然地唱了出来。

我们在音乐上完全合拍,但我没意识到音乐的相合会把我们的命运牵连在一起。我们俩所以相爱,也是源自音乐。

第一首是快乐的,第二首是感动和流泪,我哭了,我们特别和谐,第二个旋律完全是编的,自然地开始,自然地结束。我明白了为什么少数民族会用歌来谈恋爱。苗族的人或者像大理的白族,每年三月三的时候,那个节日所有人都会去,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但我们对上眼了,我们就会约好在一个地方唱歌,完全是在唱歌里面寻找爱的交流。

不过,那时候我当然还没有爱上老锣。我其实有段爱情,‘几乎要结束了。很无奈、想不明白爱情是怎么样的,在前面经历的一些爱情中也有过谎言,那时候的我正好是爱情、事业上都处在一种迷茫期。我那天的即兴演唱,是我自己没有找到未来的一种状态,那种无奈、想不明白的心情,让我很压抑,包括在事业上,我不喜欢假唱,这让我很不快乐。但我没有办法向别人倾诉这些事情,因为没有人真正理解。

是老锣用这次即兴告诉了我一点:真实,不要有欺骗,不要有谎言。有史以来我第一次觉得唱歌是为了自己。我原来唱歌总是放着唱,一开始就是打开朝向观众的,那天是收着唱,是向着自己内心的,或者先朝向自己,再向外打开,状态特别好。而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声音还有方向。那天我们俩一直唱了三个多小时,唱到天黑。在这三个小时里,我又哭又笑又唱又跳又叫,特别爽,还不累,就像经历了一次心理治疗。所以那次的即兴对我相当重要,我很感谢老锣录下来,可以让我辨析到当时的声音和心情,那次做完音乐后我的心已经向老锣敞开,只是我还没有意识到。P8-10

后记

龚琳娜

这本书以不同阶段的音乐会作为主线,从我和老锣两人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们十几年来探寻音乐的路。因为是分开谈的,当我看到老锣对我的看法时,好几次感动得忍不住落泪。过去我接受访问的机会多,表达的机会也多,但他却比较少。这本书让我看到两个人的个性,既是一起合作的整体,又各有自己的空间,非常真实。

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音乐,偶尔只是纠结要上大舞台还是小舞台,要不要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要在世界舞台占一席之地?而在国内走这样的路也特别难,是否做小的就行呢?不过身边的朋友、歌迷们对我们却是无比的支持,这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也仿佛变成了我们的责任。

借着出版《走自己的路》,我最想感谢三位老师。钟德芳老师不要升官,一直留守在贵州少儿教育的岗位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她让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打开了眼界。邹文琴老师看待名利的态度,她要求我们不随大流,要做一个真正的音乐家,也深深地影响着我。诗聂姐也是难能可贵的,她和丈夫高文厚不为名不为利,更不为成就自己,对中国音乐的研究推广做了许多事。直至临终前,她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就像天使一样,她是我精神的引领者,让我知道,即使再难,再不被理解,也可以微笑地面对。而且作为女人,这三位老师的事业与家庭同样成功,也给了我不少信心。

老锣

其实我一直都在思考,我们的音乐是什么?它不是流行音乐,不是学院派的音乐,不是西方的艺术音乐,也不是单纯的民乐概念。其实用某一种音乐曲风来命名,本身就是一个框框,会耽误很多新的创意。但是如果我们的音乐没有名字,也很难去做事。所以我说我们做的是“中国新艺术音乐”。“中国”,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代表中国文化。“新”,是因为我们是原创音乐。“艺术”,对我来说它不意味着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而是代表我们对音乐质量的要求。

我是做事的人,全部精力都放在未来,用在创新和制作上,很少有机会回忆过去,因此这次出书,对我是很有意思的。回想我做中国音乐已经二十多年了,自从跟龚琳娜认识以来,我们做过许多不同的事,通过整理,我们更清楚走过的路,这是一次意外收获。

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影响到别人,也可以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

在中国特别看重老师,但在我的生命里,没有影响我很深的老师。从小我就走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我都跟很多人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是我的朋友高文厚,他是音乐专家,通过他的分析,我调整思路,对自己的创作变得更有信心。而香港中乐团的阎惠昌,也是做事的人,四年来我们有许多艺术上的共鸣,以及梦想,像跟他做的编钟音乐,特别有意思,爽!

目录

第一章 《北京谈话》音乐会

第二章 “五行乐队”

第三章 婚礼音乐会

第四章 小小音乐会

第五章 阿姆斯特丹《亚洲人声》音乐会

第六章 《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现代作品音乐会

第七章 《爱之歌》音乐会

第八章 《忐忑》

第九章 《桃源行》音乐会

第十章 全能星战

第十一章 《水样年华》老锣民乐作品音乐会

第十二章 《忐忑之后》龚琳娜、老锣香港音乐会

第十三章 《云中君、河伯、山鬼》纽约乐侃马拉松音乐会

后记

序言

与老锣相识20年了,当老锣(RobertZollitsch)还是位年轻小伙儿时,我和妻子诗聂姐便与他一见如故。我们的友谊源自内心激情的共鸣与分享,当然,我们气场相互最合的那部分,是“音乐”和“中国”的交集区。老锣的音乐令我和诗聂姐着迷,尤其是他和中国音乐家合作的那些温暖的曲子。

我们与龚琳娜相识,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结交老锣多年之后,有一天,刚从中国回来的他兴冲冲找到我们,“听听这个”!那是他新录制的音乐。伴着老锣的巴伐利亚琴,一位年轻女孩儿的声音飘荡而出。老锣和他刚认识的女孩儿合作的这段音乐,竟然是即兴音乐,未经谱曲和排练,老锣不知道女孩儿在下一分钟将唱出什么,甚至女孩儿自己也不知道,旋律在琴声和歌声的相互交织中,自发地向前推进。这简直是个奇迹,因为它听起来绝不肤浅,甚至其旋律有相当细腻和平衡的结构。我们品评道:对于抱着巴伐利亚琴寻找知音的琴手来说,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心有灵犀的歌者,纯属幸运,老锣对此欣然承认。

说到那位女歌手,她的声线柔和,甚至偶尔漾出些慵懒,但我们能感觉到,在貌似平静的表层下燃烧着激情之火。老锣毫不掩饰他被这女孩儿吸引.并且他认为吸引是相互的。或许这“吸引”并不局限于艺术吧。世上有一种男人,当他听到某类特质女孩儿的嗓音就会心摇旌荡、难以抗拒,老锣自我剖白就是这种人,他之前的伴侣是杰出的蒙古族女歌手乌仁娜·察哈图姬。现在录音中这陌生女孩儿或许不是大牌歌星,但她的声音清澈中透射出明媚,明媚中散发着感性,似乎隐约在渴望一份承诺。

如您所知,那就是龚琳娜的声音。我们和她本人见面则是一段时间之后了,那时她已是老锣的新女友,他俩一起来我们荷兰的家中做客。我和诗聂姐安家在莱顿古城中心傍着运河的静谧处,在我们共进午餐的美好时光中,琳娜的活力四射和爽朗健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坐在我们中间,尤显她青春年少。我心下不由思忖:这对情侣会牵手多久呢?他们将会琴瑟合鸣出美好的艺术成就吗?老锣满脸写着幸福,显然他对于与琳娜的音乐合作充满憧憬。老锣嘴上并未吹嘘他和琳娜的合作计划,不过他褐色的眼睛里时而闪现出一丝俏皮的狡黠,像是自信地炫耀“等着瞧吧”!这正是相交多年来我们所熟识的老锣本色。

记得1995年我们在鹿特丹第一次见面前,老锣先是寄了一盘他和乌仁娜合作的音乐磁带到我们的办公室。当时我们正在筹备荷兰的东亚音乐研讨会和系列演出,并已经圈定了众多杰出音乐代表,包括苏州的道教音乐、刘索拉、琵琶演奏家吴蛮、古琴工作坊、日本梵呗音乐,等等。但我们希望寻到更大胆的作品.恰好这时听到老锣的磁带,诗聂姐和我都觉得这是天赐机缘:完美的音乐、精妙的编排、冲击力直达心灵。

我们毫不犹豫立即邀请老锣的三人乐队参会,那届会议冠名为“磬”,并在鹿特丹的多伦音乐厅举行了演出。那真是美好的一刻,从那时起,我们和老锣便成了一生的朋友,彼此分享我们的热爱:爱音乐、爱中国、爱美好的人们、爱美食、爱这世界上美丽的一切!

而现在,老锣的生活和音乐历程已进入“琳娜时间”。起初老锣的一些朋友对于龚琳娜的歌声不以为意,大概是各有所好的原因吧,他们觉得她的声音平淡无奇,缺乏摄人心魄的能量。诗聂姐和我则看好琳娜,或许她需要打磨,还需要找到能让她尽情挥洒嗓音和特质的曲子。不过,考虑到老锣对待音乐搭档的态度一向以严厉苛刻著称,所以至少在当时看,他与琳娜的合作能否持久和卓越尚待观察。

没过几年,揭晓答案的机会来了,我们决定听听琳娜在舞台现场一展歌喉的效果,于是邀请琳娜组合来荷兰参加系列音乐会。也许这在艺术同行们看来有些冒险,但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邀请琳娜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等一流场馆里演出。荷兰观众的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幕间休息时,摆在门厅里的CD也卖得很好,琳娜由此展开了她在荷兰的一系列演出。唯一的遗憾是,如果有欧洲大牌音乐公司为琳娜做包装和推广,会比我和诗聂姐干得更出色,从而制造出更轰动的效果。琳娜不仅在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音乐厅和艾河音乐厅演唱,我们之后还安排她在德国和瑞士的舞台演出。

琳娜是在用生命歌唱,因此她的演出给人印象深刻,这与舞台风格无关,我通过反复观察发现,无论她身在台上还是台下,只要一唱起歌,就会投入深情。当然,如果是大型演出,尤其在高端场地举办的,会增加巨大的压力,因为演出失败的风险被无限放大,同时演出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那种情形下的歌唱,对于琳娜而言如同至高无上的极限挑战。她每每落泪,无论演出成功与否,也无论是否达到她自我设定的最高专业水平。她的泪水,泉源在心,是因为她直面生命的挑战。

其实,诗聂姐这种描述也适用于老锣和琳娜。他们已经并继续以令人羡慕的方式共享工作和生活,相互激发各自的天赋和潜质,从而得到双倍的幸福。我想他俩和我俩是一类人,对其他人拼力攫取的那些东西,我们这类人轻易便放手随它去,无论私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我们都容易与伴侣亲密协作。记忆中我和诗聂姐很少争吵,或许琳娜和老锣也一样吧。我们对自由有着一致的理解,我们不墨守成规,我们不把婚姻当作束缚伴侣的工具,我们认为这才是伴侣之间相互尊重之义。

老锣在诗聂姐的葬礼上演奏了音乐。当时琳娜有一场不能取消的音乐会,不然她一定也会出席葬礼。我深深为他们的友谊所感动,特别是在那个对我而言一生中困难的时刻。

在艺术上,老锣和琳娜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想要被广泛认可,也许只要等到一次时机。这一等就是很多年,终于时机来了:自从王菲在微博上推荐了龚琳娜的一支歌以后,她的突破就开始了,相对沉寂的过去顿成历史。那时诗聂姐还在,我们欣然看到他们的物质条件获得改善。当得知他们聘得起一位经纪人、一辆车连同司机,不但在北京购置了新居,还有私人助理照顾孩子和家庭事务时,我们非常替他们开心!在我们两家的交往中,彼此看着对方的孩子逐渐成长,步入美好的未来,那种感觉真的很温馨。

在我心里,每一次相会都令我们的友谊更深厚,而且这种友谊并不受艺术观点分歧的影响。我和诗聂姐并不总是赞同或欣赏他们所有的音乐选择,有时甚至持批判性观点。诗聂姐躺在病床上时,曾对着互联网上琳娜一些古怪装扮和品位可疑的歌曲直皱眉头。我们喜欢在小规模私人化艺术场景中的琳娜。那种大型演出以及电视出镜有时会令我们感觉浅薄。当然,即便某个浅薄的大型演出,仍有空间产生新的音乐惊喜和艺术瑰宝。

更重要的——或许最重要的——他们热爱并真诚地享受他们所做的,为了爱和享受而做,就艺术而言,我想不出有其他方式能比这能更好更持久地发掘生命的价值。那回在上海一家酒店见面,琳娜正在准备一场玛丽莲·梦露的模仿秀,从技术角度讲,那场模仿秀颇为完美,音乐也制作得很好,我和他们一起分享了操练这样一个模仿秀的快乐。

我认为琳娜最擅长的仍旧是中国民间风格音乐,外壳粗犷美丽,内涵精妙并拥有广阔的自由度——这些特质我很熟悉,这正是我和诗聂姐在江苏、甘肃、陕西以及其他地方从事田野考察时所录制的当地粗粝歌者的表演特征。这些歌曲,如果能被琳娜成功地再创作,就可将浓郁的中国乡土特色和老锣创新音乐的精美音色、和声及旋律结合在一起。在这些歌曲之中,琳娜的声音直抵我的内心,令我感到非常快乐,并为可以如此接近她而自豪。我知道她热衷于用她的歌声征服世界——她显然已经征服了我。记得有一天,她灿烂地笑言:我想拥有你的心——全部拥有。而我只能诚实回答:你已经拥有它了。

琳娜热切希望打动听者,而我认为她无须总是刻意追求听众效果。若说她代表了中国的声音,纯属不必要的夸大,反而遮蔽了她真正的独特之处。我真的感觉,在中国很少有歌者像琳娜这样,在艺术方面拥有如此强的感召力,技艺如此全面,并对歌唱艺术如此真诚投入。她在抒情方式的选择和不同音乐形式的探索上也是个多面手。她的音乐探险从中国古老的秦腔、古典诗歌直到民谣,从现代流行音乐、爵士乐直到著名作曲家如罗忠镕的艺术歌曲,多有涉猎。这一切都离不开老锣的音乐精神和音乐判断力。

琳娜的外表或许谈不上美丽,但是动人——黑色的眼睛闪着,当她卓尔不群的感性和能量被激发出来,足可征服一切。她是一个仅凭自然魅力便可倾倒众生的女人,无须依赖华丽服装或狂热粉丝的装扮。琳娜和老锣将永驻我心,我满怀好奇地关注他们未来生命中的每一步,无论天赋、命运、机遇把他们带到哪里!

内容推荐

2010年凭着一首《忐忑》,龚琳娜被王菲转发,在网络走红,其歌唱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她在电视节目《全能星战》上与众歌手比拼不同类型的音乐,也在长城脚下演唱高雅的古诗词;她潜心研究中国民乐、戏曲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在欧洲十年,只唱中文歌……她出神入化的歌唱技巧及感染力之深,不是叫人拍案叫绝,就是忍不住掉泪。

二十多年前,德国作曲系毕业生老锣,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琴,从此对中国音乐恋恋不舍。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他决定专心作曲。老锣懂得运用西方的和声结构,丰富中国音乐肌理,并使其不失中国音乐特有的神韵;奏他的音乐,让乐手兴奋,令作曲家汗颜,令观众赞叹不已。

这对夫妇中国新艺术音乐之路是如何展开的?他们做过什么尝试及坚持?是什么使得他们今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龚琳娜、老锣著的《走自己的路》采取对话的方式,以他们生命中不同的音乐会作脉络,龚琳娜与老锣分别谈他们的感受及看法,从中可见一段相知的关系如何诞生,以及两人不同的性情与思考。

编辑推荐

《忐忑》走红背后有什么故事?龚琳娜、老锣在欧洲很著名吗?龚琳娜、老锣怎么看《全能星战》?为什么龚琳娜被称为“灵魂歌者”?不再频繁上电视节目的龚琳娜在忙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龚琳娜、老锣著的《走自己的路》里都有了!不假唱,不媚俗,不忐忑。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本真的音乐,纯粹的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自己的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琳娜//老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48019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2016079283
中图分类号 K825.76=7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33:57